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Issue Menu1. 卷首語 我們的時代還能造就出這樣的大師嗎?
撰文/淨因法師

今年是大師香江弘法第 20 年,同時也是大師「封人」前在香港紅磡體育館主持的最後一次萬人弘法大會。電視及網絡上直播, 3 萬張門票 3 小時內就售罄,於是網上不斷有人尋問,「是否有人可以轉讓星雲大師佛學講座 2006 的門票?」演講現場座無虛席,不時傳出陣陣會心的微笑。尤其是在演講結束之時,萬人一齊點亮心燈,場面之浩大與熱烈,沒有身歷其境者,實在無法想像。就是當年香港流行音樂「四大天王」走紅之時也未必有此感召力。

揮手道別的時間終於來了。目送 著 大師遠去的背影,我的心始終無法平靜,陷入深深的沉思之中。星雲大師這一代人出生於 戰亂歲月,卻造就出一大批大師級的人物來。國學大師有章太炎、王國維、饒宗頤和季羨林等,歷史學家有梁啟超、王國維、陳垣、陳寅恪和范文瀾等,還有人類學大師費孝通、地質學家李四光和科學家錢學森等。在佛教界中,有佛門泰斗太虛、印順和星雲等。而我們這一代人有幸生於太平盛世,資訊發達,物質富足,教育普及,社會為我們提供了一心讀書的好環境,但為什麼大師級的人物卻愈來愈少呢?我們這樣的時代真的很難造就大師級的人物嗎?

要回答這一問題確實不易,但若能找出我們這個時代大師級人物凋零的原因何在,我相信對回答以上問題也許會有幫助。首先,這與近百年來中國文化出現的斷層有很大關係,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影響,使得各行各業人才青黃不接的現象更加嚴重。其次,目前人心浮躁、急功近利的社會風氣不利於營造培育大師的社會環境。再次,現行的「量化」和「標準化」的教育體制只能培養出大批技術人才。由此可見,若能克服以上培養人才的不利因素,通過一段時間的積蓄,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各行各業大師級的人物將會再現。但願蒼天能不拘一格降人才,因為時代需要大師級人物的再現。

Go to Issue Menu2. 星雲大師的祝福:諸事圓滿
撰文/邦 攝影/黃永昌

對星雲大師的理解,是從誤解開始。那年,他如常來香港舉行佛學講座,面對萬多信眾,大師以「恭喜發財」作為開場白,再加連番祝詞,都是祈望大眾金銀滿屋之類的話。心想,這個和尚開口就是講錢,真俗氣;最近,星雲再度來港說法,再說了和錢銀有關的故事,不過細聽下去,方知法師以錢為題,不過是隨化度人的善巧法門,說錢,人人都會豎起耳朵,配合幽默有趣的公案故事,聞法者無不詳和歡喜。

放下身段的魅力

星雲大師今年來香港時又講了一個關於錢的故事,莫非香港人真的特別愛錢!

他說:「如今,香港人都不會嫌棄我是個出家人了,但還記得廿多年前來香港,在街上截計程車,司機都揚長而去,不肯接載。為什麼呢?後來我知道了,碰上跑馬日呀,我們出家人是光頭呀,司機怕載過和尚便會輸光光!後來,我每當來到香港乘出租車,即使只是十幾塊錢的車資,我也照給司機一百塊。司機問幹嗎這麼多?我說,唉!出家人是財神爺呀,你是接到財神爺了!」於是,台下聽眾都滿心歡喜,哄笑鼓掌,然後星雲大師接 著 說:「的確,香港出家 人都像財神爺,但不一定是錢財的財,而是法財,佛法的資財,希望香港人能多沾佛法的財富,得到真理的法財(發財)……倡導和諧,只要有和諧,財富、成功、平安都會跟 著 而來!」

