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法精舍坐落荃灣青山公路九咪半,1939年創建,初由寶靜法師創辦「弘法精舍佛學院」;二次大戰後,倓虛法師開辦「華南學佛院」;60年代後期至90年代,弘法精舍曾借予香港僧伽聯合會佛教能仁書院、香港佛教書院作校舍,在這六七十年的歲月,弘法精舍一直秉持興辦佛化教育、闡揚釋尊聖教的傳統,是香港培育佛教弘法人才的重要基地。 創辦香江僧伽教育弘法精舍的創建與天台宗泰斗寧波觀宗寺寶靜法師(1899至1941)有一段深厚的因緣。1928年,寶公應法和尚寧波觀宗寺諦閑老法師之召,回觀宗寺任弘法研究社主講,及後又在觀宗寺設立僧伽教育機構﹕初級「觀宗學戒堂」、中級「研究學院」及高級「弘法學院」的三級新式教育組織,這在全國佛教界中是少有的,因此觀宗寺在寶公主辦下的僧伽教育享負盛名。寶公早於1927年應顯奇和尚之邀請來港弘法,此後多次應邀來港講經,並希望發展香港的僧伽教育。1939年,寶公到香港弘法,香港的黃杰雲居士夫婦、李素發居士等發心為寶公於荃灣建造弘法精舍,寶公於弘法精舍創辦「弘法精舍佛學院」,並擔任院長兼講師,教授天台宗教觀、戒律行儀等,培養弘法人才,3年為一期,開了香港的僧伽教育。當時,寶公從寧波觀宗寺招收一批青年學僧到港深造,包括今日香港的佛教領袖——覺光長老。此外,寶公在廣東一帶亦招收了20名廣東青年學僧,並邀得廣東的寶乘法師、東北的化東法師、顯明法師為學僧授課,以照顧南北兩地學僧的需要。佛學院開辦不久,太平洋戰爭爆發,學生都回寧波及本籍去,惟覺光長老得寶公授命,跟另外四名同參留守弘法精舍。其後香港淪陷,日本軍佔據弘法精舍,加上寶公於上海玉佛寺圓寂,「弘法精舍佛學院」遂告停辦。 戰後重興弘法之光香港重光後,得王學仁、林楞真居士協助,按東蓮覺苑方規成立保管董事會,管理弘法精舍。1948年,與寶公同為天台泰斗的倓虛法師應邀來港弘法,在葉恭焯、王學仁、林楞真、樓望纘等居士支持下,創辦「華南學佛院」。倓公更邀得定西法師、樂果法師為講師,由於他們皆來自東北,別號「東北三老」。戰亂後香港經濟不景,學院經營困難。永惺長老在其傳紀《菩提路上》中,憶述戰後空置多年的弘法精舍,野草長得比人高,到處都鋪上厚塵,很髒。當時倓公還沒有到學院,他與6名同學便開始斬草打掃,清理精舍。勞務儘管辛勞,但是沒有人喊苦,因為他們都在建設家園!戰後生活實在不容易,當時董事會只發給10個人糧食費,卻有20多人吃飯,他們必須上山打草、種地、種菜,後來又搞印刷。學院曾經實行工禪制度,學僧半天讀書、半天工作,希望能夠自給自足,後來經濟環境每愈下,學僧們啟建水陸法會,以他們擅長的正規儀軌唱誦來籌募學佛院經費。現在香港很多長老大德,例如永惺法師、淨真法師、暢懷法師、聖懷法師、智開法師等,都曾受學於「華南學佛院」,他們現各在不同的佛教團體弘法度生、領導教界,傳續天台法脈。1954年,學院第二屆學生畢業後,因學僧不足,培育僧才之責亦告結束。 弘法精舍兩佛學院最後雖告停辦,但其弘法育才的優良傳統不變。60年代後期至90年代,弘法精舍曾借予香港僧伽聯合會佛教能仁書院、香港佛教書院作校舍;台灣佛光山以香港佛教學院名義開辦佛學班。2003至2008年,借予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作佛學研究用途。