9月27日 第13期

1. 卷首語  教育的神通
撰文/淨因法師

歐陽修在《歸田錄》中記載,北宋陳堯咨是一名神箭手。一天他在大街上表演射箭,百步穿揚,十發九中,眾人無不讚歎,只有一位賣油翁僅僅是微微讚許。堯咨很不服氣地問,「你也懂射箭?難道我的射箭技術不精嗎?」賣油翁從容地拿出一個瓶子放在地上,再掏出一個銅錢放在瓶口上,為堯咨表演倒油技術。油順利地從銅錢的洞口流進瓶子裏,但銅錢的四方口卻未沾一滴油,當眾人都在驚嘆他那「神妙絕技」時,賣油翁只是淡淡地說:「其實,我也沒有特殊本領,只是熟能生巧而已!」同樣,從古代的庖丁解牛,到現代的運動會冠軍、下棋高手、高考狀元,推而廣之,所有的技藝,凡能達到出神入化的奇妙境界,都是通過循循誘導、長期實踐的結果。

由此可見,無論是何種行業,通過教育,掌握技巧,日積月累,熟能生巧,就能讓人獲得與眾不同的能力。這種超越常人的能力,恐怕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神通吧。從這種意義上講,「神通」因能讓人隨心所欲而令人神往。但在佛教中,神通並不神秘,只要修習禪定,就可以使人體驗到不可思議的境界。佛教從創立那天開始,就與神通結下不解之緣。佛陀本人也曾以神通力降伏毒龍,度化五百個事火外道。而且在佛陀眾多的弟子中間,有神通的人大有人在。然而,佛陀一生卻拒絕用神通來化導眾生,也禁止弟子們炫耀神通,因為神通僅是修習禪定的副產品,而非解除人生苦難的要素。在《堅固經》中,佛陀特別強調教育的神通,即教誡神通。佛教認為,只有通過教育,才能使人積累知識,增長才幹,明理明德,了知宇宙人生的真相,深信因果,產生智慧,獲得自在人生。

東蓮覺苑創建70多年來,一直遵循佛陀的教誨,走教育普度眾生之路線。從早期的佛教女子義學,到目前在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加拿大溫哥華的卑詩大學、多倫多大學設立佛學研究基金,在全球範圍內推動佛學研究,在學生心靈深處播下佛陀智慧的種子,提高生命質素,實是令人天讚歎之善舉,意義非同尋常。

2. 奇女子創辦的佛教道場Go to Issue Menu
撰文/崔中慧 攝影/宋曉剛

民國初年,中國佛教教育還在起步階段,香港缺乏正信佛教道場,也談不上佛教教育或對社會上的慈善服務。當時女子能受教育的機會也很少,張蓮覺居士發願興辦教育女眾人才的學校,以培養對佛法的正知正見和服務社會的能力,自利利他,於是創辦了香港第一所佛教女子義學──東蓮覺苑。

東蓮覺苑創辦緣起

東蓮覺苑位於跑馬地山光道,以中國式廟宇建構,黃牆紅瓦,是由何東爵士的夫人──何張蓮覺居士於1935年創辦,也是香港最早成立的佛教女子義學。入口山門的石柱各為「寶覺義學校」與「寶覺佛學社」的刻石,這兩個具有紀念意義的石柱,述說了東蓮覺苑前身的歷史。

韋馱殿
從山門進入,門楣上是中國近代知名愛國學者葉恭綽書法刻石「東蓮覺苑」,字體遒勁秀麗,兩旁大柱對聯「東照一光昏衢灼破,蓮開九品彼岸同登」。拾級而上,進入前殿,一尊敞腹開懷大笑的金身彌勒佛喜迎善信來訪,彌勒佛龕後面則是佛寺的護法韋馱菩薩,面對大雄寶殿。大雄寶殿的入口處兩旁牆上,是一對木刻康有為書法楹聯:
有播耨迦觀諸天大圓鏡智歷帝網重重理事無礙
以波羅密度一切眾香國土種福田一一功德甚多
落款:丙寅仲夏康有為篆並書

