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何謂懺悔

一、 懺悔的意義

「懺悔」,謂悔謝罪過,即說罪求原諒之意。其實「懺」,為梵語 Ksama 懺摩之略譯,意譯「忍」之義。「悔」為追悔,或悔過之義。故「懺悔」,是梵華兼舉合成之名詞,具體意謂:自申罪狀,追悔自己過失,請求容忍,寬恕,原諒名懺悔。追悔過去罪時,要在佛,菩薩,師長,大眾面前,坦誠披露,告白道歉,誓不再造,期達滅罪之目的,始名真懺悔。

原始佛教教團中,當比丘犯罪時,釋尊為令其懺悔或悔過,定期半月行布薩(淨住),並定夏安居之最終日為自恣日,並於戒律條文中亦舉有波羅提提舍尼(向彼悔),可見「懺悔」在佛徒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 懺悔儀式

  1. 依《四分律羯磨疏》載:懺悔須具足五緣:
    (1) 迎請十方之佛菩薩、
    (2) 誦經咒、
    (3) 自白罪名、
    (4) 立誓、
    (5) 明證教理。

  2. 依《圓覺經略疏鈔》云:小乘懺悔須具五法:
    (1) 偏袒右肩:便於執侍作務之義。
    (2) 右膝著地,顯奮勉懇切之義。
    (3) 合掌,表誠心不亂。
    (4) 述罪名:說僧殘,波逸提等罪,發露而不覆藏。
    (5) 禮足:表卑下致敬之禮。

  3. 大乘懺悔則採用莊嚴道場,地塗香泥,設壇等方法。亦有不依律之規則,只採行禮拜,誦經或觀佛菩薩之相好等,或念實相之理以行懺悔等。

三、 懺悔性質分數:

  1. 據《四分律羯磨疏》載:懺悔有制教懺與化教懺兩種:
    (A) 制教懺: 僅限於出家比丘,比丘尼,沙彌,沙彌尼,式叉摩那五眾等,犯戒律之罪須依制教戒律而懺,復分為三種,
      (a) 眾法懺:對四人以上僧眾行懺悔。
      (b) 對首懺:對師家一人行懺悔。
      (c) 心念懺:直對本尊,披露求乞懺悔。
    (B) 化教懺:由妄心所發身口意所造業道之罪須行化教懺。

  2. 《摩訶止觀》載:懺悔分事懺與理懺。「事懺」者,即藉禮拜,讚歎,誦經等行為所行之懺悔,又稱隨事分別懺悔。「理懺」者,即觀實相之理,以達滅罪之懺悔,又稱觀察實相懺悔。

四、 懺悔文:

懺悔文,是指懺悔求滅罪時所唱誦之文,有長有短,長者如水懺等懺文,或八十八佛大懺悔文等,為現今法會重要行法之一。短者,以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中所載:「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是為最簡的懺悔文。

(乙) 中國懺法的起源及其發展

一、 南北朝時代撰成之懺文

依《廣弘明集悔罪篇》記載:我國懺法起源於晉代,漸盛行於南北朝,自南朝梁代以來,採用大乘經典中懺悔及禮贊內容,而成之懺法以種種形式流行者:如梁簡文帝之「涅槃懺啟」、「六根懺文」,梁武帝之「慈悲道場懺」、「金剛般若懺」、「摩訶般若懺文」,陳宣帝之「勝天王般若懺文」、陳文帝之「妙法蓮花經懺文」、「金光明懺文」、「大通方廣懺文」、「虛空藏菩薩懺文」、「方等陀羅尼齋懺文」、「藥師齋懺文」等。此諸懺法,皆依般若,涅槃、法華、金光明等經中選撰出來的。

二、 隋唐後發展起來之懺法

  • 隋唐時代,佛教宗派興起,依各派所宗經典撰成種種懺法:如天台宗智顗大師之「法華三昧懺儀」、「金光明懺法」、「請觀音懺法」、「方等懺法」、「方等三昧行法」等。
  • 淨土宗善導大師撰有「淨土法事讚」,法照大師撰之「五會念佛略法事儀讚」等。
  • 華嚴宗宗密大師「圓覺道場修証儀」, 一行禪師之「華嚴懺法」、「佛說三十五佛名禮懺文」等。
  • 宋代為懺法全盛時代:天台主張禮懺乃修止觀之重要行法,如知禮撰有「法華懺」、「光明懺法」、「大悲懺法」「修懺要旨」等,遵式撰有「水陸道場儀軌」,元照撰之「蘭盆獻供儀軌」等。
  • 金代:王子成集"禮念彌陀道場懺法"。
  • 明代:雲棲大師之重訂「水陸道場儀軌」,修訂「瑜珈集要施食壇儀」等。
  • 清代「有消災延壽懺法」、「慈悲地藏菩薩懺法」、 「供諸天科儀」等。

三、 近世流行之懺法

  1. 梁皇懺:梁武帝為超度皇后郗氏所制之懺法。據南史梁武帝郗氏皇后傳載云:郗氏殘酷妒忌,其命終後化為巨蟒,盤踞殿上:向帝求超度,帝翌日大集沙門於殿庭,宣說郗氏墮為巨蟒來殿求度之事,並問應如何贖罪救苦;當時有誌公對曰:「須禮佛懺滌罪障方可」。帝即搜索佛經,錄佛聖號,並親自撰寫悔文,共成十卷,請僧等為郗氏懺禮,一日聞宮內,異香馥,久久不散,不知所來,帝因仰觀,見一天人,容儀端麗,對帝說:我即巨蟒後身,蒙帝功德,得生忉利天,今特來致謝。言畢不見,故此懺行世名梁皇懺,又因彌勒如來之感夢題曰慈悲道場,由蕭梁武帝之創修,又稱「慈悲道場梁皇懺」,或略稱「慈悲梁皇寶懺」。梁代後於滅罪,消災,濟度亡靈時,常延僧人虔修此懺,為我國傳最久之懺法。

  2. 《水懺》具稱《慈悲三昧水懺》由唐代悟達國師,知玄以三昧水洗瘡而濯除累世冤業為此懺之典故,知玄依宗密所撰之「圓覺道場修證儀」,輯成慈悲水懺法,令眾生依此懺法致誠懺罪,以消釋宿世冤業。

  3. 大悲懺:又稱「千手千眼大悲咒行法」,即依大悲心咒而依之懺法,為現在一般流行最廣之懺法。

  4. 藥師懺:依《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經》而作之懺法,凡消災延壽之法事,多禮拜此懺。

  5. 淨土懺:又稱《往生淨土懺願儀》,依《大無量壽經》及稱讚淨土諸大乘經典而成立之懺法,此隨淨土信仰之流行而廣流行於民間。

  6. 地藏懺:又稱《慈悲地藏懺法》,凡報親恩,或祈超薦之法事,多禮此懺。

此外更有「金剛懺」、「八十八佛洪名寶懺」、「萬佛懺」等,均為近代一般常行之懺法。

我等眾生無始劫來,因迷執有我,順我則愛,違我則瞋,常隨貪瞋起種種顛倒邪見,妄造無邊罪業,自纏自縛,枉受生死,不得解脫,今既得值善知識,得聞佛法,得知身口意所造惡業,是墮落生死之因,應生大恐怖,大慚愧,反省檢討身心,坦誠悔改,檢修未來,觀心懺悔,更要了解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滅,心亡罪滅兩皆空,是則名為真懺悔,所以懺悔法門,就是佛弟子修行中重要的實踐!


* 本文曾載於二零零二年十月之「蓮覺」季刊 (第二十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