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Issue Menu1.

善用生命的資源
撰文/愚子

香港華懋集團原主席龔如心於2007 年4 月3 日突然辭世,留下千億港元遺產。有關她遺產之爭的報道,佔據了亞洲乃至歐美許多國家媒體的主要位置,可見此消息對社會大眾確實有一定的衝擊力。回想起龔如心與丈夫王德輝歷經數十年的打拼,好不容易建立起自己的商業王國,卻給她丈夫帶來橫禍,進而引發8 年的遺產官司。等到一切回復平靜,有心情支配自己辛勤掙來的財富時,為時已晚,病魔已悄然降臨,最終還是無法逃避生老病死這一人生自然規律的支配,又留下了千億遺產的爭奪案,至今尚無定論。這使我情不自禁地聯想到印度古代最偉大的國王——阿育王(約公元前304 年至前232 年)晚年的苦楚心境。

阿育王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一生南征北討,統一了印度。據說,阿育王由於在征服羯陵伽國時親眼目睹了大量屠殺的場面,深感悔悟,於是停止武力擴張,而採用佛法治國,國泰民安,開創了古代印度歷史上空前的一代盛世,他本人也因而深受臣民愛戴,擁有至高無上的權位。然而,到了阿育王晚年,臥病在床,自知不久於人世,向監國太子三波提表達他最後的心願:施捨一些財物,積蓄功德,以求有一個好的來世。但眾臣對太子說: 「如果依照大王的心願施捨財物,國庫便會枯竭,今後你靠什麼來治理國家呢?」於是太子便禁止任何人替阿育王把宮中的財寶拿出去施捨。無奈之下,阿育王只能把自己吃飯的金碗佈施給雞園寺;太子見狀,令伺者換用銀器給阿育王進餐,阿育王吃完飯,又將銀器佈施給寺院;太子又令人將阿育王吃飯的碗換成銅器,結果阿育王又將之施捨出去;太子得知後,再令伺者將阿育王進餐的器具換成瓦器。到此時,傷心的阿育王把眾臣叫到跟前,拿着吃剩的半隻庵摩勒果問大家: 「你們說,誰是天下的主子?」眾臣齊聲回答: 「當然是你大王啦。」阿育王眼中噙淚、心中淌血。自嘲說: 「我現在恐怕僅剩下支配半隻水果的權力了。」然後令伺者將之佈施給雞園寺的僧眾。

以上兩則真實的人物故事讓我的心情十分沉重。不少人辛苦了一輩子,只知埋頭積累身外之物,卻不知自己的健康才是最大的資源。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我們的健康如同「皮」,票子、位子、孩子、房子、車子等身外之物如同皮上的毛。命都沒有了,身外之物對特定的人而言也隨之而失去了意義。臨命終時,眼看著自己辛苦掙來的錢卻無法享受,更來不及善用自己的資源去做一些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心有不甘,但又能如何?無論你現在積聚多少財富、官位有多高,臨命終時,一樣也帶不走。若能領悟到這一點,就能正確對待自己的擁有,趁自己還有精力和權力時,善用自己的資產、才智乃至生命,才能為社會為人群多做有益的事。

撰文/黎樹基 攝影/黃永昌

《論語》有云: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意謂君子不貪慕飽食終日、無所事事的生活,反之竭力尋求真理,充實人生。剛來港參加活動的泰國朱拉隆功佛教大學校長達瑪庫塞迦博士(Dr. Phra Dharmakosajarn),便把佛教比喻為一所「百貨公司」,讓不同的人依着「清單」去「搜尋」、「購買」,育養豐富的精神生活。

佛門同道感悟佛蔭

泰國朱拉隆功佛教大學校長達瑪庫塞迦博士訪港,特別舉行佛學講座,就「佛教與生活」一題廣結十方善緣。

達瑪庫塞迦博士(下稱博士)訪港之時,適值香港紀念回歸十年,除出席一連串活動外,更開設佛學講座,就「佛教與生活」一題廣結十方善緣,分享讓心性回歸澄明才是現代人的生活要旨,饒富深意。