珍貴的名人書法楹聯與匾額也是東蓮覺苑的特色之一,其中有珍稀的筏可和尚書法,這些墨蹟不但具有文化藝術的價值,也是東蓮覺苑珍貴的歷史足跡。

運用西方建築特有的元素來裝飾傳統中國寺廟的架構,是東蓮覺苑的另一特色,如採用珍貴的意大利進口地磚,和彩繪玻璃窗花設計,無論造型或色彩都搭配得如此和諧又莊嚴。東蓮覺苑整體上給人除了一般寺院的清淨莊嚴外,也多了份高貴典雅的氣質。經歷了七、八十年歲月,這些彩繪玻璃與地磚依舊色澤亮麗如新。

大雄寶殿——最吉祥處  佛國淨土
東蓮覺苑的大雄寶殿,內有一座藥師琉璃佛塔,木構漆金的寶塔有七層樓閣,層層塔簷均飾以掛鈴,雕鏤精緻,每層供有佛像,每尊像前皆有供燈,使整座藥師琉璃寶塔無比金碧輝煌。

限於地理面積,東蓮覺苑沒有一般寺院的鐘樓與鼓樓,銅鐘與鼓分別安設於大殿的藥師塔左右兩側,大悲銅鐘刻滿大悲咒經文,是民國乙亥年(1933)由何東與張蓮覺居士捐獻,靄亭法師與林楞真居士監造。

繼續向大殿中央禮佛,佛龕供奉著三世佛,中央釋迦牟尼佛、左為東方藥師琉璃光佛、右為西方阿彌陀佛,釋迦牟尼的兩旁為佛弟子阿難與迦葉尊者。整個木雕佛龕就是一個雕刻精緻的小型寺院建築,前掛雕刻精緻華麗的供佛燈,飾以書寫「華藏莊嚴」四字的布幔,大殿中懸掛著許多書寫《華嚴經》偈的幢幡,整齊地自殿頂懸垂而下,充滿吉祥和諧的氣息。

佛龕背面則供奉著金身觀世音菩薩,左側為普賢菩薩,右側為文殊菩薩,觀世音菩薩兩側為善財童子,普賢菩薩手執一萬卷書,騎乘白象,文殊菩薩手執著如意,座騎為青獅。佛龕兩旁的牆上掛有胡漢民與張學良書法木刻對聯,中國的書畫與旁邊西洋長形彩色玻璃窗櫺相對應,甚為特殊。

蓮覺紀念樓.溫馨的祖堂

二樓主要是祖先堂,中央為世勤堂,世勤堂牆上懸掛的藝術油畫人像,有張蓮覺居士的父母、何東爵士的母親,以及何東爵士的元配麥夫人的母親肖像,使祖先堂充滿了家庭溫馨的氣氛。

祖堂中有幾副楹聯,其中一副為賴際熙所書,賴際熙字煥文,廣東增城人,為清光緒廿九年癸卯進士。另一副由大觀所書對聯,可說是張蓮覺居士行儀風範的最佳寫照:
義學興寶覺仁風不減聖宣尼
法苑結東蓮芳範直追師慧遠

沿著樓上環繞大殿的通道走,大殿的經幢彩幡自屋頂懸垂而下,「最勝衣服最勝香,末香燒香與燈燭,一一皆如妙高具,我悉供養諸如來」。張蓮覺居士效法普賢菩薩的廣修供養的行儀與願心,也隨著這些經偈一直迴盪在後學的心中。

歷史與文化的足跡

在知客室,何東爵士與張蓮覺居士「囍」字畫像依舊掛在牆上。此外,還有一張拍於民國35年9月8日,虛雲老和尚與何東爵士一面之緣的紀念照片,當時虛雲老和尚99高齡,較何東爵士年長14歲,何東爵士邀請虛雲老和尚至其寓所,特記錄此段因緣,並一同攝影留念。

緩步離開這所由一位奇女子創辦的佛教道場,已是夕陽西下正黃昏,薰風拂拂,卻拂不去腦海中張蓮覺居士的風範行儀與東蓮覺苑的一景一物,在在都是歷史的痕跡,箇中的點滴都值得再三品味與回顧。中國歷史上許多的佛寺原本都保存了珍貴的文化藝術遺產,但是戰爭革命加上人為的破壞,許多都難見原貌。地處香江一隅的東蓮覺苑,雖也走過動亂的歲月,有幸未遭戰爭摧殘,令人感懷也分外珍惜。

