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Issue Menu1.

山不在高 有仙則名
撰文/多跢

最近有學生報增添了「情色版」的討論區,大學生熱中地探討人的情欲問題,引來社會上很大的反響。飲食男女,本是人的基本氣性表現,人的一生,依飲食而得生存,依情欲而令生命代代延續,此乃生命存在最基本的本能。西方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將人的思想及行為歸結為性與權力二者,年輕人往往因此而將生命凝住於這兩大項目之內。

人除了氣性的追求外,尚有理性的一面,凡是說理性便要逆轉我們的氣性,為生命尋找有方向的理想。大約30年前,一群大學青年每周不辭辛勞在港外線碼頭乘船到東涌一所寺院幫忙雜務,為的是在餘暇時段能聚首一堂,聆聽師父開示,然後仔細對佛教及現代社會種種課題作出討論,付諸行動,與其他佛教團體共同推動上世紀80年代的佛教年輕化弘法活動,這股力量一直延續至今天,助成香港佛教的多元化氣象。

位處東涌這所寺院雖然簡樸無華,但它的名字卻令筆者想起《法句經》第99偈:「無論村落或林間,乃至平地或丘陵,何處住有阿羅漢,彼地即幸福安樂。」道仗人弘,只要我們能發菩提心,實踐真實波羅蜜行,那麼縱是小庵精舍,皆是弘法福地。自從新機場落成啟用後,東涌已由昔日的炮台古城變成香港與大嶼山的交通樞紐,新市鎮高樓林立,但昔日的羅漢寺仍然像「八風吹不動」般擔負著弘法工作,一方面照顧著區內佛教信眾參與法會及聽經聞法,一方面又為港島閙市講堂作出支持。今日這所梵剎,儼然由昔日垂眉凝聚的阿羅漢,化成千手千眼的觀音菩薩,教化眾生如何淨化煩惱,安頓心靈。



撰文/俞如 攝影/翟家輝

演慈法師

每年佛誕,東涌羅漢寺都會在山下的兩大商場內,舉辦場面熱鬧的浴佛嘉年華。住持演慈法師說,如此一來,善信便不必長途跋涉上山來浴佛,一般大眾亦有更多機會與佛結緣。近年,東涌羅漢寺也因著種種因緣成就,得以有機會與山下弘法活動配合,與十方信眾結下更多法緣。

訪問當天,羅漢寺住持演慈法師正忙著與區內組織開會,討論今年浴佛嘉年華會的節目安排。自從1999年佛誕成為公眾假期後,羅漢寺便開始將每年的佛誕慶祝活動延伸至山下,在區內的兩大商場——富東和逸東,舉行浴佛嘉年華活動。演慈法師說,羅漢寺作為東涌唯一的山林寺院,希望能夠滿足區內居民需要,成為城市人一處心靈洗滌的地方。

洗滌心靈的日子



演慈法師常說,星期天應該是一個心靈洗滌的日子︰「城市人每周工作六天,到了休息日,應該讓心靈得到清淨,有如每天洗澡,心靈也需要休息的空間,靜下心來作生活反思,否則很容易會忘失自己。」讓城市人有一處心靈洗滌之所,原也是演慈法師當初答應接任羅漢寺住持的最大理由。

山林寺院  配合山下弘法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由於第二任住持懸智法師移錫紐西蘭,寺方再三禮請愍生講堂的住持演慈法師兼任羅漢寺第三任住持。演慈法師在多番考慮下,終於答允。當時法師主要考慮到清淨的山林寺院,正可與市區講堂的弘法活動發揮相互配合的作用。比方可以運用羅漢寺原有設備,多辦生活營、齋戒營等活動;另一方面,山林寺院的梵宇靈氣,亦能補足市區道場的不足。是以從1994年開始,愍生講堂的部分大型活動,亦開始在羅漢寺舉行,如千人誦經法會、精進念佛營、佛教生活營等,在山下市區活動的帶動下,令羅漢寺除了可和更多市區善信結緣之外,講堂在寺內舉辦的活動,也能帶動東涌居民及附近的行山客到來參與。

