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Issue Menu1.

生命之鐘
撰文/愚子

有一次,曹山禪師聽到鐘聲,就不由自主地叫道﹕「哎喲!哎呀!」弟子問道:「師父這是怎麼啦?」「那鐘聲打中我的心啦。」弟子無言以對。

千百年來,禪院悠揚而渾厚的鐘聲,迴盪天空,跨越一切障礙,灑向人間,激蕩著人們的心靈,與生命之鐘共鳴。人們心靈深處的貪婪、憎恨、愚癡、傲慢、猜疑與執著,是敲響人生喪鐘的音符。喪鐘嗚鳴,令人在不知不覺中自斷前程,在絕望中毀滅;股市震盪、樓市泡沫、經濟衰退、英年早逝、美夢易碎、大富大貴者轉眼間成為階下囚,是敲響人生警鐘的音符。警鐘噹噹,懾人心魄,令人驚慌、絕望,在焦躁難熬中葬送掉美好人生;活在當下,反觀內思,人生是苦,世事無常,隨緣不變,不變隨緣,心無罣礙,是敲響人生智慧鐘的音符。深邃有力的鐘聲,深深入耳,喚醒世間顛倒夢想的人們,如實觀照宇宙、人生,遠離煩惱,增長智慧;健康、繁榮、和諧,是敲響人生吉祥鐘的音符。清脆悅耳的鐘聲,撫平人們疲憊的身軀,消除人們心靈深處的迷惑與慌張,呼喚人們創造自己理想的家園;平等、慈悲與博愛,是敲響和平鐘的音符。悠遠綿長的鐘聲,將愛與祥和的信息傳遞到世界每一個角落;希冀、許願與祝福,是敲響除夕鐘的音符……

鐘不打不鳴,人不勸不善。古往今來,中外文明賦予了鐘文化特殊的含意,濃縮了人生的智慧。鐘聲雖有報時、作息之功能,更重要的是提醒人們,若不時刻敲響自己心中的警鐘,喪鐘的嗚鳴聲遲早都會在耳邊響起;若能警鐘長鳴,反思與覺醒便會在智慧鐘聲中起步,迎來的是悅耳的吉祥鐘聲;只有付出艱辛的努力與奮鬥,才能聽到和平鐘聲;只有投入、積極、認真、傾盡全力去做好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除夕的鐘聲才會喜悅。在新年即將來臨之際,但願香港的每一個人都能成為人生合格的敲鐘人,真正做到「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敲醒內心昏睡已久的生命之鐘,聚集成氣勢磅礡的黃鐘大呂,迴盪在香港的上空,激蕩香港每一個人的心靈,令人振奮,催人向上,以此來呼喚新年的到來。

 
 
文/岑逸飛

快要踏入2008年,是新一年的開始,迎新送舊,一般的祝願,不外是「新年快樂」、「萬事如意」、「身壯力健」之類。但佛教的祝願,稍有不同,因為正視世間的無常,明白人生有如手抓沙子,抓得愈緊,流失愈多。祝願若只求美好圓滿的事物,反而會流失快樂和自在。

新的一年,祝願快樂和自在,先要努力邁向人心的淨化,以精勤、誠信和寬容待人,因此,香港有一些大寺院,都會在新一年的來臨,在一月一日凌晨,舉行子夜鳴鐘法會祈福,一邊念誦鐘偈和叩鐘,一邊禮佛,祈願世界和平、國泰民安。

佛教的子夜鳴鐘,有助斷除煩惱、增長智慧、消災解難、護國庇民,是至為隆重的祈福儀式。本來佛教的鳴鐘,起源於印度,但自佛教傳入中國後,結合中國傳統文化,令鳴鐘儀式,又多了本土的意義。

鐘在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傳說自黃帝始,已有鑄鐘,每逢祭祠、慶典或宴享,都要鳴鐘。春秋時期,更有「編鐘」,那是王家廟堂之上的高貴樂器。古人所謂「黃鐘大呂」,至尊至美,大氣磅礡。「黃鐘」是十二個樂音中第一個樂音,「大呂」則是第二個樂音,所奏出的音響洪亮,能充分發揮祭祠和禮儀的功能。

