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Issue Menu1.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
撰文/愚子

一位盲者拜訪朋友,相談甚歡,天黑後,盲者才向朋友告別,臨走時,他向朋友要一盞燈籠照路回家。朋友感到很奇怪,「你要燈籠做什麼?白天黑夜,應該對你無有太大的影響啊!」盲者解釋說:「我雖然無須燈籠照路,但別人可以看到燈籠啊!這樣就不會相撞了。」

驅走心中陰霾

燈籠如同人們心中明燈,它就像天空中的月亮、太陽永遠明亮。正如古德所雲:「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千江」代表不同的人,「月」則代佛性,「雲」代表煩惱,「天」則代表清淨無染的心。天空中因有烏雲,使我們無法看到晴空;人們的心靈因被污染,所以無法如實了知宇宙人生的真相。儘管天上的月亮只有一個,任何一條河中只要河水澄靜,就能映照出千萬個月亮來;雲開霧散,明淨的天空自然顯現出光芒萬丈的太陽;同理,只要我們驅走心中的陰霾,心靈就能得到淨化,我們每一個人的心燈也將再一次明亮起來。

汝當自努力

點亮心燈的工作需要我們自己去做,任何人都無法幫助。正如佛陀在《法句經》中云:「汝當自努力!如來唯說者。隨禪定行者,解脫魔繫縛。」佛陀只是一位有大智慧的導師,而不是萬能的神。他不能像變法似地點石成金,使一棵柳樹長出蘋果來;佛陀只不過是告訴你如何栽培,以便來日有豐碩的收穫。但栽培的工作還是要你自己動手。同理,佛陀教導人們轉化煩惱的方法,你我都可以循佛陀的足跡,靜下心來領悟佛陀的教誨,引發智慧,去除煩惱,便能獲得快樂自在的人生。

 
法師與失明人及弘法使者於南華寺大合照
撰文、圖片/梁冠麗

今年復活節假期首日的大清早,十二位失明人連同家屬和十多位弘法使者,約共四十人,在衍空法師帶領下,登上旅遊大巴,浩浩蕩蕩地出發,展開一段不一樣的旅程。名為「心光之旅」的三日兩夜行程,探訪了韶關的雲門寺和南華寺、廣州的光孝寺和六榕寺。在有千多年歷史的禪宗道場雲門寺,遇上數百位僧人受比丘戒的盛大場面,聆聽了願炯法師的開示,並於清晨四時起來參與早課,體驗寺院的修行生活。

衍空法師沿途講解各寺廟的 歷史及祖師大德的故事

每一位失明人都由一位指定的弘法使者沿途二十四小時照顧,無論是住宿、飲食、上落巴士、寺院遊覽,都寸步不離,成為失明人的眼睛,為他們的人身安全負上責任。弘法使者都是二十歲左右的大專學生,未經世故,向來都是被照顧的對象,今次要求他們如此貼身照顧殘障人士,實在吃力。原來,考驗和鍛煉這些年輕人,正是這個旅程的主要目的。而看來,他們已經過關了。

不一樣的旅程

失明人倒是很習慣接受別人的照顧,雖然身在異地,環境陌生,天氣驟晴驟雨,地面濕滑,他們在弘使的領路和手杖的輔助下,上落梯級,穿梭馬路,行動迅速,從容自在,並經常展示燦爛的笑容,對弘使的細心服務讚不絕口。

雖然看不見,親手觸摸光孝寺的菩提樹仍是一樂。

「旅行去過很多,未試過這樣感受到愛心的活動;透過弘法使者生動地描述佛像、寺廟環境等,確是令我『眼』界大開!」「往日接觸過其他義工,很少如此細心和投入,他們除了用心,也用了力,扶持失明人上落是必須付出很大體能的。」「多謝照顧我的弘法使者對我不捨不棄!」

大專同學在照顧失明人起居飲食的同時,獲得很多啟發,失明人的學佛熱情、能流利背誦《金剛經》,更是令他們欽佩。

衍空法師帶領眾人邊行邊誦念佛號

「以往參加的大學活動,大部分都是從自己利益出發,今次發現,能夠照顧別人、付出愛心,才是生命中重要的意義。」「倘若我失明了,很可能會躲在家裡,放棄自己,不會周圍去,這些失明人克服了生活上的種種困難,積極和不放棄的生活態度使我獲益良多。」「失明人走路、上落樓梯都是大踏步的,很信任我們,我覺得很感激,很有成功感。」「用眼觀看事物原來不及用心感受,閉上眼睛感受一下,世界更美麗。」

不一樣的義工

在綿綿春雨中,衍空法師帶領失明人及弘使 右繞雲門寺虛雲老和尚 的舍利塔。

香港佛教聯合會成立「弘法使者」項目的宗旨,是獎勵就讀於大專院校的皈依三寶佛弟子或發心學佛的學生完成學業,鼓勵現今青少年發心學佛及弘揚佛法,日後投身服務社會,自利利他。

