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Issue Menu1. 卷首語  偷不走的財寶
撰文/淨因法師

良寬禪師住在山腳下一所茅屋裏,生活很簡單。一天晚上,他外出歸來,看見一個小偷正在他的茅廬中東張西望,搖頭嘆氣,因為他找不到一件可偷的東西。看著雙手空空的小偷,良寬禪師安撫他說﹕「我身上的這件衣服還值點錢,你就拿去吧﹗」小偷抓起衣服拔腿就跑。良寬禪師赤著身子,目送著消失在月光下的小偷,無限感慨地說﹕「可惜我不能把這美麗的月亮送給他﹗」

世人終生忙碌,追名逐利,積聚資產,至死方休,哪有心情去享受身邊的鮮花小草、清風明月!?然而,現代人積累的物品愈多就愈累,所承受的壓力也愈大,心靈時常處於焦慮不安的狀態之中。更無奈的是,自古往今來,你爭我奪的財寶都是遵循著失而復得、得而復失的無常遊戲規則。由此可見,人們通常所珍惜的財富只能滿足人生最基本的追求,給人帶來一時的安全感、成就感和滿足感,並不能滿足人生所有的需求。而天地間的青山綠水、鳥語花香、清風明月有怡情益志、陶冶情操之功效,是大自然為人們提供的無盡寶藏。正如蘇東坡在《前赤壁賦》中云﹕「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開啟這個無盡寶藏的金鑰匙不是金錢,而是一顆學會觀照的心。

禪修就是教人學會如何觀照,專注於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這不僅可以使人能盡情享受大自然無限的財富﹕青青的小草、淡淡的花香、潺潺的流水、暖暖的陽光……使人懂得欣賞生命之可貴,而且教人學會如何活在當下,感受生活的滿足及內心的充實和喜悅,輕鬆自在的心情隨之而生。如果說竊賊可以偷走我們有形的財寶,卻偷不走我們喜悅的心!

Go to Issue Menu2. 心靜的感覺真好——兒童禪修初體驗
撰文/俞如 攝影/ 馮剛睿

早上十時半,莊嚴的佛殿中,傳出陣陣活潑的孩子聲。探頭一看,原來是一班八至十二歲的小朋友正盤著腿,等候上禪修課。引磬終於響起,隨著噹的一聲,所有躁動靜止。負責的導師Joe(林世萍)用柔和的聲音,開始引導小朋友坐直身子、閉起眼睛,試著去找一位名為「呼吸」的朋友,展開這段心的體驗歷程。

「坐禪不悶嗎﹖」問十歲的李希朗。
「不悶呀,閉起眼睛坐著,很舒服,覺得個心好靜。」
心靜是什麼感覺﹖
「很專心。」

喜歡心靜的感覺

別以為禪修只有成年人或佛弟子才懂得體會,每年暑假,一個由佛教團體開辦的兒童禪修班,就可看見大群孩子來一嘗禪修的滋味。他們大都是從父母口中聽聞過禪修或瑜伽,或父母本身已是修習者,耳濡目染下,帶著有點好奇的心前來。

兒童禪修班前後共三堂,屬體驗式,小朋友可以學到行禪、坐禪、慈心禪、瑜伽和感恩等內容,藉此帶出他們的善意和專心的質素。

平日喜歡運動的李希朗,是由修習瑜伽的媽媽提議來參加的,爸爸也覺得她在家好動活躍,希望給她接觸一些靜態活動,有助平衡發展。上了第二堂禪修課之後,希朗開心的說,十分喜歡坐禪時心靜的感覺︰「如果有壓力的話,做瑜伽和禪修會很舒服。」

教導兒童坐禪的Joe表示,禪坐沿用的是禪修導師葛榮居士的教法,教小朋友視呼吸為好朋友,然後讓他們專注去尋找這位朋友。坐禪期間,Joe會同時引導小朋友做默念︰「吸氣時……我們在心中……默念……buddha﹔呼氣時……我們在心中……默念……buddha……」這方法也是葛榮居士所教的。

從小習禪生命會較平坦

Joe是葛榮居士的禪修學生,她記得導師曾說,如果讓小朋友從小練習禪修,將來的生命會較平坦︰「小朋友將來所受的折磨一定會較小,因為他們已學會如何觀察自己身心的反應和情緒。」

教小朋友禪修,當時在導師眼中已是急切的事情,因為現代社會被物質的操控太大,人必須懂得從這種被操控感中釋放出來。是以八年前,葛榮居士開始開設兒童禪修班,教一些簡單的靜坐技巧,他離世之後,就由他的學生接辦下去,Joe便是其中的學員之一。

比起成年禪修者,小朋友修習坐禪,有時反而不會手腳僵硬,坐久了會腳痛等障礙,例如坐在希朗對面的曾懿章,全程專心投入,坐禪時腰板挺直,能輕易做出各種瑜伽的難度動作。下課後,她笑說︰「靜下來的感覺真好﹗」

