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Issue Menu1.

天台法脈話香江
撰文/多跢

清代中葉,經歷太平天國一役,佛教寺院被毀,典籍散佚殆盡,加上「廟產興學」的風潮,佛教元氣大傷,幸於清末得楊仁山居士從毗鄰日本請回二千多卷佛典,在南京設立「金陵刻經處」重印經卷,令佛法得再順利流通。

迨民國肇始,各地大德為免佛教再受摧殘,故力思改革,天台宗諦閑大師,遂在南京僧師範學校招募各地青年佛子,培育僧伽人才。又於寧波觀宗講寺創立觀宗弘法社,作為培訓天台學僧之中心點,一時南北僧眾彥才雲集,遠至東北的倓虛大師亦南下求法,後在北方各地建立多所佛學院,大弘教觀。而諦公及門下如寶靜法師等亦在江浙及香港創建多處道場及佛學研究社。香港的弘法精舍,便是民初由寶靜法師所興辦,至1949年由倓虛法師接辦,改稱「華南學佛院」,在短短六年間,成就出不少優秀僧眾。

談到香港天台宗的發展,早於民初重興的青山寺便是由天台宗顯奇法師籌建,成為香港早期著名的天台道場,顯公原為先天道人,後受真言宗黎乙真及高鶴年居士之影響,赴寧波依諦閑法師出家受戒。而香港另一間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由茂峰法師創建的天台宗寺院便是荃灣東普陀寺,此寺在日治時代拯救了不少僧侶及附近居民,原因是茂峰法師昔日在台灣弘法時得到日皇御賜之「黃緞金燦五衣」,日軍見師披此五衣,遂不敢為難寺內眾人。解放後,大量僧人南移香港,東普陀寺廣開海單接濟眾僧,令他們在香港暫得棲身之所。

49年後,中國天台法將紛紛雲集香江,大力推廣教育及福利事業,如覺光法師率領香港佛教聯合會興建多所佛教中學,令年青學子得到佛法滋潤,又辦安老院舍使老有所歸;洗塵法師更創立能仁書院,成為香港第一所佛教大專院校;定西、倓虛法師亦創辦「佛經流通處」及「中華佛教圖書館」出版及收藏佛典,令佛子能深入經藏,得大智慧。而中華佛教圖書館後更成為「佛教青年協會」的基地,由暢懷法師領導多年,出版佛教典籍結緣,令不少青年皈依佛教,接承佛教事業。凡此等等,皆是天台法脈所推衍之事業,令香港佛教近百年來開展出新的面貌。

 
 
撰文/黎樹基 圖/黃永昌 部分圖片由佛青提供

1953年倓虛老法師七十九歲與年青的暢懷法師合照。(後左起)暢懷法師、妙智法師、明遠法師;(前)倓虛法師。

暢懷法師認為將佛經的道理白話化,才能直達人心。

偌大的佛殿明淨光潔

天台精舍於1959 年由樂渡法師於荔枝角九華徑新村創 建。

將精舍打通更顯寬敞,確不失為鬧巿中的一片淨土。

舍門前的對聯取自華嚴經偈語,實確發人深省。

說起香港近代的佛教發展史,絕不可不提及如暢懷法師這些自內地南來香港的出家人,廣結十方緣以興盛香港首間佛教圖書館中華佛教圖書館、開創佛教青年協會、到現在駐理天台精舍,他們的一顆菩堤心和努力,潤澤紛擾的世道。

數十年世態陸離,修佛的心卻不變,這可是暢懷法師的大半生寫照。法師本是河南省武安縣人,十五歲時依舅父性崇法師於邯鄲縣(即成語黃梁一夢中的地方)禪房寺剃度出家,隨師習律儀半年後,被送往通州華嚴寺參學一年。然後,法師相繼親近並追隨慈舟律師和圓瑛老法師,影響他後來行菩薩道,持戒精嚴,弘法利生的明志。

說到南來香港,暢懷法師說:「1949年,當時內地政局不穩定,我便先南下廣州,接來到香港,第一晚睡在寶蓮寺的牛棚內,又曾在沙田西林寺待過,然後幸蒙大德茂峰老法師慈悲接單,掛搭東普陀禪院。」原來法師還於半年後赴泰國參學,半年後才回港駐大嶼山觀音寺靜修。三年後,即1952年,天台宗泰斗倓虛大師創辦之華南學佛院招收第二屆學僧,暢懷法師考進該院研讀3年,於1955年畢業。1958年,法師又考進香港妙法寺內明書院,主修佛學、哲學,3年後畢業,接又在易通英專攻讀英語課程4年,法師雖然幼年失學,但好學不倦的性格,最終幫他順利升座說法。

轉弱為強 重興佛法

據法師解釋,當時香港佛教式微,所以有機會的話,會竭盡所能,多做利生的事,就如在1966年接任樂富佛教普賢學校校監,又接任九龍界限街倓虛大師所創之中華佛教圖書館館長。「這所圖書館,我敢說是香港開埠以來第一所佛教圖書館。」法師中氣十足的說,更提及當時很多藏書皆由江青部下、昔日上海電影院老闆及上海鐵路局局長吳盛齋所捐贈,所以相比其他流通處的商務性質,中華佛教圖書館的學術性較強。