這就是星雲法師的魅力,博學多聞卻能夠放下身段,為求達到弘法效果,跟你拿錢銀開玩笑也不嫌俗氣,隨緣開示,觀機逗教,正是他的強項。

回看星雲大師的歷程,弘法 60 年,創佛光山至今 40 載,主持大小講座不下 4500 場,無論到哪裏說法,聞法者無不滿心歡喜。 1927 年出生的星雲大師,俗名李國深, 12 歲披剃, 20 歲便出任小學校長,曾任報刊主編,能寫劇本、作曲、出版唱片,又精於書法、刻章,在佛學貢獻上,開創佛光山,倡導人間佛教,成立佛教大學、編製佛學辭典(附光碟版),演說多部大乘經典,更是台灣首位創辦佛教電視台的法師,佛光山屬下的「人間衛視」,由最初以購買電視台時段方式營運,至今 24 小時全球播放,故星雲大師也被冠以「跨媒體法師」的讚譽。

然而,星雲大師的弘法道路並非一帆風順。 1947 年隨僧侶前往台灣時,在基隆港下船即被指為間諜,與同行的法師被捕入獄 23 天。獲釋後,在宜蘭雷音寺開始講經;後在台灣環島弘法宣傳《大藏經》期間,雙腿患上風濕炎,幾乎終生殘障。被問及對出家過程可有苦難回憶,星雲大師謂:「人嘛,有挫折、有苦難都是必然的,但我不會因而退縮,影響計劃。」

如何管理道場

如今,佛光山分會及道場遍佈世界多處,弟子無數,單在高雄佛光山的常住比丘及佛學生等便有數百人,問星雲大師現代道場管理最需要的是什麼?他說:「管理錢財、管理事情比較容易,管理人就比較難了;管理別人總是容易,管理自己的心就難了。所以學管理,也是管理心;心管好了,道場也就自然管好。」

星雲大師已屆 80 高齡,數十年來遊走世界各地弘揚佛法,可會考慮安頓下來,可有閉關修法之時?「我已經閉關過好幾次,明年『封人』,封人就等於是閉關,與閉關的過程一樣,都是靜心寫作和讀經,沒有外鶩,很安心。」

叢林寺院有所謂「封山」,即在寺內人員不能下山,亦不接待上山香客,星雲大師宣布「封人」,也決定不再公開弘法,極有可能是進入完全退休狀態,甚至不會再來香港。

對於年邁的法師,弟子信眾自然希望多加親近,多聞佛法,然而,亦不能不考慮生命無常的現實,記者問大師,他日圓寂,眾多在家出家弟子或會悲慟不已,大師可有什麼話語,撫慰其心?

星雲大師兩袖輕拂,氣定神閒:「釋迦牟尼佛在二千年前就涅槃了,佛弟子還不是一樣的生活嘛;佛教講究的是依法不依人,若能把我的演說、一句佛法,甚至隨便的一本書、一段話都能做到了,那不是如同跟我在一起嗎。」

每年春節前,星雲大師都會寫備一幅揮春提早印發,以便透過各地分會道場與眾結緣。明年春節的揮春早已寫好,題為「諸事圓滿」。除了是祝福大眾,也許亦反映了星雲大師的心境。

參考資料:

佛光山全球資訊網 www.fgs.org.tw

《傳燈──星雲大師傳》

符之瑛著

天下文化出版

政治和尚

有指星雲大師是個「政治和尚」,對於出家人也關心政治,星雲大師回應:「政治就是大眾的事,出家人關心政治,也是關心大眾的事,只要為的是大眾福利,就沒有矛盾了。」

法號來由

星雲大師 1939 年在南京棲霞山披剃出家,法名悟徹,號覺今。「星雲」是大師自取的法號,事緣於他年輕求學時,在學習查王雲五的四角碼時,查到「星雲團」一詞,其義為宇宙未形成前,無數雲霧狀的星體結合。悟徹法師欣賞其寬大古老無際的境界,自許在黑暗中予人光明,飄然不受拘束,故自取法號為「星雲」。

