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 第1期

1. 創刊詞

管子云:「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這句話告誡人們,在任何一個社會中,貧窮是動亂的根源,充裕的物質財富是構建理想社會的前提條件。因此,香港人通過一百多年的奮鬥拼搏,才使得香港從微不足道的小漁村變成經濟繁榮的「東方之珠」。不少人因此把社會的發展簡單地等同於經濟發展,導致許多人對「物」的重視程度遠高於對「人」的重視程度。

然而,早在2500多年前,佛陀便明確告誡人們,離苦得樂,獲得美滿幸福的人生才是生命的目的,而財富、權力等身外之物僅僅是手段,它們也許能給人帶來一時之快樂,但如何善用這些身外之物而不被其所束縛,才是獲得理想社會和美滿人生的法寶。今日創刊的《明覺》特刊,就是希望和大眾一起,尋找繁榮香港、快樂人生的金鑰匙,開啟佛教智慧寶庫的大門,暢游佛陀智慧的大海。

《明覺》特刊由香港東蓮覺苑獨立編採和運作,由著名佛學學者、專家、法師組成編輯委員會,內容廣及思考人生、修養心身、協調生活,關顧人類福祉、社會圓融。形式則綜合多元,動靜相間,有報道也有論述,有長篇也有專欄,立足於面向廣大讀者。

東蓮覺苑1935年創建,為佛教臨濟宗道場,本著創辦人、香港社會賢達何東爵士夫人蓮覺居士的遺願,由當年的寶覺佛學社、《人海燈》雜誌,上世紀末開始出版《蓮覺》季刊和《蓮覺》叢書,到近年資助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加拿大多倫多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泰國佛教大學培植弘法人才及研究佛學,以至今天推出《明覺》特刊,呈現了不同時代的弘法精神和面貌。

首先一連三期推出「佛教長老大德系列」,今日刊登專訪對香港佛教界、香港社會貢獻非凡,任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凡四十一年的覺光長老;其次是藏傳佛教大堪布、大學者創古仁波切;其三為南傳佛教長老Dr. K. Anuruddha,三位長老分別是當代漢傳、藏傳、南傳佛教極具成就和影響力的大德。第四期刊登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總監淨因法師與著名專欄作家陶傑的《說苦道樂》,精彩對談,細味是你我身邊小事,宏觀則見千秋萬載大業。

專欄方面,將陸續推出:獨家刊登聖一法師近年開示《禪心法語》、著名佛學學者李潤生教授的《禪宗公案》、成功商人李師成的《錢孔觀法》、執業大律師格維斯的《與佛法有緣》,並闢欄《學佛釋疑》,由法師、學者為讀者解答,以至素食菜譜、資訊活動……總之,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明覺》特刊每逢星期三於《明報》全版刊登;版面開放,歡迎投稿(另見徵稿啟事)。我們將一邊聽取各方聲音,一邊揣摸改進。假以時日,建立一個讀者、作者和編者之間開放互動的平台:
——明心,覺醒。

2. 【佛教長老大德系列之一】
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長老
覺光長老――身心奉塵剎 恒念無盡燈

撰文/溫綺玲 攝影/馮剛睿

佛教自漢代從印度傳入中國,經歷百朝嬗變、千年流轉,由興盛、法難到百花齊放,至今仍是中國內地最多人信奉的宗教。早在一千五百年前,佛教已由中原傳入香港,由被形容為迷信、偶像崇拜,到建立國際稱譽的天壇大佛、廣辦社會公益事業、高等學府設立佛學研究中心等等,香港現有佛教徒已近百萬眾。 言及此,這個名字不能不提﹕從覺光法師到覺光長老――以六十年光陰書寫了香港佛教發展史。

百萬信眾――相比七百萬人口的香港――其中可能還有不少人,不知道何謂佛,並認為佛教是上香食齋教人向善的教派而已。覺光長老帶著祥和的聲音,慢慢地簡略介紹了佛教的由來﹕

