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Issue Menu1.

逆境是磨練人的最高學府
文/淨因

更深人靜之時,大殿一旁的大磬向坐在正中央的大佛提出嚴重抗議﹕「你、我都是用銅鑄造的,可是,人們向你獻上鮮花、水果後,『捱打』的總是我,接受禮拜的卻是你。這公平嗎?」

大佛意味深長地說﹕「大磬呀!我當初被工匠鑄造時,歷經刀山烈火的痛楚,才初顯我身體的輪廓;一棒一棒的鎚打,才鑄成我莊嚴的五官;一刀一刀的雕琢,才雕刻出我慈祥的面容;日夜忍耐如雨點般的千錘百煉,才鑄造出我相好光明的真身……我是經歷了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磨煉,才有今天坐在大殿裏的『福氣』,接受香花供養和人類的禮拜!反觀你,人們只是在你身上輕輕地敲打,你就叫痛喊怨!」

反觀佛源老禪師的一生,又何嘗不是如此?一出生便遇上軍閥混戰,無辜百姓遭殃,這使得老禪師悟出人生是苦的道理,成為他18歲出家的因緣。出家後,儘管老禪師求學心切,無奈世局動盪,學潮衝擊,使得他領悟到接受教育的珍貴,成為老禪師費盡心血創辦雲門佛學院的動力,為培養後學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28歲時,為保護寺產而被拘禁,35歲時「反右」蒙冤入獄,受盡折磨,文革中又被勞動監管十八年……生命磨難,使得老禪師深感人身難得、無常疾速,使得他的禪定修煉在逆境中更為勇猛精進。

人之一生,所有遭遇的,不是順境,便是逆境。逆境來時,重要的是面對時的心態。如果將逆境視為不利的東西而加以拒絕,只要順境不要逆境,將精力集中於逆境給他的傷害與痛苦上,那麼這種人哪怕是受到一點痛苦都要大呼小叫,即使是微小的傷害也會變得無法忍受。而佛源老禪師一生飽嘗了世間種種艱辛,經受了無數風雨的歷煉後,他沒有時間去抱怨,只要有機會,便十分珍惜,事必躬親,一絲不苟。

不辭辛勞,成為人們敬仰的一代宗師。從這種意義上說,逆境是磨練人的最高學府。

 
 
文/梁冠麗

(前左起)覺光老和尚、明暘老和尚、聖一老和尚和佛源老和尚。圖為佛源老和尚為深圳弘法寺開光時攝。(圖片由果毅提供)

佛源老和尚(右)和虛雲老和尚

佛源老和尚(右)和本煥老和尚 合照。
(圖片摘自《本煥長老百歲有壹》專刊)

在現代社會,禪修活動愈來愈普及,一般人卻只是較為重視其減壓、促進精神健康的功效,對於破除煩惱無明、解脫生死等終極目標不甚了了,亦無緣跟隨禪門大德親歷能夠使生命蛻變、內心智慧展現的禪修訓練。

兩個月前圓寂、世壽八十七歲、僧臘六十八年的佛源老和尚,不是一般的禪師,他是禪門尊宿虛雲老和尚的入室弟子及嗣法傳人,即為雲門宗十三世傳人。他一生經歷反右、文化大革命等無法比擬的生命磨難,深感人身難得、無常疾速,以致他的禪定修煉更為勇猛精進。繼任廣東雲門山大覺禪寺(即「雲門寺」)住持後,制定寺中僧眾每日禪堂坐香六支,並在冬季帶領「禪七」專精參究。佛源老和尚的「禪七」開示是紀錄雲門宗禪法及其個人德操的難能可貴材料,本文嘗試從這些開示紀錄作出搊撮,展現老和尚如何對機說法,以活潑的言詞深入淺出地講解禪修要義,令聽者體驗何謂用功、何謂開悟。

外調身內調心 身心如法

打坐要懂得調理行動、出入息和念頭,就是外調身、內調心,身心要如法。調理行動有三方面:飲食,不要飽一餐、餓一餐。飯後要休息一下,不要蹦跳攀爬,以免傷了胃;坐姿,身體要坐得端正,不要靠牆壁,坐處要墊高一些,適當就會舒服。低頭壓背,心口既不舒服,慢慢背也駝了;練好腿子,腿子練不好,坐下來又痛又麻,像針刺一樣,老在心中翻滾。調理出入息可參考《止觀法門》之「數息觀」,不論數出息還是數入息,從一數到十,呼吸不能快,也不能粗,目的是調理妄想,細細地數到連呼吸都沒有了,用功用到人我雙亡,人法皆空,境界就出現了。  

