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Issue Menu1.

如實觀世界
文/愚子

一天,一位禪師在蒲團上靜坐,身旁站着一位侍者。門外,禪師的兩個徒弟在激烈的爭論,各執己見,互不相讓,最後只好請禪師裁斷。師兄問禪師:「修行的要領是,對世間榮辱、是非、好壞一概不動心,達到心無牽掛的境界,對嗎?」禪師頷首答道,「你說得對!」師兄得意洋洋的走出門外,師弟迫不及待地進來問禪師:「心為主宰。修行的要領就是要用心,明明白白地分辨世間的榮辱、是非、好壞,對嗎?」禪師點頭說道:「你說得對!」禪師旁邊的侍者見狀,不解地問:「剛才他們兩人對修行的看法完全相反,怎麼可能兩個人都對呢?」「你也說得對!」禪師意味深長地答道。

目前,人們對西藏的看法也如同禪師的兩個徒弟一樣,有時會持截然不同的觀點。以西藏為例,中國認為,青藏鐵路的建成是一個建設奇蹟,必將帶動西藏經濟的發展,但是批評人士則堅信,鐵路的建成將會加速漢族向西藏移民,威脅西藏的獨特宗教和文化;中國認為,在西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其目的是為了加速西藏社會的發展,而不少國際聲援西藏運動的人士則認為,這是中國在西藏掠奪資源、破壞環保。從目前情況來看,這種爭議還會持續下去。

面對同一件事,人們卻產生了完全不同的看法,其根本原因是什麼呢?人們通常認為,世間的事物是客觀存在的、真實不虛的,因此,往往把是與非、對與錯等相對的概念看成是絕對的真實,偏執於一面而起分別心,造成無謂的爭鬥與煩惱。而佛教的緣起法告訴我們,世間的一切事物(或現象)都不可能獨立存在,而是依賴因緣而相對存在。更重要的是,構成事物的任何一個條件發生變化,事物也隨之而改變。譬如說,西藏不是一個抽象的、靜止的、理想化了概念,而是由時間、空間、經濟、文化和其他種種條件組合而成的。離開了時間、空間等因緣,抽象談論任何一件事物(或現象)的對與錯,都是毫無意義的。因此,佛教要求人們遠離顛倒夢想,從因緣的角度上去了解事物的真相,如實觀照社會、人生以及發生在身邊的每一件事物,心無牽掛,才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更融洽,社會更祥和,世界更美好。

 
 
文/清廬居士 圖/阿彌陀佛關懷中心、溫綺玲

記憶中的非洲,貧窮與飢餓共生,蠻荒與戰亂同步,愛滋病的幽魂無情而持續地製造出四處流浪的孤兒,這些孤兒散布非洲各處,昭示已經木然的疼痛。若然有人走遍彼邦五十三個國家,播種佛法靈苗、擁抱愛滋遺孤、設辦佛學院提供短期出家,立願一世做不完,會繼續做五世,相信沒有多少人有把握能做好這份工吧!但恰恰有這樣一個人,默默地做這件事,久而彌堅,他就是台灣的慧禮法師。

緣分奇妙而默默地發揮作用。1992年,慧禮法師那時屬佛光山團體,佛光山的弘法心願是「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當時四大洲都有人弘法,只剩貧窮而戰亂的非洲獨付闕如。佛光山希望有人到非洲,當時慧禮法師願意去,這一因緣便打開了法師的非洲情意結。在非洲的第一個十年,法師建了南華寺。之後第二個十年,他便開始深入非洲,脫離華人而走入黑人團體中,規劃佛教本土化工作;創立了阿彌陀佛關懷中心(ACC),這是一個有佛教特色的孤兒院,至今已收養了兩千名馬拉威的孤兒,當中許多是愛滋遺孤。

教孤兒中文少林功夫

到了非洲,文化、種族和信仰的差異所帶來的摩擦纏繞他。更重要的問題也逐步呈現——收養孤兒需要募款,貧窮的大陸猶如沒有水源的河道,募款工作舉步維艱。由於過去的因緣,法師在台灣出生和成長,所以募款幾乎都要跑回台灣去,但因兩地距離太遠,經費常感窘乏。

孤兒院的日常生活細緻而嚴格,因而慢慢培養出新一代的非洲人。法師有條不紊說道:「孩子們都吃素,四點半他們會自動起,五點要做早課、坐禪,之後練少林功夫一個小時,七點早餐,之後上學校學習。下午下課回來繼續練功,之後是晚餐。晚飯後有自習,根據老師和學生的情況,會有些中文課、佛學課,或者歌唱課,之後就睡覺了。」

由於要學中文,故孩子都能聽能說中文。慧禮法師視他們如自己的孩子、菩提的種子,盼他們將來能將佛法之光散遍非洲。但非洲的人禍天災製造了很多不測,法師希望他們將來不論是出家弘法還是進入社會回饋鄉里,都應使自己身強體健,有獨立應變的能力面對多變的環境,所以他延請了中國少林武僧及武術學校教練來教授少林武藝。「還有,練少林功夫是因為禪武合一,而且少林武功本來就是佛教團體發展出來的嘛!」 當看到孩子們演出純熟的少林絕活時,很容易感受到這背後藏著法師周到的用心。

