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Issue Menu1.

吃虧是福
撰文/李焯芬

有一位年輕人,大學剛畢業就進入出版社做助理編輯。他的文筆不錯,但更可貴的是他的工作態度。

那時出版社正在進行一套叢書的編輯工作。每個人都很忙,但老闆並沒有增加人手的打算。於是編輯部的人也被派到打印部、業務部幫忙。但整個編輯部只有那個年輕人接受老闆的指派,其他的都是去一兩次就不願意去了。

人家說:他太吃虧了。他卻笑著說:「吃虧也是佔便宜嘛!」

事實上也看不出他有什麼便宜可佔,因為他要幫忙包書、送書,就像個雜工一樣!他真是個任勞任怨的員工。後來他又去業務部,參與直銷的工作。此外,連取稿、跑印刷廠、郵寄……只要開口要求,他都樂意幫忙!

「反正吃虧就是佔便宜嘛!」他總這麼說。

出版社的老闆移民;出版社也就結束了。年輕人結果兩年後,自己成立了一家出版公司,做得還不錯。

原來他是在吃虧同時,把一家出版社的編輯、發行、直銷等工作都全學會了。他真的是佔了大便宜啊!

多服務他人,方便他人,多做點份外的事,自能廣結善緣,廣開門路。這樣一來,吃虧也可以是福,也可以是事業成功的資糧。

 

她希望把自己的經驗和生活哲學透過演講 帶給更多人。

撰文/張華 攝影/黃永昌

明欣已出版多本著作,內容都是開心的故 事,因為她說人生已有太多痛苦。

現在的她,愛說話也愛笑。

失明的經歷,曾使她墮進了深淵。
「看」到的,只有黑色,至少內心如是。
直至那一天,她「看」到佛光的出現。
從此生命中,再次展現色彩。
佛光的溫暖,使她明白到,看東西不能單靠肉眼;
而是用心去看,和感受。

眼前開朗愛笑、愛寫作填詞作曲,甚至曾參加電視遊戲節目的汪明欣,雖然失去了視力,卻比我們常人「看」得更多,至少,她「看」到過兩個不同的世界……

失明 不跟人說話

打自八歲那一年起,她的眼睛漸漸看不見東西了……

汪明欣還只是八個月大時,因為患上德國麻疹而導致視覺神經受損,其後幾年進行過六次手術,希望與失望交相煎熬,最終被判斷為完全失明,這對於一個小女孩來說,無疑等如被判死刑,當中的痛苦、絕望和眼淚,自是不言而喻。

伴隨而來的,是漫長而黑暗的歲月。

為了收藏自己,她便躲在圖書館裏讀凸字版圖書,藉著文字去填補那已漸告失落的事物形象;她也不再跟別人說話,甚至有老師以為她是個啞巴……時間,像過得特別緩慢。

《心經》 安詳的聲音

也是在八歲那一年,汪明欣第一次聽到《心經》。

「我聽到契姐念誦《心經》時,就有一種好安詳的感覺,那時我並不明白裡面的內容,但就很想知道這是什麼,我甚至會問一些讀佛教學校的朋友,要他教我。」她以跳脫的語調回憶道。

可是,小小年紀的她,並不滿足於一種莫名的安詳,她依然活在悲傷之中,每天哭著向菩薩問道:「難道我念一個咒語,就可以沒事了嗎?難道我學懂了十幾個咒語,就可以成佛了嗎?」

短暫的安詳,無法撫平一顆年輕、焦躁和憤怒的心。

為了證明自己跟別人一樣,她在十多歲時成為第一個往澳洲讀書的失明人士。人在異地,一個失明女孩要學習獨立生活,見識外面的世界,過程又是跌跌撞撞,弄得滿身傷痕……

朝山 看到了佛光

已皈依的明欣,在朝山之旅看到了佛光。

明欣前往志蓮淨苑探望師父衍嚴法師。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一個失明的人,是否只能看到黑暗?

「不!我從來看到的不是黑色,而是一種像微暗的光。而且自小我就能看到佛像的光,當我往佛像的方向看過去,就能感覺到有光,但卻看不到其他的燈光,旁人都感到訝異。」明欣篤定的說道。

但真正讓她「看」到佛的光亮,是在她從澳洲回港後,一次跟從衍嚴法師和團隊往五台山朝山的旅程中,時維2000年,她已經皈依三寶。

「那次上下山各要三個小時,他們怕我有危險,不讓我上山,但我卻很想去,問過師父後,他們才答應了。我們上山去看一個稱為『龍洞』的石洞,我往內看,竟能『看』到佛光,同團中只有七個人能見到;人家說如果有『瑞相』(即吉祥的意象),文殊菩薩便會來接應,而當時曾有一位當地的司機送了我一個東西,一看原來是一個已經開光的金身文殊菩薩像!這樣看來真像是應了『瑞相』!」明欣說著,滿臉感恩。

