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 第14期

Go to Issue Menu1. 卷首語  領悟行善的真諦
撰文/淨因法師

李嘉誠先生願意捐出三分一身家做慈善,華倫‧巴菲特宣布將個人財產的85%捐贈給蓋茨基金會,比爾‧蓋茨在遺囑上將把他全部財產的98%留給自己創辦的比爾及梅林達‧蓋茨基金會……由於這些世界頂級聰明的成功人士捐於慈善事業的實際金額之巨大,足以對人們的思維形成舉足輕重的衝擊力。世人在震驚之餘,不能不對常規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進行反思。從這種意義上講,他們的善舉本身已成為一筆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精神財富。它向世人表明,行善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於捐出多少錢和物,而是通過這種善舉,幫助人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鼓勵人們多做對社會和他人有意義的事,使得人間有溫情、友情和人情。這是行善的真諦。

其次,從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正在為如何妥善使用每年30億美元的善款而傷透腦筋這一事實來看,捐款本身不是終極目的,而是行善的開始,如何妥善地利用好善款,將愛心奉獻給最需要得到幫助的人,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行善。因為種善因得善果的關鍵並不完全取決於捐款數量的多少,而是人們的起心動念。不考慮實際需要,為功德而行善,動機是自私自利的,施得愈多,私心愈大,自然無法得到善果﹔反之,如果用一顆無私、真誠、隨喜的心去做對社會大眾急需之事,利益無量眾生,自然可獲得無限的善果。

最重要的是,行善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通過施布,施出去的是執著心、貪心與私心,得到的是自在、歡喜和完美。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促進自我反思,使自己的心靈不斷得到昇華。這是行善的根本。由此觀之,行善並非是富人的專利,普通人只要有心,都有行善的機會,及時施出一個微笑、一種關懷,或助他人一臂之力,盡一己綿薄之力,推動人人行善的社會風尚。這種公眾熱中於善行,不僅可以反映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的文明程度,更是行善的最高境界。

Go to Issue Menu2. 助人自助愛心之旅
撰文/郭悅言

「愛心之旅」這項非宗教慈善活動,多年以來,已涉足中國大陸、香港、澳門、尼泊爾、柬埔寨等地,它摒棄「施捨」之心,信奉每一次旅程都是心靈成長之旅。它用愛心與行動,去關懷一些活在貧窮、疾病、無助中的兒童﹔透過實地探訪,了解他們的苦難與需求,堅持「授人以魚只救一時之急,授人以漁則解一生之需」的理性觀點,聯合各方資源提供解決方案,而非僅僅是物資援助。

2006年的目的地是雲南,當城市人走到山區,或多或少帶點文明拯救第三世界的心態,但世事之微妙,不能言喻﹔當自以為在幫助別人的同時,其實別人同樣豐富了你。

炎夏八月,三十多度的高溫,有人選擇到曼谷購物,有人選擇到澳洲避暑,創作歌手黃家強、Kolor樂隊成員Sammy、演藝人葉蘊儀、導演劉偉強等,還有繪畫老師,卻選擇了自費到雲南,以有限的時間,探訪了四間小學,這個旅程,充滿汗水,卻回報了笑容。

讓他們有多一技傍身

這次雲南之行,除了探訪和了解當地山區村校的需要之外,更另有主題,就是透過不同的活動,發掘孩子們的藝術天份,讓他們有多一技傍身。於是,一眾參與者以個人的專長,分工合作,構思了各式活動,透過不同樂器和材料,讓孩子們學習和發揮。對,他們在山區進行了一次另類的活動教學。

由於行程相當緊湊,他們每天六時便起床,匆匆吃過早點,七時出發,在崎嶇的山地行車三小時,才到達村校。這班都市人不肯言倦,皆因前來上課的小朋友,年紀小小,卻每朝早步行兩個小時來上學,相比起小朋友的刻苦堅持,三小時的車程確不足掛齒。由於來到村校已是十時多,能與小朋友相聚的時間才六、七個小時,他們會盡快開始,期望多做一點點。

「我跟Sammy負責音樂,並帶備了結他、口琴和木童笛,希望透過不同的樂器,讓小朋友領會音樂世界的多元,我們深信人類的藝術天份是天賦的,小朋友也有自己的創作空間。」黃家強特意為是次慈善活動撰寫了主題曲《遠方的哭泣》,並邀得演藝界義助錄音,這次跑到山區,當然以此歌作序幕。

雖說音樂無疆界,然而初次見面,總有點陌生,要打破這種隔膜,得要下點功夫,家強和Sammy這兩個大細路便跟一群小朋友玩遊戲作熱身,踢足球、音樂椅,用盡了一切身體語言,打破了人際和語言之間的障礙,讓小朋友輕鬆投入不同的活動小組。