1967年,法師笑言當時暴動把幾位住持大德都嚇得紛紛移民海外,獨剩他支撐大局。到1977年,法師洞悉佛教須憑藉青少年發揚光大,遂答應佛教青年協會之請,並借出中華佛教圖書館為該會會址,更應邀出任顧問,進行一連串弘法活動,包括舉辦佛學班、開菩堤園,及敦請多位大德高僧及居士演說佛法,廣結善緣,重展香港佛教文化的興盛。法師身為導師兼永久董事,佛教青年協會三十多年來對國內外弘揚佛法,利樂有情,有目共睹。最近,香港佛教青年協會已訂製了10,000件軍用綿被、藥油、及寒衣送往四川災區,八月便會聚集一眾義工北上探訪,一切皆由暢懷法師倡導,以八十歲高齡還身體力行實屬難得。

舍下眾生 同結善緣

至於天台精舍則於1959年由樂渡法師於荔枝角九華徑新村創建。當時,博通三藏、尤精研法華經的倓虛大師命弟子樂渡法師在現址為其師諦閑法師(天台教觀第四十三世祖,浙江寧波觀宗寺方丈,佛理精湛,堪稱泰斗。)興建紀念堂,永誌師恩,而且也作為自己及眾弟子清修念佛之所。1984年10月,法師認為佛青會務及活動迅速增長,而當時圖書館的地方不敷應用,故法師建議擴建他駐修之天台精舍,進一步打開弘法的方便門。

法師說道:「幸獲政府支持,這麼多年來我們這裏也是依契約付五十多港元的租金。」故佛青及天台精舍既取諸社會,亦不停撰寫及大量編印多本講解佛學的書以求放諸社會,而這些書有不少更是由法師親筆編著。法師說:「古代佛經艱澀,不及現代白話文直達人心,所以政府亦曾向我們額外索取40多份書籍送贈內地官員。」

造訪天台精舍頗是個奇趣的經。它依傍山澗清溪,可謂沿山而建。登園林式的拱門梯級可直抵舍門。舍門上刻有華嚴經偈「見佛自在生歡喜,發心迴向趣菩提。」舍門後是一片既偌大又花木扶疏的園地,此處是精舍常年法會,聚眾共修的地方。造訪當天,便見數十善眾排隊報名參加八月往內地當七日僧的活動,而其他包括佛青主辦之大型弘法活動,往往聚眾近千。

精舍為平房建築,共分兩室,一為佛殿,一為諦閑大師紀念堂,共二千多呎。大殿門額橫匾「諦閑大師紀念堂」,為岑學呂居士所題。兩旁對聯︰「諦老弘經南北諸山稱泰斗,倓公宣講法華一部紹台宗」。

紀念堂內供奉三寶佛像,法相莊嚴。牆上四壁,皆為經偈、佛畫。另一幢為佛殿,內供奉觀音大士,室內簡潔明亮,雅緻清幽。總括來說,天台精舍環境恬靜,上有峻嶺,下臨溪流,四周花木垂蔭,幽雅恬靜,是以外出應世,隱居潛修,兩皆柤宜。實為一近郊蘭若,清涼勝境。

凡此種種,包括法師結合圖書館、佛青及天台精舍的繁雜職務,不勝枚舉,但萬般不離其宗──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這除了是佛青網址的開首偈語外,亦相信是暢懷法師此時此刻的心聲。

Go to Issue Menu3.

心結如獄
撰文/李焯芬

一個從納粹集中營裏逃生的人,去看一個曾和他關在一起的難友。

當他見到朋友時,驚異地看到朋友紅光滿面、精神煥發,似乎比當年還年輕。他激動地迎上去和朋友握手,朋友卻呆呆地看他,一臉的迷惑,若不是他說出自己的名字,朋友怎麼也想不到眼前這位白髮蒼蒼、形容憔悴的老人就是當年在集中營裏曾關心和幫助過自己的那個青年。兩個人緊緊擁抱在一起。之後,他急切地問朋友:「你已經忘記了那段痛苦的經歷,忘記了那幫殘暴的傢伙了嗎?」

「是的,過去的就讓它過去,為什麼還要把它牢記在心裏折磨自己呢?」

「我可做不到。我永遠也忘不了那段痛苦的經歷。我恨透了那幫傢伙;他們害得我們家破人亡。至今我一想起那幫沒人性的傢伙就咬牙切齒,恨不得將他們千刀萬剮……」

聽了他的話,朋友靜靜地說:「若是這樣,那你還沒有逃出集中營,他們仍監禁你呢。」

一個人心中結滿了仇恨或煩惱,就如同把自己囚禁在牢獄之中,不可能快樂和自由地生活。只有打開心結,才能給自己鬆綁啊。

Go to Issue Menu4.