「這次經驗令我好感動,師父很鼓勵我,要我用心去感應,去看事物,這樣才會看得更真實。從前我不停的在證明自己是可以的,是不用別人幫忙的,但師父說:有誰不用別人幫?即使是醫生、佛祖,人人都有需要別人幫忙的時候,當你能讓人幫忙時,就是成就了別人的慈悲!」這番體驗,使明欣從過往的繃緊中釋放出來。以往要逞強、介意別人看法的執著,漸轉化成一種從容寬裕的自在和包容,從此看事情的眼光就不一樣,也不再介意別人難聽的說話了。

學習 佛陀的智慧

現在,明欣是一位多媒體創作人,既寫書,也作曲填詞,更到校園甚至大企業演講。但她仍堅持每天念誦《地藏經》、《大悲咒》等,七、八年來從不間斷,她甚至把從佛經中學到的東西,從生活化的角度滲進自己的作品和演講中。為了把這些工作做得更好,她更計劃明年開始隨衍空法師學習佛法。

她相信自己的經驗和佛陀的智慧,就是很好的教材。「人生的經歷不管好與壞,都是一種成長的體驗,雖然我遇到很多挫折,但也很感恩,能尋找到佛的智慧,也令自己更開心!所以黑白面是需要的,否則就不會有彩色了。」黑暗,已不再使她害怕了。

 

分享智慧故事

汪明欣常會到各學校和企業主持演講,以下是她常會說到的故事,與大家分享:

  1. 馬戲團裏的大笨象,為什麼不掙脫身上的鎖鏈呢?其實牠有足夠的氣力,但牠在小時候有過踢不開鎖鏈的經驗,更因此而踢得一腳痛楚,這個痛苦的記憶,使牠長大後不敢再挑戰困難了。
  2. 科學家愛迪生不斷嘗試科學實驗,卻屢遇挫敗,旁人不禁嘲笑他,在多次失敗後不會成功;愛迪生卻說:因為我經歷了那麼多次失敗,離成功又近一步了!

 

Go to Issue Menu3.

麻將禪
文/溫綺玲

多年前在加拿大參加了一次為期十天的「內觀禪」,成員共有廿多人,來自不同種族,各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導師是一位比丘尼(女僧人)。「內觀禪」著重實踐,不需要什麼慧根都可以明白箇中道理,從而應用於日常生活中。

十天的禪修生活,絕對止語,連眼神接觸也要避免。第一天報到,已把所有學員的手提電話、筆、記事簿、錢包等收起,代為保管。日常生活中,腦袋不停想東想西,嘴巴說個不停,我們未必察覺,一旦停下來,只專注於呼吸時,竟然很不習慣,怪怪的,一天過後,心平氣和,覺得很自在。如是過了八天,相安無事。第九天,導師批准學員說話,不得了,整個禪修中心都充滿了聲音,人人合不了嘴,都忘了那八天的功夫 ! 只有導師不語微笑。

日前導師從加拿大到港,幾位居士與導師茶聚。在座有位87歲長者,老伴剛過世,身邊不少親人亦相繼離世,心中當然不好受,唯一娛樂是子女每星期為她安排的一次「雀局」。

「珍妮姨,人生必然會面對死亡,最重要知道自己想去哪處,你想去極樂世界,就念阿彌陀佛佛號吧。」導師開解老人家。

「我要去觀音菩薩處。」老人家不同意。導師笑說:「都一樣,只要你想去觀音菩薩那兒便行,有信心去,一定去得到。但現在要做少少功課。」

「做什麼功課,我什麼都不懂。」珍妮姨說。

導師逗她說:「很容易的,只需常常去感覺呼吸出入氣息經過鼻樑下方的人中位,就那麼簡單。」

珍妮姨半信半疑問:「我常常記不起事情,怎能記人中位的呼吸感覺呀?」

「你每次打麻將時,打一隻牌出去後,感覺一下鼻子呼出來的氣在人中經過,就這一下,便可以了。食糊,又感覺一下,咦,呼吸又經過人中位,如是者,就是做功課了。」

Go to Issue Menu4.

佛陀為善生長者子的開示(上)
撰文/賴靜涵

眾所周知,宗教多以勸人向善為旨趣,但對「善」的定義,則各有不同。對此,佛陀也有相當的開示。有一天,佛陀到王舍城去乞食,看到城中有位長者的兒子名叫善生的,早上就去沐浴,然後向東、西、南、北、上、下各方禮拜。佛陀覺得稀奇,問他緣故。善生說:「這是爸爸過世前的囑咐,我不敢違背,所以每天都這樣禮拜六方。」

佛陀告訴善生:「我也有『禮敬六方』的教法,卻和你這種拜法不太一樣。」善生詫異,就問佛陀:「佛陀教法中所謂的『禮敬六方』是什麼呢?」

佛陀說:「在我的教法中,首先有『四種結業』、『四處惡行』,然後才有『六損財業』。做人先要知道『四種結業』,那就是:『一者殺生,二者盜竊,三者淫逸,四者妄語。』再來要知道所謂的『四處惡行』,那就是:『一者慾望,二者瞋恨心,三者恐怖,四者愚癡。』不論是『四種結業』還是『四處惡行』都會令眾生種下惡因,結下惡緣,所以不能違犯。遠離這些『結業』與『惡行』,才會增長名譽,受人尊敬。

此外還有六種作為會損及財富,所謂『六損財業』:一者耽湎於酒,二者賭博,三者放蕩,四者迷於歌舞,五者結交惡友,六者懈怠墮落。為什麼呢?

