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Issue Menu1.

明德格物
文/李焯芬

香港大學的校訓是「明德格物」。格物以致知,就是求學問、求知識的意思。同學們就讀於不同的學院或學系,自然會學到不同的專業知識。總的來說,這是知識教育的範疇。明德則是道德教育,或可稱為人的教育;學習做人的道德情操,學會做人。把明德放在格物之前,寓意就是人的教育應先於知識的教育。

不無遺憾的是:隨着知識及資訊的不斷膨脹,學校裏花在知識教育上面的時間精神是愈來愈多了,留給人的教育或道德教育的比例則是愈來愈少了。
近年來,各大學念商科的同學人數大幅增長。許多同學畢業後的第一志願是到投資銀行去工作。不但薪金高,年終的花紅更可觀;不少人拿到相當於幾個月薪酬的花紅。投資銀行每年都吸納一些成績優秀、腦筋最靈活的畢業生。
這些高材生不但學識豐富,入行不久就掌握了甚具創意的財技遊戲。為了維持每年盈利額和花紅的不斷上升,於是挖空心思地搞出許多衍生工具及財技新產品來,例如迷你債券,外匯炒賣積累金等。結果導致全球性的金融海嘯和持續性經濟衰退,禍延整個人類社會。

這個故事說明:單靠知識教育而忽視道德教育是不可取的。人類與生俱來的貪、瞋、癡三毒也不是單靠法律就能妥善解決的。關鍵仍然是道德教育,或人的教育,而且要從小做起,從小就培養我們的道德準繩、價值觀和人格。

喜見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和新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合作出版的「三合一十全人格教育系列」10冊新書。這正是我們今天需要的道德教育優良讀物。願更多的小讀者能從中得益,像我們許多佛教學校的同學們那樣,從小就培養出一份較高尚的道德情操、與人和睦相處的生活智慧。這對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實在太重要了。

 
淨因法師笑談
「痛苦」 的創作。
文/張華 圖/吳偉樂

繪本構圖、語言簡單,但含意深遠。

小老鼠傲傲自覺與眾不同,恥與同輩為伍,更毅然離家出走,跑到一寺廟內的橫樑上安家。站在佛像的肩上,每天看那麼多人對自己膜拜,他心裏更樂了,更堅信自己有過人之處。直至地震發生,傲傲倉皇的逃生,沒有寺廟的遮蔭和善信的供品,這才發現原來人們一直跪拜的不是他,而是仍然聳立的佛像……

這是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佛教教育研究計劃」出版的其中一本繪本《神鼠傲傲》的故事,這套繪本也是全港首套有系統蒐集的佛教教育系列兒童繪本。

繪本總策劃之一淨因博士,曾經在公開場合跟一些在高位者說這個故事,結果大家聽了默不作聲,有人在思索,也有人以為是在挖苦自己,拂袖離去。淨因博士對此只是輕輕的說:「這沒關係,當它(故事的信息)進入你的腦袋後,就趕不出來了;它成為你生命的一部分,漸漸影響你的思維。」這就是啟悟。如果你聽了故事而覺得若有所得,那就是這套繪本的目的。

佛哲道德 從生活出發

「《神鼠傲傲》的創作,緣自當下青少年面對的問題,像天水圍有很多新移民,有些經濟較困難,有些經濟較好,經濟較好的便很容易產生優越感,造成彼此不平等,我們所要反映的,就是眾生平等的價值觀。」淨因博士介紹說。

這套繪本的出現,是因為淨因博士在負責有關的研究計劃時,偶爾會到中、小學主持講座,跟老師和學生接觸多了,開始明白他們的苦惱。他說:「現時學校用的佛教教科書,內容是很好,但因為是為了考試而編,無可避免地會帶點嚴肅;老師即使想做好有關的工作,但坊間欠缺相關的輔助教材,他們也沒太多時間備課;而學生就總有一點應酬(上課)的心態。其實學生不是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但為何仍常犯錯呢?因為他們沒有感悟。佛教教育或道德教育,不能單是知識的灌輸,必須從生活出發,讓他們的心靈有所感悟和提升,能夠從學習中得到快樂。」

然後他發現,香港創作的兒童繪本實在很少,多是外國的著作翻譯,他就想:香港為何不做自己的東西?於是便跟新雅出版社的副總編輯何小書共同策劃,並得到李嘉誠基金和寶蓮寺的贊助,出版了這套兩個系列共10冊的兒童繪本。雖說是兒童繪本,但對象不限於青少年,任何人都適宜。淨因博士認為,香港人都很累,需要一些輕鬆、富啟發性又圖文並茂的讀物。

老少咸宜 故事人性化

要做一本老少咸宜的繪本並不容易,淨因博士帶領4人創作團隊去構想創作,歷時約一年,他也承認這是最困難的地方,甚至以「痛苦」來形容整個創作過程。「因為道德教育太天馬行空,而佛教思想又很豐富,所以我們便參考了香港教育的要求,使創作更實用,能針對性的幫助學生,所以這是集佛學哲理、品德教育和香港教育目標於一身的讀物。至於選材,我認為好的選材應該是超越年齡的,但又不能太說教,談眾生平等你不能有『種族歧視』的字眼,要讓他自己去不斷反思。」