「原是二千多年前印度迦毘羅衛國王子悉達多,一心求道為尋覓解脫世人煩惱,終於在菩提樹下,參悟了一切苦的成因,斷滅了所有貪、瞋、癡等惡因,解脫了生死輪迴,證道成佛,世人尊稱祂為釋迦牟尼佛。釋迦解譯為﹕能仁﹔牟尼解﹕寂滅﹔佛﹕是覺悟者的意思。這位偉大的導師,周遊各地說教,所教的就是『法』,包括佛教的義理和行持的方法。後來釋迦牟尼佛入滅後,經過弟子們結集經典,留傳於世。」

從印度傳入中原
佛入滅後,佛法廣傳。何時傳入中原﹖其主要的傳播和發展脈絡,如何廣泛地影響著各地的歷史和民族文化﹖

「佛教什麼時候傳入中國,具體時間有很多種說法,很難考定。一般學者公認是在漢明帝永平7年,即公元64年。但按正史記載,漢哀帝元壽元年即公元前2年佛教傳入中國。
「佛教從印度經絲綢之路及南洋海道傳播至中國、朝鮮、日本、越南等國家,以大乘佛教教義為主,簡稱為漢傳佛教。另一向南傳播的途徑包括斯里蘭卡、泰國、緬甸、老撾、柬埔寨以及中國雲南傣族等地區,以上座部佛教教義為主,簡稱為南傳佛教。佛法傳播到西藏便稱為藏傳佛教。」

現今坊間最常見的是坐禪、拜懺、念佛等行持及儀軌,究竟漢傳佛教主要有哪幾個宗派﹖

「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當然以印度的宗派為主,亦因在當地發展的時期各異,便有不同的派別出現。例如有中觀學派,即大乘佛教的『空宗』,主張緣起中道,破執離見。另外有瑜伽行學派,即大乘佛教的『有宗』,主張萬法唯識。如來藏系統則主張真常唯心,一切眾生皆有佛性,還有,教外別傳、不立文字,重禪修的有禪宗,重持戒的律宗,以教觀兼重、解行並重的有天台宗,淨土宗則以念佛作主要修行,以深奧秘密真實語言例如持咒等方法傳授佛法的叫密宗。其實現今佛教宗派並沒有明顯的界限分別,而是互融互攝。」

從中原傳入香港
1949年中國大陸解放之後,每天都有僧人從大陸遷移到香港,當時大小寺院和道場都住滿了僧人,一間東普陀寺已住上近百人。其中更有部分法師如印順法師、竺摩法師、金山寺太蒼法師、棲霞山明常法師等等,經香港取道前往台灣、馬來西亞、越南,對當地的佛教推展影響甚深。 為何仍有人誤解佛教為導人拜佛是導人迷信的宗教﹖覺光長老微笑著娓娓道來一個故事﹕

「四十多年前,英人將日戰時日軍指揮中心及刑場改建的香港差餉估價處(現址為中環的中銀大廈)鬧鬼,打字機會自己移動,人心惶惶,於是由華人政務處請佛教聯合會在一個星期六的下午,舉行了一場放焰口的法事,由海山老法師、明常老法師等主持,連同本人、永惺法師等四十多位僧眾參與。這一場法事,差餉估價處不用花錢,但是處長一定要親自先上香。法事之後,一切恢復過來。

「那件事情,街知巷聞,不明白的人,會覺得是鬼怪迷信,查實,我們所做的法事,不是要捉鬼,而是――度。所謂超度者,是藉著經文的教義,讓一切眾生,明白產生苦惱的因由和解決的方法,離苦得樂,使受煩惱煎熬的眾生,放下自在。」

