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Issue Menu1.

回家-中國人的新年情結
撰文/淨因法師

「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氣勢,在北國是迷人的風光,在南國則成了天降的大災難,讓成萬上億回家過年的遊子們吃盡苦頭。令人不解的是,車站、機場、路上被困數天的旅客,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回家過年的努力,而是一直在寒風中耐心等待、掙扎、期盼……中國人素以靈活機智、擅於應變見稱,但對於回家過年的執著,卻比宗教徒執著於自己的信仰有過之而無不及。人們不禁要問,是什麼力量使中國人如此執著於回家過年?從千百年來形成的中國過年文化,我們或可揭開這個新年情結的謎底。

首先是尋根文化。參天之樹,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鼎盛民族,必有其根。尋根溯源,歸鄉認宗,一直是中華民族尋根文化的精華。平時為了生計,漂泊他鄉,一到新春佳節,遠遊他鄉的中國人如同回流產卵的三文魚、鮭魚、海龜、中華鱘一樣,總要排除萬難、義無反顧地回到生我養我的家鄉,只為了能與親人有短暫的團聚,這正是尋根文化的具體表現。

其次是團圓文化。為了生存,很多中國人平時不得不離鄉背井,到外地打工掙錢,養家糊口。親密的家人,往往一別就是十二個月。咫尺天涯,人各一方,過年就成為親人相聚、促膝暢談離別情懷的難得機會。人們不分貧富貴賤,能夠一家大小,尊老愛幼,享有其樂融融的團圓氣氛,這是每個中國人夢寐以求的人生理想境界。團圓文化深深地扎根於中國人的心靈深處,大年初一的湯圓、元宵節的元宵和中秋節的月餅,都是團圓文化的具體象徵。

再次是報恩文化。「滴水之恩,湧泉以報。」這是中華民族知恩報恩的最好寫照。過年回家,是報親人關愛之恩;除夕普佛,是報諸佛菩薩加持之恩;寺院「普茶」,是報常住大眾堅守工作崗位、護持佛法之恩;大年初一給長輩拜年,是報師長啟迪、教導之恩;大年初二,出嫁女兒回娘家拜年,是報父母養育之恩;大年初九舉行的供天儀式,是報諸神護佑之恩……

中國處在一個大遷徙、大變動的年代,回家也就成了現代和傳統、城市與鄉村、漂泊與顧家的連接點,鄉下有守著田地的老人和盼望父母的小孩。中國人千百年來形成的回家過年文化,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在現代社會再一次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形成一股無形的動力,在歲末年關臨近的日子裡,催促著成千上萬的遊子頂著嚴寒風雪,踏上回家過年的艱難歸途。令人擔憂的是,過年文化在當今不少年輕人的身上已日趨淡化。在春節的假期裡,慶祝年節的方式雖因時代不同而有所改變,但願這尋根、團圓和報恩的年文化精神仍能薪火相傳,世世代代永不止息。

 

 

文/愚子 部分圖片/香港佛教聯合會

普佛法會上,法師領信眾在會場上繞行。普佛法會上,法師傳供。大批善信參加大型的新春普佛法會。信眾參與普佛法會,進行傳供儀式。

甲骨文「年」字的寫法是由「禾」和「千」兩個字加在一起而組合成「秊」,形象地表現出農民將豐收的穀物堆疊在一起的相狀。經過長時間的辛勤勞動,在風調雨順之年有了好收成,大家歡聚一堂,慶祝糧食大豐收,感謝上蒼的庇護之恩。物換星移,遠古之人累積了經驗,便將穀物由播種到收成的時間計為一年。根據中國歷史文獻記載,這種慶祝豐收、迎接新歲的民間風俗,早在堯舜時代便已開始,到了周代,正式以一「年」的開頭稱為「歲」,逐漸演變成最受中華民族重視的節日——農曆新年。

印度佛教傳入中國後,與中國的傳統文化相融合,不僅對中國人的思維、哲學、文學與藝術產生巨大的影響,而且使中國人的信仰與習俗產生了新的變化。中國人慶祝新年的方式,就與佛教結下不解之緣。

