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諸功德」成為信受彌陀救度的另一大障礙

(圖:網上圖片)
(圖:網上圖片)

為何「因果罪福」和「修諸功德」變成「疑信佛智」

上文提及,我等凡夫不相信,不理解,不接受「稱我名號必得往生」這個事實,當中以世間的「因果罪福觀」這一關成為一大的障礙 – 障礙信受彌陀救度的純粹淨土法門!

按《無量壽經》的「胎生文」所言,淨土行者疑信佛智,除了「猶信罪福,積諸德本」外,還有另一大的障礙,就是「以疑惑心,修諸功德」,兩者情况相若,主要問題在於他們以世法來議論佛法,又以凡夫知見測度彌陀慈悲。

本來「因果罪福」和「修諸功德」,在一般佛教徒的心目中,是不可挑戰的金科玉律,也是不可踰越的基本底線,何解淨土法門把這兩大佛教信念,說作「疑信佛智」,甚至成為信受彌陀救度的純粹淨土法門之障礙?淨土法門之所以是「難信之法」、「難說之法」,正在於此!

淨土法門所講的「信」之內涵

淨土法門是阿彌陀佛救度眾生的法門。淨土法門所講的「信」,有別於一般人所想「我相信你」、「我有信心」之類的「信」。淨土法門的「信」,具有獨特的內涵,而且這個「信」是建立在阿彌陀佛救度眾生的根本大願,否則「信」變得空空洞洞,毫無意義。

阿彌陀佛發願成就了根本大願、光明名號及極樂世界,讓欲來生的眾生,可以稱念其名號而得生淨土,如第十八願言:「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這個大願是淨土宗的立宗根本,法脈傳承之所依,因為這是阿彌陀佛成佛的本懷,也是釋迦牟尼佛所以出世的本懷、無問自說的密意。沒有第十八願,就沒有阿彌陀佛,沒有極樂世界。沒有第十八願,我們就沒有阿彌陀佛可信,沒有極樂世界可願生,沒有「南無阿彌陀佛」這句名號可稱念。沒有第十八願,我們離開三界生死的唯一出路堵住了,唯一希望也幻滅了!

言「生」者,是阿彌陀佛對「稱其名號」者往生其國,是真的出生了,而不是還在「胎」內待「生」。只要眾生真心、全心相信佛智、信賴佛力、信受阿彌陀佛的救度,阿彌陀佛即以「酬因之身」履行本願的承諾,並以其無上佛智及無邊佛力去救度、護念及攝取「稱其名號」者,担負起他們的往生大業,確保萬無一失!

言「信」者,行者信受彌陀救度,即相信和接受「稱我名號必得往生」這個真實本願,離開「稱我名號必得往生」的「信」,就是沒有內涵的「信」。此外,這個「信」不但建立在成就了本願的阿彌陀佛,而且建立在本願所言「稱我名號必得往生」的內涵。

就人立信,就行立信,稱名必生

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稱:前者是「就人立信」;後者是「就行立信」。人,是指「安樂能人」的阿彌陀佛;行,是指「正定之業」的稱名正行。換言之,只要我們如實地「稱我名號」,就落實了「必得往生」的信念、正念。整個往生大業之事情就完成了,辦妥了,所謂「業事成辦」。

阿彌陀佛為我們發了真實大願,修了清淨大業,並成就了極樂淨土,成就了「稱我名號必得往生」的名號。從阿彌陀佛那邊來說,如今正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我們只要回應阿彌陀佛的呼喚,一心願生,並隨順阿彌陀佛的話去做,自然水到渠成,一蹴即至。

但是偏偏有不少人因為種種因素,遇緣不同,縱使欲求往生彌陀淨土,卻沒有隨順阿彌陀佛的意願,沒有依釋尊在淨土三經的教化,沒有以「稱名正行」為其往生彌陀淨土「正定之業」,卻依從自己的意願,或依其他人的想法及指示,以修諸功德的方法,或夾雜其他行持,求生淨土。

「雜行雜修」的淨土行者「疑」甚麼?

姑勿他們有甚麼原因和理由,婉拒兩尊的遣喚,以「自以為是」的方式去求生淨土,但客觀上,這些有緣往生人者在行相的表現及心相的狀態,反映他們的「雜行雜修」,正是「疑信佛智」。

「雜行雜修」的淨土行者「疑」甚麼?曇鸞大師在《往生論註》稱:一者,他們不信知阿彌陀佛的「實相身」,即阿彌陀佛的光明智慧相,及疑惑其無量無邊不可思議名號的功德力用,否則,念佛求生人是不會自己去「修諸功德」的,所以《無量壽經》說「以疑惑心,修諸功德」。

二者,他們不信知阿彌陀佛的「為物身」,即阿彌陀佛的大慈悲心。「為物」,即「為了眾生」也。阿彌陀佛的攝取是無條件的,如《觀經》說「以無緣慈攝諸眾生」,所以阿彌陀佛的救度是的「不問罪福」的,但有念佛求生人竟如《無量壽經》說「於此諸智,疑惑不信,然猶信罪福」,即上文所論的〈「猶信罪福」成為信受彌陀救度的一大障礙〉。

關閉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