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Issue Menu1.

菩薩之道發於心,成於願
撰文/賴信川

眾所周知的釋迦牟尼佛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與阿彌陀佛的相好光明等等,並非使用世界名牌的保養品,而是行「菩薩道」所成。「菩薩」(Bodhisattva)是梵文的音譯,意思是「覺有情」,讓有情眾生覺悟,遠離各種顛倒妄想,走上畢竟安樂的道路。為了要讓眾生有這樣的覺悟,所以先讓自己許下心願,做眾生的燈塔,指點迷津,一切所為都是為了濟世救人。

行菩薩道最重要的功課在於「六度萬行」,也就是在布施、忍辱、持戒、精進、禪定與般若這六個功德上積極實踐。簡單講,以一顆希望世界美好的心,積極行善,相互提攜,共同走向光明,菩薩道就是從這裏開始的。《妙法蓮華經.序品》裏,佛陀告訴大家,過去諸佛所行所修便是如此,不論出家在家,在人間各地,在各自崗位上發揮影響力,從事救度眾生的義舉,讓眾生覺悟,加入了行菩薩道的行列,「菩薩道」不外就是「發心」,與「行願」。所以佛門每日都要課誦「四弘四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便在這四弘四願之上用功。

一般人也許誤解「四弘四願」的「無邊」、「無盡」、「無量」、「無上」,以為佛教不講效率,沒有時間成效的觀念,這是錯的。這四個「無」字並非數量,而是無時無刻,念茲在茲。善行毋須儲備巨額資本,生活周遭的小事即可,就好像周三或周六,在街頭會遇到學生與義工賣旗籌募善款,不論你捐多少,都會獲贈一個貼在身上的小旗標貼,這就是菩薩道。不論是勸募的人,還是捐獻者,內心也會感到溫暖,這無非就是「妙法蓮華」!

科研集團主席簡文樂博士舉行這次大悲觀音菩薩尊像珍藏展,也是個自覺覺他的「妙法」,如同《妙法蓮華經.方便品》所說,只要雕刻佛像者,都能成佛道,何況是展出佛像的人呢!古德說:「千手千眼,只在一心」,愛心不在乎金錢,行動不在乎大小,只要人人有愛心,社會便有溫暖。

簡博士的善行,回饋香港社會的心,讓我們期許香港不只是經濟繁榮,觀光旅遊的勝地,更是溫暖人間的淨土,「美麗心」世界。

撰文/黎樹基 攝影/吳偉樂

《僧侶與哲學家》一書指出,一個科學家事事講求論證和實例,但當所有知識的開端與結果,包括科學、藝術、文學,到了極致的巔峰,必會進入思想的層次而踏進哲學的範疇。然而,哲學的探索又不離宗教的啟示,對此,冠軍科技集團主席簡文樂博士深有體悟,並透過本周開始在中環交易廣場舉行的《祥和:中國西藏之光——觀世音菩薩尊像珍藏展》,跟有心人分享。

簡文樂醉心研究宗教歷史,以及搜尋古代佛教藝術品。

佛法本身是一種意識形態,需要有長年的苦修和觀照才能稍微一窺堂奧,作為科學家及三家於香港上市的資訊科技公司主席,現年60歲的簡文樂博士,本身為佛教徒,卻又精於嚴格的邏輯思辯和尖銳的質疑,更發展出全世界首部中文傳呼機,比日本人製成日文傳呼機還要早兩年,成為香港工業轉型的一個代表人物。

展覽文物 宣示佛理

簡博士熱心社會服務工作,對科技、教育、宗教、藝術及文化發展尤其重視,他亦自言醉心於研究宗教的歷史,以及搜尋古代佛教藝術品,包括觀音金唐卡、玉石、銅像與雕塑,是次展出的108件珍品便是其多年成果的一隅,也是一個機緣,標誌冠軍科技集團成立20周年誌慶暨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15周年、子公司看通集團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邁進第十周年。簡博士說:「香港給了我們這麼多機會,我們也要想辦法回饋社會,現在國家提倡世界和諧社會,正好藉展覽文物來宣示佛理,感染世人,領略佛性的修為。」

