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Issue Menu1.

佛陀的耕耘
撰文/淨因法師

到處洋溢着喜慶的氣氛。此時,一位農夫看到佛陀正托缽遠遠走來,故意難為佛陀,說: 「佛陀!我們默默耕耘了一年,才有今天的收穫。你若是和我們一樣耕地播種,今天也就有資格得到食物呀!」

佛陀聽後安詳地說: 「我也是靠耕田下種來得到我的飲食呀!」這位農夫聽後十分驚訝地問, 「你也是農夫?同樣下田耕作?那麼,你的田在哪兒?你的牛和犁在哪裏?你又是播什麼種子呢?」佛陀為他們說了如下偈頌:

「信心是我播的種子,苦行是灌溉的雨水;
智慧是我所耕的犁,慚愧心是我的車轅。
我以正念守護自身,如同駕御我的耕牛;
抑制身口意的惡業,就像在我田裏除草。
我用真實做為車乘,樂住其中而不懈怠;
精進耕作而不荒廢,並且安穩快速前進;
我一直前進不退轉,到達了無憂的所在。
這才是真正的耕田,能耕植出甘露果實;
這才是真正的耕田,不再受輪迴的痛苦。」

這位農夫聽完佛陀所說的偈頌,內心十分慚愧,終於領悟到佛陀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播種者,於是盛滿了最香美的食物供養佛陀。

這個故事出自《雜阿含經》,是佛陀所說的「耕心田之法」。佛教大雄中學的師生們,效佛所行,幾十年如一日,在莘莘學子們的心田上,撒下信心的種子,以智慧之犁拔除他們心田上愚寲、懈怠、不求上進等煩惱之雜草,最終收獲到學生健康、幸福成長之果食。

 

受佛理所悟,麥嘉維告別街童歲月,努力學習。

撰文/黎樹基 攝影/黃永昌
阮文慧老師(右)可說是麥嘉維 的啟蒙老師,讓當天不求進取 的他重拾明確志向。

新一代學子,肩上扛着更多期望,學習如上戰場,面對的問題,有時比成人還多。可幸今次訪問的幾位佛教學校學生,因受佛理薰陶而自在;另一位剛升上大學的麥嘉維,則受佛道感召而開脫,改變了無心向學的態度,發奮向前。他們還年少氣盛,雖未談得上獲得圓滿的渡化,卻經歷過一定程度的了悟。

佛教善德英文中學 - 研習佛法減除煩惱

在何滿添校長引領下,步進佛教善德英文中學的心靈閣,跟一班受訪學生見面,環視四周,一片遠離繁囂的寧謐油然而生。校長解釋: 「心靈閣的設立,讓學生有個歇息的地方,順道研習佛理或參加靜修班,相信其他中學都沒有類近的設施。」他們更有駐校的海全法師,協助同學,反映學校頗重視學生的靈修,體現校訓所示的明智顯悲。

佛理緩解沮喪心

在佛教善德英文中學心靈閣靜修的同學: (左起)羅靖雯、黃顯慧、陳浩翹、劉曉 芳、陳紹亨和黃兆駿。

現就讀中五的羅靖雯坦言,校內的學習氣氛相對輕鬆。談到佛法如何幫助他們面對學習及生活壓力,他們紛紛說海全法師就像家裏的長輩般和藹可親,老師們也會介紹他們看《大隻佬》和《癲佬正傳》一類電影,將佛學和娛樂共冶一爐。

剛於今年會考考獲9A,獲選入拔尖計劃的黃兆駿說: 「去年會考前夕,不停做舊試卷,有時候答得不夠好,便感到沮喪,猶幸過去五年聽過不少佛理,知道人生是無常的,便不怕被一浪接一浪的負面思想擊倒,盡力而為。」

陳紹亨對此卻另有體會,兩年前皈依的他會考成績不理想,剛於9 月初升讀同區另一間天主教中學,他不諱言尚未習慣定時祈禱的模式,故不時回母校跟同學敍舊,更積極參與佛青社的各類活動。他說: 「佛學中的因果論,讓我感受至深。每樣東西,各自因緣衍生,參透箇中玄機,便減少不必要的煩惱。」十來歲的小子道出恍若大徹大悟的佛偈,委實當頭棒喝,都是你我他仍需努力修持的佛道。

佛學融入生活

每周兩課共一小時半的佛學課,時間不多,但精髓是老師如何將佛學融入生活,帶出正面的信息, 一點一滴,烙在學生心坎中。同樣於兩年前皈依的劉曉芳,亦篤信因果, 「日常生活中,少不免經歷挫折和不快,但相信因果,讓我更容易明瞭『活在當下』的真義,成為鞭策自己向好的動力。」就是這份動力,驅使她聯同陳浩翹一起擔任今屆佛青社主席,繼去年的「鳳凰觀日」活動,今年繼續構思新點子,弘揚佛法,刻下正想着迎新會的攤位活動。

