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Issue Menu1.

回歸十年有感
撰文/愚子

在香港回歸十年的特殊日子裏,不同的團體、傳媒、博客,紛紛發表文章,回首這十年光景。處於同一個時代,經歷的事件大致相同,但感受卻截然不同,令人感慨萬分。在樂觀者的眼中,香港順利回歸,令華夏子孫揚眉吐氣;抗擊亞洲金融風暴、殺雞對抗禽流感,表現出香港人挑戰困境的勇氣與奉獻精神;香港新機場啟用、深港西部通道、西九龍的發展,改變了香港的經濟和面貌;迪士尼樂園的興建、昂坪360的開幕,推動了香港旅遊的發展,帶動了香港的繁榮……香港仍然是「東方之珠」、「購物天堂」。展望未來,香港的明天更美好。

然而在悲觀者的眼中,香港回歸是引發移民潮的罪魁禍首;金融風暴的根源是欽定特首的馴順與無能;北京幫助香港恢復經濟的措施是港府不斷乞求而來的,很不光彩;近兩年來,香港經濟好轉了,香港的問題更大了,無法立即實現特首普選和立法會普選,成為北京公然踐踏「一國兩制」政策的有力鐵證,必將引起香港社會的強烈反彈、抗爭。一句話,香港的未來令人擔憂。

寫到這兒,我自然聯想起一則寓言。醜女跟和尚一船渡河,和尚無意間瞧了醜女一眼,醜女勃然大怒:「身為出家人,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偷瞧俺良家婦女!」和尚一聽,嚇得把眼睛閉上。「你不但偷看了俺,還默默地想俺。」和尚被羞得無地自容,只好把臉扭過去。醜女雙手叉腰,尖聲斥道:「你覺得無臉見我,說明你心中有鬼!」

這則寓言故事,使我對「一切唯心造」的含意有了更深入的領悟﹕以佛心看人,則遍地都是佛。以鬼心看人,則處處是猙獰的惡鬼。但願有更多的香港人培養正面的思維,多從正面的角度看問題,香港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撰文/俞如 攝影/黃永昌

茂公紀念館內的茂峰老法師塑像,栩栩如生。

觀世音菩薩向來是佛門慈悲的象徵。位於荃灣老圍村的東普陀講寺,為承接觀世音菩薩大悲度生的宏願,不僅取了浙江普陀山這著名觀音道場作為寺名,其開山祖師茂峰老法師,更是一位為人稱頌的菩薩行者,每遇時局艱困,老法師都能以悲智雙運開出種種善巧方便的利生之行,慈悲滿懷,令人讚歎,是以一直被佛教界尊稱為「慈悲王」。

早年的東普陀講寺名聲很大,海內外佛教徒無不對它稱頌讚歎。這並非因為寺內格局有什麼華麗不凡,恰好相反,若比起各大寺院來說,早年的東普陀寺,不過是一格局平實的莊嚴道場。

一念悲心開單接眾

東普陀講寺之所以名滿海內外,全因開山住持茂峰大和尚行持的慈悲作風。比方東普陀在香港淪陷的大戰期間,曾一度成為過百僧眾的避難所;又例如1949年發生中國內戰,令大批百姓逃離來港,其中南移的北僧(尼)也為數甚多。當時香港各大小寺院剛經歷戰亂,日子都很艱困,物資匱乏,僧多粥少是常有的事。面對此時過千驟然來港的內地出家眾,本地四眾弟子一時也無計可施,只好慢慢設法解決。但來港僧尼日多,每每因人地生疏、言語不通而化緣不易,甚或日則流蕩街頭,夜則棲息無所。茂峰法師見此情況,頓時發起大悲心,跟寺內大眾商議開單接眾。事實上,東普陀寺當時已有數十住眾,早無隔宿之糧,庫房儲蓄也不到百元港幣,假如開單接眾的消息傳出,一旦有上千僧尼湧至,該如何解決食宿問題?茂峰法師卻不認為這是問題,反而極有信心地說︰「一莖草葉一滴露、一個和尚一缽齋。況有韋馱菩薩在上,倘僧伽不嫌本寺淡泊,其食甘水齋耳。」意思是只要寺內有一草一露,大家都能一粒同餐,同甘共苦,深信一切自有佛菩薩護持,著寺內大眾不必憂慮。