羅漢巖洞 修行之所

羅漢寺位於石門甲村後山,沿著石門甲村的昂東古道上行,只需十分鐘便可抵達。寺旁的昂東古道一直可通昂平,所以這兒也是不少行山客的熱門路徑,途經羅漢寺的遊人,通常都會在此小休,喝一杯新鮮豆漿再繼續上路。昔日的羅漢寺,本來只是一天然巖洞。直至上世紀二十年代,由粵西來港的暢緣法師開山。暢緣法師在山洞中結廬潛修,以洞外的泉水自耕自食,據說山洞冬暖夏涼,不過當時仍未有名稱。直至有一次,暢緣法師在洞內忽然遇見一修行老人,對他說︰「你來了?那讓給你住吧。」說罷轉身便離去。暢緣法師追出去時,已不見人,由是將此地命名為羅漢巖。

羅漢寺建寺因緣

六十年代中,商人李耀庭居士與友人結伴到此,因見環境深幽清淨,適宜修學辦道,於是發下大願,在此創建弘法道場。李居士在徵得暢緣法師同意後,即開始籌組羅漢寺董事會,購地闢山。其時「羅漢巖」地處偏僻山區,建寺工程浩大而艱巨,李居士一直堅持親自籌劃監督,後竟因積勞成疾而逝世。其後由其子女及至親好友承其遺志,繼續工程,直至1971年全部竣工,1974年舉行開光大典,並禮請覺光法師出任第一代住持,命名為羅漢寺。

主建築巍峨莊嚴

如今寺前山門額書的「羅漢寺」三字,便是覺光法師當年親筆所寫,配以兩旁一副對聯︰「山挹遙青佛國恍移靈鷲影,門臨淨碧天風微度海潮音」,是對寺前環境的優美寫照。越過山門,沿蒼翠石階而上,可見巍峨莊嚴的主建築「大雄寶殿」。大殿內供奉著釋迦、彌陀及藥師三尊金身如來,簡單的設施中亦甚為完備,如兩旁莊嚴的大紅幢幡,在香港的寺院便不常見。殿的後方供奉淨瓶觀音,面相柔和莊嚴,風格當屬老一代師傅的造工。

大雄寶殿的前方,有一開揚的觀景露台,可俯視東涌市鎮新貌,大殿左右兩旁則分別是客堂和明心堂,後者是舉辦生活營時供善信住宿的地方。若沿客堂左側的花園碎石路往前走,便可見地藏殿及供奉祖先的普同塔。在寺內走過一圈後,另一不能錯過的地方當是暢緣法師當年修行的「羅漢洞」,岩洞位於大殿下方的香積廚旁邊,洞內供奉了十八尊造工生動的金身羅漢,四周岩層雖經人工修補,但仍能清楚見到岩層遺跡,以及感受到洞內的涼快。羅漢洞前有一口天然山泉,名「羅漢泉」,清徹泉水匯聚於此,當年暢緣法師便是以此泉水躬耕自食。

帶動佛教青年弘法活動

七十年代的羅漢寺,經常有一班年輕佛教徒在此聚集,並得到當時的羅漢寺督監果通法師鼓勵和帶動,進行弘法活動。1978年,這班青年組織了「教觀學會」,據當時學會核心成員之一的謝志忠居士憶述,他們都是維多利亞工業學校的一群好友,中學時代已自發組織佛學會研習佛法,後來其中一人認識了果通法師,並在他的鼓勵下,經常到羅漢寺研討佛法,羅漢寺還成為了教觀學會辦夏令營、研討營的場地,果通法師則擔任教觀學會顧問。這段時期,也成為了日後更多佛教青年開展弘法活動的起點,帶動起八十年代佛教年輕化的活動,如籌辦「此岸—彼岸」佛教活動等等。當年的教觀學會便是今天位於荃灣的「普明佛學會」的前身,會內舉辦的初、中、高級佛學班,至今一直未有間斷。

羅漢寺網頁︰www.lightofwisdom.org/lohon/lohon_chi_flame.htm
地址︰東涌石門甲村羅漢巖
交通︰東涌新市鎮巴士總站乘34號巴士至石門甲總站下車,步行約5分鐘。
梅窩碼頭乘3、13號巴士,至羅漢寺站下車,步行10分鐘可抵達。
電話︰2988 1419

慶祝佛誕嘉年華

5月19日上午11時至下午4時
東涌逸東商場

5月20日下午1時半4時半
東涌富東商場

節目︰佛誕浴佛、祝願祈福、節目表演、攤位遊戲等

Go to Issue Menu3.

