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 第5期

1. 卷首語 從孝道看人類文化的共性
撰文/淨因法師

一幢住著不同種族人的房子失火了,重視金錢的猶太人首先搶出錢袋,重視愛情的法國人首先救出情人,重視孝道的中國人則首先背出了老母。這則幽默故事常用來反映中華民族重人倫、講孝道之文化特徵。儒家把「孝」看成是一切倫理道德之總綱。正如《論語》云﹕「百善孝為先。」孝道倫理因而成為五千年來中國倫理道德的基石。

佛教傳入中國後,與中國固有的孝道文化相結合,不僅把孝當作持戒之先決條件,主張「孝名為戒」,而且豐富和發展了儒家的孝道觀,把儒家所主張的對父母現世之順從轉變成對父母三世之報恩。於是出現了以報恩為主題的《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和《盂蘭盆經》,進而演變成「盂蘭節」,以布施供僧的方式救度受苦的親人。

更令人值得反思的是,孝道在其他各大宗教教義中都占具極其重要的位置。在伊斯蘭教的教義中,孝順父母的重要性僅次於禮拜真主。有人問穆罕默德,「哪種功德最得真主的喜悅﹖」穆罕默德說,「按時禮拜。」又問,「其次呢﹖」穆罕默德說,「對父母行孝。」穆罕默德解釋說,因為「樂園就在母親的腳下,其門是孝順。」基督教認為,「上帝沒辦法照顧每一個人,所以創造了母親。」也許是由於宗教文化的影響,西方人並不是不講孝道,母親節就是起源於美國。

更有趣的是,「孝」並不是萬物之靈——人類的專利。烏鴉有反哺之德,羊也有跪乳之義,就連一顆不起眼的小小種子,在吸收天地精華後發芽,翠綠的嫩葉便對天空回報以清新的氣息……

由此可見,對孝道的提倡並不是局限於某一種文化或宗教,而是全人類共同遵循的倫理規範。由此我們可以進一步推論,不同的文化確有其相通之處,如「母愛、博愛、慈悲、和諧」等美德為各種文化/宗教所擁有,只不過不同的文化/宗教用不同的方式而加以詮釋和提倡而已。

2. 陰曆七月十五日﹕道教言鬼,佛教重孝 Go to Issue Menu
撰文/岑逸飛

西方鬼節,是萬聖節,在每年十月底,當晚小孩會穿上化妝服,戴上面具,挨家挨戶收集糖果。中國民間的「鬼節」,在陰曆七月十五日,今年是陽曆八月八日。在佛教來說,這是「盂蘭節」,在道教而言,則是「中元節」。

節日來自傳說,多少帶有宗教色彩。在宗教上,包括祭祀儀式和信仰內涵,而社會意義則涉及族群認同和經濟效應。作為民俗研究,從「盂蘭節」或「中元節」,看佛、道之別及其融合,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課題。

中元節是道教節日
如今一般民眾,只管求神拜佛,見神便求,見佛便拜,鬼節管它是「盂蘭」還是「中元」,也混作一談,總之便是點香燭、燒冥紙,到底拜些什麼,信眾大多不甚了了。其實這兩個節日,雖同有「布施」含義,但儀式、祭品不盡相同。中元節以三牲五果普渡十方孤魂野鬼﹔而佛教戒殺生,以百味五果供養十方眾僧。

先說中元節,是道教一個重要節日。道教定出一年有三個重要日子,即陰曆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這三個節日,傳為天官、地官、水官的考校功過日期,其後演變為三官誕辰。天官是紫微大帝,地官是清虛大帝,水官是洞陰大帝。

關於三官大帝,中國上古已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禮儀。但那是帝王專利,老百姓只能祭祖,到東漢末道教的天師道才定下三官誕辰,上元賜福天官,中元赦罪地官,下元解厄水官。

地官管的是地府,中元節來到凡界,考察核定眾鬼善惡。傳說這天地府放出全部鬼魂,眾鬼出離冥界,接受考核。道觀在這一天設醮,而信眾也願出資設齋為祖先祈求冥福,請地官赦免罪過,早升天堂。

道教的中元節是名副其實的「鬼節」,民間相傳七月初一「開鬼門關」,七月三十日「關鬼門關」。中元法事是為亡魂赦罪,雖不能完全解除罪孽,但也希望減輕一些,讓亡魂早日安息。而在法事中,不單只超度亡魂,更為無主孤魂及各種原因的死難者施予救濟。

盂蘭節重孝不重鬼
至於佛教「盂蘭節」,源於佛教在七月十五日的「盂蘭盆會」,重孝不重鬼。「盂蘭」是梵語Ullambana音譯,即「倒懸」之意。「盆」字是漢語,「盂蘭盆」指為解救倒懸之苦,把百味盛於盆中供奉三寶。