十日積米數百包

果然開單接眾的消息傳出後,一天之內,就有二千多名露宿街頭的僧尼如潮湧至東普陀。為了解決住宿不足,茂峰法師立刻自負材木、自削竹竿搭建臨時寮房;當寺內大眾看見法師如此熱心為眾,亦即時加入搭建行列,不久便蓋成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雲水堂,又同時搭建葵棚安頓女眾。正因為茂峰法師這念悲心,另有寺院也受到感染,稍增了收容人數;各方善信在聽到此消息後,亦紛紛捐獻糧油等救濟物資,結果恍如奇蹟一樣,十日之內,東普陀已積米達數百包。自此之後,香港已再沒有露宿街頭的僧人,茂峰法師亦由此而得「慈悲王」的美譽。

五年閱畢藏經七千卷

佛經記載,觀世音菩薩以大悲願力倒駕慈航,發願聞聲救苦;始建於1933年的東普陀講寺,取名自著名的觀音道場普陀山,本來便具有發揚觀世音菩薩大悲度生的志願。開山住持茂峰法師生於光緒十四年(1888年),29歲在南京寶華山慧居寺(今稱隆昌寺)受三壇大戒,並發願在寺內閱大藏經,如是花了五年閉關,閱畢《龍藏》七千多卷,後隨觀宗寺諦閒老法師講經說法,聲譽日隆。1924年,茂峰法師首應邀赴台灣靈泉寺講經,開始海外弘法。

金燦袈裟保全女眾


日皇賜給茂公的金燦五衣

沒料到此次台灣弘法活動卻對後來影響重大。其時台灣剛被日本侵佔,茂峰法師辯才無礙的講經消息,傾動四方,連日本台灣總督和高官均有列席,並將盛況報告了日皇。日皇於是敕令賜予一件刻有法師名號的金燦五衣,是為三百年來第一位日本以外的僧伽得此禮頌。正因為有了這件金燦五衣,後來在香港淪陷期間,日軍長官見到才不敢冒犯東普陀講寺,保護了當時到來寺中避難的百多名鄉村婦女,自此以後,東普陀亦成為了香港最多僧尼掛單的佛寺,寺名遠播。今天本地不少高僧大德,如知定法師、度輪法師、洗塵法師、融靈法師、暢懷法師、隆根法師等等來港之初,都曾在東普陀掛單。

東普陀開山建寺

1927年,因為得到香港居士潘達微、朱大同、何東夫人張蓮覺等眾人聯合禮請,茂峰法師自台灣來港,先在香港摩羅廟後街的法源堂講經,廣結法緣,其後因地方太小,再轉至利園戲院台上開講《心經》二次,吸引如潮信眾,盛況之哄動,前所無有。法師有感在港弘法緣機成熟,遂在荃灣老圍覓地建寺;到了1933年,東普陀寺全部落成,規模完備,包括正中的圓通寶殿,供奉觀世音菩薩、西方三聖、彌勒、文殊、普賢等佛像。寺內其他格局則有︰延壽堂、祖堂、功德堂、天王殿、韋馱殿、觀音殿、藏經閣、禪堂、圖書館等等。1964年,茂峰法師圓寂,寺內又在三年後建成「茂公紀念館」,除安放茂峰法師的塑像,和他生前所用的臥室用具、衣物、文件,以及文人墨客贈予的字畫、文物等等,當然還展出了那件曾保全寺內上下數百僧眾安危的鎮寺之寶——金燦五衣。

難忘老法師恩德

現任住持了知法師是茂峰老法師的徒弟,師徒二人法緣深厚,法師還記得20歲時,在家鄉聽過老法師講經,便已立志隨他出家,後來更獨自離開家鄉四邑前往東普陀學法。了知法師說,當年寫信給茂峰上人表明了出家的決心後,老法師在回信中,除詳細寫上赴港的路程外,還考慮周到的夾著十元港幣給他作盤川,單是這份深厚的恩德,已令了知法師終生難忘。

千佛山是香港普陀山?

