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Issue Menu1.

因緣不可思議
文/多跢

《大嶼山志》「梵剎」部分記載了華嚴閣的兩段因緣,一是「竹林」條:「有小靜室一間,丁方一丈,室傍有巨石一塊高約二丈,上用英坭結成尖塔型,此原日之東涌華嚴閣。遠參法師於民國初年由大江南北弘法回港,於此結廬……迨戰事蔓延華南,是時遠參老法師因往南洋弘法,乃將此靜室轉讓顏居士,遂將華嚴閣三字改為竹林。」

另「葩嚴閣」一條謂:「在地塘仔竹林上層,一連兩幢,原名鶴林。民國十五年了見比丘尼於此創建……戰後遠參老法師回港,適了見比丘尼往昂平鐘樓接理,乃將全座售予遠老法師,仍改回葩嚴閣。」可見後來的華嚴閣是由竹林及鶴林二靜室所組成。遠參法師圓寂後,華嚴閣交託芳師及黃允許居士主理,至1979年二者先後往生,此道場再交由寬志師及智通師管理,至1986年與妙寶經室合併而成今日之妙華佛學會。

談起華嚴閣,自當想起「法華王」遠參法師,師曾隨華嚴宗月霞法師學習,一生提倡法華一乘之教,貶斥中國大乘各宗派,甚至對天台智者大師亦批評甚烈,此實無他,正顯天台性具圓教之難入,連宋代台宗山外諸師亦不明白,構成山家山外的長期諍辯!遠師之執一乘以抑餘乘,亦猶近時日本批判佛教之執原始經典以評擊大乘,此皆一時代有一時代的波瀾。

因緣不可思議,昔日的華嚴閣,已成為南傳的禪修道場,而妙華佛學會亦隨慧瑩法師的推動,變成一個佛學的通識中心,每年邀請各學者主講中觀、唯識、印度及中國佛教史,各宗各派的義理亦可在會內研習。師年輕時於東蓮覺苑隨靄亭法師學佛,後於台灣隨印順導師出家。靄公是華嚴宗月霞法師之得意弟子,醉心華嚴之學;印公則擅長中觀、毗曇之學,二公合起來便成中觀、唯識、如來藏大乘三系之統合。

不獨如此,慧瑩法師亦曾隨遠參法師習《法華》一乘之學,故日後在妙華亦常講《法華經》,師的平生軼事,足可構成一部中國近代佛教史。

印順導師常說:「本精衛啣石的精神,做到哪裏,哪裏就是完成,又何必瞻前顧後呢?佛法,佛法的研究、復興,原不是一人的事,一天的事。」反觀上述諸位長老、長老尼的事,不禁令人深深讚歎:因緣不可思議!

 
 
文/果毅 圖/黃永昌
慧瑩法師(照片由妙華佛學會提供)

妙華佛學會1986年成立,創辦人慧瑩法師以「依般若深觀緣起性空為基礎,持法華長養一乘信願趣菩提」為佛學會的宗旨,意為在佛陀的緣起法則、般若智慧的基礎上,以行持《妙法蓮華經》三乘歸一乘的思想,培養出一切眾生皆能成佛的一乘信願,希望使眾生悉能成就圓滿佛果。

妙華佛學會的成立,與妙寶經室,以及素有「法華王」尊稱的遠參老和尚位於大嶼山的道場「華嚴閣」有很大的因緣。妙寶經室成立於1968年,寓意出自《妙法蓮華經》,妙寶意指唯一佛乘為稀有難得微妙之寶。早於1966年遠老法師圓寂後,遠參老法師弟子黎玉泉、許陳蘭、李淑貞等居士,懇請慧瑩法師組織佛學社以繼承遠參老法師遺志,弘揚《法華經》一乘佛法。法師顧慮到自己是印順導師弟子,恐怕會惹來誤會,加上當時在學校的工作亦十分繁忙,所以拒絕了她們的請求。可是眾女居士再三番五次懇請求慧瑩法師幫忙,法師幾經思量下,比較遠老法師與印順導師思想並無太大分歧,二人所主張為佛教為眾生的動機亦無抵觸,終答允眾位居士的請求,於1968年在北角堡壘街(即妙華佛學會現址)成立妙寶經室,並主持每周佛學講座,開講《妙法蓮華經》、《維摩詰經》、《成佛之道》等經典。