晨昏叩鐘 警醒昏沉

佛教傳入中國後,中國的鐘成為寺院的法器,多掛在鐘樓,也有懸於佛殿外或廊廡的吊鐘、殿鐘、報鐘,其用途除了報時、集眾、作息等之外,也用於禮拜、祈福、懺摩、消災等多重意義。在南北朝時,中國已有了截面為圓形的寺院用鐘,相傳南朝時,京城近五百寺,寺寺有鐘。唐代以後,鐘的鑄造更趨精美,遍及大江南北,鐘成為寺院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有所謂「有寺必有鐘,無鐘即無寺」的說法。唐代的《百丈清規》更談及鳴鐘:「曉擊則破長夜,警睡眠;暮鳴則覺昏衢,疏冥昧。」可見鳴鐘的意義是振聾發聵,警醒昏沉迷昧,召喚人們精進,去除心靈的污染。

其實佛教寺院的大鐘,在古印度,稱為「犍稚」(梵文是ghauta),又可稱為犍地、犍抵、犍植、犍槌、犍錘等。這種法器最初是木製的,有如後世所稱的「板」,後來則發展為青銅製造,是重要的法器,稱為梵鐘,或大鐘、洪鐘、巨鐘等。

關於鳴鐘之法,有不同派別,通常以三鳴為始,以二鳴連續作終。鳴鐘的次數以十八聲為常例,也有三十六聲、一百零八聲。或說這一百零八聲,在佛教而言是使一百零八種煩惱醒覺;在中國傳統則是對應十二月、二十四節氣和七十二候之數。

不過佛教的所謂「暮鼓晨鐘」,常招人誤解,以為是夜暮擊鼓、清晨叩鐘。其實應是指清晨時開靜,先叩鐘而後擊鼓;就寢時止靜,是先擊鼓而後叩鐘。叩鐘時也須先發願,默誦《叩鐘偈》:「願此鐘聲超法界,鐵圍幽闇悉皆聞;聞塵清靜證圓通,一切眾生成正覺。」

寒山寺的夜半鐘聲

筆者對鐘的興趣,是年少時讀中唐詩人張繼那首《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張繼參加考試落第,在那個秋夜的空船,他愁思滿懷而失眠,結果創作了這首好詩,而靈感可能便是來自寒山寺的夜半鐘聲。

寒山寺始建於南朝天監年間,建寺伊始,鑄有大鐘一口,相傳鐘聲高亢嘹亮,夜深人靜時,十幾里外的蘇州城內也隱約可聞。但那口巨鐘,已因歷代兵燹而湮沒,明代嘉靖時曾再鑄造,據說因倭寇侵犯而將巨鐘銷鎔用來鑄炮。

另有傳聞說這巨鐘流落日本,但日人四處尋找而不見下落,到1905年,日本人山田寒山發起募捐,集資重鑄寒山寺的銅鐘。二十多年前我遊蘇州寒山寺,也曾參觀過這口鐘,高約0.8米,口徑約0.26米,上面鑄有《姑蘇寒山寺鐘銘》的銘文。

如今每逢新年來臨之際,人們不遠千里,專程到寒山寺。聆聽這口仿照舊樣式而鑄的大鐘,鳴響那一百零八下鐘聲,祈求來年的幸福。因此港人現今有機會聆聽新一年的子夜鳴鐘,也不應錯過這個法會。隨著那一百零八下沉穩悠揚的鐘聲響起,圓潤而洪亮,深沉而清遠,象徵了眾生繁多的無明煩惱和習氣消除,融入殷切宏深的願力,聲聲驚醒世間對名利的沉迷,陣陣喚回人們的覺心。

金鐘打動世人心

對於鳴鐘的好處,雲南大理崇聖寺有副對聯曰:「大叩大鳴,小叩小鳴,普覺夢中之夢;一聲一佛,千聲千佛,遙聞天外之天」,頗堪玩味。而湖南長沙萬壽寺大雄寶殿的一副對聯,更深含佛家哲理:「木魚擊落碧湖月,覺覺覺覺,先覺後覺,無非覺覺;金鐘打動世人心,空空空空,色空相空,總是空空。」