現時弘法精舍為東蓮覺苑屬下弘法機構,可見精舍在這六七十年,一直秉持興辦佛化教育、培育佛教人才的傳統。 昔日學僧 今日領袖![]() 70年前,覺光長老跟隨其師公寶靜法師來港,在「弘法精舍佛學院」讀書,寶靜法師是長老一生最感恩的師長,沒有寶公,長老不會來香港,亦不會有今天的他,覺光長老娓娓道出一段段故事: 「當年寶靜法師從寧波觀宗寺高級『弘法學院』200多名學僧中,挑選40名到弘法精舍佛學院深造,我是其中一個。由於當時弘法精舍的室內工程延誤,我們一行40人來港後不能進駐弘法精舍,唯有住在寶公位於粉嶺的靜廬(香港觀宗寺前身),那裏原只能容納10人的房子,卻住了40多個小伙子,大殿小巷均住滿人,平日除到弘法精舍幫忙工程外,就留在靜廬。當時畢竟是小孩,閒時偷吃樹上未熟的橘子,並把果皮掉到遠處,生怕寶公知道,可是事兒終於穿破,原來精明的寶公每天數樹上橘子數目,而我們的結果也不用多說吧!在靜廬大概住了4、5個月,弘法精舍工程完成,我們正式入讀弘法精舍佛學院。」 長老指出弘法精舍佛學院之所以能在香港成立,與寧波觀宗寺及寶靜法師在國內外享負盛名有關。長老以弘法精舍的三寶佛來印證﹕「弘法精舍大殿所供奉的三寶佛,為寶公於寧波訂做,正欲運往香港之際,正值日本侵華,攻打寧波,鎮海已實施海禁,嚴禁海路進出,佛像無法運港。後來當時中國軍方防守司令得知此為寧波觀宗寺寶靜法師之佛像,特許暫時開放海口,三寶佛方能運抵弘法精舍。若非寧波觀宗寺及寶靜法師的面子,軍方絕不會開放海口。」 太平洋戰爭爆發,佛學院學生都回寧波去了;覺光長老得師公授命,跟另外4名同參空海法師留下,生活困難,孤苦無依。其後香港淪陷,日本人更佔據弘法精舍及靜廬用作司令部,覺光長老唯有避走廣西。1945年和平後他才回到香港,創辦香海正覺蓮社,並聯合香港的長老大德成立香港佛教聯合會。1978年,再把紀念堂改為現時的香港觀宗寺。 覺光長老昔日於弘法精舍佛學院親炙天台泰斗寶靜法師,為一年輕學僧,今天傳為天台宗第四十六代教觀總持、香港佛教領袖、世界佛教大家長,長老仍不忘寶公遺訓「將此身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弘開聖教,闡揚釋尊靈山宗風,領導佛教,可見弘法精舍為香港佛教培育僧才之搖籃,實功不唐捐。 對家人有辦法
|
以上內容輯錄自嚴寬祜居士和內地學生之間的佛學答問。 |
日期﹕農曆每月初一及十五日
時間﹕上午9:30至中午12:00
主持﹕苑長僧徹法師
電話﹕2572 2437
日期﹕逢星期六
內容﹕早上9:30至11:30
下午2:00至4:00
電話﹕2572 2437
以上活動地點﹕東蓮覺苑
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日期:今晚7:50至10:10
地點:九龍牛池灣文娛中心劇院
電話:9132 8532何曼盈博士
日期﹕10月15至19日
日期﹕11月22至30日
地點﹕弘法精舍
荃灣青山公路九咪半發業里8號
電話﹕2405 2238
東蓮覺苑《明覺》特刊編輯部
地址﹕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傳真﹕2572 4720 電郵﹕[email protected]
資源 |
課誦 |
連結 |
下載 |
賀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