臘八節是慶祝「新年」的前奏。《說文》云,「冬至後三戍日臘祭百神。」由此可見,遠古時代的人在豐收的年份,用獵獲的禽獸來拜神祭祖,以示感恩,臘祭的這一天稱為臘日。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後的第三天。佛教傳入中國後,自南北朝開始,臘日便改在佛陀成道的那一天——十二月初八日,以感恩佛陀歷盡千辛萬苦而成道,為人類的精神解脫指點迷津。各大寺院每年在這一天都要布施臘八粥(八寶粥)予民間大眾,既宣揚佛陀成道的八種功德,同時也感恩社會大眾平時對佛寺的護持。

雪災阻隔 年關難過

除夕這天,對小孩來說是天堂,身穿新衣、足履新鞋、口嘗美食、手接利市、燃放鞭炮,直到倦了才伴著一臉幸福而滿足的笑容進入夢鄉……所有這一切都表達了父母對子女的憐愛。然而,對遠古時代的成人來說,除夕是一個生死關卡。人們若能僥倖逃過猙獰的「年獸」,就是過「年」關了,自然要慶祝一番!看得見、摸得著的凶猛野獸已讓人心驚,而狂風暴雨、火山地震等大自然的災難則似一隻更加冷酷無情的巨獸,令人喪膽。雖說文明進步、科技發達,自然災難對人的威脅至今未能根除。近來內地多個省份遭遇大規模雪災,不僅使得數百萬欲返鄉過年的遊子受困於旅途,更令數千萬災民受飢寒交迫之苦。大自然的災害難躲,人為的禍害也層出不窮。以最近的金融危機為例,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股市下跌,美國經濟遊走於衰退的邊緣,進而影響全球經濟的發展,受股災之害的股民翹首牛市一如小孩兜利市的心情。天災人禍股害之外,在市場經濟競爭激烈的今天,每個人手上都有積壓如山的工作急需處理……看來,現代人的年關並不比古人好過多少。難怪印度有些地方,人們過年不但不慶祝,反而相擁嚎啕大哭,慨嘆苦短的人生。

世界各地看似古怪的各種除夕習俗也反映出人生多苦難的事實。德國人在除夕午夜、新年光臨前一刻,爬到椅子上,鐘聲一響,他們就跳下椅子,並將一重物拋向椅背後,以示甩去禍患,跳入新年;伊朗人會依次在夜火(篝火)上跳來跳去,表示燒掉「晦氣」,迎接光明;日本人則去神廟、寺院祈求神靈託福,聆聽「除夕鐘聲」,以此驅除邪惡,迎來美好的新年;韓國人則會把一些鈔票塞進預先紮好的稻草人中,扔到十字路口,表示送走邪惡,迎接吉祥福星;中國人則忙著祭神拜祖,祈願消災延壽……

禮敬諸佛 反省懺悔

各國除夕的習俗,表達了人類趨吉避凶的心願。佛教在除夕舉辦的辭歲普佛法會,不僅照顧到人們避禍趨吉的心理需求,而且提供了獲得這一願望的具體方法。

  1. 禮敬諸佛。世人之所以煩惱重重,是因為缺少諸佛菩薩的福德與智慧。普佛法會以香讚開始,在木魚聲聲、香煙嬝嬝之際,參加者虔誠普禮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讚歎佛陀相好莊嚴,稱頌佛陀的恩德、智德、斷德,恭請諸佛菩薩降臨人間,給人們帶來智慧與光明;
  2. 懺除業障。由寺院全體僧人帶領大眾諷誦八十八佛大懺悔文,對過去一年作一次總反省,以慚愧心禮佛求懺悔,懺除往昔種種過失,除舊佈新,祈求來年福慧增長,平安吉祥;
  3. 發願迴向。參與法會者懺悔得清淨,確立新一年的目標,發起自利利他的無上菩提心。由此可見,除夕普佛是鼓勵人們在歲末的最後一天,於佛前總結反省,發露懺悔,樹立正見,祈願在108聲吉祥鐘聲中斷除煩惱,增長智慧,新的一年就有一個美好的新開端。