面對攻擊 處變不驚

辦孤兒院,迎面襲來的困難不僅是資金的匱乏,還有基督教團體無中生有的誹謗:「我們去馬拉威時,基督教團體說我們強迫孤兒信佛和吃素,說我們不能在孤兒房安置佛像。他們還認為我們是不合法的宗教、恐怖的宗教、東方來的撒旦,盡量將我們醜化。而且當地民間傳說中國人會吃小孩,不願把孩子給我們,障礙多多。」

面對攻擊,法師可謂處變不驚,步步為營:「那我就跟政府保證,我們是佛教團體,孤兒院要維持佛教形式,要在孤兒房裏擺佛像,要有佛堂。但皈依受戒就要等他們十八歲後能獨立思考時才進行,當然這是個權宜之計。」他相信兩三年後,中心有了慈善救濟等工作後,馬拉威對中國和佛教會慢慢改觀的。那時孤兒就可以接受皈依了。

提到在非洲令他最感動的事,他卻說起基督教傳教士的奉獻精神讓他十分敬佩。「我剛到非洲時找不到一處佛教蹤迹。非洲是那麼大的一個洲,卻都是基督教,佛教沒法傳入,很奇怪。後來到了很多地方深入了解,發覺無論在怎樣的窮山僻壤都會有教堂,這些教堂再古老再破爛都會有牧師或神父,如果跟這些歐洲白人聊天,問他們來了多少年,他們都說起碼四十年了。」法師曾說過他誓要埋骨非洲。字裏行間,似乎透露出這一誓願的緣由所在。

法師的非洲事業何去何從?他的回答承載佛教的大無畏精神:「我的計劃是佛教本土化。我立願埋骨非洲,五世轉世為非洲出家人,希望三百年後能完成這件事。過去都沒人願意跟我去非洲,我孤軍奮鬥是做不來的,所以發願這輩子做不完有來生,來生做不完又有來生,我用這樣的精神來持續做這件事。」

法師的精神感染了一些人跟他去非洲做義工。如張毓桂女士,以前做夢也沒有想到去非洲,因遇上法師,遂無怨無悔放下所有,前往孤兒院當了一年半中文老師。

願五世轉世非洲出家人

在非洲拓展佛教事業的過程中,法師似乎慢慢地延伸出他細膩而敏銳的觸角,洞悉過去,同時也探見未來﹕「我們曉得十五世紀後歐洲人殖民整個非洲,殖民政權現在不見了,卻留下教堂、語言、文化;政權消長很快,但語言文化卻是長長久久的。我到非洲掌握了兩個機緣﹕第一個是非洲尚處於有待開發階段,我們才有機會去協助他們成長,才有這一方福田可以耕植;第二個是中國崛起,現在中文是世界第二語言,與中國接觸都是從學語言開始的。和以前殖民者相比,現在中國不可能走殖民的路,所以我們努力的方向是協助建立非洲的文化價值以及續佛慧命,用佛法慈悲與智慧,讓非洲成為幸福清涼地。」

問法師有沒有想過放棄,他毫不猶豫地說﹕「目前不能放棄啊,再怎樣困難我都要堅持下去啊,假如我放棄了,十年後、百年後、千年後,不知誰還願意做這件事情啊!」話雖平實,卻似乎有許多餘音。

欲資助阿彌陀佛關懷中心,可直接捐款至慧禮法師的香港戶口。
捐款賬戶﹕集友銀行(Chiyu Banking Corporation Ltd.)
港元儲蓄帳戶﹕039-731-1-070206-1

Go to Issue Menu3.

怨恨循環
文/李焯芬

一家公司的老闆正在氣頭上,於是他對下屬經理大聲呵斥。

經理回到家裏對妻子大聲呵斥,說她太浪費了,因為他看到餐桌上的飯菜太豐盛了。

妻子對兒子大聲呵斥,因為他幹什麼都慢吞吞的。兒子對女傭大聲呵斥,因為女傭打碎了一個碟子。

女傭沒好氣地去扔碟子,傷了一位路上的行人。

行人是一位婦人,她一番吵鬧後趕緊去醫院療傷。她對護士大聲呵斥,因為護士在搽藥時弄痛了她。

護士回到家裏對母親大聲呵斥,因為母親做的飯菜不合她的口味。

母親並不生氣,只是溫和地對她說:「孩子,明天我一定做合你口味的菜。你忙了一天一定很累,吃了飯就好好休息吧,我已給你換了一牀新被子……」

「怨恨循環」終於在這位慈母濃濃的親情裏化解掉。

生活中免不了會有怨恨,怨恨最容易感染和循環。當你遇到「怨恨循環」時,你不妨試一試,用寬容和愛心去化解它,說不定你還能啟動一個善與愛的循環呢。

Go to Issue Menu4.

