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Issue Menu1.

和諧音律,化物無聲
文/愚子

「不歌舞觀聽」為佛家十戒之一。按照習慣性的解釋,佛門中人似乎不應該觀看舞劇或聽音樂會,更不用說親自唱歌跳舞了。然而,在敦煌壁畫中,音樂題材的洞窟有200多個,不同類型的樂隊多達500多組,都為了演奏出世界上最美妙的天籟之音。依據《佛說阿彌陀佛》的描述,西方極樂世界的上空飄揚美麗的花雨,各種樂器在空中自由飛舞,不鼓自鳴,天女聞聲起舞,白鶴、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迦、共命鳥等神鳥,不分晝夜地唱出柔和、高雅的樂章,烘托出一個和諧的極樂世界;回到佛門的現實生活中,早晚功課期間,梵唄樂器,亦不絕於耳……

由此觀之,微妙伎樂早已與佛家結下不解之緣。佛教所反對的不是音律本身,而是不和諧的音律。孤音自鳴,只能發出孤單與不和諧的音聲;多音和鳴,相互協調,才能演奏出和諧的樂章。佛儒二家深知其理,以樂理來教化民眾,治理天下:周公制禮作樂,孔子主張「安上冶民,莫善於禮;移風易俗,莫善於樂」,其目的都是以「禮」約束外部行為,以「樂」調和內在情感,以達到上下尊卑有禮、親善和諧的境界。至此,我們便不難理解,佛家重視梵唄之本意不在於美妙的音樂本身,而是一個「化」字,以清淨無染的佛法化世導俗,將佛陀的智慧化入人心,使不同根性的人和諧共處,共建美好家園。如此,極樂世界離我們還遠嗎?

 
 
文/梁冠麗  圖片提供/香港佛教聯合會

寬運法師和眾歌手合照

釋迦牟尼佛在2500餘年前的4月8日,降生在古印度中北部的迦毘羅衛國(今尼泊爾南方),取名悉達多。這大喜的消息一直傳遍了全世界,時至今日,釋尊的誕生仍然受人們的歌讚與崇拜。今年適逢香港實施佛誕公眾假期10周年,香港佛教界除了一如往年舉辦大型浴佛慶典,更特別委約創作了一首全新佛誕歌曲《佛誕吉祥》,邀請了顧嘉煇作曲、林夕填詞,已在日前進行錄音,參與錄音的歌手包括張學友、陳奕迅、梁漢文、關淑怡、鄭欣宜、譚詠麟、郭力行、鍾鎮濤、泳兒、容祖兒、鄺美雲、王傑、許志安、葉振棠、呂珊、曾志偉等等。此曲將於5月1日的文藝匯演晚會上由群星演唱。


顧嘉煇(左)和林夕為佛誕歌《佛誕吉 祥》作曲填詞。

顧嘉煇創作《佛誕吉祥》的原意是強調佛陀誕生是令人歡欣喜悅的事情,因此不選擇嚴肅的調子,而採用流行曲開心輕鬆的節奏,希望能幫助此曲更普及,廣泛傳播佛陀降世普度眾生的喜訊。林夕為配合顧嘉煇的輕快調子,亦採用較容易上口的詞句與聽眾結緣,希望大眾在輕鬆愉快的氣氛裏對佛理有所感悟。此曲歌詞雖然淺白,但仍能道出釋尊於人間成佛,以大悲、大智和大勇度世的事跡。

人間發願度眾生 功德不見底

悉達多是迦毘羅衛國的太子,雖然出身貴族,但因觀察到社會貧富懸殊、階級不平等、眾生之間弱肉強食,且有生老病死的逼迫,人生的無常令他生起出家求解脫的志願與悲心,在19歲那年的二月初八,夜出宮門,放棄了統治者的地位,離開了父王與心愛的嬪妃,開始12年的修道生活,參訪當時著名的宗教師,成為一位一無所有的、真理與自由的追求者。其中在雪山的6年苦行,每日只食一麻一麥,但苦行終究未能令他開悟。後來體會到真正的修行是離開苦樂二邊的中道修行,於是捨棄無謂的苦行,在尼連禪河洗淨了6年來的積垢,接受牧羊女的供養後,到摩竭陀國的菩提伽耶,結跏趺坐,發出堅強的誓願:「我今若不證,無上大菩提,寧可碎是身,終不起此座!」在49天中,運用智力、悲力、無限的精進力,降服了蘊魔、煩惱魔、死魔、天魔等內外魔障後,徹見自己本來面目,止息一切妄想無明,終於在十二月初八日,夜睹明星,正觀緣起法而成正覺,成為人間的佛陀。