初一吃素 潔淨身心

「爆竹一聲除舊歲,桃符萬象慶新春。」依據中國南方人的習俗,大年初一必須吃素。出家後方知,原來正月初一恰好是彌勒佛聖誕。彌勒佛現住兜率天宮內院,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後將會下生人間成佛,創立彌勒淨土。自古以來,彌勒佛象徵人們心目中對未來的憧憬,正月初一吃齋就成了人們潔淨身心、實現美好未來的第一步。

依據中國的民俗,大年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所以人們會在庭院或寺廟的中央準備祭品為玉皇大帝慶生。佛教傳入中國後,隨順民間社會習俗,在這一天以香、花、燈、塗、果、茶、食、寶、珠、衣十供養及諸新鮮潔淨的菜蔬供奉諸天。佛弟子著新淨衣,手執香爐,頂禮十方三寶、護世諸佛、菩薩、聖僧、諸天及眾神,祈願其降臨壇場,接受供養。人們對於過去一年的收穫心懷感恩,更祈願來年世界和平,普天吉祥。

佛教豐富新年意義

中國人慶祝農曆新年的習俗已有四千多年的悠久歷史,慶祝豐收是新年的起源,而親情、友情、恩情、祥和、歡欣和對來年美好的嚮往則是它的主旋律。佛教傳入中國後,大大地豐富了中國文化的內涵,為中國人慶祝新年的形式和意義注入了新思維。濃郁的中國年慶活動中,人們的心靈得到淨化與昇華,大家既結了佛緣,也報了佛恩。

Go to Issue Menu3.

老和尚的初二法語
文/溫綺玲

家家戶戶都作好準備迎金鼠,每間寺院也忙著在農曆年間普佛,及為世人祈福祝願。今年為自己訂下大計,藉此年假,整理資料文件,反思過去一年的所作,有那些人和事,我需要感恩的,都要一一記錄下來。當然,也不忘與親友拜年。
筆者有緣在甲申年年初二日下午五時向聖一老和尚拜年。當時曾向老和尚請益,「在家者應如何修行?」

老和尚慈悲,不但口述一偈,還因為我的愚笨,未能意會師父意思,他更手寫了偈語的下半段,之後,還帶領我們念誦佛號、迴向、三皈依 、唱吉祥偈。當時,除了衍嚴師父外,還有數位師兄在現場。筆者不敢獨享法益,際此良機與大眾分享 ﹕

是非憎愛世遍多,仔細思量莫奈何,寬卻肚皮需忍耐,豁開心地任由他,

若逢知己須依分,縱遇怨家也共和,若能息卻心頭火,自然證得六波羅。
當時曾請問老和尚,如何可豁開心地?

老和尚答﹕「量大。」

還是不明白,我再問﹕「何謂『若逢知己須依分』,這個『依分』是什麼意思?」
老和尚依然簡短地答道﹕「識英雄重英雄。」

我打趣地說﹕「師父,你這首偈真厲害。」

老和尚淡然地說﹕「首偈是彌勒佛造的,不是我的。」

Go to Issue Menu4.

道一
文/雲影

道一(709年至788年)唐代禪僧。因他俗姓馬,世稱馬祖道一。道一禪師自幼年在羅漢寺出家,二十歲前後在圓律師處受具足戒,取得正式僧人資格。道一曾從師多位禪師學禪法,後來在南嶽衡山見到慧能的弟子懷讓,開始閉門參禪。道一初到南嶽衡山時,不大理會旁人,只顧結庵而住,整日坐禪。懷讓見他很不平凡,便拿塊磚到他庵前的石上磨來磨去,道一便問﹕「師作什麼?」懷讓答﹕「磨作鏡。」道一驚奇地問﹕「磨磚豈得成鏡?」懷讓答﹕「坐禪焉得成佛?」於是,懷讓便趁勢說法,開示道一,言下頓悟,從此不離懷讓左右。這樣道一在衡嶽前後共達九年,從懷讓學禪。三十三歲時,他前往福建和江西,開始了他以後大半生開堂說法。

在江西時期,道一先在臨川西裡山和南康龔公山居住長約三十餘年。他是一個很有活力的人,每到一地總是開創禪林,聚徒說法,廣泛交納,逐漸形成勢力,影響愈來愈大。唐代宗大曆八年(773元),道一移居鍾陵開元寺,因地近洪州(今南昌),此後即以洪州為中心廣泛開展弘法活動,直至八十歲去世。所以後人也有把道一所傳的禪法謂「洪州宗」。他去逝後,時隔六十餘年,唐憲宗元和中諡「大寂禪師」。

