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Issue Menu1.

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鬱鬱黃花無非般若
撰文/愚子

為了盡快成佛,有好幾個月,一休和尚獨自一人在禪堂打坐,默然不語,對發生在身邊的任何事與人都毫無興趣。他的師父對此十分擔憂,便領他走出寺門。寺外盛開的百花、半綠的草芽,斜飛的小鳥、奔騰的小溪……無限春光,瀰漫在天地間。

面對大好的春光,其師似乎無心欣賞,而是在半山坡上找了一塊石頭,靜靜打起坐來。一休沒辦法,只能在師父身旁坐下來。一個下午很快就過去了,天快黑的時候,師父起身,依然沒說一句話,而是朝一休打個手勢,示意他一起回寺院。剛入寺門,師父突然跨前一步,輕掩兩扇木門,把一休關在寺外。

一休只能獨坐門外,苦思冥想師父的用意。天色愈來愈暗,霧氣籠罩了四周的山崗,樹林、小溪、野花、小鳥慢慢地消失在夜幕中。這時,寺門打開了,一休高興地走入寺內。師父終於開口了:「外面怎麼樣?」一休回答道:「全黑了。」師父又問:「還有什麼嗎?」一休答道:「什麼也沒有了。」師父堅定地說:「不,外面的清風、樹林、野花、小草、小溪,仍然還在。」一休忽然領悟了師父的苦心。

一休和很多人一樣,誤以為打坐才能成佛,卻不知成佛的關鍵,不在坐,而在於用心觀照、領悟;現代人對教育的理解又何嘗不是如此,誤以為從書本上學習知識,才是接受教育的正途,卻不知除了書本以外,若能學會觀照發生在身邊的每一件事物,就能從中領悟到做人的道理。譬如說,流水無論遇到任何阻礙,都能順其自然,穿過茂密的竹林,繞過阻擋它的石頭,涓涓不息,終為江河,滔滔不絕,勇往直前,直奔大海。所以古人發出「竹密豈妨流水過,山高哪礙野雲飛?」之感嘆。因此,觀流水,可以鼓勵人們學會處世如流水一樣圓融自在;日落時天水相連,柔和而美麗,令人生歡喜心。因此,觀落日,可以鼓勵人們培養如同落日一般柔和的性格;大地一望無際,幅員廣闊。因此,觀照大地,可以鼓勵人們擁有大地般寬廣、坦蕩的胸懷;觀鮮花,容易令人連想到生命如同鮮花一樣可愛,又如同鮮花一樣短暫,從而鼓勵人們愛惜、善用生命。由此可見,觀察大自然,體悟人生,更是現代教育的重要內容。歷代禪師們,深悟其理,故能將身邊物事信手拈來,啟人禪機,破人情執。故禪門有﹕「青青翠竹皆是法身,鬱鬱黃花無非般若」之語。

文﹕郭悅言、俞如 活動圖片﹕受訪者提供
校長一葉過去3年為自然學校校舍多方奔走。(攝影:黃永昌)

西方議論多時的「教育無用論」,質疑現代教育的成效,因為它漠視常識,讓人失去了人性以外的東西,令人心變得麻木;恰如經濟學家對事物的價格瞭如指掌,但對它們本身的價值卻一無所知。香港一班有心人,亦為教育尋找出路,以14年時間,引證自然教育的信念——教育原來有很多可能。

走進自然學校前,先說一個小故事。

維基百科創辦人占美威爾斯獲《時代》雜誌選為全球100名最具影響力人物之一。維基百科開放網上知識平台,讓公眾自由參與修訂「百科全書」,威爾斯對網民這份信任,沒有讓維基百科陷入混亂,公眾反而珍惜這個「反精英」、重視參與的空間。

自然 人本 自主

當大眾暗忖這位傑出人物來自哪所名校時,竟發現他就在母親和外婆創辦的、只有一個課室的民辦小學受教育,與他「同班」的孩子只有4人,學校沒有固定課程,媽媽就是老師,鼓勵他閱讀有興趣的書籍,以自主、探索的方法學習。