另外,《增一阿含經》曾記載鳴鐘:「一切惡道諸苦,並得止息」,說明佛教以鳴鐘表法,能幫助惡道眾生,聽聞佛法,解除苦難。所以叩鐘時不妨觀想一切眾生,而聞鐘聲時,除了恭敬端身正坐,當下收攝身心之外,更應虔誠發願,默誦一遍《聞鐘偈》:

「聞鐘聲,煩惱輕,智慧長,菩提生,離地獄,出火坑,願成佛,度眾生。」

Go to Issue Menu3.


文/李焯芬

經過幾十年努力,有位科學家終於硏究出製造克隆人的方法。他的複製技術非常精湛,以至外人根本無法辨別出真人跟克隆人的分別。一天,科學家聽說死亡天使要來找他,很害怕,就複製了十二個與他一樣的克隆人。看到十三個一模一樣的人,死亡天使不知所措,只好無功而返。死神聽完他的報告,輕輕一笑說:「你對人類的天性還不了解,我教你一個判別的辦法……」得了上司的秘傳,死亡天使信心十足地再回到地球,對十三個「科學家」說:「先生,你能做出這麼逼真的複製品真可謂天才。不過,我還是發現了一個小缺陷,是個很小的漏洞……」

死亡天使的話還沒說完,科學家便跳了出來,大聲質問:「不可能,我硏究克隆人已經幾十年了,我是這個領域的權威!你說我的技術有缺陷,有什麼缺陷?」
「這就是缺陷。」說着,死亡天使從克隆人群裏抓起真正的科學家,縱身飛離人間。

對別人的批評和讚美,許多人都無法冷靜對待。這往往是人的一個最大的缺陷。有些人甚至好像是為了別人的話而活:別人一句讚美的話,會讓自己高興上半天;別人一句批評的話,又會令自己苦惱大半日。你願意為自己而活,還是為別人的一句話而活呢?這就是智慧與愚癡的差別。

Go to Issue Menu4.

最後的教誨
撰文/賴靜涵

佛陀八十歲的時候,領著阿難到了遮婆羅塔的地方,此時許多比丘也來到這裡參加聚會。佛陀告訴大家,三個月後,將要在拘尸那迦羅城的娑羅雙樹間依著法性進入涅槃。佛陀預告了涅槃,弟子們大感震驚!頓時感到日月無光,天旋地轉,很多人捶胸頓足,傷心痛哭,煩惱無比。其中最傷心的當屬阿難尊者,他想到失去了佛陀,無所依靠,不知所措。此時比丘眾們都在會商佛陀涅槃的事宜,覺得傷心無用,但究竟佛教往後該如何發展,卻是一件大事。大眾公推阿難向佛陀請教四件事情:第一,佛在世的時候,大家以佛為師,佛涅槃後應以誰為師?第二,佛在世的時候,大家以佛語來安住,佛涅槃後要以什麼安住?第三,佛在世的時候,兇惡者有佛陀來調伏,佛涅槃後,兇惡者要怎麼調伏?第四,佛在世的時候,佛的言教,大家都容易敬信,佛涅槃後,經典應如何集結才能令人起信?

佛陀回道:「這四個問題非常重要,第一,佛涅槃後,應以戒為師;第二,佛涅槃後,應以四念處為安住;第三,佛涅槃後,兇惡者應該『默擯置之』,也就是相應不理;第四,佛陀涅槃後,經典要令人起信,應在起首處加上『如是我聞』之句。」佛繼續開示:「阿難,你們應該要常常思念佛,思念佛所悟的道理,還有佛的說法處,佛的涅槃處。最要緊的就是在身、口、意三方面不斷實踐。其他的不要掛心了。」

此際有一個外道須跋陀羅,已屆百歲,修行多年卻無能得道,聽說佛陀即將涅槃,急忙趕來頂禮,請佛陀開示解脫之道。佛陀指出外道教法不實之處,並講述佛法。須跋陀羅迷霧頓除,當下獲得了阿羅漢果,並發願永遠當佛的弟子。此刻佛心如水,開示大家要尊重戒律,以為導師,善為受持,並要弘通正法,自利利他。一番殷殷教誨後,佛陀就靜靜地,以吉祥臥的姿勢,正式進入涅槃了。