「這是我第二次來香港,第一次已是15 年前。」言笑晏晏的博士憶述著: 「香港依舊充滿著它獨特的城巿氣息,縱然過去10 年間,我感覺到香港人被各種憂慮和揣測困擾著,但他們仍是活力十足,福慧兼具的。」

浩瀚的佛法本不分漢傳南傳藏傳,還是得從經典互相比對。泰國是舉世知名的南傳佛國,有逾百座佛像及護法神像的國家寺院,亦有比丘在叢林隱居,跟中國的漢傳佛教有點不同,但佛理本同源,博士笑謂: 「到底佛教是一套圓滿而取道入世的生活哲學、知識,得着它便能把身心流淌在清溪裡。」

專注當下摒棄雜念

習慣禪修的一群大概不難參悟佛理,但一眾游走在佛門外的城巿人,他們訴說瑣事如輕煙繞着心頭,又總盼望能漂盡煩悶,試問該如何「入手」?博士坦言: 「緊記專注眼前當下,確定目標,摒棄雜念,本着回饋社會的心,便不難在無涯的苦海裡找回一盞明燈。」說來全不費工夫,但畢竟知易行難,那不妨聽聽博士在講座裡說的一個有關伊卡魯斯(Icarus)的希臘神話─—伊卡魯斯的工匠父親替他造了一雙翅膀,並用蠟將翅膀裝到身上,飛出那個把他囚禁的島,重新尋找自由和理想。但他在途中忘卻了原定目標,不停往上飛,最後飛得太接近太陽,熱力把背上的蠟融掉,伊卡魯斯終墮進愛琴海溺斃。

博士引述這個神話,背後的契機是,若想心裡那顆久被塵勞封鎖的明珠生光,照破山河萬朵,便得明白苦難來自何處。我們常常往外求,更妄言什麼雙贏,試圖攫奪一切,這些想念有自覺,也有不自覺,卻忽略省視內在,使之塵垢積聚,不能明辨真理。

其實, 我們情緒的起伏有時會像「不隨意肌」,很難控制。對於此論,博士稱,我們每天都受到兩支箭的煎熬。第一支箭讓身體飽受痛楚,第二支箭則是我們給自己的心施予綿延的痛楚,就像寂寞、擔憂潛在心中深處,偶爾化作眼中淚。但是,當明白宇宙縱有迅雷,也亂不了次序的道理後,再吟誦佛經,讓佛光加持,心眼便會頃刻被打開──把這些淺顯的佛理融會貫通,就是博士目前「心靈工程」的重點拓展工作之一。

正念萌發樂得圓滿

問博士怎樣度過每一天,他泰然的答: 「每天我都會定時吟誦佛經、打坐冥想,其餘時間便處理日常的工作,包括校務、課程發展的商討、和佛教界各團體及其他學院溝通等。」

不過,他還是注重個人的心靈創造,稱是讀經前後的「指定動作」。「記著,我們做的每樣事情,都在幫助我們更了解自己。」

簡言之,要離苦得樂,要先認有煩惱是因為妄心在作祟,看牢妄心,心亡才可以。心若亡時罪亦滅,心亡罪滅兩俱空,若要心亡,必得先得正知見,明白真理。由是,博士發其宏願,祈望眾生獲得真佛三寶的護持,火裡出紅蓮,無懼紛擾的侵襲。

佛教大學光澤眾生

香港人可能對朱拉隆功佛教大學認識不多,它是國際上著名的學府,歷史悠久,現有逾一萬名學生,百分之九十五曾經出家修行。自拉瑪五世國王於1887 年創建以來,一直受到泰國王室的護佑和政府的支援,為續佛慧命、永世傳燈培養出弘法利生的法門龍象,委實功德無量,亦廣為各國佛教界首肯讚賞。

近年,校長達瑪庫塞迦博士致力開拓多樣化的大學課程,如結合佛學、精神分析學、哲學及心理學等科目,把佛學現代化。此外,他亦積極推進國際佛教聯誼活動,舉辦了「南北傳佛教對話」、「國際佛教大會」和三屆聯合國「衛塞節」等一系列影響深遠的重大活動,為促進各國佛教徒間的相互理解、法誼,亦為弘揚佛教慈悲濟世的精神、維護世界和平發揮了重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博士跟香港覺光法師擁有多年的深厚佛誼,是次講座的舉辦亦源於覺光法師力邀所促成。

Go to Issue Menu3.

