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Issue Menu1.

月到禪心五蘊空
文/多跢

上周在本版看到幽溪傳燈大師在高明寺圓通洞罅築一小閣,與月、雲、風、雪、松、梅、竹、梧、泉、石作「山居十友」,因而著述等身,中興有明一代的天台教學,足見修行人若能將整個生命浸潤在大自然的山川美景中,自能體會到宇宙的至真、至善、至美!

現代教育大多重智識的灌輸、考試成績的高下,前時在電台聽到很多家長投訴學校為了升格,提高校譽,不惜用種種方法勸喻成績較差的學生離校,此實與教育的使命相違,但在現代教育制度下,這些問題亦非教育學者能朝夕扭轉的。

在社會大潮流的推動中,佛教叢林教育卻肩負起另一種責任:推廣德性教育,開拓人的慧心泉源,而佛教寺院多建在幽美的山林中,目的是借自然山水的美景,令修學者能體悟宇宙的大美,從而開出宗教德性教育的清新甘泉,建立自利利他的菩薩願力,期能陶冶大眾,使他們的生命發出智慧之光及慈悲之力,對社會、對人群,皆能起不可思議的感化作用。當年寶靜法師在香港創辦「弘法精舍佛學院」,本來是為了在內地招收一批青年學僧,期將天台慧燈,傳續香江。學院雖只運作了短時間而隨大師圓寂而停辦,但在1948年,倓虛大師來港弘教,在原址創辦「華南學佛院」,繼續培養出多位今日在香城統領大眾的碩德長老,此正是宗教教育為傳真理而開拓的生命理想與方向。

昔日禪門大德虛雲和尚過崆峒山有詩云:「鑿破雲根一徑通,禪棲遠在碧霞中;巖穿雪竅千峰冷,月到禪心五蘊空。頑石封煙還太口,斜陽入雨灑崆峒;山僧不說人間事,聞說廣成有道風。」和尚胸懷灑脫,見山水美景,無非皆是禪機,處處皆可度人,致廣成道風,教化無盡。際此戊子秋節良辰,明月尚朗,引虛公詩以見佛教教育的超越境界。

 
 
文/果毅 圖/吳偉樂

弘法精舍坐落荃灣青山公路九咪半,1939年創建,初由寶靜法師創辦「弘法精舍佛學院」;二次大戰後,倓虛法師開辦「華南學佛院」;60年代後期至90年代,弘法精舍曾借予香港僧伽聯合會佛教能仁書院、香港佛教書院作校舍,在這六七十年的歲月,弘法精舍一直秉持興辦佛化教育、闡揚釋尊聖教的傳統,是香港培育佛教弘法人才的重要基地。

創辦香江僧伽教育

弘法精舍的創建與天台宗泰斗寧波觀宗寺寶靜法師(1899至1941)有一段深厚的因緣。1928年,寶公應法和尚寧波觀宗寺諦閑老法師之召,回觀宗寺任弘法研究社主講,及後又在觀宗寺設立僧伽教育機構﹕初級「觀宗學戒堂」、中級「研究學院」及高級「弘法學院」的三級新式教育組織,這在全國佛教界中是少有的,因此觀宗寺在寶公主辦下的僧伽教育享負盛名。寶公早於1927年應顯奇和尚之邀請來港弘法,此後多次應邀來港講經,並希望發展香港的僧伽教育。1939年,寶公到香港弘法,香港的黃杰雲居士夫婦、李素發居士等發心為寶公於荃灣建造弘法精舍,寶公於弘法精舍創辦「弘法精舍佛學院」,並擔任院長兼講師,教授天台宗教觀、戒律行儀等,培養弘法人才,3年為一期,開了香港的僧伽教育。當時,寶公從寧波觀宗寺招收一批青年學僧到港深造,包括今日香港的佛教領袖——覺光長老。此外,寶公在廣東一帶亦招收了20名廣東青年學僧,並邀得廣東的寶乘法師、東北的化東法師、顯明法師為學僧授課,以照顧南北兩地學僧的需要。佛學院開辦不久,太平洋戰爭爆發,學生都回寧波及本籍去,惟覺光長老得寶公授命,跟另外四名同參留守弘法精舍。其後香港淪陷,日本軍佔據弘法精舍,加上寶公於上海玉佛寺圓寂,「弘法精舍佛學院」遂告停辦。