調理念頭可包括持咒、念佛或參話頭。自己覺得念阿彌陀佛心不散亂,那就老老實實念阿彌陀佛,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念釋迦佛,心就是釋迦佛。參話頭無論參「念佛是誰」也好,參「拖死屍是誰」也好,參「萬法歸一」也好,參「狗子有無佛性」也好,都是要去掉妄想,有妄想就有執著心和差別心。「萬法歸一」就是萬種念頭歸於 一個念頭,千差萬別的雜念,都歸到「念佛是誰」這個念頭上,都歸到自己的心地上,明明朗朗一個念頭守住它,這就是用功。

悟道就在一剎那

禪堂裏講「心地法門」,其實沒有什麼好講的,悟道就在一剎那,講也只是為了讓人生起信心,懂得因果,懂得一些佛法。從二祖慧可至六祖惠能和後來的祖師,都沒有什麼話好說的。雲門文偃祖師去參睦州禪師,天天去求見,禪師終於肯開門,才打開門就說:「快講!快講!」文偃剛要開口,禪師猛地將他一推,把門一關,文偃被壓腳,就開悟了。哪有得講?根本沒有什麼好講的,就是等你動念開口時,猛衝一下,就靠這一下開悟了。對一般眾生就要開口講話,那是不得已。

虛雲老和尚開悟也如是,正在用功時,倒茶水的人一不小心把開水燙在他手上,剎那間就開悟了。開悟就是這樣,像電燈的開關,一按就亮了。過去有位禪師什麼都不幹,一天到晚就是挑水,北方的水是從井裏搖上來的,挑水又重又辛苦,時間長了,繩子斷了,水桶「啪」地一聲,掉在地上就開悟了。不管什麼時候都在用功,突然「啪」地一聲,一瞬間就開悟了。能不能開悟,用功是其中一重要因素,還要有其他原因配合,例如是否用功如法契機、持戒是否清淨、個人福德因緣、善知識的提攜等等,不是單靠盲修瞎練便能開悟。

不能空過一分鐘

生死事大,無常迅速。人命是脆弱的,打七就是與時間競爭。不進禪堂坐禪、不拜佛、不念經、不做功課,到處轉,忘記了自己的本來面目,就是流浪生死。光陰一天一天過,老了就要死。

趙州禪師八十歲時,還在找。時間久之力量就夠了。如參話頭,參參參,看住了,成熟了,用功用到十分火候之時,被班首師父拿香板「劈啪」一下就開悟了。那時候,雲居山一板打下去,十八位禪和子開悟了。

一定要掌握時間,不能空過一分鐘。祖師大德用功,行住坐臥都抓得緊,沒有悟道,沒有了生死,一天到晚緊張得不得了,好像死了父母那樣緊張,感覺生死可怕。不好好用功,即使活到八十多歲又有什麼用呢?

虛雲老和尚釋看話頭

所謂「禪七」,即指專修禪宗法門者,為求在短期內得到最佳的修行成果,常作限期之修行,通常多以七日為期,故稱為禪七,或稱打禪七。至於「打七」,指吾人之第七末那識。第七識是自我本體的意識心,沾染了貪、瞋、癡、慢等色彩。打禪七,即是於此時日中,針對第七識之執取,以各種參究方法,還回本來清淨之自心。而虛雲老和尚推崇的參究方法主要為「看話頭」,「萬法皆從心生,心是萬法之頭,其實話頭即是念頭,念之前頭就是心,一念未生以前就是話頭,看話頭就是觀心。」例如,「阿彌陀佛」這句話,未念之前,就是話頭,即一念未生之際,叫做「不生」。不掉舉、不昏沉、不著靜、不落空,叫做「不滅」。時時刻刻持守這「不生不滅」,就叫做看話頭或顧話頭。(《參禪要旨》)

Go to Issue Menu3.

煩惱纏身
文/李焯芬

一名剛剛大學畢業的年輕人來找他的心理學教授,他對大學畢業之後何去何從,感到無比的徬徨。他向教授傾訴一籮筐的煩惱:沒有考上研究生,找到的工作也不是自己真正喜歡的,不知道自己未來的發展。想着前途茫茫不禁悲從中來;想起女朋友可能忍受不了創業初期的清貧生活而移情別戀,就整日憂心忡忡。

教授細心聆聽完他的傾訴,想了一想,然後問他:「你曾見過章魚吧?」年輕人點了頭。

教授接着對他說:「有一隻章魚,牠生活在大海中,本來可以自由自在的游動,尋找食物,欣賞海底世界的景致,享受生活的無限情趣。但牠卻放不下幾個海底的珊瑚礁,伸出了八隻長長的手臂,牢牢地纏住珊瑚礁,發覺自己動彈不得,於是訴說自己已陷入絕境,痛苦不堪。你覺得如何?」教授用故事的方式引導他思考。他沉默了一會說:「你是說我像那隻章魚?」他接着說:「真的很像。」教授提醒他:「當你陷入煩惱的習慣思維時,記得你就像那隻章魚,要影響你的八隻手,用它們自由游動。纏住章魚的是自己的手臂,而不是珊瑚礁的枝椏。」他深深吸了一口氣說:「那我明白了。」

人的心很容易被種種煩惱和物慾關鎖捆綁,但往往都是自己把自己關進去的,是自投羅網的結果。不要作繭自縛,要鬆開煩惱的繩索。煩惱常是自找的,需要自己來鬆開煩惱的繩索。

Go to Issue Menu4.