要把古老的佛教智慧融入現代情景中,不免有一點改動,但其根本精神是不變的。淨因博士續說:「佛教故事的內容當然很好,但因為有二千多年的歷史,總有一些包袱,例如一些古代的道德規範和意識形態,像三綱五常、愚忠愚孝等。所以現在創作出來的故事都是賦予了新意義,不再以宗教為主,而是從人性出發,是超越時代和年齡的。」

淨因博士﹕我們也有收穫

繪本本身的故事固然發人深省,但在出版過程中也教淨因博士深有啟發,尤其是在分工細緻的現代社會,人人各有專業,你必須學會與不同的專才合作,才能取得最大的成果。淨因博士舉例說:「古印度僧人是不穿草鞋的,穿草鞋的是中國僧人,但有些畫家未必對古代佛教了解,那麼我就要找更多資料去讓他們了解這個事實,呈現出來的畫面才合理,這就是磨合的過程。在過程中大家都被故事感染了,結果每個人都有所提升,我們自己也有收穫。」

這套繪本目前已公開發售,中英並用,古今對照兼有英、粵、普兩文三語故事光碟,並計劃進入學校,淨因博士很有信心的表示,一定會有很好的反應。他說:「我曾送過一套樣本給某些聯絡單位,被有關人員的孩子看到了,就表示很喜歡,所以相信學生也會喜歡。」他已表示未來的計劃不但要繼續出版其他如東方文明的系列,更會以海外市場作定位,讓更多人能讀到好的繪本。

現代化弘法

近年所見,佛教界出現了不少較現代化的弘法方式,例如繪本、劇場、流行音樂等,有別於傳統講經說法的方式。對此,淨因法師表示,只要不引起大眾反感,為大家所喜聞樂見的就沒問題了。他說:「佛經故事或佛法的內容,需要一些載體去帶給大眾,我個人覺得應該用一些優雅的方式去做,而其根本精神不能變。例如兒童繪本,以歷久不衰的藝術形式,既生活化,又為社會大眾所接受;而古老的佛教畫則太傳統、太神秘,不一定人人接受。如果古老的智慧有其實用價值,我們會因時因地因人而改變,使用適合的載體,但不可太標奇立異,低級庸俗,因為它說的是做人,是很嚴肅的事。」

此外,弘法的目標也起了變化。「以前弘法是要把你變成佛教徒,現在是要把你變成更好的公民,因為佛教也是社會一分子,應該為社會做點事;所以我們的繪本重點在學生,不在佛,這是超越宗教的。」

「三合一十全人格教育系列」繪本
出版﹕新雅文化事有限公司
定價﹕$450/一套;$45/本

Go to Issue Menu3.

第二個佛
文/溫綺玲

貴為公司主管的王師兄,忙得透不過氣,還每星期堅持一晚禪坐,昨晚忽然來電。

「師兄,佛陀示現娑婆,證明人人可以成佛,那麼,自釋迦牟尼佛之後,還有其他凡人成佛嗎 ?」 想不到久沒聯絡的王師兄,有此開場白。

「為何會這樣問 ?」

「如果能夠找到多些凡人成佛的例子,不是可以更加增強我們的信心嗎 ?」
我問﹕「如果找不到呢 ? 」

「最好有啦,如果二千多年才有一位可以成佛,真教人有點氣餒 !」

不知道師兄為何忽發嘮叨,我仍是問他同一問題 :「如果找不到呢 ?」

與其為了增強信心,而花時間去找第二位第三位佛,直至老死,倒不如花時間學習佛陀留下給我們成佛的方法,一步步去實踐,至少已踏出了一小步,為自己的生命畫出了彩虹的第一筆。 

師兄,你還在找嗎?

Go to Issue Menu4.

楚石梵琦
文/知歸

明末蕅益大師編《淨土十要》一書時,初時只選得九種,後其弟子成時建議以《西齋淨土詩》合為十要,大師撫掌稱善。此詩集的作者便是元代著名的楚石梵琦禪師。

楚石大師俗姓朱,寧波象山縣人,其母張氏夢日墮懷中而生師。師在襁褓中,有神僧稱他為「佛日」,因而小字作曇曜。9歲時依族祖晋翁洵師出家,16歲受具足戒,後閱《楞嚴經》有所省悟,便往徑山參元叟禪師,再應書《大藏》之選,至京師崇天門。有一天黃昏,聽聞樵樓上鼓聲隆隆,因而開悟。元英宗泰定年間,住持海鹽、福臻、報國等寺,後遷天寧寺,大演宗風。