主題展品紅銅千手千眼觀音又稱為「大悲觀音」,千眼象徵智慧光照 無處不在,千手象徵光明和智慧的發放。此觀音像頂部為阿彌陀佛 相,頂部之下為金剛相,金剛相之下為觀音之九面相。前兩臂雙手合 十持摩尼寶珠,另有六臂分別持弓箭、鮮花及念珠等,代表普渡眾生 之願不息,並去除一切無明煩惱,後身見千手排開呈放射狀,環繞成 一光輪,以大慈大悲普渡眾生。

現今東南亞的佛教,提倡的是一種入世的關懷──也就是「慈悲」,以愛為出發點,融入宗教的犧牲奉獻,希望建設更好的世界,就如簡博士於1990年創立的「更好明天」基金的宏旨。為何108件展品皆是觀音?「觀音最初來自印度,後來傳至中國的漢傳佛教,亦在民間演變成各種風俗供信眾膜拜。對很多人來說,觀音象徵慈悲、捨身救人、救苦救難,碰到危困亦會呼誦其名號,而近日香港人談共同回憶、保育文物,我便藉着一件件文物的收藏、展覽,做具有同樣意義的事。」

簡博士蒐集的珍品,融合各種物料、技術與工藝,讓觀者感受眾生追求和諧與和平的本性。讓熱愛佛教藝術者不用周遊列國,或訪遊一眾博物舘才能細賞。他說:「何況這些都是我們的文化遺產,以後也不知要待多久,才能再出現具同等深厚文化及藝術價值的瑰寶。」他打算把這批展品全數捐贈他於2005年創立的中華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基金,往後由基金和博物館、學校、社團、廟宇合辦展覽或作其他教育途徑,讓更多有緣人受惠和感召。問簡博士何以捨得這些價值連城的珍品,他深信「成住壞空」的真理:「我們匆匆來這個世界走一趟,既然這些寶物以前不屬於我的,我今世也帶不走,那便留給後人保存和觀賞吧。」

佛教是一種生活的方式,一種價值觀,一種促人提升自我素質直至純淨本真的抽象想法。對簡博士來說,從潛修佛學到鍾情觀音,卻是個有趣的經歷。「小時候,我在天主教學校讀書,每天早上參赴彌撒,甚至想過當神父,對天主教及基督教的教義可說瞭如指掌。後來,發覺就算做盡壞事也好,只要死前懺悔,便可一筆勾消上天堂,這跟我的思維不脗合,因我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而佛教的因果論,正好填補、開脫這個疑竇。」

諸惡莫作 諸善奉行

近觀簡博士手中的金唐卡,它以純金敷底,用硃砂勾勒,及用多種寶
石磨碎成「漆寶」繪製圖案,填上瑰麗悅目的顏色,效果十分堂皇。

引申下去,佛學提醒眾生別行差踏錯,或以心存僥倖的態度待人處事,統統是簡博士認為值得深思的至理明言。他補充:「現今的宗教往往跟政治沾上邊,也有不同的人站出來闡釋新教義,或掛著自由的幌子,開創所謂新的信仰支流,這委實很危險,容易衍生極端主義者,掀起聖戰,脫離宗教導人向善的原有特質。幸而,中國有宗教局,會關注、防止有人利用宗教的名義來行惡。」言談間流露一位科研者的辯析思維。

簡博士不諱言一顆恭敬和謙虛的心,在人生的旅程上相當重要。這見於中國人的「跪拜」傳統,如簡博士所說,中國自古便有跪拜師長、父母之禮,雖然現已少有奉行,但每當「宗教值得鼓勵」的問號浮現,而又沒有其他更好的方法作出規限時,宗教提倡的「諸惡莫作,諸善奉行」便是一個清晰的導向儀、精神上的寄託。「可以說,我不抗拒任何宗教,我什麼宗教的書也看,大前提是需要由自己發願行善。」

