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 第12期

1. 卷首語  生活中體會佛法
撰文/雲影

有人認為佛法是講求虛無飄渺的來生的宗教,是迷信,因此不願接近。有人認為佛法是一門高深的學問,是談空說有的思辯哲學,因此不敢問津。就是在已學佛的虔誠的善男信女當中,有人也認為學佛是為了求福報,求功德,求來生轉生到一個好的地方。其實這些都是對佛法不正確的認識。

佛法就是人生的哲學,它是佛陀自己親身證悟,然後用四十五年的時間為人們講授的很樸實的真理。佛陀與哲學家不同的是,哲學家由邏輯思辯和推理建立自己的學說,因此有一些哲學很不切合實際。而佛陀則是由自己的經驗來解釋人生現像,所以佛法具有很強的實踐性。比如說,佛教講「人生難得,佛法難聞」,但同時又講「看破,看空,放下」,這些都是在人生實踐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前一句是從人生的宏觀方向來講的,「人生難得」就是要提醒人們,不要虛度年華,要積極向上,為人生的目標而拼搏。而後一句則是講,在具體的事情上,不要執著,要「看破,看空」,否則,我們就會有心理負擔,或者有某種壓力,我們的頭腦就不會清醒。右面文章講到的傅家俊的經驗就是真的寫照。如果他不努力拼搏,他就不會成為桌球界舉世知名的華人青年。但是,如果他在每一次的比賽時,他都想的是得第一名,那麼他的心理壓力就會很大,臨場就不會發揮得好。反之,如果他能「看破,看空」,就不會有心理壓力,情形就大不一樣。

2. 專訪傅家俊──手持球棒心念佛Go to Issue Menu
撰文/小吉 攝影/馮剛睿

19歲贏得世界青年桌球錦標賽冠軍後的傅家俊,旋即在亞洲及國際的業餘賽、職業賽中,取得一連串驕人賽績。他非但沒有少年得志的驕慢,反而有一股少年人少有的沉和冷靜,是職業訓練有素?還是有個人秘笈,才練就得一手如此的功夫?

球迷在現場或電視熒光幕前看到的傅家俊,都處於最好的精神集中狀態,是完全的投入忘我境界,感覺很清醒敏銳,只會見到面前的球桌,即使有觀眾的談話聲、電話鈴聲,似乎內心也不會生起一絲相應。試問在這樣近乎禪定的狀態下,我們又怎會看見面帶笑容或緊張神態的傅家俊!

因為傅爸爸,14歲的傅家俊,就已接觸桌球運動,直至舉家移民加拿大後,才清楚知道自己對這項運動的意向。

「沒有爸爸媽媽的支持,我絕對不會如願成為職業桌球手。特別是爸爸,早期有很多的賽事,他都四出陪我。」傅家俊說時,臉上充滿感恩之情。

難道他們不擔心獨子的學業,他日在社會上如何謀生呢?

「他們只要求我中學畢業後,才可當全職桌球手。我明白,職業球手的生涯不會維持太長,將來我可以繼續重投學業,亦會當桌球教練。」傅家俊對自己將來的取向,說得肯定。

如何讓心處於最佳狀態
1997年,19歲的傅家俊,贏得世界青年桌球錦標賽冠軍,20歲開始成為職業球手,第一次參加世界職業桌球大獎賽,即奪得亞軍,被稱為「神奇小子」的傅家俊,此後在亞洲及國際的業餘賽、職業賽中,取得一連串驕人賽績。無論是在比賽中,還是比賽前後,又或是輸或贏,傅家俊總是讓人覺得是個非常冷靜的運動員。究竟在比賽過程中,或賽前賽後,他是如何調心,讓心處於最佳狀態?

少年時,傅家俊常見母親在家中看經書,出於好奇,也拿些經本看看。15歲開始看《心經》,讀讀,發覺心境很容易就會隨經文平靜下來,感覺很舒服。之後,陸續看了很多大德的開示,以及一些大乘經典,例如《妙法蓮華經》等。

多看佛經,開始認識因、果的道理,很自然地在人生和打桌球方面,套用了佛陀的教誨,遇到任何煩惱和困難的事情,都會思考用不同的廣闊角度去面對和理解。

因果道理如何與打球比賽時需要調節精神狀態拉上關係?

