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此一部專為凡夫、不為聖人而說的奇特經典──《觀經》

20160418mk001
(圖:www.truehappiness.ws)

一直不受重視的《觀經》

「淨土三經」是淨土宗的正依經典,即《無量壽經》、《觀經》、《阿彌陀經》。此三部經由頭到尾以阿彌陀佛的名號及其極樂世界為中心,以往生彌陀淨土為目的。學佛以來,我一向喜好讀經研教,但卻較少細究「淨土三經」,只因主觀地認為「淨土三經」偏重介紹極樂世界怎麼樣如是功德莊嚴,或阿彌陀佛怎麼樣威德神力等等,似乎沒有甚麼「新意」。

自步入中年,深感業力不可思議,生死事大,輪迴可怕,我忽然希望心有所依,能夠一門專入,了生脫死,免得空手而回,枉此一生。後來,我發覺很多祖師大德,不管哪宗哪派,最後都求生彌陀淨土為依歸。在別無他選的情况下,我只好選定淨土法門。話雖如此,但卻不知從何入手。

雖知往生淨土需要「三資糧」──信、願、行──但我又不知怎樣才算是信、是願?又知淨土宗是念佛法門,但怎樣行,跟老太婆呆頭呆腦地從早到晚念下去嗎?!當我有疑問,自不然想到讀經。「淨土三經」之中,我幾乎沒有認真地讀過一遍《觀無量壽經》,又因我主觀地認為《觀經》教人以觀想念佛求生淨土,自知非定善之機,唯有敬而遠之,閑置在旁。

釋尊破例在獄中為一位凡夫說法

說實話,我第一次讀《觀經》是由讀善導大師的《觀經四帖疏》開始。《觀經》〈序義分〉的故事性很強,堪稱劇力萬鈞。事緣貴為皇后的韋提希夫人,宮中突然遭逢政變,其子阿闍世欲篡位,囚禁父王,欲加害置死。但因韋提希夫人密奉王食,後被發現,自己也險被親子所弒。夫人萬念俱灰,遙向佛禮,求見目連和阿難兩位尊者。釋尊得知韋提希蒙難,隨即隱身,飛至獄中,與韋提希相見。

至此,我忽然有一種感覺:從未見過釋尊在獄中說法,而且場面極為冷清,僅有目連和阿難侍在左右,更無餘眾。再者,此《觀經》的當機眾是韋提希夫人,不是甚麼菩薩聖者或聲聞弟子,而是被釋尊定性為「汝是凡夫」!這是極為罕有的因緣。為甚麼釋尊不請自來,隱顯王宮,而且極盡善巧之能事,為一個凡夫而說此未聞、稀有、奇特之究竟解脫法呢?

一部專為凡夫而說究竟解脫法的《觀經》

事實上,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玄義分〉刻意引用《觀經》十段經文,證明此經定為凡夫,不為聖人,云:「欲使今時善惡凡夫,同沾九品,生信無疑,乘佛願力,悉得生也。」其中多次指明為「佛滅後未來世一切凡夫」而說此法門。

我深感慚愧,一直辜負了釋尊一番苦心,竟把史無前例、絕無僅有、專為凡夫而說究竟解脫法的《觀經》,「冷落」了多年,錯失了未聞之益!當今講經說法者談淨土法門,多解《阿彌陀經》和《無量壽經》,鮮有講解《觀經》,殊不知「淨土三經」之中,恰恰《觀經》才是為我等「佛滅後未來世一切凡夫」而說。

況且,《觀經》的內容豐富,涵蓋定(修慧)散(修福)二善的多個層面,樣樣都講。十六觀法中,前十三觀敍述以定善觀行,由思惟繫念至正受三昧,求生淨土;而後三觀則敍述以散善三福,由世福(人天乘)、戒福(二乘)至行福(菩薩乘),求生淨土。難怪各宗各派的祖師都可借《觀經》來發揮其本宗思想,更認為依他們的教理而行持,亦可得生淨土,卻沒有掌握《觀經》的法要。

《觀經》的經題要旨、受持法要

但奇怪的是,在此經完結後,阿難問釋尊:「當何名此經?此法之要,當云何受持?」似乎阿難尊者聽完十六觀法後,一頭霧水,還未掌握此《觀經》的重點及其法要。

當釋尊告知阿難,云:「汝當受持,無令忘失。行此三昧者,現身得見,無量壽佛及二大士。若善男子,及善女人,但聞佛名,二菩薩名,除無量劫生死之罪,何況憶念。」原來釋尊囑阿難受持之法要是:聞名生信,恆常憶念,無令忘失!所以,《觀經》的經名之一是:《觀極樂國土、無量壽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

又,釋尊續云:「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則是人中芬陀利華;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勝友,當坐道場,生諸佛家。」所以,《觀經》的另一經名是:《淨除業障、生諸佛前》。

最後,釋尊和盤托出,畫龍點睛,娓娓道來《觀經》的要旨,云:「汝好持是語,持是語者,即是持無量壽佛名。」《觀經》是一部專為佛滅後的凡夫而說究竟解脫之法的經典,法要就是持名念佛而得生彌陀淨土。

關閉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