今年4月在杭州舉辦的「首屆世界佛教論壇」,中國對佛教在國際上的整體發展有什麼看法﹖

長老說﹕「我覺得葉小文(按﹕國家宗教事務局局長)是與佛有緣的,能夠在無神論的共產主義國家,舉辦一個國際性的佛教論壇,實在不簡單。這個活動,主要的用意是透過世界各地的佛教界人士的互相交流,探討如何將佛教的理論應用和感動大家,締造一個和諧的世界。」

香港佛教「弘法利生」
少年時代在寧波天童寺出家,在寧波觀宗寺設辦的「戒律學院」及「研究學院」修習,少時親近上世紀多位大德長老。踏足香港60年,不但見證香港的佛教發展,更聯合四眾,成立香港佛教聯合會,以教育及社會公益為弘法形式,取代了農禪的傳統方法,為戰後的香港佛教,開拓新的發展方向。

轉眼間,覺光長老在香港為法忘軀六十年,在老人家心中,最難忘的事情有哪些﹖
「六十年來香港佛教發展可用『弘法利生』四個字去概括,弘法就是使多數人認識佛教。重大事件有慶祝香港回歸的佛教大會、落實佛誕為公眾假期、迎請佛牙舍利臨港、沙士期間佛教界為全港市民灑淨祈福、2004年迎請佛指舍利及法門寺國寶到港。」

長老所說的,都是香港佛教界歷史上舉足輕重的事情,但在長老口中只是淡淡的道出。畢竟走過八十七年光景,對世情早已參透看破。最近有報道提及,覺光長老自言將要「退休」,出家人也有退休的嗎﹖

「我年事已高,今年足八十七歲,雖仍有心於佛教工作,但精神和體力時不我與,不由不退下。未來計劃,將是遵從佛陀教導,念佛靜修。」

長老對最不想他退休的香港信眾有什麼啟示呢﹖長老輕數著掛在胸前的佛珠,慢慢地說出﹕「將此身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

3. 禪心法語 師.覺.正.淨
聖一法師 口述 寶林禪寺眾弟子 恭錄

(一)
佛,以佛為師﹕
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燃燈古佛都是你的師父。
法,以法為師﹕
妙法蓮華經、金剛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地藏菩薩本願經,三藏十二部,一切經典。
僧,以僧為師﹕
有菩薩僧,文殊師利菩薩、普賢菩薩、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又有羅漢僧,一千二百五十羅漢,五百羅漢﹔又有凡聖僧,天下老和尚,出家人持戒清淨者,都是你的師父。
(二)
皈依佛,佛即覺也。
覺即不迷,覺惡止惡,覺善修善,覺生度生,覺煩惱斷煩惱。
皈依法,法即正也。
正法﹕了生死方法,到彼岸方法,成佛方法,是名正法。正法離欲,布施離欲,持戒離欲,一切法離欲。正法只有一個,假的好多。
(三)
僧即淨也。
六根清淨,六根不染六塵,可以證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果,菩薩無生法忍。口多食素,令口清淨。心多念佛,令心清淨。身多拜佛,令身清淨。身口意清淨是名真正皈依三寶。
         五月廿四日
         方便皈依後的開示

4. 錢孔觀法 今夜星光璀璨
撰文/李師成

今年Channel的Karl Lagerfeld,將他的度身訂造「Haute Couture」時裝展移師香江。度身訂造時裝,動輒要港幣百萬元,時裝展的豪華程度不問可知。

展場外,春寒未斂,星月如銀。寶馬雕車,夜魚龍舞。場內滿室蘭馨,鎂光閃爍,俊男美女,滿樓紅袖。看煞人也。台上二十位水葱兒一般的模特兒,「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如洛神天降。「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象牙白的通花雪紡晚裝,如「奇服曠世,骨像應圖。披羅衣之璀璨兮,珥瑤碧之華琚」。繁花似錦,錦上繁花,眾人無不讚歎。