張蓮覺居士與東蓮覺苑
1931年—張蓮覺居士選擇貧民家庭聚集的波斯富街與澳門龍嵩街兩地,分別成立寶覺義學校,教導女子學習珠算、縫紉、編織等,使其可維生及幫補家計。
1932年—迎請鎮江竹林寺靄亭法師來港弘法,在青山設立「寶覺佛學研究社」,培育女性佛教人才。
1935年—成立東蓮覺苑,將上述組織遷移至此合併。並結合了佛教學校與寺院修行的道場,集佛殿、講堂、圖書室、藏經樓、齋堂、祖堂、寮房等功能於一處。
《人海燈》(自2卷13期起)遷至香港東蓮覺苑出版,為香港第一份正信的佛教雜誌。
1954年—因寶覺學校學員過多,課室不足,為使更多貧家子女就學,並為紀念張蓮覺居士80冥壽,筏可大和尚倡議建造的蓮覺紀念樓落成。現為金剛堂。
1994年—在加拿大溫哥華成立東蓮覺苑,何鴻毅居士擔任主席,負責將亞洲苑務向國際推展。
1995年—出版《蓮覺》季刊。近年開始規劃出版《蓮覺叢書》。
2001年—資助耆康會2000萬元於銅鑼灣成立長者天地。
每年資助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的師資、佛學講座及學生助學金等。
2004年—何鴻毅居士成立東蓮覺苑加拿大基金會,透過基金會的功能,更靈活將佛教教育推廣到西方高等學府。
2005年—資助泰國國際佛教大學。
2006年—開始在加拿大的幾所大學推動佛學教育,藉由國際高等人才的培育,在西方社會弘揚佛法。
加拿大東蓮覺苑基金會於2月資助加拿大卑詩大學開辦佛學研究課程,成為北美地區第一個佛學研究中心。
香港東蓮覺苑撥款贊助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士嘉堡分校(Scarborough, University of Toronto),舉辦訪問學者或辦理佛學學術會議與講座,以鼓勵佛學研究並提升佛學學術水準。

7月起在《明報》出刊之《明覺》佛教版,是東蓮覺苑推動人間佛教跨出的一大步。

要更了解東蓮覺苑的歷史和張蓮覺居士的一生行儀,以及更多佛教資訊,10月起可登入全新面貌的東蓮覺苑佛門網頁www.buddhistdoor.com

3.禪宗公案 見與不見Go to Issue Menu
撰文/李潤生

六祖慧能門下,群賢輩出,弘揚大業、開宗顯教者,不過三支:一者是荷澤神會,二者是青原行思,三者是南嶽懷讓。神會為南宗定是非,爭正統,問鼎中原;懷讓、行思則開五家宗風,光大南禪事業。

《敦煌壇經》記神會初到漕溪,禮拜六祖,問言:「和尚坐禪,見不見(意謂:已證見自性,或還未證見自性)?」聽了,慧能從座起來,打了神會三下說:「吾打汝,痛不痛?」神會回答:「亦痛亦不痛。」慧能也回應說:「吾亦見亦不見。」問:「何以亦見亦不見?」慧能答言:「吾亦見(者),常見自(己的)過患,故云亦見;吾不見者,不見天地(他)人過罪,所以亦見亦不見也。汝亦痛亦不痛如何?」神會回答:「若不痛,即同無情木石;若痛,即同凡(夫),即起於恨(我既非木石,亦無有恨,故亦痛亦不痛)。」慧能大師於是直接教訓神會說:「神會向前(剛才問我)見、不見是兩(種)邊(執),(後言)痛、不痛是(生、滅現象。自性之體,既非邊執,亦無生滅,故知神會實未見性)。汝自性(尚)且不見,(卻)敢來(戲)弄(別)人?」神會禮拜,更不敢言。