戰後重興弘法之光

香港重光後,得王學仁、林楞真居士協助,按東蓮覺苑方規成立保管董事會,管理弘法精舍。1948年,與寶公同為天台泰斗的倓虛法師應邀來港弘法,在葉恭焯、王學仁、林楞真、樓望纘等居士支持下,創辦「華南學佛院」。倓公更邀得定西法師、樂果法師為講師,由於他們皆來自東北,別號「東北三老」。戰亂後香港經濟不景,學院經營困難。永惺長老在其傳紀《菩提路上》中,憶述戰後空置多年的弘法精舍,野草長得比人高,到處都鋪上厚塵,很髒。當時倓公還沒有到學院,他與6名同學便開始斬草打掃,清理精舍。勞務儘管辛勞,但是沒有人喊苦,因為他們都在建設家園!戰後生活實在不容易,當時董事會只發給10個人糧食費,卻有20多人吃飯,他們必須上山打草、種地、種菜,後來又搞印刷。學院曾經實行工禪制度,學僧半天讀書、半天工作,希望能夠自給自足,後來經濟環境每愈下,學僧們啟建水陸法會,以他們擅長的正規儀軌唱誦來籌募學佛院經費。現在香港很多長老大德,例如永惺法師、淨真法師、暢懷法師、聖懷法師、智開法師等,都曾受學於「華南學佛院」,他們現各在不同的佛教團體弘法度生、領導教界,傳續天台法脈。1954年,學院第二屆學生畢業後,因學僧不足,培育僧才之責亦告結束。

弘法精舍兩佛學院最後雖告停辦,但其弘法育才的優良傳統不變。60年代後期至90年代,弘法精舍曾借予香港僧伽聯合會佛教能仁書院、香港佛教書院作校舍;台灣佛光山以香港佛教學院名義開辦佛學班。2003至2008年,借予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作佛學研究用途。現時弘法精舍為東蓮覺苑屬下弘法機構,可見精舍在這六七十年,一直秉持興辦佛化教育、培育佛教人才的傳統。

昔日學僧 今日領袖

70年前,覺光長老跟隨其師公寶靜法師來港,在「弘法精舍佛學院」讀書,寶靜法師是長老一生最感恩的師長,沒有寶公,長老不會來香港,亦不會有今天的他,覺光長老娓娓道出一段段故事:

「當年寶靜法師從寧波觀宗寺高級『弘法學院』200多名學僧中,挑選40名到弘法精舍佛學院深造,我是其中一個。由於當時弘法精舍的室內工程延誤,我們一行40人來港後不能進駐弘法精舍,唯有住在寶公位於粉嶺的靜廬(香港觀宗寺前身),那裏原只能容納10人的房子,卻住了40多個小伙子,大殿小巷均住滿人,平日除到弘法精舍幫忙工程外,就留在靜廬。當時畢竟是小孩,閒時偷吃樹上未熟的橘子,並把果皮掉到遠處,生怕寶公知道,可是事兒終於穿破,原來精明的寶公每天數樹上橘子數目,而我們的結果也不用多說吧!在靜廬大概住了4、5個月,弘法精舍工程完成,我們正式入讀弘法精舍佛學院。」

長老指出弘法精舍佛學院之所以能在香港成立,與寧波觀宗寺及寶靜法師在國內外享負盛名有關。長老以弘法精舍的三寶佛來印證﹕「弘法精舍大殿所供奉的三寶佛,為寶公於寧波訂做,正欲運往香港之際,正值日本侵華,攻打寧波,鎮海已實施海禁,嚴禁海路進出,佛像無法運港。後來當時中國軍方防守司令得知此為寧波觀宗寺寶靜法師之佛像,特許暫時開放海口,三寶佛方能運抵弘法精舍。若非寧波觀宗寺及寶靜法師的面子,軍方絕不會開放海口。」

太平洋戰爭爆發,佛學院學生都回寧波去了;覺光長老得師公授命,跟另外4名同參空海法師留下,生活困難,孤苦無依。其後香港淪陷,日本人更佔據弘法精舍及靜廬用作司令部,覺光長老唯有避走廣西。1945年和平後他才回到香港,創辦香海正覺蓮社,並聯合香港的長老大德成立香港佛教聯合會。1978年,再把紀念堂改為現時的香港觀宗寺。

覺光長老昔日於弘法精舍佛學院親炙天台泰斗寶靜法師,為一年輕學僧,今天傳為天台宗第四十六代教觀總持、香港佛教領袖、世界佛教大家長,長老仍不忘寶公遺訓「將此身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弘開聖教,闡揚釋尊靈山宗風,領導佛教,可見弘法精舍為香港佛教培育僧才之搖籃,實功不唐捐。

Go to Issue Menu3.

對家人有辦法
文/溫綺玲

大家師兄弟聚會,有很多共同話題,其中多少會談及與家人一起信佛,是一大幸事,因為諸事容易成就,又可共同參學分享,最快樂莫過於此 。 

可是,世事難盡如人意,往往最難度的,反而是身邊的親人,即使答允一起去聽講座,只是應酬陪同入座,不久便會瞌睡打呼嚕 。那麼拜懺祈福法會吧,有跪拜動作,估計不會感到悶吧,誰知穿著「海青」的他,跪下頂禮後,要站起來時,常常踏自己的海青,前撲後倒,慘不忍睹,自然有藉口不再出席參與了。

在飯局中眾人談及有關話題,互相分享了一些「橋」:

「家裏養了三條狗,每天早上讓狗狗們排列在大廳,大大聲對牠們誦大悲咒、心經、三皈依、迴向等,家人覺得有趣,也喜歡狗兒們乖乖的表現,於是坐在一旁看,即使行出行入,都聽那些經咒。哈哈,還不上當 。」

黃師兄另有「好橋」﹕「家中佛前點了一油燈,每晚都交了一個任務給先生,請他代勞,將燈火弄熄,熄火前,自然會向佛像頂禮!」

原來,在日常生活中,處處契機,那要看你的功夫和智慧了。

Go to Issue Menu4.