陳浩翹坐得腰板挺直,一派模範生的典範,這位理科生,講究歸納法則,有點抗拒艱澀難明的佛經,但無礙他從其他途徑吸收佛理: 「這是因緣際會的問題吧,從老師口中,我理解一些佛理,對待人處事略有體會,譬如事情出了岔子,不會過於歸咎別人的錯誤,或自責。」

現就讀中五的羅靖雯及黃顯慧,將要應付會考,卻不諱言聽佛幫助她們明白,盡力而為,懂得適時放鬆,自覺成績不如人的黃顯慧,不會強求自己,反循着擅長及喜好的方向發展,如去年替佛青社的劇目《一念之差》擔任導演,便是明證。

在佛教中學的心靈閣,跟同學短敍片刻,聽到他們吐出的心底話,都不是經過排演的陳腔濫調,使筆者對佛化教學亦多了一重體會。

佛教大雄中學 - 街童回頭奮發升學

跟剛升上香港中文大學,現修讀工商系的麥嘉維見面,他劈頭第一句便說,雖然去年高考考取四優,自己卻不是尖子。

細談下來,原來他年少時住在白田邨,跟街童混在一起,直至升上佛教大雄中學,依然投閒置散,放學後便扔掉書包上街撩人。他說: 「當時對佛教、佛經很抗拒,覺得什麼割肉餵鷹很搞笑。」

自言英文差到貼地,卻在中二、三開始,耳濡目染下,對佛理開始發生興趣。「我心想,既然六祖慧能可以頓悟,我也有可能。」然而,只是半明不通,加上英文不濟,每碰上成績好的同學,便拿佛理「拋」人,認為此舉「很型」,卻不屑改
進自己的學習態度。

幸好,他中三的班主任阮文慧老師,執意改掉他的「沒所謂」心態。「她問我將來想怎樣,我沒好氣地答,在快餐店幹活也沒不妥呀,她卻很惡,反問我想一輩子都獃在快餐店嗎? 那一記, 如五雷轟頂。」大雄中學的「大雄」二字,就是佛的德號,因佛具足大力,能降伏四魔,亦讓麥嘉維覺醒,開始約束自己的行為。

愛讀星雲法師著作

「中四、中五時,很喜歡看星雲法師所著的《迷悟之間》,在夜深人靜也愛看禪宗故事,因為貼近生活。」佛牙舍利到港,麥嘉維更在萬人皈依的活動中皈依。

學習方面,他在中四受英文科黎俊傑老師的感染下,決定急起直追,由中一英文文法學起,發憤讀書,每天放學後花五、六小時溫習,假日更會溫習逾12 小時,結果會考考獲26 分成績,高考英文科亦考獲C 級,到今天升讀大學,走的路,跟從前的街童朋友截然不同。

老師常常強調有教無類,而佛化教育則持着仁厚慈愛、互相接納的原則,營造關愛及互相支持的學習氣氛,體現學生自強不息、自我完善的目標,讓他們出落得如蓮花般堅挺、清逸。

Go to Issue Menu3.

如如不動的禪修者
撰文/賴靜涵

被蛇咬了,總是痛苦難過的,而讓毒蛇咬了,生命便要終結了,尋常人一定呼天搶地,痛哭失聲,但佛陀的弟子就不會如此。

智慧第一的舍利弗有天在王舍城森林中坐禪,離他不遠處有位尊者優波先那比丘也在修道坐禪。優波先那坐禪進入了三昧等持的時候,突然感覺像有條蛇從他身上爬過,並且咬了他一口。他隨後出定,便看到一條毒蛇從他的衣服裏蜿蜒而出。優波先那尊者知道自己快要命終了,但他卻一點也不驚慌,很安詳地對舍利弗說: 「尊者,我被毒蛇咬了,就快死了,趁着毒性還沒有攻心,請把我扶持坐好,並告知附近的修道者,不要被毒蛇所傷。」

舍利弗看他一點都不像有事,臉色很正常紅潤,覺得很奇怪,說: 「哪有這回事情!被毒蛇咬的人皮膚立刻會變成黑色,我看你根本沒有事,一點都不像被毒蛇咬着,你怎麼會這樣說?」

優波先那尊者說: 「尊者,佛陀說人的身體是地、水、火、風四大的假合,根本就沒有『我』這個東西,也沒有『我所有』的東西;人生就像一場戲,如幻如化,一切本來就是空。我已經徹底了悟這個道理!現在毒蛇所咬的是因緣假合的『我』,本來就是『空』的呢?我的心非常平靜,如如不動,所以身上皮膚的顏色沒有變化,就是這個道理。」

舍利弗聽了非常歡喜與感動,便以偈頌來讚歎優波先那尊者:

久殖諸梵行,善修八聖道;歡喜而捨壽,猶如棄毒缽。
久殖諸梵行,善修八聖道;歡喜而捨壽,如人重病癒。
久殖諸梵行,善修八聖道;如出火燒宅,臨死無憂悔。
久殖諸梵行,善修八聖道;以慧觀世間,猶如穢草木。
不復更求餘,餘亦不相續。

並說道: 「正是如此!你已經修到了『無我』,放下了『我執』,降伏了『我慢』,你已經斷掉了生死輪迴的根本,難怪面對生死,你會這麼平靜!」於是優波先那解脫肉身的痛苦,靜靜地進入涅槃。看到的人都非常感動讚歎!所以修行人,即使是遭受兇暴的業力而命終,但從我執解脫的功德,卻能使心境保持平和與安樂。這就是佛法不可思議之處!

(四十九)

Go to Issue Menu4.

喫茶
文/知歸

日本建仁寺榮西禪師茶碑。

道元禪師重視典座之行事,故屢加開示教訓。而與道元同時期的臨濟宗榮西禪師卻着重喫茶。

「喫茶去」本來是禪宗大德的機鋒,處處展示出修行人的自在心靈。榮西亦因為坐禪修觀,故經常對治自己的飲食來配合禪觀,在74 歲時寫下了一部《喫茶養生記》。

此書依據中、印飲茶之風尚,糅合《尊勝陀羅尼破地獄法之秘鈔》、《爾雅》、《廣州記》、《茶經》、《本草拾遺》等書,說明肝、肺、心、脾、腎五臟與酸、辛、甘、苦、鹹五味的關係,更解釋茶的名稱、茶樹的栽培、採茶季節及茶的種種功能;又詳述桑木、薑、五香的煎服法,是一部藥食良典。

榮西此書一直影響着日本寺院喫茶的風氣,直至今天,各大禪寺如京都南禪寺、天龍寺等均有喫茶的庭園,供大眾修習茶道來體會一期一會的禪趣。

Go to Issue Menu5.

看見嗎?
撰文/馬淑華

在香港舉行的「生死兩相安」講座中,幾位講者道出感人經歷,在座不少朋友潸然下淚。美國包殊(Randy Pausch)教授壯年患上末期胰臟癌,在「最後的講座」中,盡述一生抱負,以助人達成夢想為樂,風趣幽默。末了他輕輕的說: 「這講座是給我的孩子的。」他有三個孩子——五歲、兩歲和一歲。觀眾眼噙着淚,站立拍掌不絕。

在死亡的陰影前,生命往往變得更絢爛可貴。倒過來,生命活得愈精彩利落,死亡就愈圓滿無憾。在南朗醫院工作時,認識了三十多歲的梅。她多年來致力工作,業務蒸蒸日上,可是鮮有時間與家人朋友相聚。患了腦癌的她,握着我的手,一字一頓的說: 「這病讓我知道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麼——是『情』。」數月後,梅在丈夫和母親的陪伴中安然離世。

「人生是苦」。第一聖諦指的「苦」,不一定是生離死別的大苦,也包括日常生活中,人心的不安煩躁。好些朋友說: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們的生命變成一場接一場趕「死線」的競賽,患得患失,身心疲累。

有捨才有得。珍娜日理萬機,倚賴安眠藥入睡,數次患上抑鬱症,自從練習止觀禪修後,決意精簡生活,推卻不必要的活動和應酬,多些時間靜下來跟自己、家人、朋友和大自然相處。有一天,她喜孜孜的跟我說: 「今天我在公園裏見到了一朵木蘭花!我看過它很多次,可是今天我靜心的看它,我才真正的見到它——多美麗啊!」

她眼裏閃動着光芒,很認真的望着我說: 「看到跟見到是不同的。我現在是真正的生活了!」

Go to Issue Menu6. 漫畫
圖/小子

Go to Issue Menu7.

瑜伽、瑜伽行與智慧禪

周六 上午9﹕30;下午2﹕30
導師﹕黃耀光居士

以上地點: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以上查詢:2572 2437

東蓮覺苑《明覺》特刊編輯部
編輯﹕黃夏柏
地址﹕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傳真﹕2572 4720  電郵﹕[email protected]

本刊文章純屬作者或受訪者意見,不代表本刊立場。

資源

課誦

連結

下載

賀卡

友情連結
何鴻毅家族基金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校友會 | 寶蓮寺 | 大渡網 | 溫暖人間 | 佛哲書舍 | 史丹佛大學何鴻毅家族基金佛學研究中心 |
TLKY Canada Foundation Programme, Institute of Asian Research,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 International Buddhist College, Hatyai |
東蓮覺苑佛門網站小組製作 ©2006-2008 | 服務條款 | 佛門宗旨與LOGO 自2006年10月1日瀏覽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