所言「見」與「不見」,都是針對「自性」來說,因為能否「明心見性」,是能否達到禪修終極目標的準則。「自性」離言,非分別心識境界;本身還未見性,根本無從考核他人已否見性。神會冒充內行人,一問「見、不見」,便露出邊執之相,一答「亦痛,亦不痛」,便暴露出生滅之相。「自性」既離生滅,「見性」既無邊執,所以終於露出馬腳,難免遭慧能過來人所識破。

而且禪修重視踏實修行,避免口舌上的浮誇。神會給慧能輕輕一打,作鸚鵡之學語,說出「亦痛、亦不痛」的矛盾話來;同一受打,是「痛」則不能「不痛」;狡辯「痛是凡夫,不痛是木石」亦不應理,因為神會非是木石,而是未見性的凡夫,故只有是「痛」,不能不「不痛」,「亦痛、亦不痛」實是誑語。慧能說出「亦見亦不見」,因對象不同,語無矛盾;而「見自過失」、「不見他人過失」正正顯出真禪家的踏實真工夫,這是禪修的明燈,禪者的楷範。

4. 佛經故事 -- 勿著邪見 Go to Issue Menu
撰文/李葛夫 插圖/小子

閻浮迦長者本是舍衛城一位富翁之子,他從小就不穿衣服,在地上睡眠和吃自己的糞便。富翁眼見自己兒子的怪癖日趨嚴重,唯有送他到裸形外道處修行。不久,外道長老亦發現閻浮迦的怪異行為,最終將他驅逐出教。

閻浮迦離開教團後,找到一塊大石作棲身之所,最妙的是大石下是一處公眾廁所,閻浮迦白天以一手倚著石邊、豎起一腿並張開嘴巴佯作吸風為餐,晚上便到廁所吃他的糧食,然後在地上睡覺。他的異行,吸引了很多人來觀看。當人們問他為何單腳立著,他便欺騙他們說,若他兩腳立在地上,地球將會發生地震。當大眾拿食物來供養他時,他只用一片草葉輕拭一下,放在舌尖,便算是接受了供養。這樣,閻浮迦便成為當地人人敬慕的聖者。

有一天,佛陀為度化此人,於是在閻浮迦站立的那塊石附近的山洞作息,到了中夜,四大天王來聽佛陀說法,在山洞外散發出光亮。閻浮迦覺得很驚異,大清早便跑到佛陀處問及夜間的事情,佛陀便如實地告訴他。他訝異地說:「我55年來不斷修此單腳企立的苦行,又只吸食風露,也沒有天王請法,你的修為實在比我高啊!」佛陀接著識破他吃糞睡地的怪癖,並告知他的異行是因為在迦葉佛時,他常常阻止比丘接受供養,又將別人託他帶回供養僧眾的物品丟棄而感得此惡果。閻浮迦終於承認自己的錯誤行為,並跪在佛前懺悔,皈依三寶,最後得證阿羅漢果。

怪力亂神,人之所好。當「異行者」正在沾沾自喜地標榜一己的神力,擁護者又如癡如醉像獲至寶的時候,大家可曾反省到這兩種人其實已在戲論的深淵中又再下墜千丈啊!

5. 東蓮在線Go to Issue Menu
www.buddhistdoor.com

念佛晚會  逢周日晚上7:00
            主持:妙慧法師
佛學講座  逢周日上午9:00
            主持:傳慧法師
瑜伽及北傳靜坐班 
      逢周六上午9:30
      主持:黃耀光居士
以上地點: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查詢電話:2572 2437

東蓮覺苑《明覺》特刊編輯部
編輯:方禮年
地址: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傳真:2572 4720  電郵:[email protected]

6. 預告:10月4日星期三

郭悅言:〈助人自助愛心之旅〉

資源

課誦

連結

下載

賀卡

友情連結
何鴻毅家族基金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校友會 | 寶蓮寺 | 大渡網 | 溫暖人間 | 佛哲書舍 | 史丹佛大學何鴻毅家族基金佛學研究中心 |
TLKY Canada Foundation Programme, Institute of Asian Research,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 International Buddhist College, Hatyai |
東蓮覺苑佛門網站小組製作 ©2006-2008 | 服務條款 | 佛門宗旨與LOGO 自2006年10月1日瀏覽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