學懂原諒傷害自己的人

原來十歲的懿章,已是第二年參加兒童禪修班,因為實在喜歡心靜下來的感覺︰「以前我在學校經常被同學排擠,感到很不開心。後來我聽說學瑜伽可令人心境平靜,便抱著一試的心態去學,結果真的好了很多,後來也會懂得原諒那些同學,明白他們亦不想這樣。」懿章在禪修課堂上一直表現得乖巧有禮,好學主動,原來這同時是受佛教徒的媽媽所影響︰「媽媽是一個懂得包容、很大方的人,她經常教我要用包容的心和人相處,凡事不要過分執著,她又鼓勵我主動跟同學聊天,我便努力嘗試,結果同學真的可以接納我,現在跟大家的關係好多了。」

學習原諒那些曾經傷害過自己的人,並祝願他們天天都健康、快樂。這不正是剛才Joe在堂上所教的慈心禪修習內容﹖懿章因此特別認同慈心禪的教法︰「我覺得很好,因為憎恨一個人其實很辛苦,要常常記住憎恨他什麼,如果可以原諒他,去包容他,自己亦會變得開心。」

修禪令成績進步了

回想起來,懿章修習瑜伽和打坐已有一段日子,她高興地說起在這方面的獲益︰「能夠專心下來,對讀書原來很有幫助,我今年的成績進步了﹗例如中文去年測驗不及格,今年考獲七十多分﹔數學去年得八十分,今年卻有九十四分,連老師也稱讚我比上學期專心不少呢。」能夠專心做每一件事,自然就能做得好。除了成績有明顯進步,懿章亦提到專注對她玩溜冰有很大幫助︰「做花式動作時,也是需要非常專注才能做得好。」今年在「亞洲冰上邀請賽2006」中,懿章便同時獲得多個獎項。

今年和姐姐一起參加禪修班的曾懿德,則比較喜歡Joe所教的瑜伽動作︰「最喜歡扮動物的部分,覺得好好玩,好得意。學完之後,成個人都放鬆晒。」修習瑜伽,能夠幫助禪修者消除坐禪時身體的緊張和痛楚等阻礙,身體放鬆時,心亦會放鬆,所以兩者有互相補足的效果。

在一旁聆聽姐姐談坐禪心得時,懿德有時會一臉不能體會的樣子,終於忍不住打岔︰「我覺得坐禪有點悶啊,瑜伽好玩多了,不過更喜歡吃茶點和交換禮物呢。」對了,茶點和交換禮物也是禪修班上最受孩子歡迎的環節,當初Joe想到加入這個項目時,原是希望令孩子學到感恩。

不花錢買的禮物

到了最後一堂,Joe還加入了交換禮物的環節,要求每人帶來一份不花錢買的禮物。在物質豐饒的今天,各人家中總會有不少過剩的物資吧,如果可以將過剩的東西拿出來和別人分享,不是很好嗎﹖

於是有些小朋友帶來了舊玩具、未開封的糖果、餅乾、多出來的文具、舊飾物擺設……在禮物送出之前,Joe要求小朋友為收到禮物的人,寫下一些簡單的祝福語。這樣的安排實在很有意思︰「拿到禮物之後,亦會教他們感恩,因為禮物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夠感恩,其他小朋友願意分享他曾用過的東西,這就是交換禮物的主旨。」佛教常說行住坐臥,處處都是禪修好地方,不知小朋友是否也能體會到禪修就在生活中的樂趣﹖

三堂的禪修課轉眼結束,問起希朗、懿德和懿章有什麼感想時,他們都異口同聲說︰「希望明年可以再來啊﹗」

Go to Issue Menu3.遊心法海 大雄大力大慈悲
撰文/賴靜涵

這或許是觀光客在東亞地區旅遊的共同經驗,當你在青翠的山林裏,看見一條由石板鋪成、石階堆成的山徑,只要沿路走下去,通常就會看見庵堂廟宇。中國人說﹕「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是普天之下,也到處都有佛教的蹤影,可以說在崇山峻嶺的著名風景區,都可以看見佛教的行者。

說到佛教,這是古往今來的一大奇蹟,它是世界第一大宗教,擁有世界最多的信徒,不分愚夫愚婦,還是第一流的智者,都來敬拜。其傳播的地區也是世界最廣,從亞洲發源,而今全世界都可以看得見佛教,特別是在亞洲幾個國家以佛教作為國教,更成為促進亞洲文化發展的主導者。因此,長期以來,西方世界便以佛教來代表東方的重要象徵,成為了解亞洲的必修課程。

那麼,作為這世界第一大的宗教,佛教是一個什麼樣的宗教﹖這個宗教是怎麼成為世界第一大宗教﹖這絕對是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但是用盡了一千零一夜的時間也無法道盡﹗不過,被譽為民初四大師之一的弘一大師譜曲、太虛大師作詞的《三寶歌》,第一段就給了最適切的答案﹕