「每項活動,我們都會拍攝下來,劉偉強導演在教授攝影之餘,還會將整個過程錄下來拍成短片,再配合小朋友們的自拍照、音樂創作等,日後製成書本和光碟作慈善義賣,收益便用作他們的資源經費和學校重建上,更重要是讓小朋友的生活改善過來。」

真正關心是彼此的

黃家強說這次「愛心之旅」到訪的四間學校,分別位於雲南和香格里拉的山區,都是一些很偏遠且資源貧乏的村校,校舍建在高低不平的泥地上,課室內全是破舊的木枱木櫈,殘破的黑版,一棵棵粉筆小如指頭,故外來的支援,對他們來說確是雪中送炭。
基於這是第一次探訪,主辦機構只帶來最基本的物資,他們期望透過實地觀察,了解他們的需要,好讓日後補送來的物資,是全然用得著的。能夠在資源和金錢上幫上一把,是好事﹔只是,人與人之間能夠互送的,還有很多是計算不來的。

「那兒的小朋友多不夠營養,十歲的小孩跟香港四歲的一樣高,他們吃的是薯仔、粟米、少許肉,和一種質地頗硬的焗餅,天天如是。一天,我們和三十多個小朋友外出午飯,他們都很害羞,不肯挾餸,只管吃飯,要不是我和Sammy不斷挾餸給他們,他們是不會碰桌上的餸菜。我們後來想,可能他們很久很久才一次,甚至是沒有試過外出吃飯。另有老師,為感謝我們,把僅有的五隻雞劏了,我們有點為難,但他卻因為我們的探訪而感動得哭了出來。

其實,人與人之間很需要關懷,別害怕老土,能夠表達出來已是一種鼓勵,有人關心是很重要的。」

黃家強去年跟「愛心之旅」到柬埔寨,之前也跟宣明會到過非洲,做義工對他來說,很有得著﹕「那次到非洲,看到當地人的食用水是黑色的,那兒的草永遠不會是綠色的,他們對水的需求,是城市人想像不到的﹔自此,我改變了刷牙的習慣,過往刷牙時總會開著水喉,非洲回來之後便戒了。這次到雲南,體會也深,我們帶了果汁糖給小朋友,本以為他們會喜歡,但有小朋友告訴我,他不喜歡果汁糖的味道。」

一粒果汁糖,讓黃家強領會到,我們時常做一些事,一心以為為別人著想,為別人好,卻沒有好好想過對方的感受和需要,原來真正的關心,是雙方的,不是自己一人想當然。

為何物質豐裕卻不快樂

而首次到山區做義工的葉蘊儀,負責教小朋友做黏土,「最初,有點擔心,擔心小朋友未見過、未做過,後來想到他們住在山區,每天都接觸泥土,應該沒問題。」憑藉這份樂觀,葉蘊儀預備了各式做黏土用的工具,和有顏色的黏土,由於軟綿綿的黏土看起來太像糖果,她總是第一時間告訴小朋友不可進食。

她為小朋友想了一個題目,就是「做自己」,細心的她還帶備鏡子,好讓小朋友看清自己的面容,「結果很令我驚喜,他們做出了自己的特色,很有神髓,他們的天份是自然流露的﹔這點跟香港的小朋友很不同,香港的小朋友會模仿,要人有我有,不夠忠於自己。」

作為母親,葉蘊儀特別留意山區小朋友的生活,「他們有很多地方叫我深省,年紀小小,卻自行步行兩小時回校﹔三歲的小孩,是自己吃飯的,儘管吃得天一半地一半,但他們是真的自己搞掂﹔他們物資不多,但生活愉快,香港的小朋友確實依賴,有機會要帶他們來當義工,了解一下什麼是生活。」

這次旅程回來,叫葉蘊儀想得最多的,是這個問題﹕「為何物質貧乏的活得開心,反之物質豐裕的卻不快樂﹖」這何嘗不是繁忙的都市人該抽空想一想的。

Go to Issue Menu3.醫心佛緣 「阿尤寶溫」
撰文/勞永樂

在2004年12月震懾全球的南亞海嘯未發生前,香港人對斯里蘭卡的認識和關連,可能止於當地每年慷慨捐贈港人的眼角膜。

傳統中國人一直希望死後保留全屍,導致器官捐贈風氣在港一直不盛行,器官移植手術自然舉步維艱。反之,斯里蘭卡人篤信佛教,相信行善積德,早登極樂,免再輪迴人世,承受生、老、病、死之苦,故死後願意捐出器官的情況甚為普遍。因此,香港眼角膜移植手術的器官來源,一直倚賴斯國人民捐贈,令不少港人得以重見光明。

但是,一個錢幣總有兩面。佛教徒既相信輪迴,亦相信業報,兩者甚至好像一對孿生兄弟。輪迴觀念既能造福人類,但業報亦可能引致一些人遭受不公平對待。

輪迴與業報,令當地人難免對殘障人士存批判態度——是前世業,今世報。去年7月,我隨樂施會到斯國視察海嘯災後重建工作,認識了該國的殘障人代表Thanuja。她兒時患上小兒麻痺症而導致四肢局部癱瘓,由小到大飽受歧視。入學讀書,多次被勸諭留在家中進修。另外,弟弟相親,當對方得知他有殘障親姊,亦成為被姻親為難的理由。

