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Issue Menu1. 卷首語 因果律與迴向功德
撰文/淨因法師

俗話說,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生死各人了,自己業障自己消,任何人都幫不上忙。這完全符合佛教最基本的教義——因果律。然而,佛教又主張,通過舉辦水陸法會,將法會功德迴向祖先、已故親人及冤親債主,能令他們離苦得樂。這好像又與「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業力緣起相矛盾。水陸法會果真能超度亡靈嗎﹖若能,豈不是破壞了佛教的因果律﹖若不能,舉辦水陸法會又有何用﹖

《大智度論》首先明確說明,有形有相的物質,才能與眾生分享﹔而無形相的功德,只能自己受用,無法施予他人。如此說來,佛教中所講的迴向功德又作何解﹖首先,《大毘婆沙論》告訴我們,主持法會的大德高僧所修的福德是一種助緣,由此而顯現出來的清淨莊嚴相能使亡靈產生恭敬心和信心,吸引亡靈隨喜參加水陸法會。其次,《大智度論》進一步說明,只有當隨喜參與法會的亡靈靜心聽聞佛法,了知人生真相,進而看破放下,精神境界不斷提升,內心的心結逐漸解開,喜歡心隨之而起,由此而獲得無量的福德。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迴向功德。

由此觀之,亡靈能否得到超度,關鍵在於能否吸引他們參與法會。主法大德的清淨莊嚴固然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至親好友應以至誠懇切的心來參與法會。因為親友之間特殊的因緣最容易與亡靈相通,產生感應,吸引他們來聽法,才能解脫生死苦惱。這才是佛教正確的超度觀。

Go to Issue Menu2. 「水陸法會」的功能與社會的關係
撰文/果毅 圖/本刊資料圖片

佛教有八萬四千種法門,適應八萬四千種各式各樣的眾生,法會就是其中一種。「水陸法會」即設齋食供養水陸有情眾生的法會,是中國佛教中儀式最隆重的祈福、普度法會,當中的儀軌甚多且複雜。

水陸法會始於梁武帝,究竟有什麼宗教功能呢﹖經過一千五百年,到了今時今日,是否有所改變﹖除了宗教功能,在社會、文化等方面,又是否相關呢﹖

水陸法會的緣起及意義

「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簡稱「水陸法會」,是中國佛教中儀式最隆重的祈福、普度法會。此法會乃根據《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儀軌會本》(簡稱《水陸儀軌》)進行。水陸法會之緣起,據《水陸儀軌》序言載,乃中國南北朝時期,梁武帝夢見一位高僧,告訴他要修建水陸大齋來普濟救度六道受苦的眾生,他便請寶誌禪師制水陸儀文。此緣起雖不為日本佛教學者牧田諦亮先生所認同(參牧田諦亮〈水陸法會小考〉),但水陸法會始於梁武帝,已為佛教教內所公認。

現時的水陸法會,一般為時七晝夜,法會場內設內、外壇,當中的儀式甚多且複雜,包括灑淨結界、遣使發符、請上堂、供上堂、請下堂、供下堂、奉浴、施食、供天、授戒、拜懺、誦經、念佛、放生、送聖等,建構出一個極有系統而嚴密的宗教世界,蘊含著廣大、深遠的宗教意義。就如美國堪薩斯大學佛學、宗教學教授史蒂文生博士(Daniel B. Stevenson)所說﹕「宗教儀式一般會被認為是宗教中教義的體現,但是中國佛教的水陸法會並不只是這樣,而是更進一步地超越科本儀文及佛教的根本經典及教義。」可見,水陸法會除了是一極為大型的普度儀式之外,更是一個保存中國佛教藝術、音樂、文化的寶塔。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水陸法會到了現在這個世俗世界之中依然帶著普度眾生的主題,來回應中國人對生命的宗教訴求。

水陸法會的宗教功能

就宗教功能而言,藉修建水陸法會而產生的功德,來普度眾生、得生淨土、解脫涅槃﹔並迴向世界和平,國運昌隆,人民安泰。「普度」是指對六道眾生悉皆度化,使之解脫。水陸法會的儀式包含了打開地獄之門、將六道群靈召請到壇內,教他們懺悔、發願,並予以施食,開導亡魂不要再眷戀凡塵,使他們可以早日脫離輪迴,得生淨土,甚至涅槃的境界。當中所奉請的對象,包括中國佛教世界觀之中的所有凡俗界的眾生,其中對各類的眾生都有極多元的分類,以期完全達至「普度」的目的。

在水陸法會之中,透過「拜懺」、「誦經」及「齋天」、「施食」等儀式,有系統、連續地為現生者及六道眾生「除罪解殃、修集福祉、祈願獲福」。眾生可藉「拜懺」、「誦經」得到懺悔除罪後,然後透過供養佛、菩薩、諸天神明等及施食予六道群靈的功德,修集福祉,以期六道眾生及信眾可以從舊日「罪」、「惡」、「污穢」的處境,轉移到「福」、「善」、「清淨」的境界,使現生者清淨心靈、淨化社會,從而使世界和平,國運昌隆,人民安泰。