別把煩惱帶回家
撰文/李焯芬

美國一個農場的主人,僱用了一個技工師傅來安裝農舍的水管。技工的運氣近來不佳。開工的頭一天,先是因為車子的輪胎爆裂,耽誤了一個小時。再就是電鑽壞了。最後呢,連他開來的那輛載重一噸的老爺車也拋錨了。他收工後,無法回家。僱主只好開車把他送回家去。到了家門前,技工邀請僱主進去坐坐。在門口,這位滿臉晦氣的技工沒有馬上進去。只見他閉目養神了一陣子,再伸出雙手,撫摸著門旁一棵小樹的枝椏。待到門打開,技工一下子好像換了個面孔,笑逐顏開,和兩個孩子緊緊擁抱,再給迎上來的妻子一個深情的吻。在家裏,技工喜氣洋洋地招待這位僱主新朋友。僱主離開時,技工陪他向車子走去。僱主按捺不住好奇心,問:「剛才你在門口做的動作,有什麼用意嗎?」技工爽快地回答:「有,這是我的『煩惱樹』。我到外頭工作,碰碰撞撞。倒霉的事,總是有的。可是煩惱不能帶進門,這裏頭有太太和孩子嘛。我就把煩惱暫時掛在樹上,託老天爺看管著,明天出門時再拿走。奇怪的是,第二天我到小樹前面時,『煩惱』大半都已不見了。」

是的,我們每天在社會上打滾,為生活奔波勞碌,偶爾會遇上一些倒霉或不如意的事;或被僱主責罵兩句,或與同事產生摩擦,因而心生煩惱。生活中遇上的許多煩惱,其實都是與人的心情或情緒有關的,因而是有時間性的。待心情平伏下來以後,煩惱可能就消失了。我們不妨學學這位技工師傅的方法,把煩惱暫時放在門外,不把它帶回家去。這樣一來,我們可以享受到幸福溫馨的家庭樂;報章上也少了一些駭人聽聞的家庭悲劇及暴力新聞。

Go to Issue Menu4.

長爪梵志的皈依
撰文/賴靜涵

舍利弗是佛陀弟子當中智慧第一。其實他在出家以前,就已經以聰明才智聞名。而他的舅舅,更在舍利弗還沒出生以前就領教過了。摩訶俱絺羅,又號長爪梵志,以辯論見長,在印度宗教界稍有名氣。他主張:「一切論可破!一切語可壞!一切執可轉!故無有實法可信、可恭敬者。」但是有一天,他卻在辯論上輸給了懷著舍利弗的姐姐!俱絺羅想到這一定不是姐姐的能力,而是懷著有智慧的人託她的口中說出來的議論,「還沒有出生就這麼厲害,那要是長大了會怎樣?」

他怕將來會輸給姐姐的兒子舍利弗,決定離家學道,到南印度廣學各種經論。當時人們問他:「你想要獲得什麼樣的學問?」俱絺羅總是這麼說:「十八種大經(指印度外道各種經典),我全部都要學會!」這樣的海口,大家看他不自量力,平常人一生通達一種經典,已相當不易,何況是十八種大經?俱絺羅看到眾人看輕他,為了要贏過舍利弗,於是發誓:「十八種大經沒有讀通,絕對不剪掉自己的指甲。」看到他手上的指甲很長沒剪,人們便替他取了一個外號:「長爪梵志」。