「試過比賽時太緊張要擊敗對手和贏取賽事,導致影響了個人的比賽水準。最後發覺,自己的想法出了錯,贏和輸,只是一個結果,『因』才重要。

比賽現場,對手的發揮、觀眾的反應、球證的判決、臨場的運氣等等,都不是自己能力可以控制的。比賽時,唯有兩種因素可以由自己控制的,一 : 是技術,二 : 是心理上的調節。

將自己的心安放在自己可控制的事情上,得失就看得沒有那麼重要了,盡量做好自己平日練習時做出的水準,比賽時盡量發揮出來,效果反而更好。」

如何看自己,如何看對手
回顧傅家俊的比賽經歷與戰績,其實也是高潮低潮相互交錯的,國際排名也是時前時後,以至近兩年中國大陸冒出至今年僅18歲的丁俊暉,在去年的中國公開賽上,就以一局之差贏了傅家俊,到了今天,業內和評論界,動輒將兩人相提並論。比賽猶如上戰場,不可能不說輸和贏,傅家俊如何看自己?怎樣看丁俊暉,又如何看這個別人套在自己頭上的比較?

「這是良性競爭,若想桌球運動蓬勃,便應該更國際化,希望更多世界各地的出色球手一齊參與,才可使桌球運動普及。丁俊暉這幾年的成績有目共睹,我就很替他高興。以前自己出外比賽,中國代表只有我一個,有點點孤軍作戰的感覺。其實,這幾年亞洲和中國都出了很多出色的球手,對這項運動來說,是好事,大家可作交流,私下我與丁俊暉是好朋友,同是來自中國,有很多事情可以一齊分享,有助互相進步。」 

傅家俊認為,世界排名是給自己看的,不是用來爭取別人的評價,排名的出現,是代表自己在桌球上表現的一個指標。如果自己確實已盡全力、保持上進心的話,即使排名榜上還是退下來,只是代表他人的進步比你快而已,對自己的表現仍會感到滿意的。

打波也能體會佛法
過去兩年,傅家俊帶領香港桌球隊參加亞運會,都取得團體冠軍寶座而歸,今年看來大有奪得三連冠之勢,只是近幾年他個人的事業相對比較沉寂,直至今年4月進入世界錦標賽四強,無疑把自己的事業推上了高峰。他曾說過,代表中國香港隊參賽亞運會是一種榮譽。傅家俊如何看待國家、香港和自己的角色呢?

「運動沒有空間地域限制和區分,運動員在各自的目標和鍛煉過程中,可互相推動、彼此交流分享。體育運動的最基本精神,是將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我出生於香港,受香港的栽培,所以是代表香港出賽,至於打球的技術與目標,不會因我代表哪一區域而有分別。我愛中國愛香港,但不會懷要為香港爭光做些事情,或要取得什麼獎牌的心態去參賽,取得佳績是運動員應該做的,盡力而為,問心無愧。」

常看佛經的傅家俊,在比賽運動中有沒有直接受到佛教思想影響?

球員偶爾也會犯錯,心態只側重於那個「果」,未開波驚輸,未打又恐打失,結果就是打失那一球,或輸了賽事。運動心理學重於「現在」。專家教傅家俊,打失了一球,那一球已經不存在,是過去了,愈快忘記愈好,因為誰也不可以再拿那一球出來重新打過,球手可以做的只有忘記它。

這與佛法有相通之處,金剛經云: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個現在也會轉眼間過去,佛法說中道,打波也是一樣。打波太大力或是太細力,都不可以,要剛剛好。

「佛法可以放在生活上,也可應用於桌球上,打波也能體會佛法,最大得是定力,雜念少。運動心理學主張live the moment,佛家是活在當下,都是同一道理,好實用。」

傅家俊
出生日期:1978年1月8日
1997 世界業餘桌球錦標賽 金牌
1998  亞運會男子隊際金牌
2002  亞運會男子隊際金牌
2003  英國超級桌球聯賽金牌
2004  歐亞桌球大師對抗賽金牌

3.禪宗公案 本來面目Go to Issue Menu
撰文/李潤生

早期禪宗,作單線的血脈傳承,達摩傳慧可為二祖,慧可傳僧璨為三祖,僧璨傳道信為四祖,道信傳弘忍為五祖,弘忍傳慧能為六祖。六祖慧能而後,改單線為複線的傳授,開創南禪一花五葉的璀璨時代。

南禪慧能的弘揚,應自度慧明以啟其端,宗寶本《壇經》載言:慧能撰無相偈,得弘忍的賞識,為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便言下大悟,授以衣法,稟為第六代祖,又為逃避眾人的追趕與搶奪,連夜發足南行。兩月後,至大庾嶺,為慧明所趕上。慧能把衣、缽置於石上而身隱草莽之中。慧明提掇不動,喊道:「行者、行者,我為法來,不為衣來。」慧能出坐石上,慧明作禮說:「望行者為我說法。」慧能指導他「屏息諸緣,勿生一念」。良久之後,慧能問道:「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即於此時),哪個是(慧)明上座(你的)本來面目?」慧明言下大悟。