水陸法會的社會、文化功能

水陸法會除具有宗教功能外,在社會、文化等方面亦有其功能。在社會方面,廣義而言,水陸法會具有重建社會安全感的功能。如在明代初年由明太祖啟建的數次水陸法會都是打著超度陣亡士兵的旗號,就是為了穩定民心。2003年,香港漫延著「非典型肺炎」,社會人心惶惶。旭日集團在北京道一號啟建水陸法會,希望藉此為香港和世界祈求炎症消袪。從中可見在不同年代進行的水陸法會,在某程度上具有安定社會的功能。

在文化方面,水陸法會可以被看成文化傳遞的橋樑。因為水陸法會,需要多達七十二軸的水陸畫、上、下堂近二百多個牌位、水陸榜文、疏文、請書、符牒、赦書、赦牒、判疏、判牒等。另外,還有不少紙紮作品,例如紙的使馬、般若船等。所以,在每次的水陸法會之中,僧人及有關人士可以將疏文的書寫格式、水陸畫的繪法、紙紮的用品的製作等等的文化、技術傳承下去。而且,儀式的唱腔及具體儀式的施演方法(如結手印、法器的使用)等等都是從一次又一次的水陸法會傳承下去。

水陸法會的經濟功能

水陸法會亦具有經濟功能,因為水陸法會為寺院提供經濟上的支持,這可能是一個很片面的理解。因為這樣是會忽略了水陸法會更深層的經濟功能。就以香港的寶蓮寺及志蓮淨苑為例,寶蓮寺每年舉行的水陸法會一方面是為了慶祝天壇大佛落成的周年紀念,而另一方面則是為了籌得更多善款在中國大陸的偏遠及貧窮地區興建希望學校予貧苦兒童。而志蓮淨苑則會將水陸法會所得的善款全數撥入弘法基金,襄助各地的建寺、弘法活動,亦為其開辦的教育及安老服務提供資金。可見,水陸法會不但是寺廟的經濟收入來源,亦同時為不少社會服務機構、弱勢社群等提供經濟上的援助,達到了一定程度之財富的重新分配,亦乎合水陸法會救濟受苦之眾生之目的,而此對象為現生者。

水陸法會在現今的流傳,表面看似因社會的世俗化及商業化而改變,但是宗教儀式的核心——對人的生命、死生禍福等的關懷是依然沒有改變。所以中國佛教依然以不變的核心與現代社會建立著關係,水陸法會就是當中的重要橋樑。

水陸法會時間表

志蓮淨苑 
灑淨 12月22日(周五)下午3﹕00至6﹕00
法會 12月23日(周六)至29日(周五)上午8﹕00至下午4﹕20

寶蓮寺
灑淨 12月31日(周日)下午2﹕00
法會 2007年1月1日至1月7日(周日)下午2﹕00

Go to Issue Menu3.遊心法海 六師外道
撰文/賴靜涵

前面講到,沙門思想盛行,出現了好多位領導者,帶領許多弟子、信徒修行的沙門,各自變成了教團,以他們自己所體悟的道理來教導大眾。佛陀當年也正是這種類型的沙門,帶領許多弟子所形成的教團,釋迦牟尼佛本人也曾經被稱為「沙門悉達多」。

與佛陀同一時期的沙門教團,要以所謂的「六師」名氣最大。這「六師」,也就是被佛典稱為「六師外道」。《雜阿含經》卷第四十三說到這「六師外道」分別是﹕

  1. 富蘭那迦葉(Purana Kasspa)﹕即所謂無道德論者,否認善惡與業報。
  2. 阿夷多翅舍欽婆羅(Ajita Kesakambali)﹕徹底的唯物論者、否定因果、業報輪迴論與靈魂的存在。
  3. 婆浮陀伽旃延(Pakudha Kaccayana)﹕是唯物論者,無因論者,主張心物永不消滅。他們認為一切眾生,身體有地、水、火、風、樂、苦、壽命等七種元素,這七種元素是恆常不變的。
  4. 末伽梨拘舍梨(Makkhali Gosala)﹕是宿命論者,認為世間上無因果業報,人生苦樂全是命中注定,不是努力或懈怠的結果。這種謬論,佛陀批評他們是「用人髮織成的衣服﹗」夏不吸汗,冬不保暖,毫無用處,還給社會帶來迷惑不安。這一派在當時又被稱為「邪命派」,也就是所謂的「邪命外道」。
  5. 散闍耶毘離羅胝子(Sanjaya Belatthiputta)﹕也就是懷疑論者,詭辯派,主張不可知論,否定有普遍的正確性。認為善行、惡行的果報可以說是有的,也可以說是沒有的,是既不肯定又不否定的詭辯論者。舍利弗與目犍連在皈依佛前就是這一派的弟子。
  6. 尼乾子若提子(Nirgrantha Jnatiputra),就是耆那教的教主「大雄」,或稱為馬哈比拉(Mahavira)。他主張有因果業報,以修苦行為解脫方法。信徒必須持守五戒,不殺、盜、淫、妄,並無所有財物。他的修行思想與釋迦牟尼佛比較接近。

