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Issue Menu1. 卷首語  判斷死亡的標誌是什麼﹖
撰文/淨因法師

據戴夫在《早計埋葬》中記錄,一位中年婦人昏厥氣絕,經醫生檢查,心臟停止跳動,所以判定已死亡。因天氣炎熱,僅隔六小時,便匆匆舉行葬禮。過了幾天,其母打算將女兒的屍體遷葬到另一地。墳墓挖開後,這位母親看到她女兒屍體上的衣服已撕成碎片,慘不忍睹……其實這位婦人根本沒有死,便被醫生誤診而活埋了。中國古代的《洗冤錄集證》和外國的「人道協會」都有類似的紀錄和報告。所有這一切都表明,無論是傳統的死亡標準——斷氣或心臟停止跳動,還是現代醫學的死亡標準——大腦停止活動,都是很危險的。

依照佛家的觀點,人的生命是由肉體與壽、煖、識四部分組成。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人雖然斷了氣或心臟停止了跳動,但神識尚未離開身體,所以不能看成是生命終結的標誌。當臨命終時的人體內器官已無力接受精神的支配時,分離便開始了,起初恰如至親好友一般,難捨難分,在將分未分的時候,其心識的感受,正如生龜之脫殼,是非常痛苦的。依據佛經,一般情況下,這種分離會在8小時內完成。所以佛教特別重視死亡前後8小時內對臨命終時之人的護理工作。8個小時內應盡量不要搬動亡者的身體,這有助於神識與肉體順利分離,減少痛苦﹔親友不應哭泣,保持房間內平靜與安寧,這能使亡者的神識少受刺激,安然離開人世間﹔若有善友助念,這有助於提醒亡者的正念,對亡者的來世有個好去處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直到壽、煖、識都離開了身體,通身冷透,命根才算斷絕,這是佛家判斷死亡的標誌。

Go to Issue Menu2. 助念義工談善終﹕ 死亡前後8小時
撰文/郭悅言 攝影/ 馮剛睿 插圖/小子

中國人很少談死亡,彷彿是傳統的一種忌諱,更遑論為死亡準備一切。

生有時,死有時﹔當法律改革委員會也發表報告書,建議在港推行「預設醫療指示」﹔更有長者搶先一步,預先作了離世後海葬的決定時,試問為自己安排身後事,又何須忌諱﹗

當了五十多年助念義工的崔常祥居士,多年來為臨終和去世的人士念經助念,見慣了生死無常,還是這一句﹕「臨終一念,人生最後一程,安排得宜便不懼死亡了。」

助念,即佛教的善終服務。簡單來說,是為臨終或去世的人念經,在不移動身體的大前提下,持續念經八個小時,好讓亡者安詳西歸或投生善道。至於為何不可移動身體﹖為何是八個小時﹖當中道理卻又意義深長,且讓崔常祥居士一一道來。

多年經驗

一九五三年皈依的崔居士,早年於荃灣東林唸佛堂跟隨定西法師學佛,五十年代已開始當助念義工,是生西助念團的一分子,當時已有團員二十多名﹔基於助念的對象有剛離世的,也有經醫生判斷是接近離世的,所以助念時間頗難控制,因而在那個年代,已採用了輪班制。

「五、六十年代,社會環境普偏貧乏,大多數人都是在家中離世,有錢的,沒錢的,都在家中舉殯。有錢人家,在大廳做喪事,棺木從大門口進出﹔窮人住唐樓,四層高,棺木在窄小的樓梯通不過,但人人都有騎樓或露台,就在露台搭建竹梯,一級一級的,把棺木運落大街。當時的小孩,遠看唐樓有一排竹梯,心知有喪事,便心慌慌的快步走。」