衍空法師指出,就是完成了正規佛學課程的人,也不保證日後能夠繼續堅持從事弘法工作,「『弘法使者』計畫聚集來自不同大專院校志同道合的年輕佛教徒,集中栽培。鼓勵他們身體力行地照顧別人,讓他們學習付出關愛、承擔責任,體驗人生真正的意義,效果殊佳。至於讓他們短期參與叢林修行生活,得到的更是書本上不能體驗的宗教感受。」

歷屆弘法使者已累積超過一百位,大部分已投入社會,經過『弘法使者』計畫的鍛煉,他們不計較付出、樂於承擔,工作心態絕不止於「做好這份工」。

不一樣的失明人

與一般的健視人士一樣,有志投入義務工作服務社會的視障人士實在不多。參與「心光之旅」的失明人都是香港失明人佛教會的會員,好幾位更當上全職義工,選擇服務別人以獲取生命的滿足感。

文康廉慶幸自己接觸佛法的時間較長,後來因手術導至失明,亦沒有為他帶來太大的痛苦。他切身感受到視障人士在修學佛法上所遇到的種種障礙,其一主因是香港並沒有任何團體提供點字佛經,他遂創辦香港失明人佛教會,並免費為香港視障人士製作他們所需的有聲書及點字典籍。

李啟德在失明後接觸佛法,幫助他在短時間內過度了失明帶來的困擾。他現時專注點字佛經的製作,已製作點字版的佛經包括《金剛經》、《阿彌陀經》等十二部。「《六祖壇經》點字版用了十八個月製作,《地藏經》用了九個月,花的時間雖多,但值得,有失明朋友領到點字佛經後,很快就能夠熟讀背誦,令我們深感鼓舞。」他表示該會有志擴展服務,令國內視障朋友和外地的視障華僑都能受惠,現正籌募經費設立永久會址,更有效地組織義工的工作流程,加快點字佛經的製作速度。

漫漫菩薩行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信心難植,善友難求。』事事都是因緣和合,難能可貴。現在弘法使者與失明人交上朋友,互相扶持,互相成就,這個善緣絕不簡單,需要很多條件相輔相成。」衍空法師引用《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指出菩薩度化眾生,是應該懷有尊敬和感恩之心:「若無苦難的眾生,則菩薩無機會修行,也就不能成佛。能夠遇上需要幫助和關心的人,同時又有能力幫助和關心別人,自利利他,實屬福報。」

「心光之旅」是一次別具深意的創意安排,突破了助人者、受助者之間的界限,顛覆了相互的關係,失明人與大專同學成為生命旅程中一段路程的同行夥伴,實踐菩薩道,讓內心的明光照亮自己和別人。

 

弘法使者

今年已是第十屆的「弘法使者」,曾舉辦的活動類型很多元化,不拘泥於傳統的弘法模式。「佛法的『法』,包容的範圍極為廣闊,但仍然以實踐慈悲為重心。」項目策劃人衍空法師說。

過去的活動包括:組織中學生學佛營、為護老院提供義工服務、海上放生、舉辦預科生升學輔導講座,以及夥同中學生到普陀山、丹霞山等參訪佛教道場

Go to Issue Menu3.

守護天使
撰文/李焯芬

有個小孩馬上就要誕生了。他卻有點猶疑,於是問上帝:「聽說明天你就要送我去人間了。但是,我這麼弱小和無助,我在那兒怎麼生活呢?」

上帝答道:「在眾多的天使中,我特別為你挑了一位。她會守候你、無微不至地照顧你。」
小孩還是拿不準自己是否真的想去。「但是在天堂,我除了唱唱笑笑外,什麼都不需要做,這就足以讓我感到幸福了。」

「你的天使每天會為你唱歌,對你微笑。你會感受到她的愛,並且因此而感到幸福。」

「如果我不懂那裏的語言,他們對我說話時,我怎麼聽得懂呢?」孩子繼續問道。

上帝輕輕地拍了一下孩子的肩膀說:「你的天使會對你說最美麗、最動聽的話。她會很耐心地、不厭其煩地教你說話。」

「聽說塵世有很多壞蛋,誰來保護我呢?」

「即使冒生命危險,你的天使也會保護你的。」

這時,天堂一片寧靜,凡間的聲音已可聽到,小孩明白自己得趕緊上路了。他又輕聲問了最後一個問題:「哦,上帝,假如我現在就出發,請你告訴我,我的天使叫什麼名字。」

上帝把手放在小孩的肩上,答道:「你的天使的名字很容易記住,你就叫她媽媽。」

Go to Issue Menu4.