時間的考驗
撰文/李焯芬

從前,在河中央的一個小島上,居住著各種各樣的情感:快樂、傷心、智慧和其他情感,也包括了慈悲。有一天,大河流域出現了大洪水,小島要沉沒在水下了。幾乎所有的情感都乘船離開了小島。

慈悲忙着打點疏散事宜,留守到最後一刻。

小島就要沉沒了。其他情感都已撤走了,慈悲也決定離開了。

財富大哥乘著一艘華麗的船從慈悲的身邊經過,慈悲喊道: 「財富大哥,帶我走吧。」

財富大哥答道: 「不好意思,船上放著很多金銀財寶,沒有你坐的地方。」

這時虛榮大姐乘一艘漂亮的船從慈悲的身旁經過,慈悲於是喊道: 「虛榮大姐,請幫個忙吧。」

「我幫不了你,慈悲妹妹,你渾身濕漉漉、髒兮兮的,會把我的船弄污的。」虛榮大姐答道。

當傷心大哥經過慈悲身旁時,慈悲又喊道: 「傷心大哥,帶我離開這裡吧。」

「噢, 慈悲妹妹, 我心情不好, 想一個人靜靜。」

快樂大姐從慈悲身旁經過,可是她太高興了,壓根兒就沒聽見慈悲妹妹的喊叫聲。

突然,從遠處傳來一把聲音: 「嗨,慈悲妹妹,我帶你走。」這是一位長者。慈悲妹妹太高興了,她甚至沒有問長者會帶她去哪裡就上船了。到岸後,長者什麼也沒說就走了。慈悲妹妹非常感激這位長者。

慈悲妹妹於是問智慧爺爺: 「是誰幫助了我?」

「是時間。」智慧爺爺答道。

「時間?」慈悲妹妹疑惑不解。「時間為什麼要幫我呢?」

智慧爺爺答道: 「因為只有時間才理解慈悲是多麼重要啊。」

Go to Issue Menu4.

榮耀歸國(下)
撰文/賴靜涵

世人總愛「衣錦榮歸」,佛陀卻只能穿著壞色的袈裟回到家鄉。不過追隨佛陀的,卻還有一群弟子,他們也都穿著袈裟。衣著雖不華麗,卻是踏著整齊步履,肅穆地跟著佛陀一路過來。莊嚴的隊伍,讓看到的人感動得落淚,合十作禮。

但是佛陀並未直接來到王宮,而先在城外的樹林休息一會,稍後帶領弟子眾在城中沿路托缽乞食。國人很驚訝地看見了,這群莊嚴的比丘僧,他們的師父竟然就是昔日的悉達多太子!很多人紛紛供養,頂禮,絡繹不絕,佛陀卻是不分貴賤,對於路上的人群微笑致意。

佛陀的風度很快讓國人欣羨不已。消息傳到淨飯王耳裡,不禁詫異,怎麼佛陀不先來王宮?他即忙著帶了大臣百官出宮迎接。兩邊的人在路上相遇,一邊是豪華尊貴的隊伍,另一邊卻是壞色袈裟,然而整齊劃一,彼此形成強烈對比。淨飯王看到佛陀不動如山,似乎忘記他是自己的兒子,感到失望地說: 「我兒悉達多,現在怎麼稱呼你比較恰當?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你回來不先回到王宮,卻帶了這麼多人在國內乞食呢?」佛陀道:「父親!我不是過去的悉達多了,你就照過去的祖先規矩來稱呼我吧!」淨飯王困惑道: 「我們祖先過去沒有這樣乞食的,也沒有作過這種事,要怎麼稱呼你?」佛陀說: 「我說的祖先是指過去出家的祖先,我的先祖是過去的諸佛,就稱呼我為『佛陀』好了。」