師年幼便喜西方阿彌陀佛之修持法,每日清晨,必十念洪名,求生淨土。及住天寧寺時,在寺西築一室,名曰「西齋」,室中置一小牀,每日趺坐靜觀,一天見有大蓮華出現,其華、莖、葉充滿法界,有一如來,相好端嚴坐於華上,眉間白毫放光,光照樓臺、池沼、寶樹、寶欄,有天樂盈空,演苦、空、無我之法,佛的左右,有觀世音及大勢至兩大菩薩,前後有諸大菩薩圍繞。及出定後,返觀觀者皆空不可得,自此以後,大師常夢於金地棲止,嘗寫有《懷淨土百韻詩》,記述西方勝境,人皆稱善。大師賦詠淨土詩讚,首重持戒淨心,認為守戒行善,息滅貪瞋癡,乃淨土真因。又提醒念佛之人,破除事理分張之惡,蓋有修淨土法門者,捨西方功德莊嚴之阿彌陀佛,執計自性彌陀,又有捨西方極樂世界的清淨殊勝,而別執唯心淨土,事理乖違,成大邪見,將來必墮地獄受苦報。明太祖洪武3年(1370年)秋,師在天界寺,集經論製一書入奏朝廷,忽有疾,對門下稱往西方,門人接問:「西方有佛,東方無佛耶?」只見大師厲聲一喝,便寂然而化,世壽75,僧臘63,敕賜「佛日普照慧辯禪師」。

Go to Issue Menu5.

完全託付給彌陀的淨土真宗
文/馮孝忠

從京都車站正門步行約15分鐘,便到達淨土真宗兩大派的總本山,東本願寺和西本願寺。東本願寺是明治期間(1880-1895年)重建的,禦影堂(大師紀念堂)是世界最大的木造建築物,充滿江戶時代(1603-1868年)色彩的庭園「涉成園」也很值得一遊。西本願寺歷史較悠久,保留了17世紀初的建築,擁有國寶和重要文化財產,最吸引筆者是「唐門」,是非常華麗的國寶級的門樓。

淨土真宗是日本信徒最多的教派,初祖親鸞上人是日本淨土宗初祖法然上人的弟子。法然以「念佛為本」,親鸞則以「信心為本」。「不是我們去信南無阿彌陀佛,是南無阿彌陀佛來入我們心中,此領受就是『信心』。佛成就的事實,即是我們獲救的事實。」(瑞劍老師《本願海濤音》)一旦產生信心,阿彌陀佛就一定會在我們臨終時來迎,平時念佛是報答佛恩,不是要憑自力或是「自力加他力」以得往生。

親鸞的語錄《嘆異鈔》強調彌陀主要救贖的對象是無法修聖道行的罪惡凡夫,是謂「惡人正機」。一個弟子告訴親鸞:雖然信心念佛,但是沒有盼望早日往生淨土的念頭。親鸞回答自己也有同樣的困擾。這正反映我們依戀這個煩惱熾熱的娑婆世界,不過在我們一口氣不來、哀傷孤獨不想離開娑婆時,已被接到淨土了。親鸞還說雖然智慧不如師父法然,但是對彌陀所懷的信心卻是相同的,法然上人也認同,因為我們全都是以來彌陀的慈悲願力而得救的。筆者的信心是很受《嘆異鈔》的影響的。

Go to Issue Menu6.

婦女學佛齊家須兼顧

問﹕很多沉醉於佛教的家庭婦女,或崇拜某一位出家僧尼,每天到佛堂做義工,親近僧尼,或參與各項各式的法會,而將家務委之傭僕,對自己的孩子疏於管教,令家庭發生很多問題。請問如此發心,是否恰當?是否能獲得佛菩薩庇佑?

答﹕此問題不能一概而論,因為每一個家庭的環境不同。假如孩子長大,成家立業,無後顧之憂,能到佛堂或慈善社團義務服役,廣結善緣,親近善知識,修福修慧,自然是難得的機會。集眾共修,互相策勵,對向道之心有良好的效應,也是增上緣。

反過來說,捨棄現實環境,而作極端的行為,似有「依人不依法」之嫌,也是捨本逐末的迷信思想。學佛與齊家必須兼顧,倘若家務繁重,處理家務之餘,能夠抽空閱讀大乘經典,自己念佛靜修,功德並無差異。

以上內容輯錄自嚴寬祜居士和內地學生之間的佛學答問。

Go to Issue Menu7. 漫畫
圖/小子

東蓮覺苑《明覺》特刊編輯部
地址﹕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傳真﹕2572 4720  電郵﹕[email protected]

本刊文章純屬作者或受訪者意見,不代表本刊立場。

資源

課誦

連結

下載

賀卡

友情連結
何鴻毅家族基金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校友會 | 寶蓮寺 | 大渡網 | 溫暖人間 | 佛哲書舍 | 史丹佛大學何鴻毅家族基金佛學研究中心 |
TLKY Canada Foundation Programme, Institute of Asian Research,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 International Buddhist College, Hatyai |
東蓮覺苑佛門網站小組製作 ©2006-2008 | 服務條款 | 佛門宗旨與LOGO 自2006年10月1日瀏覽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