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Issue Menu1. 卷首語 以「玩」的精神做學問
撰文/淨因法師

從我記事時開始,父母與老師常以「頭懸梁、錐刺股、警枕催讀、挖壁偷光、螢囊映雪、負薪挂角」等故事鼓勵我苦讀,以求學有所成,長大後能出人頭地,升官發財,光宗榮祖。其結果是十年寒窗確實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卻成了癡心妄想情﹗出家後,師父的告誡還是二個字——苦讀。其結果是,在斯里蘭卡熱窗下苦讀八年,仍無多大長進。於是對精通多國文字、學富五車的文人雅士產生了極為崇敬的心態。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便成了我最崇拜的長者。

來香港大學任教後,在李焯芬教授的引見下,我終於見到了心目中的偶像,便迫不及待地向他請教做學問之道。聽完我發憤讀書的誓言後,他淡淡地說,如果把做學問當成是一件苦差事,怎能有好的心情專心做學問呢﹖為學之道在於興趣。若能把「玩」遊戲的興趣應用到讀書上,一旦對所學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探索、實踐,並在求學的過程中產生愉快的情緒和體驗﹔求學時若能樂在其中,便會愈學愈深入,愈學知識結構愈寬廣,一不小心便會被人當成大學問家。

饒公的當頭捧喝,直指人心,令我猛然醒悟﹕學習絕不是一件輕鬆簡單的事情,不經過艱辛的努力,很難成功﹔然而苦讀並不一定能確保你學有所成。成敗的關鍵是心態。若能培養興趣,就能轉變心態,才能以輕鬆、喜悅的心情面對繁重的學習、研究任務,定能學有所成。所以奉勸天下父母教導子女時刻牢記愛因斯坦的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Go to Issue Menu2. 饒宗頤教授與李焯芬教授茶敍──沒有出家的苦行僧
撰文/郭悅言 圖/黃永昌 黑白圖片由香港大學提供

饒宗頤教授今年已屆九十歲,籌備經年的一連串慶祝活動,打從11月起已陸續舉行,當中包括展覽、講座和研討會,部分更跨越 2007年。這天是一個難得機會,也是一種緣份,走近這位國學大師。

被冠以「業精六藝,才備九能」的饒宗頤教授,後輩都尊稱他饒公,這天難得輕鬆,跟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館長李焯芬教授茶敍﹔雖說「輕鬆」,雖說「茶敍」,然而饒公的「閒談」,也離不開學問,細心的女兒更帶備著作三本,隨時作註釋。

在這個難得的日子,饒公談到如何與佛結緣。

一身大紅棉襖的饒公,不說話時,總一派儒者地安坐著,只要話題一涉及學問,你會發現,他的眼睛在發亮,且急不及待的參與。
饒公彷彿為學問而生,他既是書畫家,又是敦煌學專家,也精於楚辭,研究的還包括古文字學、金石學、宗教學、方志學等,已出版學術著作六十多部,發表論文四百多篇。這塊「瑰寶」,深居簡出,除了出席學術研討會或獲頒授學位典禮外,其他時間,他默默耕耘,留守在自己跑馬地的小天地。

如何與佛結緣

這樣一位文化巨人,在香港,幾乎是碩果僅存,他可以為研究學問,不知餓,不知渴,甚至不知倦。茶敍間,他興致勃勃的談敦煌白畫、談法國學者白希和如何從敦煌搬去幾千書卷珍寶、談他與法蘭西學院的淵源、談佛經與梵文的關係、談甲骨文與龜、談印度文演變、為六祖慧能平反他目不識丁的傳聞、談氣功和書法如何養生……女兒清芬不時在旁做著喝茶的動作,提示父親是時候潤一潤喉頭,饒公明白女兒心意,乖乖的拿起茶杯。

誠然,饒公的學問深而廣,部分更是專家才聽得明白,幸有李焯芬教授即時解話,讓在座的聽得津津有味。

「與佛結緣,始於年幼,那時剛上小學,回家路上的街角,有人在白描,我感到好奇,天天站在那兒看,久而久之,畫師跟我說,來來來,我教你。於是,我用白描的方法,畫起佛相來。」饒公回憶,佛緣結自年幼,同時結於學問。