幽溪傳燈
撰文/思顗

明朝開國後,太祖朱元璋將佛寺分為禪、講、律、淨四大類,僧眾多重禪淨合修,對教義研究頗乏人才。至明末有百松真覺大師(1537-1589)捨曹洞禪而轉研天台教觀,其弟子幽溪傳燈遂能中興天台。

傳燈大師,號無盡,明嘉靖33年(1554)誕生於浙江省衢州府西安縣,少從進賢映庵禪師出家,28歲參禮百松大師習天台教觀,一日師請問《楞嚴》大定要旨,百松大師「瞪目周視」,師即契入有悟,大師遂授與金雲紫袈裟。1587年,師卓錫天台山金地嶺幽溪高明寺,師初至寺時,殿宇崩圮,香火中斷60年,先有土人葉祺,葬親寺後,夢神靈謂其地乃聖者道場,命速遷移。祺不信,忽舉家病困,遂急遷徙。後師至寺,講經募化,實踐《法華》、《大悲》、《金光明》、《阿彌陀》、《楞嚴》等三昧及懺儀,歷三十餘年始將寺產贖回,重建天台叢林。

師號無盡,與禪宗黃檗無念、博山無異二師,被尊為教界「三無」。師嘗於新昌大佛寺,開講自撰之《淨土生無生論》,每一登座,天樂盈空,滿室梵音,講畢始寂。師另一重要著作是《性善惡論》,書中內容分為三部分,首先論述儒、道二家與天台性具說之差異;再而闡述佛陀一代時教之性具說的開展;最後強調圓教性具學說之殊勝。

大師曾於高明寺圓通洞石生罅築有一小閣修行,名為「石丈人居」,自謂與月、雲、風、雪、松、梅、竹、梧、泉、石合為「山居十友」。師於此閣,致力於著述,寫成《首楞嚴經玄義》、《首楞嚴經圓經通疏前茅》、《圓通疏》、《海印三昧》,合稱《楞嚴》四書,又著《維摩經無我疏》、《天台傳佛心印記註》、《天台山方外志》、《幽溪文集》等多部著作。1627年,75歲的傳燈大師預知時至,手書《妙華蓮法經》五字,高唱經題而安祥示寂。

Go to Issue Menu5.

佛教的教旗是誰發明?
文/嚴寬祜

問:佛教的教旗是誰發明?有何意義?何時開始使用?

答:佛教的教旗是由熱心護持佛教的美國鄔克德上校(Henry S. Olcott)所設計。1952年世界佛教友誼會第二次代表大會由錫蘭代表提案,1956年在尼泊爾召開第三次代表大會決議通過,規定統一使用。

教旗有藍、黃、紅、白、橙五種顏色,表示世界民族膚色雖然不同,但可以和諧相處。

藍色象徵慈愛悲和平;黃色表達不執著空和有的中道義理;紅色是福慧雙修;白色是解脫煩惱;橙色是理智堅固。五種顏色橫列五行,豎立五格,是根據佛陀成道時,聖體顯出的慈光,清淨莊嚴和吉祥。

嚴寬祜

「佛學Q&A」為《明覺》特刊新設欄目,內容輯錄自嚴寬祜居士和內地學生之間的佛學答問。

本刊非常榮幸還邀請到其他資深學者、大德解答佛學問題,歡迎各位讀者來信提問。電郵:[email protected]

 

Go to Issue Menu6. 漫畫
圖/小子

Go to Issue Menu7.

中秋賞月派對

日期﹕農曆八月十五日
時間﹕下午6:00
內容﹕誦經、賞月
電話﹕2575 6312

金剛法會

日期﹕農曆每月初一及十五日
時間﹕上午9:30至中午12:00
主持﹕苑長僧徹法師
電話﹕2572 2437

以上活動地點﹕東蓮覺苑
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Go to Issue Menu8.

中秋普佛晚會

日期﹕9月14日
時間﹕晚上7:30至10:00
內容﹕猜燈謎、茶點、月餅生果等招待
地點﹕天台精舍 荔枝角九華徑新村133號
電話﹕2336 0437

周六念佛會

日期﹕9月20日
時間﹕晚上7:00至8:00
地點﹕香海正覺蓮社
跑馬地黃泥涌道31號3字樓
電話﹕2572 2662

東蓮覺苑《明覺》特刊編輯部
地址﹕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傳真﹕2572 4720  電郵﹕[email protected]

本刊文章純屬作者或受訪者意見,不代表本刊立場。

資源

課誦

連結

下載

賀卡

友情連結
何鴻毅家族基金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校友會 | 寶蓮寺 | 大渡網 | 溫暖人間 | 佛哲書舍 | 史丹佛大學何鴻毅家族基金佛學研究中心 |
TLKY Canada Foundation Programme, Institute of Asian Research,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 International Buddhist College, Hatyai |
東蓮覺苑佛門網站小組製作 ©2006-2008 | 服務條款 | 佛門宗旨與LOGO 自2006年10月1日瀏覽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