俱絺羅非常努力,學問成長很快,用辯論方式降伏了很多人,獲得了相當的名聲。他認為自己有能力可以和姐姐的兒子舍利弗一較高下,便來到王舍城找人。結果聽說舍利弗才八歲就讀盡了一切經書,到十六歲就能夠辯勝了所有的人。可是有釋迦族的道人姓瞿曇的收了他做弟子。俱絺羅一聽大感詫異!舍利弗如此優秀,是理所當然,竟然還有人能收舍利弗做弟子,他到底用什麼方法「誘拐」舍利弗去當弟子啊?俱絺羅就一路到佛的住處,要挑戰佛陀。當時舍利弗在佛陀旁邊站著搖扇子。俱絺羅很不服氣,問訊過後,就要挑戰辯論。他告訴佛陀:「瞿曇!我什麼法都不相信,也不接受!」佛陀用和善的語氣問俱絺羅:「既然你什麼法都不相信,也不接受,那你說的這句話是相信還是不相信?」這時,俱絺羅知道已經輸了,可是佛陀並無顯出任何驕慢,這讓俱絺羅對佛陀起了相當的恭敬心,於是俱絺羅向佛陀祈求座下出家,成為沙門,後來證得大阿羅漢。

(廿九)

註:印度當時流行辯論,宗教人士經常以辯論高下,輸的一方常常要奉獻所有財產,甚至身心生命。

Go to Issue Menu5.

問訊
文/知歸 圖/《明覺》特刊資料圖片

 佛教敬禮法之一。即弟子向佛陀或長老合掌鞠躬請問安好,說道:「世尊!少病少惱,起居輕利,安樂行否?」在《大智度論》謂「問訊」可分為身問訊及心問訊,身問訊便是指少病少惱、起居利便之語,心問訊則指弟子是否受教,使佛得安樂。可見問訊之禮是要兩掌相合、低頭敬揖外,更要出言問候,方合敬儀。

據《大宋僧史略》所載,比丘在宋代行問訊禮,口中僅說「不審」二字,此乃「不審少病少惱……安樂行否?」之省略歇後語,但到了後代,更省掉「不審」之語,只是合掌低頭敬揖。

在禪宗叢林儀軌中,有多種問訊儀禮,如長老耆宿在上堂登座時,向大眾問訊,大眾亦一時問訊,稱為「普同問訊」;到法堂須彌座下問訊,稱為「座下問訊」,另在不同場合更有「趺坐問訊」、「三巡問訊」、「四處問訊」、「七處問訊」、「借香問訊」、「謝香問訊」等禮儀。

Go to Issue Menu6. 漫畫
圖/小子

Go to Issue Menu7.

三皈五戒典禮
日期:5月20日(周日)
下午3:30
主持:苑長妙慧法師

周日念佛晚會:誦念《阿彌陀經》
晚上7:00
念佛 繞佛 坐禪 開示 迴向
主持:苑長妙慧法師 

周日佛學講座:《地藏菩薩本願經》
上午9:30
主講:傳慧法師

周六瑜伽靜坐班
上午9:30 ;下午2:00
導師:黃耀光居士

周六禪修課程:活在當下
下午2:00
導師:法護法師

以上地點: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以上查詢:2572 2437

Go to Issue Menu8.

釋迦佛誕大悲懺法會
日期:5月18-24日(周五至四)
主辦:寶蓮禪寺
主持:法師領導
地點:大嶼山昂平
查詢:2985 5669

講座﹕六波羅密
日期:5月19、26日(周六)晚上7:30
主辦:佛教青年協會
主持:定忍法師
地點:九龍界限街144號3樓
查詢:2336 0437

講座暨工作坊﹕從佛化生命教育角度探討 培育成功孩子的基本法
日期:5月26日(周六)下午2:00
主辦:寶覺中學
贊助:優質教育基金、東蓮覺苑
主講:衍空法師
嘉寶:妙慧法師  衍意法師  衍秀法師 倪啟瑞先生
地點:將軍澳彩明街9號寶覺中學
查詢:2702 2863

東蓮覺苑《明覺》特刊編輯部
編輯﹕方禮年
地址﹕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傳真﹕2572 4720  電郵﹕[email protected]

本刊文章純屬作者或受訪者意見,不代表本刊立場。

資源

課誦

連結

下載

賀卡

友情連結
何鴻毅家族基金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校友會 | 寶蓮寺 | 大渡網 | 溫暖人間 | 佛哲書舍 | 史丹佛大學何鴻毅家族基金佛學研究中心 |
TLKY Canada Foundation Programme, Institute of Asian Research,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 International Buddhist College, Hatyai |
東蓮覺苑佛門網站小組製作 ©2006-2008 | 服務條款 | 佛門宗旨與LOGO 自2006年10月1日瀏覽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