今天香港的教育制度與維基的理念剛相反,是個規範、由上而下的框架。知識被化成不同年級的課程,學校按課程綱要的進度教書。教統局規管所有資助學校,小孩子不能留在家中學習。學校必須每班達至某個人數,才不致殺校。較接近小班教學的鄉村學校,已陸續關閉。在這樣的學制土壤中,很難培育出具有開放思維如占美威爾斯這類人才。

一群信奉自然教育的年輕教育工作者,14年前成立自然協會,並透過接近大自然的方式舉辦教育活動。課室移師河邊、樹下,一草一木都是教材。該校校長劉永佳(一葉)說,「自然」、「人本」、「自主」,是自校辦學的核心價值,故在自校的天空下,沒有一般學校授課的僵硬規矩,他們鼓勵小孩發問,難明的硬道理用軟的方法教。學校不開啟冷氣,孩子毋須排隊;家長協力做綠色午餐,一起參與讀書會等。

在自校裡,各人都暫忘本名,取一個與自然有關的名字:海豚、草地、海洋、小雨……齊來投入大自然中。一葉形容自校與自然的關係:「在自校裡,無分大小,小孩子可以是大人,大人又尋回了童真,我們同樣向大自然學習。小朋友天生都好奇,愛學習,我們的責任是保持他們這份熱情,不打壓,讓他們盡情探索和發問。」一般情況下,孩子做錯事,成人馬上憑一己的價值觀來判斷對錯,但在自校裡,即使孩子做錯事,甚至發生爭執、打架,也會交由孩子自行判斷,想出和解辦法,導師在旁引導他們。

家長尋回童真

自校的「課堂」突破了一般學校的規範:在陽光普照的早上,小朋友迎向驕陽,在草地上跑跳;他們又會拿起顏色筆,為植物「拍照」;大樹下,小朋友跟家長盤膝而坐,學習冥想;另一邊,有家長和義工準備午餐,小朋友自發地撿拾柴枝,體會柴火煮食的滋味。

食物煮好了,大伙兒先來個生機操,動動手腳,再作一個感恩儀式,感謝大自然賜予美食。面對一桌素菜,導師先要求大家把第一件夾起的食物轉贈他人,他們都趕快互贈食物,感受餽贈的快樂。

「自然學校就在這種氣氛下成長,十多年來,吸引了一群家長追隨,期望自校一朝成為正規小學,讓子女入讀。可惜一年復一年,因缺乏校舍而未能成事,有些小朋友等不及已升讀中學了。」過去3年,一葉都為校舍張羅,直至2006年11月,獲悉擁有50年歷史的鄉師同學會正找辦學團體續用他們在屯門的校舍,經數月洽談,終在今年初達成合作共識,待政府批文一到,可望在下半年開校。

自校的新校舍建於1957年,佔地約三萬平方呎,毗鄰大欖郊野公園,正與自校「以自然為師」的理念不謀而合。「我們希望學生能多接觸大自然,學校附近有河流、有200多種不同的植物,實在是理想的地點。」

銜接正規中學

為保持「以自然為師」的理念,同時亦能銜接正規中學,自校除了中、英、數三個必修科外,還有四個選修範疇,包括體育與健康、社會及人文、自然科學與生活科技、藝術與工藝。課程還包括綠色生活教育,孩子從生活實踐出發,學習綠色生活的價值。同時,學校採用小班混齡制,預算首年開兩班,收生約20人。

香港教育制度長久以來為人詬病;但亦培育出大量社會精英。自然學校的自由風氣,破格而行,能否令更多家長打破「常規思維」讓孩子入讀,是關鍵所在,尤其,學生畢業後,將如何面對本地中學壓力,還需等待時間驗證。但自然學校的出現,起碼為香港教育創出另一個可能。

家長:讓孩子快樂

「自然學校」的家長山羊當年亦渴望女兒入讀名校,更特意從元朗遷出校網較佳的九龍區,最終獲派心儀的Band 1小學。但在開學前夕,山羊卻放棄了學位︰「一位家長的話令我卻步,她說這所學校很有名,但不知何故,學生都很少笑容。」

一言驚醒,山羊反覆思量,決定帶女兒回到元朗,入讀一所推行小班制和活動教學的學校。女兒初時的表現令人滿意,數月後,原本自學能力很強的女兒,卻變得討厭上學,回校途中更頻頻肚痛發作。山羊發現女兒因無法適應傳統學校的快速節奏和學習壓力。後來女兒因攜帶過重的書包而弄傷大腿,她讓女兒休學,在家自教,並讓她參加自然學校的活動︰「我很欣賞自校的教學方式,如作文課會讓小朋友走出課室,走入大自然中取材,我覺得教育若離開了大自然,就不再是(適合)人類的教育。」在這種環境下,女兒的學習熱情亦回來了。

山羊認為,自校樸實的氣氛,讓孩子更懂得珍惜,養成不浪費的品德。

 

Go to Issue Menu3.