國王道: 「我不管你現在有什麼成就,總之,你是太子,你應該要回來繼承我的王位,統治全國!」佛陀回道: 「確實我過去是你的太子,理應感謝你的養育之恩,但是回報的方式並非金銀財寶,人間最勝的寶貝,是甘露之法,我以此來報答父母!」「把自私的愛欲去除,清淨我們的身、口、意三業,積十善,離開六塵,不為無明所動,果真這樣修行,一定會獲得法的利益,走上解脫大道。何況,三界如火宅,無有快樂可言。真正的涅槃境界,才是最究竟的快樂。」

這番法語,讓憂傷的淨飯王聽得感到奇妙,內心深處有股無法抵擋的力量,忽然心生歡喜,掃除了執著。他知道悉達多已經成佛,不再是世間俗人。「我明白了,你已經修成正果,我感到非常榮幸。而你旅途也辛苦了,快隨我回宮休息吧!」就這樣,兩人一起邊走邊談,相偕入宮去了。

(卅七)

Go to Issue Menu5.

護法韋馱
文﹕知歸 

在宋代叢林建築規格中,法堂為中軸核心殿堂,而法堂左右分別置有伽藍堂及祖師堂。伽藍堂內安奉著寺院的守護神。據《七佛八菩薩大陀羅尼神咒經》所載的18 位伽藍守護神名字是:

1)美音、2)梵音、3)天鼓、4)歎妙、5)歎美、6)摩妙、7)雷音、8)師子、9)妙歎、10)梵響、11)人音、12)佛奴、13)歎德、14)廣目、15)妙眼、16)徹聽、17)徹視、18)遍視。

而後世寺院則多奉關帝為伽藍神,事緣隋代智者大師為報生地之恩,至湖北當陽縣玉泉山覓地建寺,在山上金龍池附近見一大樹,中虛如庵,師便就樹下趺坐入定,不久天地變色,風雨怒號,千百妖怪及巨蟒,現於大師面前,仿欲加害。師了無懼色,更訓示眾妖,言畢,妖怪俱散。當晚師見關羽父子並諸部從前來致敬,並答應為師建寺。7日後寺成,煥麗神功,大師遂於此寺聚眾說法。後關羽向大師求受戒法,永歸佛乘,教化眾生,自此關帝之威德,昭佈千里,靈應甚大,故天台寺門,俱奉為伽藍神,後更遍及各宗寺院,至今在各大道場皆可得見。

Go to Issue Menu6. 漫畫
圖/小子

Go to Issue Menu7.

周日念佛晚會:誦念《阿彌陀經》
晚上7:00
念佛 繞佛 坐禪 開示 迴向
主持:苑長妙慧法師

周日佛學講座:《地藏菩薩本願經》
上午9:30
主講:傳慧法師

瑜伽、瑜伽行與智慧禪 
周六 上午9:30 ;下午2:00
導師:黃耀光居士

周六互動佛學課程
下午2:30
主持﹕倪啟瑞

以上地點: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以上查詢:2572 2437

Go to Issue Menu8.

活動﹕「佛學心識通析」講座
主辦﹕香港能仁書院
講者﹕何曼盈博士
日期﹕2007年7月14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3﹕00至4﹕30
地點﹕九龍深水枝角道325-329號香港能仁書院
查詢﹕2720 6699

活動﹕三皈五戒講座
主辦﹕佛教青年協會
講者﹕定忍法師
日期﹕2007年7月22日(星期日)
時間﹕下午2﹕30至4﹕30
地點﹕九龍界限街144號3樓中華佛教圖書館
查詢﹕2336 0437

東蓮覺苑《明覺》特刊編輯部
編輯﹕黃夏柏
地址﹕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傳真﹕2572 4720  電郵﹕[email protected]

本刊文章純屬作者或受訪者意見,不代表本刊立場。

資源

課誦

連結

下載

賀卡

友情連結
何鴻毅家族基金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校友會 | 寶蓮寺 | 大渡網 | 溫暖人間 | 佛哲書舍 | 史丹佛大學何鴻毅家族基金佛學研究中心 |
TLKY Canada Foundation Programme, Institute of Asian Research,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 International Buddhist College, Hatyai |
東蓮覺苑佛門網站小組製作 ©2006-2008 | 服務條款 | 佛門宗旨與LOGO 自2006年10月1日瀏覽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