蕅益智旭
撰文/思顗

有關天台教學的入門書,除了高麗諦觀大師的《天台四教儀》外,便要數明末蕅益大師的《教觀綱宗》了。蕅益大師不是天台宗人,也不肯承認自己屬於台宗法脈,他是以《梵網經》為中心的戒律行持者,又是以《楞嚴經》作為修證的淨土行者,故淨土宗人將他奉為蓮宗第九祖。天台教觀是他作為判攝佛陀一代時教的依據,另外他研習天台是為了力拯當時狂禪的虛妄。

大師1599年誕生於蘇州府吳縣,俗姓鍾,其父持白衣大悲咒10年,始夢觀音菩薩送子而生。7歲便開始茹素,至12歲習儒學,以千古道脈為己任。20歲悟孔顏心學,及父辭世,聞《地藏菩薩本願經》而發出世心。23歲,聽《楞嚴經》而興出家之念。翌年,三夢憨山大師,時憨師遠戍嶺南,無緣拜見,遂從其門人雪嶺峻師剃度,法名智旭。

師25歲那年拜見幽溪尊者,聽天台教觀,但時值禪病,未領片益,故改往參徑山禪師,得悟性相之理。32歲於龍居大弘律學,又於佛前作賢首、天台、慈恩、自立四鬮,以決所學,多次拈得天台鬮,故自此究心台宗。由於當時天台、禪宗、賢首、慈恩諸宗各執自己門庭,不能融和,故旭師在復書松溪法主時堅持不作台宗子孫,免於日後遭受批評。

師33歲入靈峰,後創建西湖寺,又輾轉駐錫九華山華嚴寺,又入福建溫陵、漳州,至45歲再返靈峰。師研習律藏,頗嘆時人持戒不如法,故在翌年退作三皈依人,勤禮千佛及行占察法,至元旦獲清淨輪相,俟後撰述不斷。1654年,師多番大病,臘月偶成一律,中有「名字位中真佛眼,未知畢竟付何人?」之句,更口授遺囑,翌年正月廿一日趺坐入滅,世壽57,法臘34。

師之天台著作,能融三大部之理、十法成乘之觀行,不拘限於固有觀念,能多加考察,成為明代新天台學大家!

Go to Issue Menu5.

佛教徒滴酒不能沾?
文/嚴寬祜

問:佛教是否反對飲酒?

答:俗語說「酒是穿腸毒藥,無酒不成禮儀」,飲酒原則上不是罪過,但飲酒過量,酒精麻醉神經,以致失去理智而觸犯刑事便是過失。近年交通意外頻繁,很多便是酗酒所致。

在家信眾接受五戒,除了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4條根本性戒之外,不飲酒一項僅列為「違教過失」。

星雲大師將五戒中之不飲酒一項擴大為「不服食麻醉品」,包括吸鴉片、海洛英、K丸等毒品在內,都列入在家五戒之內(部分疾病所服中藥需用酒調配,則不在禁戒之列)。

嚴寬祜

以上內容輯錄自嚴寬祜居士和內地學生之間的佛學答問。
歡迎讀者來信提問佛學問題。

電郵:[email protected]

Go to Issue Menu6. 漫畫
圖/小子

Go to Issue Menu7.

金剛法會

日期﹕農曆每月初一及十五日
時間﹕上午9:30至中午12:00
主持﹕苑長僧徹法師
電話﹕2572 2437

瑜伽、瑜伽行與智慧禪

日期﹕逢星期六
內容﹕早上9:30至11:30
下午2:00至4:00
電話﹕2572 2437

以上活動地點﹕東蓮覺苑
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Go to Issue Menu8.

真愛相挺演歌會

日期:今晚7:50至10:10
地點:九龍牛池灣文娛中心劇院
電話:9132 8532何曼盈博士

甘露禪修營

日期﹕10月15至19日

初學梵行(短期出家)及淨八戒

日期﹕11月22至30日
地點﹕弘法精舍
荃灣青山公路九咪半發業里8號
電話﹕2405 2238

東蓮覺苑《明覺》特刊編輯部
地址﹕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傳真﹕2572 4720  電郵﹕[email protected]

本刊文章純屬作者或受訪者意見,不代表本刊立場。

資源

課誦

連結

下載

賀卡

友情連結
何鴻毅家族基金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校友會 | 寶蓮寺 | 大渡網 | 溫暖人間 | 佛哲書舍 | 史丹佛大學何鴻毅家族基金佛學研究中心 |
TLKY Canada Foundation Programme, Institute of Asian Research,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 International Buddhist College, Hatyai |
東蓮覺苑佛門網站小組製作 ©2006-2008 | 服務條款 | 佛門宗旨與LOGO 自2006年10月1日瀏覽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