當年,崔居士當收銀員,每次接到通知,下班後便跑到信眾的家,靜坐一旁為需要的人助念。雖說見慣了生死無常,但有些經歷確實畢生難忘,「一次,我們為一位臨危的信眾助念,輪流換班,念了三日三夜的經,他也沒有走,最後更蘇醒過來。」崔居士說,阿彌陀佛是大醫王,若你還不該往生,他會使你馬上恢復健康。

已八十多歲高齡的崔居士,至今仍到處為人助念,孜孜不倦,她之與助念結緣,是一九五八年,認識了由上海來港的張志成居士,經居士講解了助念的意義,讓她頓時開竅。「其實,很多人在親屬臨危或逝世的時候,都很傷心,且徬徨無策﹔遇上親友自作聰明,引用世俗的規矩,教導一般不合邏輯的迷信行為,如擔幡買水,過橋引路,焚燒紙紮房屋、汽車、金童玉女、金銀衣紙等,皆與佛教真理違背,而且浪費了在生者的金錢。」正因如此,崔居士更覺有必要將助念的信息推展開去。

推展助念的信息

崔居士感到,人們對死亡恐懼,認為預先為自己籌劃喪事是不吉利,皆因不知道死了會往哪裏去。當然,我們都沒有經歷過死亡,也不知道面臨死亡的一刻是什麼境況,崔居士細說經上描述,讓我們對死亡有一點輪廓。

「經上所說,死亡的一刻,死者的感受仍然清晰,他清楚聽到醫生宣布自己死亡,也聽到親人的哭聲,更看到人們手忙腳亂地翻動他那不再心跳、不再呼吸的軀體﹔他心中焦急,好像有未完的事,遊走於親友之間,想向他們交代事情,但是大家只管悲傷,沒有人理會他。」

崔居士說,以上這種生理上死亡、神識仍活的時刻,正是亡者能否安詳西歸的關鍵﹔而助念義工要做的,是要病危者相信,念佛必生淨土。因為一般人在臨終時,能做到心不顛倒、意不貪戀是不多的,而助念者的佛號,聲聲入耳,好讓病危者避免恐懼、焦慮、捨不得等顛倒妄想,而將念頭導入一心嚮往淨土的正念。所謂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亡者會因此而墜入惡道。這也解說了,何故助念的最佳時間,是在臨危或剛離世的時候。

佛經上說,人生在世,好比烏龜揹着軀殼,負擔沉重,而死亡就是脫離這個滯重的軀殼,轉化有形身命。要是仍戀棧世間的七情六慾,放不下子孫家產,不想死,不肯死,就好比烏龜脫殼之被撕裂般痛苦。佛教不是這樣,在佛教裏,人死亡之後,就脫離了萬擔身驅,感覺逍遙輕鬆。

是故,助念義工在亡者行將嚥氣至停止呼吸之後,會特別注意以下事情﹕

  1. 帶領親屬參加助念,這對亡者助力更大,絕對不可哭泣,莫令亡者聽到哭泣之聲,因為亡者的神識仍在。
  2. 不論亡者臨終之時,或坐或臥,都聽其自然,切莫觸摸或移動其身體,一切洗抹身體或更換衣服等事情,得在停止呼吸八小時後,才可進行。
  3. 親友唯一能幫助亡者的,便是一心助念。凡有議論紛紛,閒言是非,或提議世俗殯儀規矩者,應請他們離開,切莫因循遷就,因為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妨礙及擾亂亡者往生,會造成終生遺憾。

助念也需因應時代

人死後的八小時內,不可移動身體,也千萬不要隨便哭出聲來,這原則不但合乎佛法,而且有科學根據。崔居士解釋,人在停止呼吸後,前五識(眼、耳、鼻、舌、身)雖然停止作用,但第六識(末那)仍然存在,未離開軀體,外面的一舉一動,亡者歷歷分明。因此,人死之後八小時內,不要移動身體,最好不要在二十四小時內埋葬或火化。在遺體還沒有全部冰冷、尚有體溫的情況下,不要摸觸、移動,或撫屍痛哭,因為你動他的時候,可能會引起他身體上的不舒服,令他有痛感,他一不喜歡便會生起瞋恨心,這一念之間就會影響他的業力,讓他不能心生歡喜的去投胎受生。故臨危和去世後即時助念,亡者即使已下墮、轉生或往生,助念仍有益於亡者的超生、增福和蓮品高升。