真歇清了
文/知歸

宋代禪淨雙修之風甚為流行,其中曹洞宗真歇清了禪師更提出:「洞下一宗,皆務密修。」即是說曹洞宗人,往往密修淨業。大師出生於1091年,四川緜川人,俗姓雍。11歲依聖果寺清俊道人出家,18歲因試《法華經》而得度受戒,玄解經論,屢登講場,漸覺言說文字終非究竟,便棄講而參禪,離開四川往湖北沔陽,訪曹洞宗大德丹霞子淳,對答時受丹霞一掌而豁然開悟。後遊五臺山,再往汴京,謁見長蘆祖照大師,一語投機,命為侍者。後照大師以老疾退席,命了師繼任,大振曹洞宗風。師主持長蘆7年後,南遊普陀,海濱漁戶,聞大師至,皆棄網魚之業,可見大師之教化弘盛。

大師雖力弘洞上宗風,亦兼揚念佛法門。有人問他為何禪宗大匠,已悟不空不有之法,何須再藉念佛?法法既然圓通,又何必定指西方?師為此而作《淨土宗要》一書,提出淨土不離眾生心,極樂遍在一切處,正如帝釋天宮殿上有千珠寶網,千珠光影,攝入一珠;一珠光影,遍入千珠。阿彌陀佛淨土,正如千珠之一,聖人以善巧方便,教人專念西方,乃千珠直指一珠,見一佛即見十方諸佛,亦見九界眾生,可謂一印頓圓,了無餘法!因此力倡洞下一宗,密修淨土之行。

大師晚年多住臨安徑山寺,後來慈寧太后建崇先顯孝寺,詔師作開山祖,師托病請辭不允,遂入院,升座說法,太后親臨聆聽。紹興22年(1152年),大師從容跏趺瞑目而寂,世壽62,僧臘45夏,得度弟子達400人,嗣法者亦有三十餘人。

Go to Issue Menu5.

文、圖/葉青霖

修禪不須山水地,滅卻心頭火自涼。

Go to Issue Menu6.

何謂四大皆空?

問﹕一提起四大皆空,一般人認為是酒、色、財、氣,將之放在佛教徒身上,覺得信佛的人應該看得很開,因此解說四大皆空,便是看破俗情,進入清淨境界,叫做四大皆空了。

答﹕這種對四大皆空的解釋是張冠李戴,錯誤的想法。 佛教解釋四大,是指地、水、火、風屬於四大物質因素。

在宇宙物理分析﹕山嶽土地屬於地大;海洋河澤屬於水大;陽光火焰屬於火大;空氣流通屬於風大。

在人體生理上分析﹕骨骼毛髮堅硬處屬於地大;血液痰尿濕潤處屬於水大;體溫暖氣屬於火大;呼吸流動屬於風大。

物理變動時﹕地大會發生地震,山崩地陷;大水會令河流氾濫,冰山;火大會令山林焚,火山爆發,屋宇倒塌;風大會有海嘯、颱風、龍捲風發生。四大中任何一大變動時,都令宇宙發生嚴重災難,所謂風不調,雨不順。

我們這個身體,便是地水火風四大假合,一旦四大之一失調,便會生病,甚至死亡。生前任你如何珍攝重視,一旦四大無組合,便成為一堆無用的廢物了。豐子愷漫畫中有一幅骷髏頭,標題〈從前搽雪花膏的地方〉,現代仕女多注意儀容,經常做facial,高級化妝品不嫌價高,每天浪費很多時間在此不足一平方呎地方用盡心機,對此漫畫,不知曾有感觸否?

佛教徒寫信問候師長或長輩,以「四大輕安」或「四大和諧」作為禱祝之詞。

以上內容輯錄自嚴寬祜居士和內地學生之間的佛學答問。

Go to Issue Menu7. 漫畫
圖/小子

東蓮覺苑《明覺》特刊編輯部
地址﹕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傳真﹕2572 4720  電郵﹕[email protected]

本刊文章純屬作者或受訪者意見,不代表本刊立場。

資源

課誦

連結

下載

賀卡

友情連結
何鴻毅家族基金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校友會 | 寶蓮寺 | 大渡網 | 溫暖人間 | 佛哲書舍 | 史丹佛大學何鴻毅家族基金佛學研究中心 |
TLKY Canada Foundation Programme, Institute of Asian Research,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 International Buddhist College, Hatyai |
東蓮覺苑佛門網站小組製作 ©2006-2008 | 服務條款 | 佛門宗旨與LOGO 自2006年10月1日瀏覽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