觀音尊像﹕工藝卓越如科學驗證

是次展覽的展品,包括木、紙、絲綢、棉紗、玉、象牙、珊瑚、琉璃、香檀等林林總總的工藝物料,配合瓷雕、銅雕、銅塑等令人驚歎的製作技術,如千手千眼觀音赤紅銅像,簡博士謂得來不易,由最初自西藏流落到尼泊爾的一所寺廟,到寺廟拆卸時,他在一次機緣下請了回來珍藏。最重要的是,它連同其他展品,一起見證了前人智慧與中國千年來的科學文明發展,令簡博士神往,讚歎這些前人工藝的精準就如科學驗證的考究,所以更樂於跟同道者分享:「這次展出的一批古代金唐卡只屬王帝專有,極少在古代民間流傳。」翻過背面,木板上有大德加持之硃砂手印。「別說要花上兩年或更長的時間繪畫,要集齊這麼多金唐卡一起展出,我相信這更是首次。」

至於為何選取108件?簡博士回答:「當然是跟佛教所說的108煩惱有關,我的師傅聖一法師親臨作這次展覽的主禮外,更贈了一首詩給我,內容是啥?留待大家觀展時發掘吧。」誠然,煩惱消歸自心就有智慧,利益分享他人便是慈悲,有心結緣者不妨藉着探視這些珍品,安然步入祥和之妙境。

《祥和:中國西藏之光——觀世音菩薩尊像珍藏展》
展覽由即日至8月27日(上午10:00至晚上8:00)
地點:中環交易廣場The Rotunda

 

Go to Issue Menu3.

菩提
撰文/僧徹法師

一般人的煩惱痛苦與牽纏掛礙,而不得自在,乃是由無知開始。因為無知、迷惑,所以發動了身、口、意三業造作。使得心靈、行為都不清淨。如《八大人覺經》云:「當知身心皆為幻垢,幻相永滅,十分清淨」。

我們常常弄不清楚,煩惱究竟從外在還是內在之因素影響,往往不知道根源在哪裏。而且,我們又缺乏了什麼去把煩惱徹徹底底去除。常言道︰「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我們常在煩惱中纏繞,因此,凡本來清淨的心性中,妄起無明,流轉生死,長受怖畏和苦惱,而不得自在。若能破除「我見」,清除煩惱習氣,又有什麼可怖畏驚恐的呢?

我們常常讀誦心經,對心經背誦流利。但是,我們知道心經的義理有多少?心經裏面說:「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般若」就是妙智慧的意思,有了智慧就能認清事實的真相,才不會做出糊塗事,不會迷真逐妄。所以六祖大師說:「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Go to Issue Menu4.

佛制戒律的因緣(下)
撰文/賴靜涵

話說犯了淫戒的須提那回到僧團,心中感到很後悔,受到眾人的責難。佛陀知道此事,召喚須提那,了解事情原委後,便慈和地訓斥須提那:「你讓愚癡障蔽了智慧的心靈,出家學道最重要的就是超脫生死,俗情的行為是生死的根源,會絆住你的修行,無法獲得正果。還有,你這樣的行為會讓未信佛者更不想信佛,對佛有信仰的會退卻信仰,這樣罪業就更重了。

佛陀訓斥完後,隨後召集大眾訓話,要制定戒律。佛陀還說明持戒的意義:「戒律有十種利益,要當出家人的就不能不知道守戒的好處。」這十種利益是:

1)和合僧團
2)接引僧眾
3)調伏惡人
4)慚愧者能得安樂
5)沒有現世的煩惱
6)沒有未來的煩惱
7)能令不信者生信
8)能令已信者增進
9)能令正法得久住
10)能令清淨心不失

佛陀接著說:「各位比丘,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是根本大戒,如有毀犯,就叫做得『波羅夷罪』;犯了這種罪業,就不能和大家住在一起,一定要離開僧團。如果不能守戒,還俗並不算罪過。」就這樣,佛教的戒律從此成立。