佛陀住世說法49年,對弟子的愛護無微不至,教化的對象不分貴賤貧富、種族信仰等。佛陀到了80歲仍然孜孜不倦,帶著弟子四處行化傳教;臨入涅槃之際,仍然不捨任何眾生,接受一位100餘歲的外道須跋陀羅,成為最後的弟子。佛陀進入涅槃,雖然令弟子們悲痛不已,但是誠如佛陀開示弟子說:「如果你們不能依照我的教言而行,即使我活了千萬年,於汝何用?如果你們能依教奉行,亦如我永久住世。你們要堅定信仰,皈依法,依法而行,不皈依其他;你們要精進修學聖道,解脫煩惱,住心不亂,這才是我真正的弟子。」80歲的2月15日的中夜,釋尊入大般涅槃,但是他的慈悲、智慧,他遺留的偉大教理,卻能永傳人間。

何愁紅塵是鏡花 釋迦釋出真諦

佛陀之為佛陀,不因他是王子出家,修苦行,或者說法,是因他體悟了人生的真諦——緣起正法。緣起的本質,是說:凡是存在,沒有無因而自然的,沒有常恆的、獨立的,一切事物的生和滅,是由於關係和條件的存在和離散。佛陀在定慧的實踐中,觀緣起的如幻而證悟緣起的寂滅。具有這樣的正覺內容,才稱為佛。如果我們也能悟解這緣起的寂滅性,就接觸到佛陀的本質。

佛誕吉祥

曲:顧嘉煇  詞:林夕

蓮花開處 皇子出世(佛祖出世)
人間發願度眾生 功德不見底
梵音飄處 佛光生輝
慈悲化盡俗世火 苦海得舟濟
未懼掛礙未了空 自在覺悟能度世
何愁紅塵是鏡花 釋迦釋出真諦
合十放下滅眾苦 滴滴法露能淨世
原來佛緣在寸心 不驚不恐不畏
佛誕吉祥 佛誕吉祥……

佛誕假期 爭取逾30

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長老在30多年前,已開始向當時港英政府及華民政務司,提出申請佛教公眾假期。90年代初,佛聯會更積極發動廣大佛教徒及社會人士響應,收集得20多萬個簽名,再次向政府提出訴求。佛教假期終於在1998年獲香港特區政府立法會通過,1999年正式實施,將每年農曆四月初八佛誕日,定為公眾假期。今年適逢香港實施佛誕公眾假期10周年,香港佛教界將聯合舉辦大型浴佛慶典,讓大眾社群共沾法喜。

1950年代,世界佛教大會在斯里蘭卡首都科倫坡召開。會議期間通過一項動議,由各國佛教徒促成所在國政府,將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日(或五月的月圓日)的佛誕節(或衛塞節)定為公眾假期。當時多個國家紛紛響應,如東南亞的泰國、緬甸、斯里蘭卡等信奉佛教的國家,將佛誕日列為公眾假日,一些非佛教的國家如韓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越南等,也將佛誕日定為「衛塞節」,是為公眾假期。

Go to Issue Menu3.

佛誕吉祥背後
文/溫綺玲

近日接到多位佛教徒和非佛教徒的朋友來電,都是查詢上期提及的《佛誕吉祥》一歌何時面世,當中有何趣事。現在說起,確實有點回味和享受那製作過程,但在當時,卻是困難重重。

早有佛誕歌的意念,可是總未有因緣出現一位真命天子的作曲人,在一位尼僧的巧合聯繫下,本地樂壇巨匠顧嘉煇先生一口答應義助,更主動聯絡當今樂壇被歌星們暱稱為「詞聖」的林夕先生填詞。單聽這一組合,已是成功的一半。有些朋友告訴我,林夕先生的詞好,但沒有人摸得準他的時間。幸運地,夕爺算是給足面子。當然,過程中,尤其萬事俱備,獨欠歌詞,製作時間愈見不夠時,我也無可避免地感受那段徬徨而不知所措的時光,可喜的是,在這難過的日子裏,在某些觀點上,我們加深了相互的了解。

按佛聯會法師們的意思,佛誕歌是頌佛,是感恩佛陀的降生,因為世尊在此娑婆出現,我們才知道有方法解脫煩惱苦厄,所以曲要帶有喜悅喜慶之感,而輕快的旋律,就有助普及流傳。

最初收到曲詞時,部分人未能即時適應,曲調充滿本港流行曲特色,卻譜入發人深省的佛法義理,似有點矛盾。可是,這點心理障礙,隨歌星們的自然哼唱,卻出奇地合拍,就連佛聯會的大掌權,都聞歌打拍子。

錄音期間,覺光長老來錄音室打氣,陳奕迅問長老,唱這首《佛誕吉祥》時,身體可以跟拍子搖動嗎?長老微笑回答﹕「當然可以,唱時按拍子搖動是自然的,不動唱不到。」在旁的果德法師也提出﹕「佛陀降生,天人舞動,是自然的喜悅反應。」

製作一隻音樂專輯,殊不簡單,若不是佛力加被,這首歌未必會面世。

Go to Issue Menu4.