「本來面目」就是每一個生命個體本自具足的清淨「自性」,亦即是不離、不脫、不異不思議佛法的「不空如來藏自性清淨心」,亦即是「其性無二」的「佛性」。要證入如是「自性」、「佛性」、「如來藏」,慧能教導慧明初步工夫在「屏息諸緣,勿生一念」。此是無念工夫,是修止的工夫。《壇經》說「無念念自正,有念念成邪」,達於「邪正悉打卻,菩提性苑然」而起用。在教下言,這就是由定以發慧, 由慧起觀;止觀成就,般若智生,便得證入諸法實相。禪家宗門,則主張即定即慧,即定之時慧在定,以般若觀慧明心見性,直了成佛。

如是過了好久時間,慧能再以「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哪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的提問來接引他。「本來面目」是超越對立的無相無名之實體,故「惡之與善、惡法善法,盡皆不捨,不可染」,然後得以證入。善惡對立:思惡則有惡相可捨,思善則有善相可取,即成「淨妄」。唯有以超越一切對立的般若智慧,於一切法不取不捨,然後可以證入離言離相、絕對不二的「本來面目」,然後可以見性成佛道。這是禪悟的不二法門。

4. 佛經故事 殘羹 Go to Issue Menu
撰文/李葛夫 插圖/小子

富家女毘舍佉在七歲時,與爺爺同往佛陀處聽法,二人同時證得了初果。後來毘舍佉嫁給富翁彌伽羅的兒子,常常受到彌伽羅所供養的裸形外道排擠。有一次,彌伽羅在家中正在享用以金碗碟盛載的飯餐,他雖然見到門外有一位比丘在托缽化緣,但他卻無動於衷,繼續大吃大喝。毘舍佉看見了這一幕,她便對那位比丘說:「真不好意思,我家老爺正在吃隔夜陳腐的飯菜,不適宜供養給你!」

彌伽羅聽到媳婦的說話,大怒不已,決定將她驅逐出家門。毘舍佉不服,找來八位長老作裁判,她說:「老爺對化緣比丘的不理不睬,令我想起他今生從不作任何布施的善行。那麼,他不過是享用過往生帶來的福業。換句話說,他大快朵頤的美食正是過去陳腐的食物而矣!」八位長老聽罷深感有理,認為不應驅逐她。她後來更要求請佛陀及其弟子來接受供養,老爺最後還是答應了她的請求。當應供完畢後,佛陀為他們說法開示,彌伽羅亦因善根成熟而證得初果。由於彌伽羅是「鹿」的意思,大眾都稱毘舍佉為「鹿母」。後來毘舍佉將自己陪嫁時鑲滿珠寶的外套義賣,得到的巨額金錢全部捐了出來,興建了著名的「鹿母講堂」給佛陀說法。

朋友!你想吃新鮮美味的菜餚,還是想吃陳腐發霉的殘羹呢?

5. 素食菜譜 煎釀辣椒 Go to Issue Menu
圖文/羅莎

材料:辣椒      20隻                  乾冬菇       8隻
紅蘿蔔    1/4個         鮮腐皮    1張
鹽        1/2茶匙         胡椒粉    少許
糖        1/2茶匙         粟粉      2茶匙
做法:
1. 浸軟冬菇,洗淨後切碎。
2. 鮮腐皮、紅蘿蔔切碎。
3. 在切碎的材料中,加入鹽、糖、胡椒粉及粟粉中
拌勻。
4. 辣椒對切開邊,去核洗淨待乾。
5. 將已拌勻的材料釀在辣椒上。
6. 煎鍋預熱,加入適量的油,辣椒上灑上少許粟粉,放熱油內煎至金黃即可。

6. 東蓮在線Go to Issue Menu
www.buddhistdoor.com

念佛晚會 
逢周日晚上7:00
主持:妙慧法師

佛學講座 
逢周日上午9:00
主持:傳慧法師

南傳靜坐班(慈修禪) 
逢周六下午2:30
主持:法護法師

互動佛學研習班 
逢周六下午2:30
主持:倪啟瑞居士

瑜伽及北傳靜坐班 
逢周六上午9:30
主持:黃耀光居士

「無言說法——佛教藝術」講座
佛教造像概略 
李美賢女士主講
9月23日(周六)
下午3:00
以上地點: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查詢電話:2572 243

7. 預告:9月27日星期三Go to Issue Menu


崔中慧:〈東蓮覺苑—— 奇女子創辦的佛教道場〉

東蓮覺苑《明覺》特刊編輯部
編輯:方禮年
地址: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傳真:2572 4720 
電郵:[email protected]

資源

課誦

連結

下載

賀卡

友情連結
何鴻毅家族基金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校友會 | 寶蓮寺 | 大渡網 | 溫暖人間 | 佛哲書舍 | 史丹佛大學何鴻毅家族基金佛學研究中心 |
TLKY Canada Foundation Programme, Institute of Asian Research,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 International Buddhist College, Hatyai |
東蓮覺苑佛門網站小組製作 ©2006-2008 | 服務條款 | 佛門宗旨與LOGO 自2006年10月1日瀏覽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