父親饒鍔是潮安的錢莊老闆,可以發行五百元大額鈔票,饒家家學淵源深厚,父親和二伯父都是研究佛學的學者,饒公自小閱覽不少佛教典籍,五歲便隨父習經史,學識就這樣從老家那過萬藏書的書香薰了出來,同時繫出了佛緣。

少年時,饒公白描佛相。後來,敦煌的珍寶,分別被英、法等國取走,1965年,饒公遠赴法國國家文獻中心及吉美博物館從事敦煌研究,並專程到英、法博物館尋找敦煌畫稿,這才有機會接觸這些重要文獻,不失為一種緣份。而這麼多年來,饒公的藝術作品,總不乏白描觀音、菩薩和法相,加上饒公是佛學家,在學術研究上,跟佛學從沒離開過。儘管如是,饒公至今沒有皈依。

做學問像苦行僧

「一點不容易呀﹗南傳佛教,是三時起床念經,早上化緣,過午不吃,不容易呀﹔禪修時坐不正,會被當頭棒喝,不容易呀﹔印度人修道,更會躲在山洞裏,很多規律,真的不容易,還是做研究好一點,哈哈……」

饒公選擇了做學問,但他的研究方式卻跟苦行僧沒兩樣。為了研究一門學問,他可以不辭勞苦,跑到發源地考察。像研究敦煌藝術,他跑去莫高窟,為了解讀敦煌樂譜,他開始習古琴﹔還有些做法,叫人匪夷所思。

「我對很多學問都有興趣,故研究很多問題,當中不乏涉及古代文明的問題,為了看得懂第一手資料,我會學習他們的文字,這是很需要耐性的,有些研究,用上幾十年,我沒把過程說清楚,怕會嚇驚大家﹔但我很享受這個追尋的過程,找到答案時,很高興,充滿樂趣,只有自己知道,噢﹗原來係咁簡單,哈哈……」

就這樣「哈﹗哈﹗」笑幾聲,饒公已通曉英語、法語、日語、德語、印度語等多國語言文字,而他對古梵文和巴比倫古楔形文字亦頗有研究,有些文字連本國人也少有通曉的。如李焯芬教授所說﹕「饒公做學問的特色,是參考中外文獻文物,經一番研究,最後得出個人的精闢見解,甚至是學術上的突破,從學問中得到大趣味,科學家也是如此。須知做學問,絕不是炒作。」

做學問不忘注重健康

聽覺有點毛病的饒公,記憶力卻一點不弱。為了做學問,饒公很注重健康,因為研究是刻苦的,沒有健康,便很難做研究。他的養生之道,是每天打坐﹕「人的身體,是個人的天地,我二十多歲開始每天打坐。」說得興起,饒公即席示範,盤腿而坐,腳底朝天,做出跏趺的姿勢,同時揮舞右手,示範書法的姿勢,像極老頑童,女兒清芬一直在旁「護駕」。

對清芬來說,饒公是慈父,更是一位學者,為了支持父親做研究,她毅然辭去工作,專心照顧父親的起居和對外事務。當饒公那九百呎書房放滿了書,清芬多找一個書房,給他作畫之用。

饒公習慣了今天的事今天做,於是經常往來兩個書房,雖只是兩街之隔,卻有六十梯級要走。2003年的一個下午,饒公有點暈眩,醫生說可能是耳水不平衡,吃了藥,沒甚改善,且右手開始麻痺,原來是輕微的中風。自此,清芬要父親多睡一點,過往凌晨起床做研究,這兩年學懂悠閒一點,六時才起床,下午還午睡片刻。

饒公調皮的說﹕「係呀﹗我而家好喜歡瞓覺。」又笑了起來。

有感父親每次外遊都是為了學術研究,女兒希望父親輕鬆享受生活,去年特意跟父親到澳洲旅行,還為父親安排了頭等機位。雖說是「旅行」,行李中仍帶備文房四寶,皆因女兒知道父親心意,研究可暫時放下,然寫字作畫卻不可斷。