面所說的「六師」,除了耆那教現在依然存在以外,大多淪亡了。特別是前面四種外道,完全否定因果,否定業報輪迴,也否定了善惡,破壞了社會道德秩序。雖然一時之間受到部分人士的接受,但在佛教昌明以後,大力破斥,人們也都明白其思想的荒謬所在,因此紛紛放棄了。不過也可以看出,佛陀時代當時的思想界是非常自由開放的。

(六)

Go to Issue Menu4. 禪是一朵花 選堂先生九十華誕之慶
撰文/李焯芬

曾聽人說﹕歲月如歌。果真如是,則饒宗頤教授遨游學藝二海的悠葱歲月,不啻是喝釆系列裏的經典金曲,或是華釆不絕的生命樂章了。

出於大家對選堂先生的由衷敬愛,香港九所大學將於下周四及五(十二月十四及十五日),聯合舉辦一個大型的「漢學大師──饒宗頤教授九十華誕」學術研討會。來自海內外的二百多位著名學者,將作專題演講或學術報告,藉此向選堂先生祝壽。中央圖書館同期將有一個大型的選堂先生藝術展。繼二十巨冊、一千三百萬字的學術論文集於年前出版後,饒教授的藝術匯集(共十二冊)亦將於十二月中旬首發。選堂先生學藝雙攜、博而且精、碩果纍纍,一向被學界譽為國之重寶。

選堂先生對佛學及佛教史亦有深入的研究,並多精闢而獨到的見解。他的父親饒鍔精通佛學,著有《佛國記疏証》。選堂先生少時幫父親抄寫佛典,因此培養了研究佛學的興趣,並曾到印度研究佛學及宗教史。他不但正見多聞,更善於將佛學知識融入日常生活中去,變成生活智慧,真的做到了「轉識成智」的境界。人有智慧,當能無量自在,以平常心看待周邊事物,不起煩惱。選堂先生稱之為清淨心,也有人稱之為童心或赤子心。我近年有幸在他身邊幫點小忙,深感到他那「放下自在」、「心無掛礙」的修為和境界。

前不久,大嶼山「心經簡林」的維修保養工作,一度引起人們的關注。選堂先生會見傳媒朋友時笑言﹕「人也會發霉,何況木簡呢﹖能保存一百年已不錯了,很心滿意足了。」聊聊數語,點出了他的智慧如海和灑脫自在。正如《心經》卷首所展示的﹕菩薩悟到世間事物背後的種種因緣,得大智慧,故能心無掛礙,不起煩惱。

料想下周選堂先生的祝壽晚會上,自是冠蓋雲集,星光燦爛。趁著星星下凡為選堂先生祝壽的機緣,且向星星祈願﹕願他松柏長青,在漢學研究與藝術創造中發無量光熱,不斷創新突破,譜出更多更扣人心弦的華釆樂章。

Go to Issue Menu5. 漫畫
圖/小子

Go to Issue Menu6. 東蓮在線 www.buddhistdoor.com

周日念佛晚會﹕
誦念《阿彌陀經》晚上7﹕00
念佛、繞佛、坐禪、開示、迴向
主持﹕苑長妙慧法師

周日佛學講座﹕
《地藏菩薩本願經》上午9﹕15
主講﹕傳慧法師

周六瑜伽靜坐班
上午9﹕30
導師﹕黃耀光居士

周六互動佛學研討班
下午2﹕30
主持﹕倪啟瑞居士

以上地點﹕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查詢﹕2572 2437

Go to Issue Menu7. 香江點睛

講座﹕中國佛教史略說
日期﹕12月11日至2007年1月15日(逢周一)晚上7﹕30
主辦﹕佛教青年協會
主持﹕演慈法師
地點﹕九龍界限街144號3樓中華佛教圖書館
查詢﹕2336 0437

Go to Issue Menu8. 預告﹕12月13日星期三

郭言﹕〈饒宗頤教授與李焯芬教授對談〉

東蓮覺苑《明覺》特刊編輯部
編輯﹕方禮年
地址﹕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傳真﹕2572 4720  電郵﹕[email protected]

本刊文章純屬作者或受訪者意見,不代表本刊立場。

資源

課誦

連結

下載

賀卡

友情連結
何鴻毅家族基金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校友會 | 寶蓮寺 | 大渡網 | 溫暖人間 | 佛哲書舍 | 史丹佛大學何鴻毅家族基金佛學研究中心 |
TLKY Canada Foundation Programme, Institute of Asian Research,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 International Buddhist College, Hatyai |
東蓮覺苑佛門網站小組製作 ©2006-2008 | 服務條款 | 佛門宗旨與LOGO 自2006年10月1日瀏覽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