知見(上)
撰文/僧徹法師

經云﹕「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

佛陀偉大與慈悲的思想,指導我們如何開發智慧,實踐佛法,淨化社會,圓滿人生!「成佛」、「解脫」從來都不是一件易事。我們必須花些時間思考一下問題在哪裏?第一﹕為什麼要學佛?第二﹕有漏世界(社會各種問題)苦在哪裡去?第三﹕從哪裡建立知見,依止什麼?

一般人認為佛教與佛法,似乎都是讓人長生不死、無病無災、豐衣足食、心想事成,於是佛法變成了民間信仰。以上種種片面見解,差不多就是信仰的目的了!如此「發心」、「知見」,就決定我們平日的修行方式;那麼導致的結果,無非是一些外道的結果,於是人人都僅為了「我」而努力,形成「我執」、「我見」、「我慢」,心理、生理呈現;那麼流轉生死,循環不息,永遠結束不了!

在佛陀之前,有許多外道為了探求真理,於是站在不同的角度上,提供了種種不同的修行方式,藉此追求滅苦;但是「苦」仍然存在,滅不了它。

那麼苦是什麼呢?苦就是貪、嗔、癡,就是缺乏「知見」;而產生種種我見、我執、我慢,導致種種煩惱浮現出來!所謂「認賊作父、自欺欺人」,古德云﹕「此生幸得暇滿船,自他須渡生死海,故於晝夜不空過,聞思修是佛子行;貪愛親方如水動,嗔憎怨方似火燃,癡昧取捨猶黑暗,離家鄉是佛子行!」因為想要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前者已得,後者已聞。如今我們不僅生為人,更是有八種有暇十重圓滿的人;得以聽聞佛法,修行佛法,這是很有福報的。這個難得、寶貴、短暫的人身,猶如生死輪迴大海中的大船,可以渡己也可以渡他人;所以我們要日夜恆常精進的去修行。

(二之一)

Go to Issue Menu4.

禍福輪迴的啟示
撰文/賴靜涵

諸位王子出家以後,佛陀想到迦毗羅衛國的前途,感到憂傷。因為那時的王室之中,能夠繼承王位的,就只有沉迷女色、昏庸無能的難陀與自己年幼無法擔當大任的孩子羅睺羅。佛陀一心想拯救這兩人的慧命,也想為迦毗羅衛國的未來尋求保障。等到這兩人出家以後,朝廷自然就會選出堪當大任的人才來主持國政。

當羅睺羅到尼拘陀樹林時,佛陀就要舍利弗為羅睺羅剃度,設置沙彌十戒,讓他出家。羅睺羅出家以後,有一天,佛陀托缽到難陀家前,與難陀閒聊。難陀說與國中第一美人孫陀利姬新婚,每天陪她化粧打扮,沒空拜見佛陀。還說人間最快樂的事就是娶得美麗的妻子,現在如願以償,再也不關心其餘!這一番話讓佛陀感到氣悶!難陀說完了,佛陀就丟下了缽,匆匆趕回樹林去。難陀急忙將飯菜盛滿了缽,尾隨佛陀來到樹林。佛陀看見他,說道:「出家,好不好?」以為佛陀在開玩笑,難陀就隨便應承:「好啊!」於是佛陀立刻要為他剃度。難陀大驚失色,想到自己的孫陀利姬,不禁淚流滿面,但誰叫他應承了佛陀要出家呢?難陀出家以後,內心很不平,不安於修行。