對於女兒的無微不至,饒公笑得開懷﹕「我不懂做菜。」彷彿女兒在旁什麼也安心。

「那你會燒水嗎﹖」

父女倆有點為難,最後清芬說﹕「他連爐火也不懂得開,算懂嗎﹖」

饒公有的是大智慧,他的生活就是做學問,簡樸而懷赤子之心﹔一如佛家所言「轉識成智」,即在學問中領悟佛法,得智慧,將佛的知識轉成了自己的智慧。

走近饒宗頤活動一覽

展覽
11.4.2006 - 28.2.2007

普荷天地——饒宗頤九十華誕荷花特展
地點︰澳門回歸賀禮陳列館
展出近百件由1961至2006年以荷花為創作主題的作品。

22.11.2006 - 07.01.2007
心羅萬象——饒宗頤丙戌書畫展
地點︰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
展出饒教授近年在港大時期的著作、論文、墨跡和藝術作品等。

4.12.2006 - 03.01.2007
饒宗頤教授與香港大學
地點︰香港大學圖書館
展出饒教授與香港大學有關的照片、題字、書籍、藝術作品等。

11.12.2006 - 08.02.2007
光普照——書畫與攝影作品
地點︰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展覽廳
展出饒教授的山水畫配對法國攝影師Paul Maurer 的山水照片。

研討會
14.12.2006 - 15.12.2006
「學藝兼修‧漢學大師——饒宗頤教授九十華誕國際學術研討會」
地點︰香港大學明華綜合大樓
由香港九所大學合辦,邀得內地、港澳台及海外學者二百多人參加。

講座
22.12.2006 - 23.12.2006
配合「走近饒宗頤」展覽同期舉行
地點︰香港中央圖書館演講廳
讓香港大眾認識饒教授的文化講座。

Go to Issue Menu3.遊心法海 釋迦牟尼佛的誕生
撰文/賴靜涵

今天看亞洲的新聞,印度問題總是成為大眾話題。

事實上,今天印度的問題,和佛陀當年的狀況毫無分別,都是來自婆羅門教的問題與種姓制度所造成的。但在漫長的歷史裏,似乎也只有佛教提出解決的方案最實在,所以近代領導印度佛教再興的功臣,廿世紀印度獨立後首任的法務部長,安貝克博士(Dr. B. R. Ambedkar)就認為,要解決印度的社會問題,就得要從信仰佛教、皈依三寶開始。不過,今天人類已經充分認識到,佛陀的成就,是解決人類的生死的問題,所以佛陀的誕生是眾生歡天喜地的慶祝日子,迄今已經是眾多國家的節慶。

不過偉人的誕生通常有不平凡而有趣的傳奇故事,佛陀也是如此。

大約在二千五百年前,印度中北部有一個城邦,名為「迦毘羅衛」國,國小人少,所以依附了宗主國「拘薩羅」來保護它。可是迦毘羅衛國極力發展經濟、教育,奮發圖強,成為一個周邊羨慕的樂土。當時的國王名叫淨飯王,王后名為摩耶,國王到五十歲還未有子,他與王后時常向上天祈禱希望如願。就在孩子誕生以前,摩耶王后做了一個奇特的夢,看見一頭六根長牙的大白象從天而降,從右腋下進入了自己的身體,她當下覺得身心舒暢,像是喝了天上的甘露一樣,非常的歡喜,摩耶王后就此懷孕了。

經過十個月後,她按照習俗,回到娘家去生產。就在迦毘羅衛國與拘利國邊界的藍毗尼(Lumbini,今天尼泊爾南部波陀利耶村的羅美德寺院處)森林裏面,王后摩耶因為驚動胎氣,就在那顆無憂樹下,從她的「右脅」下誕生了太子悉達多。太子剛誕生之時,毋須他人攙扶,自己向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各走了七步,步步腳下湧現了金色的蓮花,最後站在一朵金色蓮花上面,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此即我最後生身,天上天下唯我獨尊。」當時天上飄下了香花,還有九條龍現身吐水來為太子沐浴。