人天長夜,宇宙黮闇,誰啟以光明﹖三界火宅,眾苦煎迫,誰濟以安寧﹖
大悲大智大雄力,南無佛陀耶﹗昭朗萬有,衽席群生,功德莫能名﹗

「誰」能夠開啟眾生的光明﹖「誰」又能夠讓眾生獲得安寧﹖那就是被譽為「大雄、大力、大慈悲」的佛陀。佛教的主要宗旨,無非二字,那就是﹕「慈悲」。而佛教的「慈悲」是以智慧為主導的「大慈大悲」,正所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也就是拔除眾生纏縛的痛苦,給予眾生究竟的安樂。簡單講,佛陀的慈悲也就是「大雄大力大慈悲」。這就是佛教能夠成為亞洲人主要信仰、世界第一大宗教的答案。佛教的教義,是從個人的修行開始,最終的目標就是要令全體眾生解脫。

那,這麼簡單的教義,怎麼能夠成為亞洲人的主要信仰、世界第一大宗教的地位呢﹖到底佛教是怎麼出現﹖怎麼樣來到中國﹖又怎麼樣成為今天這樣的地位呢﹖這般種種問題就是我們這個專欄所要探討的內容。

Go to Issue Menu4. 自在閒 想出家
撰文/溫綺玲

近年老和尚多在外地,那天難得有機緣,與老和尚聚首一堂,眾師兄弟總會把握機會,請老和尚開示有之,問難的更多。在旁的我們,樂得一齊學習,並享受老和尚別具韻味的新會話。

有一位女士跪在老和尚前,問﹕「我每次拜懺或是入水陸內壇,念及大懺悔文時,總是忍不住哭。」

老和尚答道﹕「懺悔過,改好後,就不會哭﹔未做得好的,就會哭。」

女士繼續問﹕「我想出家,但是,我又軟弱,又怕難,又易哭,怎麼辦﹖」

老和尚說﹕「愈難愈要做好啲,你怕什麼呢﹖」

「我什麼也不識,又怕早上三時多起身,夜晚又要坐兩支香……」

老和尚沒好氣地問她﹕「什麼都不識,那麼吃飯你識嗎﹖」

在旁的幾位居士,忍不住笑了出來。老和尚的侍者即時制止我們說﹕「師父正嚴肅地與這位居士對話。」大眾即醒覺地噤聲,繼續聽老和尚的開示。

老和尚再問﹕「為何別人做得到,自己做不到﹖」

女士再問﹕「那麼,我九月上山住可以嗎﹖但是我又怕楞嚴咒很難背。」

在旁的侍者法師說﹕「在山上住,除了平常功課,便可以常讀楞嚴咒,一天背不來,便兩天,一年不夠,再用多一年也可以,不會因為未識念便要驅趕落山的。」

女士最後有沒有出家,不知道,但我終於明白,為何拜懺摩時會哭,那是我還未做得好之故也﹗

Go to Issue Menu5. 東蓮在線 www.buddhistdoor.com

 佛法講座﹕Overcoming Anger, Worries and Anxieties
日期﹕11月18日(周六)下午2﹕30
主講﹕瑪興達法師

一日禪修營
日期﹕11月19日(周日)上午8﹕15至下午4﹕00
主持﹕瑪興達法師

念佛晚會
逢周日晚上7﹕00
主持﹕妙慧法師

佛學講座
逢周日上午9﹕00
主持﹕傳慧法師

以上地點﹕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查詢電話﹕2572 2437

Go to Issue Menu6. 漫畫
圖/小子

Go to Issue Menu7. 推介﹕

今期開始連載新專欄﹕《遊心法海》
佛教在起源、傳播、演變及發展過程中,自有其獨特的契機,認識佛教的發展史,既可探究聖者的懿德高行,也可看到佛理的變遷因緣。新專欄不單重歷史的新視野,更有人物的描寫及教義的淺析,可以帶你進入佛教的無窮盡世界中。

Go to Issue Menu8. 預告﹕11月8日星期三

專訪本煥老和尚

東蓮覺苑《明覺》特刊編輯部
編輯﹕方禮年
地址﹕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傳真﹕2572 4720  電郵﹕[email protected]

本刊文章純屬作者或受訪者意見,不代表本刊立場。

資源

課誦

連結

下載

賀卡

友情連結
何鴻毅家族基金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校友會 | 寶蓮寺 | 大渡網 | 溫暖人間 | 佛哲書舍 | 史丹佛大學何鴻毅家族基金佛學研究中心 |
TLKY Canada Foundation Programme, Institute of Asian Research,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 International Buddhist College, Hatyai |
東蓮覺苑佛門網站小組製作 ©2006-2008 | 服務條款 | 佛門宗旨與LOGO 自2006年10月1日瀏覽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