當然,八個小時的助念,是最圓滿,但時代不同了,現代人大多在醫院去世,故助念場地,也以醫院居多,唯是一般醫院的規矩,凡在病房去世的人,會立刻移入殮房,醫院很少會有八個小時的通容﹔對此,亡者家屬也毋須執意,能夠在離世之後,短暫停留一、二小時不移動,也可接受。

崔居士說,助念也是一種功德,故義工不會接受病患及喪家的飲食招待,更不收受紅包。「人家覺得,請義工去助念,不給錢,就好像欠了我們什麼﹔其實,為人助念,是我們修行的法門之一,目的不是為錢而來,若有人要為病危者或亡者作功德,可到寺院有施供養,但那已是另外的事,當與助念無關。」

死後往哪裏去

經上所說,人死後的去處有三個可能,一是造惡業的人,馬上墮入地獄、餓鬼、畜生等三塗。二是淨業深厚的人,死後會往淨土﹔禪定功夫深厚的人,死後往生禪定天,又業力量強的人,則往生人間及欲天。三是隨各人業力,等待因緣而生於三界中的六道。

南亭法師曾引述《俱舍論》中記載一首偈﹕
頂聖眼生天,
人心餓鬼腹,
畜生膝蓋離,
地獄腳板出。

意思是,人死後,體溫會逐漸流失,身體哪一部分最後才變冷,正顯示亡者所要去的地方,如頭頂是往生西,心臟則再做為人,膝蓋是畜生,腳底是地獄,肚子則是鬼道。

助念服務查詢  香港佛教聯合會  電話﹕2574 9371
善終及哀傷關懷服務查詢  贐明會  www.cccg.org.hk  電話﹕2361 6606

Go to Issue Menu3.醫心佛緣 苦海明燈
撰文/勞永樂

生,要靠醫生接生,帶新生命到世上來。
老,年老體弱,要靠醫生保養,享受健康晚年。
病,有些毛病需靠醫生才能治好。
死,除了簽發死亡證外,醫生還可做什麼﹖病人問醫生﹕「我死後怎樣﹖會往哪裏去﹖」醫生無言以對。

醫生開業,有人送「苦海明燈」四字的牌匾給醫生,其實是不明所以,用錯字詞。

醫生對於在人海苦難浮沉的人,充其量是治其身心之苦。至於要為苦了一生的人,尋求最終慰藉,獲得解脫,成為真正的「苦海明燈」,卻非醫生所能勝任。

記得還是醫學生的時候,某天跟教授巡房,遇上一個罹患末期癌症的二十來歲少女,痛苦地在病榻上等候死亡。老教授二話不說,緊握少女雙手,問道﹕「今天好了點嗎﹖」少女頓時像痛苦全消,顯露微笑回答﹕「好了點。」我在旁觀察,深深體會醫者雙手的威力——能止嗎啡也止不了的劇痛。三天後,在病理解剖室再遇上這少女,她已成了無生命的皮囊,躺在解剖桌上等候解剖。

原來醫生雙手即使威力至大無窮,最終仍是無法掌握生命﹗我坐在醫生休息室內苦思良久,她究竟往何方去﹖她是否獲得真正的解脫﹖醫生跟生、死這麼接近,卻又是那麼遙遠﹗

人在病重臨終前,也許想知道身後歸宿,不少在最後關頭信奉宗教,期盼能免受煉獄之苦,早登極樂。然而能否如願,我深信並不能靠「臨急抱佛腳」,而是靠一生修為。再有來世者,今生修為未足,來世仍須努力。俗云「幾生修到」,就是這個意思。