所以後來佛教徒為了紀念佛陀的誕辰,便將這天,陰曆的四月初八訂為「佛誕節」,北傳佛教為「浴佛節」,舉行儀式讓大家去扮演「九龍」,用淨水為太子沐浴淨身,南傳佛教為「衛塞節」(在陽曆5月的月圓日),當天除了宗教儀式外,並以歌舞遊行,盛大慶祝佛陀的誕生。

(七)

Go to Issue Menu4. 禪是一朵花 和諧老人
撰文/李焯芬

在西方社會的聖誕前夕,孩子們相信聖誕老人會在夜間造訪,把禮物和祝福送上。

在東方世界的某個國度,人們則相信歲末會有四位老人家在夜裏到訪,為每家每戶帶來新一年的祝福。

就是這樣,在歲末的一個夜裏,四位老人家來到了某戶的門口。戶主喜出望外,慌忙請四位長者到家裏坐。其中一位老人向他解釋﹕我們四個人,一個名叫「財富」,一個名為「平安」,一個名叫「成功」,我自己名為「和諧」。只是我們有個規矩。我們四個人,只能派一個人到你家。你回去跟家人商量一下,決定請誰進去。

戶主太太最希望闔府「平安」﹔戶主則渴望「財富」﹔兒子正在準備高考,當然希望「成功」了。一番爭吵之後,家裏的小女兒不無感慨地說﹕還是「和諧」好。最後,大家同意按小女兒的意見辦。當全家人一起請那位名叫「和諧」的老人進屋時,奇怪的事情發生了。其他三位老人家也隨著進了屋。四位老人笑著向戶主一家解釋說﹕你們一家選了「和諧」,其實也等於請了我們四人,因為家裏有了「和諧」,就自然會有「財富」、「平安」和「成功」了。

前不久,國家宗教事務局葉小文局長向星雲大師表示﹕希望他日後當個和諧老人。他的意思是﹕佛教提倡尊重與包容﹔他希望佛教能與其他宗教一道,共同倡導和諧共融,造福人類社會。

Go to Issue Menu5. 漫畫
圖/小子

Go to Issue Menu6. 東蓮在線 www.buddhistdoor.com

周日念佛晚會﹕晚上7﹕00
主持﹕苑長妙慧法師

周日佛學講座﹕《地藏菩薩本願經》 上午9﹕15
主講﹕傳慧法師

以上地點﹕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查詢﹕2572 2437

無言說法——佛教藝術講座
第十講﹕Huayan Paintings of East Asia
第十一講﹕Some aspects of Sino-Japanese Buddhist Art Exhanges in 7th && 8th Centuries
日期﹕12月20、21日(周三、四)下午3﹕00 - 5﹕00
主辦/贊助﹕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東蓮覺苑
主講﹕Prof. Dorothy C. Wong
地點﹕Convocation Room, Main Building, HKU
查詢﹕2498 1638 / 2241 5078

Go to Issue Menu7. 香江點睛

弘法傳戒清修營
日期﹕12月22至26日
主辦﹕湛山寺
地點/查詢﹕九龍清水灣道大坳門/2719 6424

佛教生活營
日期﹕12月24至26日
主辦﹕羅漢寺
主持﹕法師領導
地點﹕大嶼山東涌石門甲
查詢﹕2808 2373 / 2988 1419

Go to Issue Menu8. 預告﹕12月20日星期三

邦﹕星雲大師的祝福﹕諸事圓滿〉

東蓮覺苑《明覺》特刊編輯部
編輯﹕方禮年
地址﹕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傳真﹕2572 4720  電郵﹕[email protected]

本刊文章純屬作者或受訪者意見,不代表本刊立場。

資源

課誦

連結

下載

賀卡

友情連結
何鴻毅家族基金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校友會 | 寶蓮寺 | 大渡網 | 溫暖人間 | 佛哲書舍 | 史丹佛大學何鴻毅家族基金佛學研究中心 |
TLKY Canada Foundation Programme, Institute of Asian Research,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 International Buddhist College, Hatyai |
東蓮覺苑佛門網站小組製作 ©2006-2008 | 服務條款 | 佛門宗旨與LOGO 自2006年10月1日瀏覽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