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樂世界是報土,還是化土?

圖:Joyce Chow
圖:Joyce Chow

彌陀淨國,是報非化

這個看似簡單,甚至不成問題的問題,卻一直困擾不少淨土行者。這不是一個理論上、法義上的議論,而是涉及往生正行(反之則是雜行)、專修念佛(反之則是雜修)等行持問題,乃至認定淨土的往生正因等知見方面,所以,淨土行者有必要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其實,唐朝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有一對相關的問答,早有定案,如下:

「問曰:彌陀淨國,為當是報是化也?

答曰:是報非化。云何得知?如《大乘同性經》說,西方安樂阿彌陀佛是報佛報土。」

《經》說是報非化,我等淨土行者則如是信受之。然則,化土成佛者是化佛,報土成佛者是報佛。所以,善導大師稱釋迦牟尼佛是「娑婆化主」,因為釋迦牟尼佛在娑婆化土成佛,即是化佛,是此土的佛教教主。那麼,極樂世界是怎麼樣的一個世界呢?

善導大師引經證言:極樂是彌陀報土

善導大師續云:「又《無量壽經》云:『法藏比丘,在世饒王佛所,行菩薩道時,發四十八願。一一願言,若我得佛,十方眾生,稱我名號,願生我國,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今既成佛。即是酬因之身也。」

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在菩薩修因時,為接引稱其名號者往生的地方。現今阿彌陀佛已經因願果滿,今既成佛,同時成就了以他的真實功德莊嚴的極樂世界──大乘善根界、無為涅槃界、真實圓滿的報土!

阿彌陀佛以其果地,成就極樂淨土,取得正覺,使眾生能在其因地,稱其名號,即成為極樂淨土的生因。所以,阿彌陀佛正在酬報此「念佛往生」的因願,即是報身、報土,故云「酬因之身」也。

善導大師再引《觀經》云:「又《觀經》中,上輩三人,臨命終時,皆言:阿彌陀佛,及與化佛,來迎此人。然報身兼化,共來授手,故名為與。以此文證,故知是報。」

善導大師很細心,留意到經文說「阿彌陀佛及與化佛」一句。言下之意,阿彌陀佛定是報佛矣。報身佛兼有化身,所以說「及與」。 儘管諸佛皆有法、報、化三身,但淨土行者必須認定極樂世界是報土,阿彌陀佛是報佛,不容置疑。

夾雜他宗的教理來判別彌陀的淨土的失誤

為甚麼要認定極樂世界是報土?其重要的意義何在?為甚麼有些宋明時期的祖師說,極樂世界也是化土,或是同具「四土」[1]?他們又有何依據?他們的說法對淨土行者有何影響呢?

問題在於佛教在中國發展至隋唐期間,雖有大、小乘各宗各派,卻獨缺一個純粹的淨土宗派,所以沒有淨土法門的教團,也沒有確立淨土法門正依的經典(即「淨土三經」[2]),與教相上的理論基礎架構,因此也不知道往生的行持整個體系。幸好,唐朝善導大師編寫《觀經四帖疏》開教立宗,其淨土要義,諸佛證定,楷定古今。

只 可惜中國佛教經歷「三武滅佛」的劇變,善導大師的《觀經四帖疏》及很多重要典籍在中國失傳。及至宋明時期,佛教再興盛起來,當時願生西方淨土的行者,亦不 乏人,但都只能依附在各宗門下,雜行雜修,然後迴向,謂之「寓宗」,並且以其各宗之教理來判別彌陀的淨土,因而淨土生因,亦隨各宗的宗義而立,令人無所適 從。

如天台宗以其「四土」判定彌陀淨土,並判定凡夫往生的是最卑淺的「凡聖同居土」,與善導大師的「凡夫入報」問答[3]有抵觸;又如法相宗判彌陀淨土雖然高妙,但認為凡夫不能往生,這種說法貽害更大矣。

直接往生彌陀報土只有一個生因

諸師又因《無量壽經》、《觀經》談及「胎生」、「三輩九品」等問題,認為極樂世界同具「四土」。就這個方面的問題,我曾在年初所寫的文章:〈正確看待淨土宗「三輩九品」的問題>,不再贅述了。簡括來說,「三輩九品」之機在極樂世界「胎生」者,含華未出,尚未言「生」(化生)。

言「生」者,即花開、見佛 (入三昧)、悟無生忍(無分別想)。所以,善導大師的「凡夫入報」問答,說明乘「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的第十八願而「稱我名號」得生者,皆是同一生因──稱我名號,才有同一果報──咸同一類,豈還有上中下品輩的分別想呢?

曇 鸞大師在《往生論註》云:「彼安樂國土,莫非是阿彌陀如來正覺淨華之所化生。同一念佛,無別道故;遠通夫法界之內,皆為兄弟也。」既然當知報土只有一個生 因。若只有一個生因,那一定是「一向專稱彌陀佛名」,是直接往生彌陀淨土的生因。淨土行者必須清晰知道,不懷疑,不間斷,不夾雜──不雜餘佛、不雜餘行。


[1] 「四土」者,即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實報莊嚴土、常寂光土。
[2] 「淨土三經」者,即《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
[3] 善導大師的「凡夫入報」問答:「問曰:彼佛及土,既言報者,報法高妙,小聖難階。垢障凡夫,云何得入? 答曰:若論眾生垢障,實難欣趣。正由託佛願,以作強緣,致使五乘齊入。

關閉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