Go to Issue Menu4. 錢孔觀法 我要走至穹蒼的背後
撰文/李師成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為樂。」
──涅槃經

偉大的藝術家,除了金錢,還擁有歷史級的名譽地位,還可以在美妙的藝術作品中游走。但藝術家快樂嗎﹖中國的徐渭、八大山人、俞伯牙、鍾子期﹔外國的梵高、塞尚、柴可夫斯基及Sviatoslav Richter等等,都曾經歷人間刻骨銘心的痛苦。

由於Matthieu Ricard法師的父母親是當代法國文化界的紅人,他有不少親近文化及藝術大師的機會(例如Igor Stravinski)。他卻說﹕「我一直有很多機會接觸許多極有魅力的人士。可是他們雖然在自己的領域中都是天才,但才華未必使他們在生活中達到人性的完美。具有那麼多的才華,那麼多的知識和藝術性的技巧,並不能讓他們成為好的人。一位偉大的詩人可能是一個渾蛋,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可能對自己很不滿,一位藝術家可能充滿著自戀的驕傲。各種可能,好的壞的,都存在。」「我問自己﹕『這就是我要的嗎﹖我是不是希望自己像他們﹖』 我總有一種缺少了什麼的感覺。」

既然學問、金錢、成就、愛情、名氣都不能帶來快樂。生命的真義是什麼﹖佛教對生命的許多課題,例如存在界與心靈的本質、痛苦與快樂、完美的人格及生命、我是什麼等等,提供了無懈可擊的答案。此外,從佛法的認識和實踐(例如禪修)中,生活質素會不斷提升。再華美的所謂現實世界都是悲哀的。常(永恆不變)樂(以苦為樂)我(自我存在)淨(污染為淨)是世人的思想顛倒,如鏡花水月,幻覺連連。穹蒼的背後並沒有生命的源頭,那裏既無激情、歡欣、欲樂,也無沉悶、哀傷與痛苦。穹蒼亦無背後,穹蒼並且根本不存在。一切現象皆無其本性,諸法皆空,我空,人空,物空,空空如也。

(四之四)

Go to Issue Menu5. 漫畫
圖/小子

Go to Issue Menu6. 東蓮在線 www.buddhistdoor.com

念佛晚會
逢周日晚上7﹕00
主持﹕妙慧法師

佛學講座
逢周日上午9﹕00
主持﹕傳慧法師

南傳靜坐班(慈修禪)
逢周六下午2﹕30
主持﹕法護法師

互動佛學研習班
逢周六下午2﹕30
主持﹕倪啟瑞居士

瑜伽及北傳靜坐班
逢周六上午9﹕30
主持﹕黃耀光居士

以上地點﹕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查詢電話﹕2572 2437

Go to Issue Menu7. 預告﹕10月25日星期三

下期開始連載新專欄﹕《遊心法海》
佛教在起源、傳播、演變及發展過程中,自有其獨特的契機,認識佛教的發展史,既可探究聖者的懿德高行,也可看到佛理的變遷因緣。新專欄不單著重歷史的新視野,更有人物的描寫及教義的淺析,可以帶你進入佛教的無窮盡世界中。

11月1日星期三
俞如﹕〈心靜的感覺真好——兒童禪修初體驗〉

東蓮覺苑《明覺》特刊編輯部
編輯﹕方禮年
地址﹕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傳真﹕2572 4720  電郵﹕[email protected]

資源

課誦

連結

下載

賀卡

友情連結
何鴻毅家族基金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校友會 | 寶蓮寺 | 大渡網 | 溫暖人間 | 佛哲書舍 | 史丹佛大學何鴻毅家族基金佛學研究中心 |
TLKY Canada Foundation Programme, Institute of Asian Research,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 International Buddhist College, Hatyai |
東蓮覺苑佛門網站小組製作 ©2006-2008 | 服務條款 | 佛門宗旨與LOGO 自2006年10月1日瀏覽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