但Thanuja憑著堅定的意志和信念,努力不懈,在公開考試中成績斐然,政府中學、以至最高學府再找不到拒絕她的理由。結果當了律師,更擔任代表全國殘障人士權益的律師。在她爭取下,政府終於下達行政命令,不得歧視殘障人士,並準備立法,正式用法律保障殘障人士權益。

在我眼中,Thanuja再世為人,絕非「孽」報,而是大善的體現,她以弱小的身驅為社會上最弱勢的社群服務。在我心中,她就是菩薩。臨離開斯國前,我施合掌禮,向她說句「阿尤寶溫」(意為美好的祝願)。

Go to Issue Menu4. 錢孔觀法 我要走至穹蒼的背後
撰文/李師成

「歷史的鎖啊沒有鑰匙,我的行囊也沒有劍,要一個鏗鏘的夢吧! 」

——鄭愁予

在我孩提時代,香港是一個樸素的輕工業城市,人心及天空要比現在的潔淨澄明得多。我家前面有一大片葱綠而亂中有致的草地。視我如心頭一塊肉的老傭人,總喜帶我到草地上看著我跑來跑去。跑到倦極時,她會擁抱著我仰望那漫無邊際的天空。那時香港天空的藍色是一種剔透、清澈、通明的藍,非今人所能想像,只有西洋啤啤那底碧藍色的雙瞳,或是東方小孩瞳旁留白那一抹輕淺的藍可堪比擬。除了天空的藍色外,我更愛晴空裏一大團一大團,如千堆捲雪的浮雲,疊砌又疊砌,散亂卻又渾然天成。我問她那雲起的源頭,她說是來自穹蒼背後上帝的那雙手。我誓要走至穹蒼的背後,去詢問上帝關於天空的變化及觸摸那神奇而叫人欣羨的一雙手。

快樂的孩提時代,像一團湖水,清淨寧逸。生命中非常間歇性的起跌,只像輕風吹起的漣漪,迅速而溫柔地消失。至於老傭人的感懷家國和家中長輩的悲歡離合,在我來說便彷彿太遙遠了。中學時代,除了填鴨式教育的壓力外,年輕人對異性及情慾的追求,朋友們已開始學習成年人的世故及手段,繁瑣而複雜的家事我也要開始明白及處理,如此這般,「少年維特的煩惱」便漸漸生起。

我曾經在佛教以外的宗教探求生命的真理及煩惱的超脫。莊嚴神聖的宗教儀式,雄偉高貴的建築,教友們虔誠而真切的眼神,鼓動了我走至穹蒼背後的信心。但哲學上的蒼白與背離現實,產生了無數對生命不可解的課題,將我由走往穹蒼的道路上帶回凡間。

(一‧待續)

Go to Issue Menu5. 素食菜譜 紅菜頭沙律
圖文/羅莎

材料﹕紅菜頭     1個       鹽     適量
沙律醬     1湯匙

做法﹕

1. 紅菜頭洗淨,蒸約45分鐘至剛軟熟,待涼。
2. 紅菜頭去皮,刨成幼條。
3. 將鹽和沙律醬加入紅菜頭幼條中,拌勻,放雪櫃
內冷藏一會即可。

Go to Issue Menu6. 東蓮在線 www.buddhistdoor.com

念佛晚會 逢周日晚上7﹕00
主持﹕妙慧法師

佛學講座 逢周日上午9﹕00
主持﹕傳慧法師

南傳靜坐班(慈修禪) 逢周六下午2﹕30
主持﹕法護法師

互動佛學研習班 逢周六下午2﹕30
主持﹕倪啟瑞居士

瑜伽及北傳靜坐班 周六上午9﹕30
主持﹕黃耀光居士

以上地點﹕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查詢電話﹕2572 2437

Go to Issue Menu7. 預告﹕10月11日星期三

邦﹕〈勞永樂﹕別把自己看得太大﹗〉

東蓮覺苑《明覺》特刊編輯部
編輯﹕方禮年
地址﹕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傳真﹕2572 4720  電郵﹕[email protected]

資源

課誦

連結

下載

賀卡

友情連結
何鴻毅家族基金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校友會 | 寶蓮寺 | 大渡網 | 溫暖人間 | 佛哲書舍 | 史丹佛大學何鴻毅家族基金佛學研究中心 |
TLKY Canada Foundation Programme, Institute of Asian Research,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 International Buddhist College, Hatyai |
東蓮覺苑佛門網站小組製作 ©2006-2008 | 服務條款 | 佛門宗旨與LOGO 自2006年10月1日瀏覽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