住持年期上限

不少寺院的住持職位幾乎是終身制的,星雲大師雖為佛光山開山祖師,但在佛光山寺組織章程第 4 章第 22 條註明:「本寺住持即宗長, 6 年一任,連選得連任一次,特殊情形之下,有三分之二以上同意者得連任兩次。」故星雲大師在任住持 18 年後,於 1985 年已經把佛光山住持一職傳位予心平和尚。

星雲大師墨跡世界巡迴展(免費)

展期: 2007 年 1 月 12 日至 2 月 4 日

地點: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徐展堂樓)

Go to Issue Menu3.遊心法海 釋迦牟尼佛的祖國
撰文/賴靜涵

前面說過,釋迦牟尼佛是在二千五百年前降生在古印度的迦毘羅衛國( Kapilavastu ),正確的位置就在印度東北邊與尼泊爾的交接處,大概是印度現在的比哈爾省( Bihar )境內。當地有佛陀行走過的許多地方,所以現在成為佛教徒朝聖的聖地。

在佛陀時代的印度,是群雄分裂的局面,類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代那樣,當年印度有十六個大國在爭奪勢力,戰禍連綿不絕。在此十六國當中,以北方的拘薩羅國(一作憍薩羅)與南方的摩揭陀國這兩國實力最大,兩個大國隔 著 恆河互相對峙。佛陀的祖國,迦毘羅衛國就是依附在拘薩羅國保護之下的附庸國。迦 毘羅衛國由很多族姓組成,釋迦牟尼佛的父親淨飯王是屬於「釋迦族」的首領,他被大眾推舉出來,領導全國。據學者研究,迦毘羅衛國的面積大概只有三百十二平方公里,國境內有十個城,有八萬戶人家,約有五十萬人口,在少年釋迦佛的時代,這個國家算是一個民生富庶、政治安定的地區。

然而正確的迦毘羅衛國位置在哪裏?至今學界尚未確定。一說是該國就在尼泊爾南部的提羅拉柯特( Tilaurakot ),距佛陀誕生地點藍毗尼園不遠。考古學家根據玄奘《大唐西域記》的記載, 1895 年在當地發現了阿育王所立的「拘那舍牟尼佛石柱」,與 1896 年發現的藍毗尼園的阿育王石柱為線索,在 1899 在提羅拉柯特探索時確定。其後更發現一些城牆堡壘與佛教遺蹟文物,卻也無法完全確定這就是迦毘羅衛國。另一說則是該國應該在印度東北部,距離尼泊爾邊境一公里的皮浦拉瓦( Piprawa ),主要依據英國學者佩普( W. C. Peppe )在這裏發現一個佛塔,塔中有一個石罐,就是舍利壺,上面刻有銘文說明這是釋迦族的佛世尊的舍利容器,「是有名譽的兄弟及姐妹、妻子們的(所奉祀)」。學者認為這個舍利可能就是佛陀涅槃後,「八分舍利」當中釋迦族所分得的那一份。由此判斷該地有可能就是釋迦族居住的迦毘羅衛國。

但是不論迦毘羅衛國在哪裏,大致上佛陀的聖蹟都在印度東北方邊境的比哈爾省與尼泊爾境內相鄰的地區,包含了佛陀出生的藍毗尼園,與佛陀成道的菩提迦耶,還有著名佛陀說《法華經》的靈鷲山等這些地點現在都成為著名的觀光景點。迄今前往朝聖的人群絡繹不絕。(八)

 

Go to Issue Menu4. 禪是一朵花 人在唐風蓮韻中
撰文/李焯芬

一位任教港大建築系的友人曾說:香港有許多舉世矚目的摩天大廈,極具建築美和現代感。難得的是在鬧市之中,還有一座十分古樸典雅、極具唐代建築風格的「志蓮淨苑」,屢獲建築設計大獎,為香港這個現代化的國際大都會平添了一份古典風華,實在可圈可點。