佛陀制下根本大戒,部分比丘仍有違犯戒律的事情發生,佛陀根據這些情況,持續制訂其他戒律,終匯成比丘戒律兩百多條,比丘尼戒律三百多條。並有出家的菩薩戒十重四十八輕戒。在家弟子則有根本的五戒,並可接受六重四十八輕的在家菩薩戒,成為優婆塞與優婆夷(清信士與清信女)。佛陀同時規定僧團每半月要做「布薩」誦戒一次,並集合說戒的法會,發露自己的行為過失,懺悔改過。

事實上,佛教能夠綿延久遠,主要就是靠這些戒律。有人以為戒律是束縛,違反人性。其實恰好相反,戒律是用來保護自己,免離災殃。正所以人世間名為「紅塵」,就是因為不守規矩,惡業相向。猶如佛陀所開示的,依戒奉行的人不僅沒有現世的煩惱,也沒有未來的煩惱,坦坦蕩蕩,頂天立地,無愧於心,清淨自持。所以持戒最大的好處,能夠遠離惡業,利己利人,引發正定,開啟正智,成就修行,才能功德圓滿。

(四十三)

Go to Issue Menu5.

天冠菩薩
文/知歸 

褔建支提寺之天冠菩薩

在《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中出現的天冠菩薩其實是《華嚴經‧菩薩住處品》所載的一位重要聖者,他與一千眷屬菩薩眾常在支提山演說佛法。據說在唐武則天時,有一位高麗僧元表往西域巡禮佛蹟,途中遇見心王菩薩,菩薩指引他帶同《華嚴經》往中國東南方找尋天冠菩薩道場。他後來到了福建省寧德市閩東山區,棲身於一洞穴,朝夕虔誦經卷,其時附近甘露寺有一僧人元白聽聞此事,特地去尋訪這位奇僧,後元表大師將經書授予元白,騰空而去。這部經書在五代時上獻給吳越王錢俶,王便請杭州靈隠寺了悟禪師南下閩東,尋訪支提山聖蹟。了悟禪師歷盡艱辛,終於找到了天冠坪,吳越王便敕令於其地興建「華嚴禪寺」,並按《華嚴經》所記,以精鐵鑄造了一千尊天冠菩薩於寺中供奉。入宋後,朝廷賜名「雍熙禪寺」,成為聞名四方的天冠菩薩道場,與五臺山文殊菩薩道場齊名,受到各地佛子絡繹朝拜不絶。今寺中仍供奉著明代萬曆年間由宮廷鑄造的毗盧遮那佛,而寺內的947(原總數一千)尊天冠菩薩像,則是明成祖之仁孝皇太后所賜,加上《永樂北藏》及明萬曆年間御賜京緞金繡五爪盤龍紫衣,合為寺中珍藏的四樣寶物。

Go to Issue Menu6. 漫畫
圖/小子

Go to Issue Menu7.

周日念佛晚會:誦念《阿彌陀經》
晚上7:00
念佛 繞佛 坐禪 開示 迴向
主持:苑長妙慧法師

瑜伽、瑜伽行與智慧禪
周六 上午9﹕30;下午2﹕30
導師﹕黃耀光居士

周六襌修課程﹕活在當下
下午2﹕00
導師﹕法護法師

以上地點: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以上查詢:2572 2437

東蓮覺苑《明覺》特刊編輯部
編輯﹕黃夏柏
地址﹕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傳真﹕2572 4720  電郵﹕[email protected]

本刊文章純屬作者或受訪者意見,不代表本刊立場。

資源

課誦

連結

下載

賀卡

友情連結
何鴻毅家族基金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校友會 | 寶蓮寺 | 大渡網 | 溫暖人間 | 佛哲書舍 | 史丹佛大學何鴻毅家族基金佛學研究中心 |
TLKY Canada Foundation Programme, Institute of Asian Research,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 International Buddhist College, Hatyai |
東蓮覺苑佛門網站小組製作 ©2006-2008 | 服務條款 | 佛門宗旨與LOGO 自2006年10月1日瀏覽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