一般人所認識的盂蘭節,出自民間「目連救母」故事,中國戲曲及電影或電視劇常以此為題材。但民眾對其情節常存有誤解,可能受到誤導而誤認目連是中國人,救母後做了地藏菩薩。也許與電影中目連造形像地藏菩薩有關,見其手上拿似是地藏菩薩的錫杖,直闖地獄勇猛無比,自然而然誤以為是地藏菩薩前生。

若看看佛教《盂蘭盆經》,便知「目連救母」因由。目連是印度人,原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原名目犍連,擁有神通能力,以天眼通見到母親在地獄因罪孽深重,備受「倒懸之苦」,食物未到口邊就被火燄燒成灰燼,淪為餓鬼。

可是目連無力將母親解脫,為此請教佛陀解救法門。佛陀表示目連的神通能力不敵業力,必須找更多僧人以群力才能救母,並指定為七月十五日。是十方眾僧的自恣日,又名解夏日。佛擇定此日,就是勝時,與道教的中元節並無關係。

按佛在世時,規定眾僧由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這九十日結夏安居,不許遠行,於所在地加緊用功,結夏安居完畢,就可自恣。「自恣」的「自」,是自我檢點﹔「自恣」的「恣」,是恣他所舉,如發覺自己有過失,應對人懺悔,不可隱藏。

為此目連特別準備諸飯食百味供養十方眾僧,待眾僧結夏安居修行後齊來救母,終於使母親脫離餓鬼道。

參照福州鼓山湧泉寺純果法師(1915-1993)著的《盂蘭盆經解》,提及中國盂蘭節習俗,最先見於梁武帝大同四年,已有「盂蘭盆會」施設,其後日漸普及。初時梁武帝依佛法制施行,設齋供佛及僧,祈求滅罪增福,但因此日與道教中元節相同,民間將兩節混同,而盂蘭節的供僧一法,變為施鬼神食,世人未讀《盂蘭盆經》的,並不明白其底蘊。

須知佛弟子目連,生性孝篤,《盂蘭盆經》提及他「欲度父母,報乳哺之恩」,他的出家,是為孝順父母而出家,因此他一得果道,刻不容緩便要報父母乳哺之恩,故《盂蘭盆經》的經旨,重在孝順和報恩,處處皆以報恩為前提。

純果法師謂,《盂蘭盆經》講報恩,「當為七世父母,及現在父母,厄難中者。」這是孝思的推廣,不只一世父母,就是七世父母也應超拔。七世父母是從無量劫來。其實何只七世,七世是以近數略舉。

而所謂「厄難中者」,可指現生父母,或已逝世的父母。現生父母,或受沉坷,或受枷鎖﹔已逝世的則如七世父母,或沉三途,受諸苦難,但願此等父母苦難,都得解脫。可見佛教報恩,並非僅報現生父母之恩,而是報生生世世父母之恩,最大目的是要把父母度出三界,這是佛教闡釋的孝道。

純果法師慨嘆,如今人們對「盂蘭盆供」,已忽略孝順與報恩意義,反而偏重度鬼神食,若是佛弟子而屠殺雞鵝豬鴨,鮮血腥燥,拜祭孤魂,創下殺業,更是有違佛陀慈悲教義。

從佛教立場看,七月十五日的盂蘭節不只是鬼節,更是各方眾僧成道日,每逢這個吉日,是佛弟子修孝順之日,應念念中常憶父母,乃至七世父母,作盂蘭盆,施佛及僧,以報父母恩德,並在此日多做善事,拯救萬靈於塗炭,減少世界殺業,如《盂蘭盆經》所云﹕「 若一切佛弟子,應當奉持是法。」這樣才不負佛陀教導,不負目連為己為人的啟問。


3. 禪心法語 全憑心地用功夫Go to Issue Menu
聖一法師 口述 寶林禪寺眾弟子 恭錄

 問﹕怎樣看話頭﹖
 師﹕未生以前看。
 問﹕現在的人要看「念佛是誰」嗎﹖
 師﹕「誰」字是疑情,一念未生是話頭。
    甲申年十月廿八日(2004年12月9日)雲居山
※ ※ ※ ※ ※ ※ ※
  ——「達摩西來一字無,
        全憑心地用功夫﹔
        若於紙上談佛法,
        筆尖點幹洞庭湖。」
  ——初祖傳法給二祖。二祖傳法給三祖,一代傳一代,以心印心,即心是佛,心外無別佛。「佛是本體,覓乎本心﹗」釋迦牟尼佛時代有阿彌陀經,中國大乘經典相信心淨佛土淨,即心是佛,心外是佛。
  ——後世禪宗式微,皆因現代人著相,忘記心淨佛土淨,心外無別佛。
  ——有人出坡時問我,阿彌陀佛是不是無量光、無量壽﹖我答﹕「是。」當你見到阿彌陀佛是無量光明,壽命無量,你便見到阿彌陀佛,你的壽命亦長。
甲申年十一月初四日(2004年12月15日)
真如禪寺  雲居山  西禪堂