章安灌頂
撰文/思顗

智者大師一生講經弘教無數,能夠將他對天台教觀義理記錄整理流傳後世的,實得力於章安尊者(561-632)。尊者是浙江臨海章安人,俗姓吳,法號灌頂。七歲便隨慧拯大師出家,記憶驚人,過目不忘。22歲那年拯師入滅,遂至天台山修禪寺謁見智者大師,學習天台教觀,研習不久,得到智者的印可,成為侍者。

593年,大師在玉泉寺聽受《法華玄義》,隨受隨記,翌年又受《摩訶止觀》,及後不斷將其師之講說,結集成冊達百餘卷。智者入滅後,師奉常住之命,將大師之遺書及經卷獻給晉王楊廣。晉王遂派官使往天台為智者設千僧齋,開始動工興建國清寺。當晉王為皇太子時,師與智璪再奉表到長安稱賀,並謝造寺,太子命人詢問智者寂後靈異之事,師答以五事,令太子悲喜交集。

皇太子登基後,請各地高僧如僧燦、吉藏等雲集京師日嚴寺,舉行論辯法會。章安大師亦因而再赴長安,但途至華陰桃林山時,夜間遇上山洪暴發,同伴四散。到京城後,大師卻遭受讒言攻擊,被誣為巫師,惑亂世人。隋煬帝竟將大師流放到河北幽薊一帶,飽受冰寒之苦,但最令大師痛苦焦急的是智者之教觀典籍,尚留在天台山未被整理妥當。

611年,隋煬帝欲東征高麗,駕臨河北涿郡,因感念智者,遂釋放大師回天台山。時天下大亂,師未能安住於天台,惟有隱於沃洲、安洲等地,經歷了五年兵荒馬亂、糧食不足的困苦生活,終於完成了12卷《涅槃經疏》及1卷《涅槃經玄義》。

大師晚年住於會稽稱心精舍,講說《法華經》,至唐太宗貞觀6年(632)夏天,72歲的章安大師示寂於國清寺,追諡為總持尊者。而大師在京遭到流放一事,其實亦可能蘊藏天台宗踏入低潮的一個玄機。

Go to Issue Menu5.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文/賴靜涵

心經云:「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讀到這裏常令人疑惑,何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原來這一詞語是梵文anuttara-samyak-sambodhi的音譯,「阿耨多羅」(anuttara)在梵文的意思是「無法用言語再形容的至高之處」,所以譯為「無上」。「三藐」(samyak)在梵文的意思是「完美不已」,所以意譯為「正等」,「三菩提」在梵文的意思是「圓滿而無礙的『菩提』」,所以譯為「正覺」。因此這個辭彙,也被譯為「正遍知」。指佛陀所覺悟之智慧,平等而圓滿之意。以其所悟之道為至高無上,其領域是周遍宇宙而無所不包,故稱正遍知。所以成佛,是要發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心。

另外,與此相關者,還有「阿耨多羅三藐三佛陀」一詞,梵語為anuttara-samyak-sambuddha的音譯,意思就是指「達到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成就者」,譯為「無上正等覺者」,簡譯為「正遍知」。這是佛陀的尊稱,作為佛的十大名號之一。兩個辭彙的差別就在於前者是境界的名稱,後者是成就者的尊稱。

Go to Issue Menu6. 漫畫
圖/小子

Go to Issue Menu7.

金剛法會

日期:農曆每月初一及十五日
時間:上午9:30至中午12:00
主持:苑長僧徹法師
誦念:《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念佛晚會

日期:逢周日
時間:晚上7:00至8:30
主持:苑長僧徹法師及如淨法師

Go to Issue Menu8.

講座:為學與做人 智慧與修養

日期:5月27日(二)晚上7:00
主講: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潘宗光教授
地點:香港理工大學賽馬會綜藝館
查詢:3400 3472

講座:《清淨道論》

日期:5月19日及6月23日(一)
時間:下午5:30至7:00
主持:蕭樹錚居士
地點:香港大會堂高座八樓演奏廳
查詢:2771 8161

東蓮覺苑《明覺》特刊編輯部
地址﹕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傳真﹕2572 4720  電郵﹕[email protected]

本刊文章純屬作者或受訪者意見,不代表本刊立場。

資源

課誦

連結

下載

賀卡

友情連結
何鴻毅家族基金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校友會 | 寶蓮寺 | 大渡網 | 溫暖人間 | 佛哲書舍 | 史丹佛大學何鴻毅家族基金佛學研究中心 |
TLKY Canada Foundation Programme, Institute of Asian Research,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 International Buddhist College, Hatyai |
東蓮覺苑佛門網站小組製作 ©2006-2008 | 服務條款 | 佛門宗旨與LOGO 自2006年10月1日瀏覽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