佛陀涅槃,經過荼毘儀式後,由八個國王分取舍利,到處造塔供養。佛涅槃後九十天,五百大弟子以大迦葉為首,進行佛典的第一次結集。經過眾弟子的努力,佛教越過了喜馬拉雅山,傳遍了亞洲的原野,走過了大海,成為世界第一大宗教。這不僅是偉大的釋迦牟尼佛使然,也是歷代祖師稟承祖訓,慈悲濟世的功德。我們要念佛、念法、念僧,更要思念這些祖師的成就,擁護三寶,讓佛法的光輝繼續普照世人!

(六十一‧完)

Go to Issue Menu5.

叩鐘有警醒蒙昧的作用

晨鐘暮鼓
文/知歸

佛教叢林晨早先擊鐘,後擊鼓;日暮則先擊鼓,後擊鐘以集眾上殿諷誦早晚功課,每日不絕,循環不已,故稱為「晨鐘暮鼓」。《百丈清規.法器章》云:「曉擊,則破長夜,警睡眠;暮擊,則覺昏衢,疏冥昧。」可見鐘鼓皆有警醒蒙昧,得入正念的作用。

寺院早晚鳴鐘,皆叩一百零八聲,打鐘之法是先輕手擬鐘三下,接著緩鳴十八聲、急鳴十八聲,三緩三急,合共一百零八聲,以應一年之十二月、二十四節氣及七十二物候之數。而擊鼓以三通為數,每通一百二十撾,三通合共三百六十撾,以表一歲之日數。擊鼓之法,先輕敲鼓磉三下,然後重手大擊大聲,後漸小擊小聲以象徵日落歸藏,若在早上,則初小擊小聲,後漸大擊大聲,起復連環,像春雷之震蟄蟲,以示日出普照大地眾生。

晨鐘暮鼓,永不休止,正似歲月推移,年復一年,但鐘鼓的交鳴,卻提示世人在長夜的輪迴中,要奮起精進,破無明父、貪愛母,令入正道,邁向聖流!

Go to Issue Menu6. 漫畫
圖/小子

Go to Issue Menu7.

丁亥年梁皇寶懺法會

2008年1月7日(星期一)
上午9﹕00 東蓮覺苑新大殿灑淨
上午9﹕30 大嶼山寶蓮禪寺一日遊
2008年1月8日至14日(星期二至星期一)

啟建梁皇寶懺法會

禮誦《金山御製梁皇寶懺》 七永日
地點: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查詢:2575 6312

 

Go to Issue Menu8.

活動﹕琉璃光照——身心靈健康講座系列

主辦﹕香港大學佛研究中心、香港佛教醫院
贊助﹕東蓮覺苑
講題﹕琉璃光健康延壽的秘訣
講者﹕淨因法師
日期﹕12月29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3﹕00至5﹕00
地點﹕香港佛教醫院
查詢﹕2241 5080或2498 1638

活動﹕「子夜鳴鐘」禮佛活動

日期﹕12月31日(星期一)
時間﹕晚上11﹕30至凌晨2﹕00
地點﹕鑽石山志蓮淨苑
查詢﹕2354 1770

東蓮覺苑《明覺》特刊編輯部
編輯﹕黃夏柏
地址﹕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傳真﹕2572 4720  電郵﹕[email protected]

本刊文章純屬作者或受訪者意見,不代表本刊立場。

資源

課誦

連結

下載

賀卡

友情連結
何鴻毅家族基金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校友會 | 寶蓮寺 | 大渡網 | 溫暖人間 | 佛哲書舍 | 史丹佛大學何鴻毅家族基金佛學研究中心 |
TLKY Canada Foundation Programme, Institute of Asian Research,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 International Buddhist College, Hatyai |
東蓮覺苑佛門網站小組製作 ©2006-2008 | 服務條款 | 佛門宗旨與LOGO 自2006年10月1日瀏覽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