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懈怠

 

懈怠雖然不是一種罪惡, 但懈怠的人會有如下的表現:

  1. 愛身惜力好逸惡勞, 無工作興趣。
  2. 不重視生命價值觀, 蹉跎渡一生。
  3. 對自對他無責任感, 倚賴性特強。
  4. 缺乏理想進取目標, 無自信振作。

這樣的人會消極地浪費生命力, 一事無成, 甚為可惜。

佛教教人精進, 即要積極、勤奮、勇敢、去好好地利用人生, 應守如是原則:

(一) 重人生, 即重視生命存在的價值。佛常說人身難得。因若生在享樂的天堂, 難發道心。若生在受苦的地獄、餓鬼道、或是畜生道則難聞佛法, 故做人是難得的。人無論貧富貴賤, 同樣具有心力和體力。由心力支配, 用眼去見, 可以閱讀書寫; 用耳去听, 可以多聞學習; 用鼻去嗅, 可以分辨淨穢; 用舌去嘗味去說話, 可以伶牙俐齒說些好話, 與人溝通; 用身去工作, 可以助己助人。人的心除了支配身體操作之外, 可以認識、思惟、策劃、假設、推論, 更可以儲藏行為過後的印象, 有記憶, 能學習。故人在體力正常活動時, 是接收外界訊息和發放內心訊息的寶貴機體。應該珍惜而善為利用。

有人問: 佛教說四大皆空, 又說無我。現今又說珍惜生命的價值, 是否有所抵觸?

佛教說無我, 并非無此生命之個體。佛教說四大皆空, 亦非貶抑生命的作用。祇是強調因緣假合力。由心中之業力為因, 以堅性、濕性、煖性、動性之物質之和合為緣, 暫時有此生命存在, 經過不停地相續轉變, 到因緣分散時, 則無有生命可得, 故說四大皆空。

無我是否定生命之獨立主宰力, 一切皆由業力所?引, 一期生命祇提供暫有機會, 使人對過去行為所引起現在的反應有所警惕, 從而自我檢討。又促使人對創造未來有所憧憬和關注, 從而謹慎言語行為。這機會不是永恆的, 故說無我。

又因那些懷著根深蒂固自我概念的人, 雖無獨立性之個體, 錯認為有我, 以我為中心, 以致對人對事物都產生似是而非看法, 為令他們及早超越自我, 不動自私之念, 亦不作自私的事, 故說無我。

說四大皆空或說無我, 同樣使人認識生命之短暫無常。既然感受到生命, 就要珍惜而加以利用, 多作善事, 不可虛渡此生, 故無互相抵觸。

(二) 惜光陰, 人之壽命壽夭不同, 無人能知尚餘多少歲月。但同樣是過一天減壽一日, 故要爭取在有生之日, 多結緣修福, 多學習修慧, 在悠長生命流中, 現生修到的福慧印象, 可由內心儲存, 保持至來世, 決定未來的去向和生活情況。

(三) 負責任, 既知生命為前業所引, 無論環境好壞, 都作還債想, 遇困難則勇敢承當, 對自對他毫無怨言。若遇順境, 則多結緣, 培福積福方能久享。作何等因, 受何等果, 責無旁貸。

(四) 肯上進, 人人皆有成佛可能性, 要以大聖大賢為榜樣, 別人做得到的我也可以做得到, 甚或做得更好。祇要有自信心, 加以勤奮, 勇敢, 自然會有新的突破, 圓滿的成就。

學佛先從做人起, 做好人要用精進對治懈怠。修道人從初發心亦要精進, 方能貫澈始終直至成佛。人生觀如是, 對道場亦應作如是觀。

加拿大東蓮覺苑是學佛人法身慧命依止處。提供享用及培福, 聞法及弘法, 接收或發放訊息的場地。凡對本苑有歸屬感的人, 都應重視本苑存在的價值而加以珍惜。

苑歲現已邁向十週年, 無論回顧或前瞻, 都希望群策群力, 不要讓它的歲月平凡地轉眼就過去。展望一年比一年更好。

本苑建苑宗旨, 在蓮覺創刊號曾經說過, 要發揚人間佛教, 普及芸芸大眾, 把藏經閣的教理, 搬到社區坊間。建設人間淨土, 現寔做福人群。言猶在耳, 人人都有責任去落寔履行。

本苑擁有許多正面條件: 有佛光注照, 有龍天的擁護, 有弘法的法師, 有寬敞的苑舍, 有神聖的義工, 有虔誠的信徒, 定當有美好的前途。希望愛護本苑的人, 積極、勤奮、勇敢, 不要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