東普陀位於千佛山(原名千石山)之巔,茂峰老法師當初登臨眺望時,因有感山下的淺灘一帶景物,恍似浙江普陀山的千步沙,是以認為這應該能夠成為廣聚大眾的理想弘法之所,遂在此建東普陀寺,改千石山為千佛山,承接浙江普陀山的慈悲度化精神。

地址︰荃灣千佛山老圍村口
交通︰可從地鐵荃灣站出,走至對面兆和街,再乘搭81號往老圍的專線小巴,在東普陀寺後門下車。

Go to Issue Menu3.

障礙
撰文/李焯芬

在四川西部山區的一次地震中,山體滑坡,一塊比房屋還高大的巨石轟然滾落,局部阻擋了通往一條小村莊的通道。村民進出村莊,都得繞過巨石,多走一兩步路。

人們覺得它擋道,不喜歡這塊巨石,合計著要移走它。但是,巨石實在太大太重,幾十名壯漢齊心協力也動不了它。

有一天,一位法師雲遊至此,看樣子是一位身懷絕技的高僧。人們向他請教移石之法,高僧看看巨石,搖頭不語。人們很失望地走了。

但是,第二天早上,有人發現巨石上出現兩行字,像是斧鑿雕刻的:橫寫大字——「鎮村之寶」;豎寫小字——「何處有障礙」。

那字刻得漂亮,筆力雄勁,氣勢非凡,加上巨石這個載體,更顯得渾然一體,令人賞心悅目。

漸漸地,沒人再想移開這塊巨石了,它一直巍然屹立在村口,旁邊種植一些花草,儼然成為地方一景。又再過了一段時日,巨石周邊成了一個人們喜愛並常來休憩的公園。村莊的名字,亦慢慢讓人改成了「大石村」。

生活中遇上的一些障礙,有時只不過是人們對事物在某個時段之內的一種觀念和想法。對於它的存在,我們如能改變一下原有的思維方式,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我們可能會看到更廣闊的天空和更美麗的風景。

Go to Issue Menu4.

祇園精舍的由來(下)
撰文/賴靜涵

須達長者完成了精舍建地購置,立刻向佛陀稟報,並陳述了祇陀太子的心意,佛陀很高興地說道:「發心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精舍就用太子與你的名字一起來命名為『祇樹給孤獨園』吧。」這意思就是祇陀太子布施的樹林,與須達長者布施的土地。佛陀嘉獎了須達長者,並要舍利弗前往設計精舍與監工。在兩位大德努力下,這座「祇樹給孤獨園」很快就完工了。這精舍規模非常弘大,聽說連國王的王宮也沒有這麼大的規模。

須達長者一心一意想為佛陀做事情,甚至連睡覺時又常作與它有關的夢。雖然佛陀還沒有來到舍衛國,但是國中的人因為須達長者這樣布施精神,感到非常欽佩,卻也引起一群外道的害怕,他們覺得長者的精舍工程,對佛法如此供奉,這對他們來說簡直是一大挑戰!於是外道們集會,商量要怎麼對付佛陀。他們想到的是,要召開一次辯論大會來辯倒佛教,好讓須達長者能夠清醒過來。

長者把外道的意思轉告給舍利弗,舍利弗非常高興,他認為這是一次弘揚佛法的大好時機,於是舍利弗就和這些外道都約好地點時間,由他代表佛教來辯論。當日,外道結集了千百人,許多宗教領袖高高坐在台上,佛教卻只有舍利弗尊者一人參與。外道們並不知道,舍利弗曾是外道的宗教領袖,精通各種外道的經論,又是佛陀座下最早那批證得大阿羅漢果的尊者。他對外道的底細早就摸得一清二楚,更重要的是他知曉佛教的利益,在場上理直氣壯地宣揚佛陀的功德。所以辯論的結果,舍利弗大勝全場所有的外道。這群外道也非常佩服舍利弗,紛紛請求皈依,於是舍利弗帶領這群外道皈依了佛教。這次勝利對於精舍的落成是最好的祝禮。須達長者高興得連嘴巴也合不攏了,原來自己的眼光果然是正確的呢。