道一禪師的禪學思想上承慧能懷讓等的頓悟禪法,可說是六祖慧能思想的進一步發展,並提出了「平常心是道」的獨特的思想,建立了一套自己的禪法體系。有人認為,道一禪師的禪學思想是徹底中國化的佛性學說,是禪宗思想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禪宗由前期向後期,由「如來禪」、「祖師禪」向「分燈禪」轉變的一個關節點。

所謂「平常心」是指「無造作、無是非、無取捨、無斷常、無凡無聖」的心,是「無閒事掛心頭」的心。平常心見於日常的行、住、坐、臥的起居動作。所謂「道」,「道即是法界」,「道非色相」,道是無質礙無形相的。因此,「即是心,不可將心還修於心。」眾生隨順現實之心,無有取捨,無所執著,不別是非,如此自然運作便體現了「道」,也就是「道」。這就是「平常心是道」。

Go to Issue Menu5.

普佛
文/賴靜涵

「普佛」,又稱「打普佛」、「念普佛」,也稱「普佛道場」,是一種佛教儀軌名稱,屬於懺儀性質,可見於《百丈清規》之中,可見由來已久。根據《百丈清規證義記》說「普佛」的儀軌內容為:爐香讚;誦彌陀經;大懺悔文;繞行稱佛名千聲;拜彌陀十二禮;與觀音、勢至、海眾等「各三禮」;三皈依;宣讀疏文;迴向。如果有度亡儀軌,則於念佛完畢,即往靈前上供,來超薦牌位。所以就此來看,普佛有兩種類型,一是為在生者祈福,又稱為「消災」,二是為往生者祈福,即為「超薦」。通常寺院舉行「普佛」儀式,都會讓在家眾參加,設紅色的牌位為在世者消災,黃色牌位為往生者超薦。寺院通常在早課時附帶「普佛」,或是「午供」,或者是慶祝佛菩薩聖誕時舉行這種普佛儀式。

Go to Issue Menu6. 漫畫
圖/小子

Go to Issue Menu7.

戊子年新春法會

丁亥年酬佛恩禮供諸天法會暨 金剛會結經法會
農曆十二月卅至正月初二 (2月6日至2月8日) 晚上5﹕45

戊子年 祈福供諸天法會

農曆正月初九日(2月15日) 上午9﹕30

藥師懺法會

農曆正月初七至十三日 (2月13日- 2月19日) 上午9﹕30至下午4﹕00

虔禮藥師寶懺 七永日 戊子年 金剛法會 (開經)

農曆正月十五(2月21日) 上午9﹕30

主禮:苑長僧徹法師 暨眾法師
地點﹕跑馬地山光道15號東蓮覺苑
電話﹕2575 6312

Go to Issue Menu8.

活動﹕子夜禮佛獻香迎新歲

主辦﹕佛教愍生講堂
時間﹕2月6日 晚上11﹕00
地點﹕北角英皇道355至361號一字樓
查詢﹕2808 2373

活動﹕農曆元旦彌勒菩薩誕普佛法會

主辦﹕香港觀宗寺
時間﹕2月7日 凌晨12﹕00至3﹕00
地點﹕新界粉嶺置福圍12號
查詢﹕2669 3578

東蓮覺苑《明覺》特刊編輯部
編輯﹕黃夏柏
地址﹕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傳真﹕2572 4720  電郵﹕[email protected]

本刊文章純屬作者或受訪者意見,不代表本刊立場。

資源

課誦

連結

下載

賀卡

友情連結
何鴻毅家族基金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校友會 | 寶蓮寺 | 大渡網 | 溫暖人間 | 佛哲書舍 | 史丹佛大學何鴻毅家族基金佛學研究中心 |
TLKY Canada Foundation Programme, Institute of Asian Research,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 International Buddhist College, Hatyai |
東蓮覺苑佛門網站小組製作 ©2006-2008 | 服務條款 | 佛門宗旨與LOGO 自2006年10月1日瀏覽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