佛陀知道他的心,有一天要難陀隨行散步,路上看見一隻母猴,就問難陀:「孫陀利姬與這隻母猴相比如何?」難陀說孫陀利姬美如天仙,要佛陀不要開他玩笑。佛陀告訴難陀:「讓你去天上見識真正的天女,如何?」難陀連聲叫好。佛陀便運用神通,讓難陀進入天界。只見天女個個冰肌玉骨,香艷純潔,讓難陀看得輕飄飄的,他便問天女何人將會在此當天子?天女說是佛陀的弟弟難陀,因為出家功德,死後會來這裏當天子,天女們整日都將陪他遊戲作樂。天女的話,難陀喜不自勝。佛陀便問:「與孫陀利姬相比,天女如何?」難陀表示與這些天女相比,孫陀利姬真是母猴,並表示立志要修持以期待升天。

佛陀覺得好笑,又立刻運用神通讓難陀到了地獄。剛踏進地獄之門,難陀覺得陰風慘慘,讓他不敢向前。只見到處有人受刑,卻有一口鍋閒置無人,難陀問了獄卒原因。獄卒說:「人間佛陀的弟弟難陀出家修行,升天享樂,天福享盡,就會來到這裡受此油鍋煎熬之苦。」這話把難陀嚇得魂飛魄散,奔出地獄,向佛陀懺悔,表示終於明白了出家修行的真諦。從此難陀便安心修道,不再留戀世間情愛。

(四十)

Go to Issue Menu5.

天女散花
文/知歸 

盛唐第39窟北壁散花天女圖。(敦煌研究院出版之《中國石窟:敦煌莫高窟》〉

維摩斗室的八種不可思議事是由一位居於室內12年的天女所說的。事緣在文殊菩薩與維摩居士討論「從無住本立一切法」甚深法義後,那位天女忽然向諸大菩薩及佛陀的聲聞大弟子散下天花。當天花的花瓣碰到大菩薩的身體時,很快便掉到地上,但當花瓣散在舍利弗等大弟子身上時,卻牢牢地附在他們身上,怎樣也揮之不去。天女就此現象便與舍利弗展開一場習氣盡否與花的黏着的論辯,繼而說出室內的八種未曾有難得之事,最後更在舍利弗忽爾變成女子,又忽爾變回男子的不思議顯現中,說明生死無住、菩提無狀,一切皆是不可得的境界。

天女散花這個故事,在中國文學、戲曲、繪畫、壁畫等藝術創作中不斷有新的演繹,以致家傳戶曉。1917年京劇大師梅蘭芳便曾編寫京劇《天女散花》,曲詞優美,今節錄一小段以供欣賞:

「菩提樹薝蔔花千枝掩映,白鸚鵡與仙鳥在靈岩神巘上下飛翔,綠柳枝灑甘露三千界上,好似我散天花就紛落十方,滿眼中清妙景靈光萬丈。(散板)催祥雲駕瑞彩速赴佛場。」

Go to Issue Menu6. 漫畫
圖/小子

Go to Issue Menu7.

周日念佛晚會:誦念《阿彌陀經》
晚上7:00
念佛 繞佛 坐禪 開示 迴向
主持:苑長妙慧法師

瑜伽、瑜伽行與智慧禪 
周六 上午9:30 ;下午2:00
導師:黃耀光居士

以上地點: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以上查詢:2572 2437

Go to Issue Menu8.

活動:瑜伽師地論講座
主辦:佛教法相學會
講者:陳雁姿居士
日期:2007年8月6日(逢星期一,約20堂)
時間:下午7﹕30至9﹕00
地點:九龍旺角白布街藝興大10字樓13室 
查詢:771 8161

東蓮覺苑《明覺》特刊編輯部
編輯﹕黃夏柏
地址﹕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傳真﹕2572 4720  電郵﹕[email protected]

本刊文章純屬作者或受訪者意見,不代表本刊立場。

資源

課誦

連結

下載

賀卡

友情連結
何鴻毅家族基金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校友會 | 寶蓮寺 | 大渡網 | 溫暖人間 | 佛哲書舍 | 史丹佛大學何鴻毅家族基金佛學研究中心 |
TLKY Canada Foundation Programme, Institute of Asian Research,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 International Buddhist College, Hatyai |
東蓮覺苑佛門網站小組製作 ©2006-2008 | 服務條款 | 佛門宗旨與LOGO 自2006年10月1日瀏覽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