機緣成熟了,佛陀帶著弟子們離開王舍城,來到了舍衛城。當時,國中人民給與盛大的歡迎,大家都很高興,世尊終於來到了他們的國家。祇園精舍的環境與風景,不會輸給王舍城的竹林精舍,園中有許多奇花異木,禽鳥婉轉叫聲,泉水涔涔而流,精舍主體建築莊嚴肅穆,一切都好似天界一般。

佛陀也沒有讓眾生失望,佛教史上重要的經典,像是般若系列經典都是在這裏講授的。

(卅四)

Go to Issue Menu5.

普陀
文、圖/知歸


山西崇善寺善財童子往布呾洛迦向觀音菩薩參學圖

香港東普陀寺的取名是源於浙江普陀山,普陀山是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其名字是取自南印度的布呾洛迦山。布呾洛迦,梵語Potalaka,意譯為小花樹山,蓋其山多植小白花樹,香氣馥郁。據玄奘《大唐西域記》所載,此山之頂有大池,池側有石天宮,觀世音菩薩常往來此地,從山往東北海畔,便可遙望斯里蘭卡島,而其山形地勢與《華嚴經》的描繪甚為相似。

中國浙江普陀山、福建南普陀寺、西藏布達拉宮及承德普陀宗乘之廟皆是由布呾洛迦山而得名。當中以五代後梁時開山的普陀山及布達拉宮的聲名最盛,為顯密佛教信徒經常朝禮的聖地,而承德外八廟之一的「普陀宗乘之廟」則在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仿照布達拉宮的形制而建造,「普陀宗乘」即藏文「布達拉」的意思,故有「小布達拉宮」之稱。

Go to Issue Menu6. 漫畫
圖/小子

Go to Issue Menu7.

周日念佛晚會:誦念《阿彌陀經》
晚上7:00
念佛 繞佛 坐禪 開示 迴向
主持:苑長妙慧法師

周日佛學講座:《地藏菩薩本願經》
上午9:30
主講:傳慧法師

周六瑜伽靜坐班
上午9:30 ;下午2:00
導師:黃耀光居士

周六禪修課程:活在當下
下午2:00
導師:法護法師

以上地點: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以上查詢:2572 2437

Go to Issue Menu8.

禪修營(必須報名)
日期:6月24日(周日)
上午9:20至下午6:00
主辦:華藏學苑
主持:眾法師
地點:新界粉嶺沙頭角公路軍地北村27號
查詢:3422 8963

生活佛學班(招生)
日期:6月24日開始(逢周日)
上午11:30
主辦:福智基金會
地點:九龍尖沙嘴彌敦道192-4號協成行九龍中心2樓
查詢:2601 0881

慶祝香港回歸十周年活動
佛學講座:佛教與生活
(The Buddhism and Everyday Life )
日期:7月1日(星期日)晚上7:30
講者:泰國朱拉隆功大學校長Venerable Prof. Dr. Phra Dharmakosajarn(衍空法師粵語翻譯)
地點:跑馬地黃泥涌道133號禮頓山社區會堂(
     入場券於灣仔駱克道338號2樓香港佛教聯合會免費派發)
查詢:25749371

東蓮覺苑《明覺》特刊編輯部
編輯﹕方禮年
地址﹕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傳真﹕2572 4720  電郵﹕[email protected]

本刊文章純屬作者或受訪者意見,不代表本刊立場。

資源

課誦

連結

下載

賀卡

友情連結
何鴻毅家族基金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校友會 | 寶蓮寺 | 大渡網 | 溫暖人間 | 佛哲書舍 | 史丹佛大學何鴻毅家族基金佛學研究中心 |
TLKY Canada Foundation Programme, Institute of Asian Research,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 International Buddhist College, Hatyai |
東蓮覺苑佛門網站小組製作 ©2006-2008 | 服務條款 | 佛門宗旨與LOGO 自2006年10月1日瀏覽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