剛過去的觀音誕法會,信眾在讀誦《妙法蓮華經》。

至於華嚴閣,乃遠參老法師於民國初年在大嶼山修行的道場,寓意亦出自《妙法蓮華經》,描寫一乘佛國淨土之境界:園林諸堂「閣」,種種寶莊「嚴」,寶樹多「華」果,藉此策勵以修菩薩萬行因華,成無上莊嚴佛國功德之果。1966年遠參老法師圓寂後,其後華嚴閣交由寬志法師等數人主持法務,更將華嚴閣註冊為有限公司,意屬大眾所有,並懇請慧瑩法師出任董事。由於與妙寶經室有同一宗旨理念是——「純粹弘揚佛法」而設的道場,為節省資源和更方便推行會務,寬志法師提出妙寶經室和華嚴閣合併的建議,獲得會友的同意與支持,更得到眾多年輕居士發心參與實際工作,積極進行有關合併各項事務。通過以上的種種因緣,佛學會取妙寶經室之「妙」字及華嚴閣之「華」字,成為「妙華佛學會」,並於1986年成立。

慧師領導 妙法花開

妙華佛學會正式運作以來,逢星期日由慧瑩法師宣講《法華經》、大乘般若系列經典《維摩經》、《金剛經》、《心經》、《大乘掌中論》、《大乘破有論》、《大乘二十頌論》以及印順導師的《成佛之道》和《淨業頌》。此外,更開辦各種佛學班,並邀請法師、學者主持各種佛學講座、禪修小組等。佛學會更組織會友和佛學班同學參與各種社會公益活動。至今已年逾九十的慧瑩法師,希望佛學會能使信眾在無量的「法門」中,得到甘露法益,培養現代佛教弘法人才。

妙華佛學會自1986年開辦第一屆佛學初階班,至今2008年已進入第22屆。由於學生人數漸多,一樓會址不敷應用,在因緣成熟下,佛學會於1989年擴充至二樓,建立妙華講堂。佛學會在慧瑩法師的領導下,經過十幾年的努力耕耘,開辦的課程已成型,由初階班奠定基礎與正確的認識繼而辦《印度佛教史》、《中國佛教史》、《大乘三系思想——中觀、唯識、如來藏》等課程,涵涉了廣大甚深一切佛法,令有心修學、研究佛法的同學,可以緊接不同的課程,充實自己,確立正見,抉擇取向。初階班和進修班的課程均由一班學德俱高的居士菩薩付出寶貴的時間和精神,義務任教。

妙華佛學會

遠公印公 啟發至巨

慧瑩法師俗名黃本真,1919年出生於中國廣東省順德縣一個小村落。童年成長期間,種種環境因素,已與佛教結下不解之緣。其後跟隨姑姑到香港居住,大部分的光陰歲月都是在佛教的叢林或佛學院度過,可以說是在佛門成長的。

慧瑩法師自小在真常唯心思想的環境下薰陶,法師慶幸自己後期有機緣接觸到真正作為依歸的佛法。在思想啟發方面,真正影響慧瑩法師至深至巨,令其在佛學方面有所抉擇的,有兩位法師:一位是遠參老法師,另一位是當今譽滿佛教界的印順導師。1946年,抗戰勝利後,慧瑩法師從廣西回到廣州,因車路破壞而留在廣州一年半期間,無意間聽到遠老法師宣講《法華經》、《金剛經》、《中論》、《百論》和《十二門論》,就這樣奠下法師對中觀般若思想的理解基礎。慧瑩法師曾將遠老法師講述的《法華經》筆錄下來,後來印製成《妙法蓮華經講錄》上、下兩冊,此亦造就慧瑩法師對《法華經》有深刻的體會和勝解。

慧瑩法師回香港後,又回復教學生涯。期間有朋友介紹導師的書籍給法師看,法師看到印順導師的《般若經講記》,感覺到導師的思想和遠老法師的思想有共通點。機緣巧合下,印順導師來香港,慧瑩法師得以親近導師,問法請益。1958年,慧瑩法師毅然辭掉高薪教職,到台灣追隨導師,深造佛學,並在1959年農曆八月十五日,印順導師親手為其剃下頂髮,在印公導師門下出家。