4. 與佛法有緣 二法一脈Go to Issue Menu
撰文/格維斯

佛法泛指佛陀所覺悟的「法」,在歷史上,佛陀約在公元前六世紀頃出現於北印度,透過身教、言教,說法四十五年,教導當時他所接觸到的出家弟子及一切民眾,能向於至善及淨化內心的法。佛陀入滅後,遺下的教法,便由他的弟子結集成「法」與「律」。

佛法約在西漢開始傳入中國,至唐朝有大量佛經翻譯工作進行(唐以後規模小得多)。「法」在佛經中主要用作表達為佛陀覺悟的內容(緣起法)及其達至覺悟的方法,而「律」則作戒律,解用作檢定自己身心行為的道德標準,亦有助導向於「法」的作用,同時包括僧團共住共事的規則。

佛教在中國流播歷史悠久,對中國文化一直以來起著潛移默化作用。香港是中國一部分,自然直接與間接受到佛法的影響,另一方面,英國人管治香港期間將其本土法律移植到香港來,該法律制度有效運作多年,在97回歸後繼續通過《基本法》沿用至今。這個法制的特色是以普通法為基礎,一般通稱為「法律」。在錯綜複雜的歷史演變過程中,佛法的「法」與「律」二字,無獨有偶地成了香港普通法制內容的中文通稱。

究竟「佛法」與「法律」是截然不同的兩回事,還是有其共通處呢?

「佛法」與「法律」各自的終極目標是不同的。「佛法」是提供一個途徑使人類能去惡行善,最後達到徹底淨化內心的方法;而法律則是要給人們有法規所依循,使人們能從事社會、經濟、政治各方面的世間活動,和給予人們理性地解決糾紛,提供一個途徑。但在另一角度去看兩者有著共通點,即具有高度的理性精神,並以此理性精神為各自的「法」、「律」奠定了一個穩如磐石的基礎。

Go to Issue Menu5. 東蓮在線 www.buddhistdoor.com

盂蘭附薦法會
8月2至7日上午9﹕00至下午4﹕00
妙慧法師帶領念誦地藏經

接受附薦登記
8月6日下午5﹕30
| 放大蒙山施食

盂蘭放生法會
8月12日上午11﹕00下午2﹕00
上午10﹕30北角東渡輪碼頭集合
每位180元
以上地址﹕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查詢﹕2572 2437

Go to Issue Menu6. 用禪修來減壓

最近中環有一個專為行政人員舉辦的禪修班,由台灣聖嚴法師主持的法鼓山香港分會教導,大可幫助在忙碌工作壓力下的上班族來個身心放鬆。禪修班在中環的居士林舉行,毋須在放工後還要舟車勞頓一番才去到禪修的地方,對辛苦了一天的上班族可說是天大的喜訊。

地址﹕皇后大道中178-180號香港珠寶大廈2樓
日期﹕8月9、16、23和30日,晚上7﹕30至9﹕30
費用﹕$480 (禪修班期間的星期六有免費的禪坐時間)
查詢請電﹕3107 3202 或到
網址﹕www.laybuddhist.com

Go to Issue Menu7. 名譽顧問

覺  光 長老
編輯委員會(排名依拼音為先後)

法  光 法師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教授
衍  空 法師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教學顧問
淨  因 法師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總監
趙國森 博士  資深佛學研究者
李焯芬 教授  香港大學副校長
李潤生 教授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李葛夫 博士
呂榮光 居士         
馬少雄 居士 
潘宗光 教授  香港理工大學  校長
溫綺玲 居士

地址﹕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傳真﹕2572 4720  電郵﹕[email protected]

Go to Issue Menu8. 預告:8月9日星期三

賴信川﹕〈微妙音聲,傳誦不絕〉

資源

課誦

連結

下載

賀卡

友情連結
何鴻毅家族基金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校友會 | 寶蓮寺 | 大渡網 | 溫暖人間 | 佛哲書舍 | 史丹佛大學何鴻毅家族基金佛學研究中心 |
TLKY Canada Foundation Programme, Institute of Asian Research,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 International Buddhist College, Hatyai |
東蓮覺苑佛門網站小組製作 ©2006-2008 | 服務條款 | 佛門宗旨與LOGO 自2006年10月1日瀏覽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