慈雲遵式
撰文/思顗

寶雲義通座下二神足是知禮及遵式二師。知禮中興天台之道,若非遵式在《十不二門指要鈔序》中的精闢開示,大眾可能仍在枝末問題上糾纏不清。此事宋代法登大師在其《議中興教觀》一文論之甚詳。

遵式大師俗姓葉,宋太祖乾德二年(964)生於浙江寧海縣。18歲依東掖山義全大師出家,受戒後在天台國清寺普賢菩薩像前燃一指發願傳弘天台教觀。21歲那年至寶雲寺,依義通大師,深究天台法義。義通圓寂後重返天台山苦修,因過於精進而致大病吐血,後蒙觀音菩薩以甘露灌頂而癒。28歲在寶雲寺講授《法華》、《金光明》等天台要典,深得大眾稱仰。後天下大旱,師與知禮、異聞二師舉行「請觀音三昧」及修「金光明懺」,甚獲靈驗。大師除了弘揚天台教觀外,其實踐修持則志在西方淨土,故大力將天台止觀與念佛三昧二門融合。其《西方淨土發願文》:「一心皈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志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以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善根增長……」。至今仍為叢林法會及課誦之常文,可見其對後世佛子之影響甚深。   

1015年,大師接受杭州刺史薛顏之請,住持靈山寺(舊稱天竺寺),大力弘揚天台、淨土二門,後真宗皇帝御賜紫衣及賜「慈雲」尊號。1024年,大師將天台教典奏請入《大藏經》,令台宗法寶,得以妥善保存。1031年,大師在下天竺寺講畢《淨名經》後,退隱寺東嶺草堂,專心念佛,期生西方淨土,翌年十月十日安詳示寂,世壽六十九,法臘四十九,後世尊稱為「天竺懺主」、「慈雲尊者」。

Go to Issue Menu5.

善男子、善女人
文/賴靜涵

佛典裏面常會看到:「善男子」,「善女人」。意思是什麼呢?查梵文佛典,所對應的單字是kula-putra和kula-duhitr。Kula-putra的意思是a son of a noble family,respectable youth的意思,也就是說,「善男子」指的是「好人家的孩子(男性)」。而kula-duhitr的意思就是the daughter of a noble family,high-born maiden,即「高貴人家的女子」,所以不論是「善男子」還是「善女人」,指的都是出身好,身分高貴的男女。

然而,佛教認為眾生平等。在佛陀的眼中,眾生是沒有好壞的分別。佛法也不是專門用來渡化貴族,貧賤的人就放棄不渡。所以,在佛教裏面,「善男子」和「善女人」有另外的意思,那就是對信佛、聞法、行善業的人的稱譽。《雜阿含經》說︰「云何為不善男子﹖謂殺生者,乃至邪見者,是名不善男子。云何善男子﹖謂不殺生,乃至正見,是名善男子。」唐朝的窺基大師《阿彌陀經通贊》則認為善男子、善女人是指持五戒之男子、女人。如此來看,是否與梵文所指的「善男子」,「善女人」有矛盾?是沒有的!因為佛經裏的「善男子」,「善女人」,大多是佛陀對聆聽開示者的敬稱,如同「先生、女士」那樣。其實只要是人格高尚,舉止端莊,品行良好,在佛陀眼中都是「善男子」,「善女人」。

Go to Issue Menu6. 漫畫
圖/小子

Go to Issue Menu7.

東蓮覺苑啟建盂蘭附薦法會

日期:8月8日至14日(農曆七月初八至十四日)
時間:上午9﹕30至下午4:00
主持﹕苑長僧徹法師
虔誦﹕《地藏菩薩本願經》
祈求:過去者─解脫自在,往生淨土
          現在者─業障消除,福慧增長

瑜伽燄口全堂

日期:8月10日 (農曆七月初十日)
時間:下午4:30
註:現已接受附薦登記

Go to Issue Menu8.

講座﹕金剛頂經

日期:7月19日(六)下午3:00至4:30
主講:陳沛然博士
地點:九龍深水埗荔枝角道325-329號 香港能仁書院204室
查詢:2720 6699(香港菩提學會)

講座﹕普賢菩薩十大願王

日期:7月20日(日) 晚上7:30至9:30
主講:定賢法師
地點:屯門大會堂演講室
查詢:2336 0437(佛青)

東蓮覺苑《明覺》特刊編輯部
地址﹕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傳真﹕2572 4720  電郵﹕[email protected]

本刊文章純屬作者或受訪者意見,不代表本刊立場。

資源

課誦

連結

下載

賀卡

友情連結
何鴻毅家族基金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校友會 | 寶蓮寺 | 大渡網 | 溫暖人間 | 佛哲書舍 | 史丹佛大學何鴻毅家族基金佛學研究中心 |
TLKY Canada Foundation Programme, Institute of Asian Research,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 International Buddhist College, Hatyai |
東蓮覺苑佛門網站小組製作 ©2006-2008 | 服務條款 | 佛門宗旨與LOGO 自2006年10月1日瀏覽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