慧瑩法師特別讚揚中觀般若,以宏闡緣起性空思想為其終生理念,並深受遠參老法師和印順導師的見地、思想影響。兩位老法師同樣贊成佛弟子在修行路上要行正常道而不是方便道;贊成依自力而不依他力;要觀緣起、信因果、務實際、不誇大、不沾染神秘色彩。慧瑩法師貫通了兩位老法師之共通點。

今天年屆九十的慧瑩法師,長久以來獻身佛教事業,度化有情,最難得的是肩負起雙重擔子,發揚兩位恩師對佛法的獨特見解。妙華講堂的一副對聯「依般若深觀緣起性空為基礎,持法華長養一乘信願趣菩提」,清楚看到妙華佛學會的宗旨。

資料來源:2008年8月《弘誓》雙月刊第94期「慧瑩長老尼九秩壽誕紀念專輯」,佛教弘誓學院出版。

妙華佛學會

地址:香港北角堡壘街36號美威大廈1樓B座
網址:www.buddhismmiufa.org.hk
電話:2570 0443

Go to Issue Menu3.

認識自己最難
文/李焯芬

一位年輕人去拜訪一位禪師,恭敬地問:「如何才能令自己快樂,同時又能令別人也快樂呢?」

禪師微笑對他說:「孩子,你有這樣的想法已經是很難得了。有很多比你年長的人,從他們提問的問題本身就可以看出,不管怎樣給他們解釋,都不可能使他們真正明白人生的意義,只好隨緣了。」

年輕人虔誠地聽,臉上沒有絲毫得意之色。

禪師接說:「我送給你四句話。第一句話是:把自己當成別人。你能說說這句話的含意嗎?」年輕人回答說:「您是不是說,在我感到憂傷的時候,就把自己當成是別人,這樣痛苦就自然減輕了;當我欣喜若狂之時,把自己當成別人,那份狂喜也會變得平淡一些?」

禪師微微點頭,接說:「第二句話,把別人當成自己。」年輕人沉思了一會兒,說:「這樣就可以真正同情別人的不幸,理解別人的需求,而且在別人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

禪師甚為欣慰,繼續說:「第三句話,把別人當成別人。」年輕人答:「這句話的意思是不是說,要充分尊重每個人,任何情形下都不可侵犯他人?」

禪師欣然點頭說:「你甚有慧根。第四句話是,把自己當成自己。這句話理解起來太難了,留你以後慢慢品味吧。」年輕人說:「這句話的含義,我真的一時體會不到。但我會在未來人生旅途中仔細思量它的意義,希望能有所感悟。」

隨歲月的流逝,年輕人逐漸成長,閱歷亦與時並進。他最後感悟到:這句話的含義是要認識自己,通過觀照自己的心去管好自己。這樣一來,不但自己感到快樂自在,亦能令周邊的人感到快樂自在。

Go to Issue Menu4.

慈悲王茂峰
撰文/思顗

香港早期弘揚天台教觀的寺院,除了屯門青山寺外,尚有荃灣東普陀寺,此寺的開山祖茂峰法師,亦是寧波觀宗寺的天台法裔。

法師名仁山,字茂峰,1888年誕生於廣西博白縣,俗姓李。早歲值廢科舉,棄儒從商,26歲赴廉州合浦,任永同泰洋行司理,公餘常遊鰲魚寺,與住持融化和尚談道,心生喜悅,遂於28歲(1915年)那年從融化和尚剃度出家,後其兄尋至,逼令回鄉。師在家月餘,終於找一機會,乘夜奔赴肇慶鼎湖山慶雲寺,掛單隨眾,得識筏可、融秋、寧禪諸師,後同赴南京寶華山求戒習律。師受戒後,發心閱藏,歷5年時間,將7168卷之《龍藏》閱畢。師得聞諦老在寧波觀宗寺大開法筵,遂於閱藏圓滿後,前赴寧波親近諦老,諦老留住觀宗學舍,研習天台教觀,經歷數年,圓解日開,每登小座,均辯才無礙,甚得器重。其時有台灣榮宗法師,同於觀宗寺學習,回台後向基隆靈泉寺住持推薦請師赴台弘演天台。