「志蓮淨苑」的南鄰,近日又建成了一個富有唐代山水庭園特色的「南蓮園池」,佔地 3.5 公頃。園池佈局以「蓮池」和「蒼塘」兩個池塘為中心。「蓮池」裏盛開 著 多種顏色的睡蓮;「蒼塘」則養了四百尾錦鯉。園內有多個唐式亭台樓閣和大型木建築,包括金碧輝煌的「圓滿閣」、清幽古樸的「水月台」、供遊人品茗湖畔的「松茶榭」等。園內遍佈奇石古樹;植樹約四千棵,其中羅漢松佔了一千五百棵,包括極為珍貴的三千年古松。每一棵樹都經過精心挑選和栽植,極富形態美,成為攝影家鏡頭下的美景。庭園參照了山西省新絳縣城西的古隋唐園林「絳守居園池」而建成,融歷 史感與園林美於一爐。

人在園中,時光彷彿倒流回到一千三百年前的盛唐時代,令人忘卻了周邊的高樓大廈。走在園中花木扶疏的小徑上,耳際彷彿響起了李白的《踏歌行》,或是王維的《渭城曲》。眺望遠處的「志蓮淨苑」,有出家人正從佛殿逐級而下。讓人想起了孤征萬里、攜經返國的玄奘;以及遠渡重洋,為法忘軀的鑒真。隋唐八宗諸大德的身影和言教,一下子瀰漫心間。眼前這條小徑,直把人帶回了盛唐,讓人重溫自己民族的歷史,更珍惜自己那深厚的歷史文化傳統。

多年來,「志蓮淨苑」以無量慈悲度眾,並設有文化部和夜大專,讓數以千計的香港市民有機會研習佛法,了解中國的文化歷史。新建成的「南蓮園池」,彷彿是個新的教室,教授隋唐園林文化和藝術之美。難怪有朋友說:初到「南蓮園池」,對唐文化和中國園林有一種「驚艷」的感覺。及至走到比鄰的「志蓮淨苑」,則對「人間淨土」和慈悲喜捨的佛教精神有所領會,甚至還有點「頓悟」的感覺呢!

Go to Issue Menu5. 漫畫
圖/小子

Go to Issue Menu6. 東蓮在線 www.buddhistdoor.com

周日念佛晚會:誦念《阿彌陀經》 晚上 7 : 00

念佛 繞佛 坐禪 開示 迴向

主持:苑長妙慧法師

周日佛學講座:《地藏菩薩本願經》 上午 9 : 15
主講:傳慧法師

以上地點:香港跑馬地山光道 15 號
以上查詢: 2572 2437

Go to Issue Menu7. 香江點睛

佛學講座:《八識規矩頌》釋
日期: 12 月 21 日(逢周六)晚上 7 : 30
主辦:佛教法相學會
主講:張漢釗先生
地點:九龍旺角白布街 2 至 24 號藝興大廈 10 字樓 13 室
查詢: 2771 8161

瑜伽班
日期: 12 月 27 日起(逄周三)晚上 7 : 30
主辦:佛教愍生講堂
主持:關美蓮居士
地點:香港北角英皇道 355-361 號 1 字樓
查詢: 2808 2373

Go to Issue Menu8. 預告﹕12月27日星期三

謝兆霖﹕〈尋找敦煌接班人──專訪常沙娜教授〉

東蓮覺苑《明覺》特刊編輯部
編輯﹕方禮年
地址﹕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傳真﹕2572 4720  電郵﹕[email protected]

本刊文章純屬作者或受訪者意見,不代表本刊立場。

資源

課誦

連結

下載

賀卡

友情連結
何鴻毅家族基金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校友會 | 寶蓮寺 | 大渡網 | 溫暖人間 | 佛哲書舍 | 史丹佛大學何鴻毅家族基金佛學研究中心 |
TLKY Canada Foundation Programme, Institute of Asian Research,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 International Buddhist College, Hatyai |
東蓮覺苑佛門網站小組製作 ©2006-2008 | 服務條款 | 佛門宗旨與LOGO 自2006年10月1日瀏覽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