  • 飲酒有六種過失:一者失財,二者生病,三者諍,四者惡名遍地,五者恚怒粗暴,六者智慧日損。
  • 賭博有六種過失:一者財產日耗,二者雖勝生怨,三者為智者所責,四者眾人不敬信,五者為人疏外,六者生盜竊心。
  • 放蕩有六種過失:一者不愛身體,二者不護財產,三者不惜子孫,四者常感驚懼,五者苦惡之事揮之不去,六者喜歡無中生有,惹事生非。
  • 迷於歌舞有六種過失:一者追求靡靡之音,二者沉溺舞蹈,三者沉溺琴瑟樂器裏,並會費時常追尋:講說在何處?鼓樂在何處?聚會在何處?
  • 結交惡友有六種過失:一者方便生欺,二者喜好屏處,三者誘他家人,四者圖謀他物,五者財利自向,六者好發他過。
  • 懈怠墮落也有六種過失:一者不肯工作,二者不肯勤修,三者貪圖美味,四者妄念紛飛,五者受人輕視,六者事業無成。

善生!假如你懈墮不已,家財就會愈來愈少!」

(五十二)

Go to Issue Menu5.

精進料理
文、圖﹕知歸

寺院素食發展成「精進料理」。

日本的寺院素食隨著13世紀禪宗盛行而發展成為「精進料理」,其名字是取自佛教六波羅蜜之一,意指每天烹菜煮飯皆是行道,必須孜孜不倦地以自利利他的精神向前奮進。重視禪門典座的道元禪師便說:「精進烹調必須展示出對佛法的深信,必須擁有豐富的經驗、正義和善良的心靈。」那就是說烹調者必須全心向道,才能擔起這種「味覺傳法」的責任。

如何才能夠做到「味覺傳法」呢?道元禪師曾訓示一位雲水僧:「一滴水也是佛的生命」。換句話說,精進料理首重令每一種食物材料的所有部分都徹底發揮功能,縱是一粒米、一片葉、一滴汁都不能浪費,必須令到食物從各種元素中得到真的味道,因此,精進料理不貴乎師承,而是貴乎道。日本藤井宗哲大師是一位著名的典座師,他曾向神乎其技的烹調大師們問其師承,但都不約而同得到一個答案:「這是禪風,禪堂的烹調法。」這種烹調及飲食的精神,實在值得我們這些生活在豐裕而不得其味的現代人好好學習!

Go to Issue Menu6. 漫畫
圖/小子

Go to Issue Menu7.

周日念佛晚會:誦念《阿彌陀經》

晚上7:00
念佛 繞佛 坐禪 開示 迴向
主持:妙慧法師

瑜伽、瑜伽行與智慧禪

周六 上午9﹕30;下午2﹕30
導師﹕黃耀光居士

以上地點: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以上查詢:2572 2437

Go to Issue Menu8.

活動:「琉璃光照」身心靈健康講座系列

講題:活在當下、安樂自在──靜觀減壓法
講者:註冊臨床心理學家馬淑華博士
日期:10月27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3﹕00至5﹕00
地點:香港佛教醫院
查詢:2241 5080
活動﹕「抉擇生死」專題講座
講題﹕從宗教角度透視生與死
講者﹕釋了一法師、關俊棠神父
日期﹕11月4日(星期日)
時間﹕下午6﹕30至8﹕30
地點﹕香港中央圖書館地下演講廳
留座﹕2921 028

東蓮覺苑《明覺》特刊編輯部
編輯﹕黃夏柏
地址﹕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傳真﹕2572 4720  電郵﹕[email protected]

本刊文章純屬作者或受訪者意見,不代表本刊立場。

資源

課誦

連結

下載

賀卡

友情連結
何鴻毅家族基金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校友會 | 寶蓮寺 | 大渡網 | 溫暖人間 | 佛哲書舍 | 史丹佛大學何鴻毅家族基金佛學研究中心 |
TLKY Canada Foundation Programme, Institute of Asian Research,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 International Buddhist College, Hatyai |
東蓮覺苑佛門網站小組製作 ©2006-2008 | 服務條款 | 佛門宗旨與LOGO 自2006年10月1日瀏覽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