1924年冬天,師由上海乘船赴台,時台灣仍為日本所統治。師在靈泉寺先後開講《天台四教儀》、《教觀綱宗》、《法華玄義釋籤》等,深受信眾恭敬,連總督老石塚及一眾官員,亦常臨法會,後更向日皇報告,得賜金燦五衣一件。師為訓育僧才,與基隆月眉寺住持善慧和尚,創辦佛學社,參考觀宗學舍,制定課程,開創台灣僧伽教育。師見台北新竹獅頭山,狀似蓮華,適宜建寺,遂鳩工營造,1926年殿宇落成,師請總督書門額,名為開善寺。

1927年,師受香港信眾邀請,到港弘法,駐鍚法源堂,定期在利園戲院講經,法會之盛,歎未曾有。師一日至荃灣老圍村,見其地彷如普陀山千步沙一帶風光,遂發心於此山創建東普陀講寺,至1932年圓通寶殿、天王殿、韋陀殿、客堂、祖堂、功德堂及藏經閣落成開光。此寺在香港佛教發展上,擔當深遠之影響,當中包括日軍佔港時,拯救了無數民眾,另在解放初期,北僧大量南遷,東普陀寺率先廣開海單,安頓僧眾。

師雖為天台論師,但平常喜以淺易教理度人,故在寺院一帶隨處放置小型陶瓷像,隨機向大眾講述佛教故事,將佛法種子植在民眾心田,又教導小孩念佛,深受大眾敬重,後因奔波於建造佛教醫院事務,於1964年圓寂。

Go to Issue Menu5.

燒金銀衣紙不值得提倡
文/嚴寬祜

問:一般喪禮中家屬懷念亡者,燒金銀衣紙、紙紮大屋、紙紮汽車等等給亡者在陰間享用。請問亡者能否收到?會不會跟佛教道理相違背?

答:焚燒紙箔予亡者始自漢代民間習俗,認為人死為鬼,在陰間需要金銀使用,因此燒衣服珠寶作為陪葬,又焚燒實物給予亡者。後世為節省起見,將實物改為紙紮,又用紙剪成錢的形狀,焚燒給亡者使用。近代更發明印刷「冥通銀行」的冥幣、紙紮洋房汽車等等。這種迷信行為,至今仍行之有恆。

佛教不提倡這種迷信而浪費之行為。亡者絕對不可能領受所焚燒的東西。假如將花在買紙紮的金錢移作扶貧濟困或刊印有益世道人心的書刊迴向給亡者,更能使亡者獲得福庇。

以上內容輯錄自嚴寬祜居士和內地學生之間的佛學答問。

Go to Issue Menu6. 漫畫
圖/小子

Go to Issue Menu7.

「覺知呼吸 覺知生命」禪修日

講者﹕衍陽法師
日期﹕10月26日上午 9:00至下午4:00
地點﹕寶覺中學 將軍澳彩明街9號
主辦﹕寶覺中學  贊助﹕東蓮覺苑
查詢﹕2702 2863

初學梵行短期出家及淨八戒九天禪修營

導師:達摩灑甘露尊者
日期:11月22至30日
地點:東蓮覺苑弘法精舍
荃灣青山公路九咪半發業里八號
查詢﹕2405 2238 / 6578 4829

Go to Issue Menu8.

Karma and rebirth

講者:Professor Richard Gombrich
日期:11月16日
時間﹕下午4:00至 6:00
地點:Wang Gungwu Theatre, Graduate House, HKU
查詢﹕2241 5078

東蓮覺苑《明覺》特刊編輯部
地址﹕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傳真﹕2572 4720  電郵﹕[email protected]

本刊文章純屬作者或受訪者意見,不代表本刊立場。

資源

課誦

連結

下載

賀卡

友情連結
何鴻毅家族基金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校友會 | 寶蓮寺 | 大渡網 | 溫暖人間 | 佛哲書舍 | 史丹佛大學何鴻毅家族基金佛學研究中心 |
TLKY Canada Foundation Programme, Institute of Asian Research,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 International Buddhist College, Hatyai |
東蓮覺苑佛門網站小組製作 ©2006-2008 | 服務條款 | 佛門宗旨與LOGO 自2006年10月1日瀏覽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