中峰明本
文/知歸

近世度亡佛事儀軌中,有〈三時繫念佛事〉之法,取晨朝、日中及日沒三時修法,然此〈三時繫念〉另有平日結集自修的〈三時繫念儀範〉一法,兩者皆以誦經、持名、講演、行道、懺悔、發願、唱讚七項目組成,〈佛事〉所誦經文為小本《佛說阿彌陀經》,〈儀範〉則誦《觀無量壽佛經》及大本《無量壽經》。

此儀軌之編撰者是元代中峰明本國師,師俗姓孫,1263年生於杭州錢塘,少時即異於常童,才離襁褓,便懂作跏趺坐,能言說時便歌讚梵唄,所有嬉戲,皆與佛事有關。師15歲便立志出家,白天研讀《法華》、《金剛》等經,又深樂禪定,晚上則常行不卧。24歲得明山沙門之指示,往參西天目山高峰原妙禪師,禪師於師子巖設死關以辨決,一般參學者,皆望崖而退,唯本公獨入死關,密叩心要,遂得在妙公座下出家。一日在誦《金剛經》至「荷擔如來」一段時,恍然有悟,由是通達內外諸典,但本公對此並不為意,認為只是「識量依通」而已,未達真正實證之境。1295年,妙公圓寂前,咐本公接任大覺等住持,但公卻推薦其師兄祖雍擔任,自己便遊化他方。公每到一地結庵而居,皆名為「幻住庵」,表示依「幻住三昧」而修行。1304年,公還天目山為妙公守塔,翌年接任師子院住持,法筵大盛,皇太子更賜本公「法慧禪師」號,公為避名利,卸下住持職務,前往各地隱居,但四方僧俗仍聞風而至,稱公為「江南古佛」。1318年,公為僧俗大眾迎請回天目山,從此在山上度其晚年,其時日本禪僧亦多慕其德,而紛紛來華至天目山參學。據統計,元代雖與日本長期處於敵對,但入元日僧人數竟達222人,超越了南宋及明代,可見本公德望之隆盛。1323年8月14日,公早上作偈辭別大眾,安坐示寂。7年後,文宗賜諡本公「智覺禪師」號,塔名「法雲」,門人北庭慈寂編集30卷《中峰廣錄》,獲賜入藏流通。

Go to Issue Menu5.

文、圖/葉青霖

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痛苦怨難伸;
設身處地撫心問,誰肯將刀割自身?

Go to Issue Menu6.

浴佛的意義

問:浴佛節有什麼意義?

答﹕公元前544年,古印度迦毘羅衛國王后摩耶夫人在蘭毘尼園無憂樹下誕生悉達多太子時,相傳有天龍吐水洗滌太子聖身。因此後世佛教徒紀念佛陀誕生的一項儀式,設置悉達多太子塑像,以清淨水灌向塑像,表示慶祝和供養,稱之為浴佛,並唱贊偈曰﹕

我今灌沐諸如來,淨智莊嚴功德聚;
五濁眾生令離垢,同證如來淨法身。

浴佛儀式由古印度開始,是滅罪求福的活動。我國唐朝義淨大師所譯《浴佛功德經》及所著《南海寄歸內法傳》內載﹕「大師(佛之尊稱)雖入滅,形象尚存,翹心如在,理應尊敬。」嗣後這種浴佛儀式由朝廷仕官之間逐漸傳至民間,各地普遍盛行,成為一項佛教活動。

中國慣例以農曆四月初八為釋迦牟尼誕生紀念日。香港佛教界多年來申請佛誕節為法定公眾例假,及至香港回歸祖國的翌年始獲批准,1999年實施。台灣在佛教界爭取下,1999年台灣領導人前赴高雄佛光山參加盛會時,宣布農曆四月初八為公眾例假,跟香港特區看齊。

南洋各地早已規定公曆5月15日為「衛塞節」,紀念佛陀聖誕,舉行各活動及花車遊行,熱烈慶祝,較之香港及台灣有過之而無不及。

以上內容輯錄自嚴寬祜居士和內地學生之間的佛學答問。

Go to Issue Menu7. 漫畫
圖/小子

東蓮覺苑《明覺》特刊編輯部
地址﹕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傳真﹕2572 4720  電郵﹕[email protected]

本刊文章純屬作者或受訪者意見,不代表本刊立場。

資源

課誦

連結

下載

賀卡

友情連結
何鴻毅家族基金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校友會 | 寶蓮寺 | 大渡網 | 溫暖人間 | 佛哲書舍 | 史丹佛大學何鴻毅家族基金佛學研究中心 |
TLKY Canada Foundation Programme, Institute of Asian Research,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 International Buddhist College, Hatyai |
東蓮覺苑佛門網站小組製作 ©2006-2008 | 服務條款 | 佛門宗旨與LOGO 自2006年10月1日瀏覽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