今夜,色、受、想、行、識,五蘊竟真實不虛。

很多精英要實踐像傑克.倫敦一樣的生活信條﹕「寧作飛花奔紅燄,不作浮塵附木枯﹔願化流光耀一瞬,不作呆星寐千年。」但火光消失之後,一瞬逝去之時,生命的落腳點在哪裏﹖

這些程度無止盡的豪華,會變易消失的豪華,當大家爭相追逐的時候,有沒有分析其本質是什麼﹖佛家認為是「空」性。怎麼是空性﹖我們每天追求的豐裕或豪華生活,甚至寶貴的生命是沒有本質的。像人世間其他萬事萬物一樣,依靠一些條件及環境而產生,亦會因環境和條件的改變而改變,甚至消失。 此所以張愛玲也要說﹕「無論虛榮與繁榮,都會成為過去。」大家不要忘記,「就是最豪華的人,在張愛玲面前也會感到威脅,看出自己的寒傖」。《紅樓夢》第十七回,開卷也有詩一首﹕「豪華雖足羨,離別卻難堪。博得虛名在,誰人識苦甘。」脂硯齋的眉批是﹕「好詩,全是諷刺。近之諺云﹕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真罵盡無厭貪癡之輩。」


Go to Issue Menu5. 東蓮在線 www.buddhistdoor.com

梵唄班 主持:妙慧法師/逢周六下午2:30
瑜伽及北傳靜坐班 主持:黃耀光居士/逢周六上午9:30/收費每月250元
念佛晚會 主持:妙慧法師/逢周日晚上7:00
以上地點: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查詢:2572 2437

香江點睛
講座:行佛的足跡 講者:李焯芬教授/主辦:佛香講堂/時間:7月8日周六下午4:00/地點:九龍窩打老道84號冠華園2樓/查詢:2715 7933

法鼓山讀書會  以聖嚴法師著作和法語為題研習及分享心得/主辦:法鼓山香港分會/逢周三晚上7:30/地點:九龍荔枝角永康街23-27號B座2字樓205室/報名查詢:2865 3110

Go to Issue Menu6. 名譽顧問

覺 光 長老 編輯委員會(排名依拼音為先後)
法 光 法師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教授
衍 空 法師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教學顧問
淨 因 法師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總監
趙國森 博士 資深佛學研究者
李焯芬 教授 香港大學副校長
李潤生 教授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李葛夫 博士
呂榮光 居士
馬少雄 居士
潘宗光 教授  香港理工大學 校長
溫綺玲 居士

Go to Issue Menu 7. 徵稿啟事

《明覺》特刊接受投稿,內容圍繞佛教與社會、佛教與人生、佛教與教育、佛教文化、藝術、歷史等等範疇,務求深入淺出,言之有物。

特刊編委會決定來稿刊出與否,若不刊出恕不退稿;編委會並有權刪改來稿,不欲刪改請註明。一經刊出即致稿酬。
文章篇幅:長文2000-2500字,短文約600字。
作者資料:請附真實姓名、筆名、聯絡電話或電郵、通訊地址。宜附作者簡介以供參考。
投稿方法:請用以下途徑,請註明《明覺》特刊編委會收。
傳真:2572 4720
電郵:[email protected]
郵寄: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學佛釋疑》一欄歡迎讀者來函發問,問題經編輯篩選再交由法師、佛學學者為讀者解答。(來函途徑同上。無酬。)

8. 預告 Go to Issue Menu

7月12日周三
佛教長老大德系列二:藏傳佛教大德、學者創古仁波切

資源

課誦

連結

下載

賀卡

友情連結
何鴻毅家族基金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校友會 | 寶蓮寺 | 大渡網 | 溫暖人間 | 佛哲書舍 | 史丹佛大學何鴻毅家族基金佛學研究中心 |
TLKY Canada Foundation Programme, Institute of Asian Research,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 International Buddhist College, Hatyai |
東蓮覺苑佛門網站小組製作 ©2006-2008 | 服務條款 | 佛門宗旨與LOGO 自2006年10月1日瀏覽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