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Issue Menu1.

在利他中成就自己
撰文/愚子

一個狂風暴雨的深夜,一位醫生敲開以擺渡為生的老船工的家門,懇請船工把他渡送到對岸鎮子,以便救治一位重病患者。老船工深知,風雨交加的夜晚,黃河水暴漲,波濤洶湧,此時擺渡過河,十分兇險。就在他猶豫不決之時,老船工看到醫生急切的眼神,把心一橫,答應幫他擺渡。小船在波濤中上下起伏,老船工使出渾身解數,憑著他多年積蓄的經驗,迴避著急流漩渦,終於將醫生安全送到對岸。

過了數日,醫生特地登門向老船工致謝,「幸虧你那天冒死相助,才使我及時趕到,把生命垂危的病人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老船工迫切地問醫生:「你是不是給天嶺中學的一個學生治病?」醫生奇怪的問:「是啊。你怎麼知道的?」老船工激動地說:「我兒子是住校生,那天他在學校生了急病。昨天我兒子放假回家說起這件事,我一聽就知道了,原來你過河搶救的是我的獨生子啊!」

以上是發生在黃河邊上的一個真實故事。老船工因一念之仁,冒著生命危險成就醫生救死扶傷的善行,結果卻救了自己兒子一命,成就了一段人間佳話,更使我對菩薩在利他中完成自利的修行法門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觀音菩薩看到眾生相互瞋恨,寢食不安,慈心升起,尋聲救苦,治療世間瞋毒之苦;地藏菩薩看到地獄眾生兇殘冷酷,痛苦不堪,悲心升起,發「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大願,消除地獄無情之災;普賢菩薩看到世間眾生嫉妒障礙,煩惱無邊,喜心升起,發「隨喜功德」的誓願,恆順眾生,以此解開人們嫉妒的枷鎖;大勢至菩薩看到眾生分別心重,偏愛和執著,紛爭不斷,平等心(捨心)生起,物我一體,自他無隔,勇猛精進,威勢自在,幫助眾生擺脫親疏與人我的執著;文殊菩薩看到眾生愚癡、糊塗,作繭自縛,苦惱無邊,慧心生起,「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令苦惱眾生增長智慧;釋迦牟尼佛看到五濁惡世的眾生沉溺於感官享樂之中,終日顛倒夢想,清淨心升起,說法度眾,調伏剛強眾生,幫助他們擺脫貪染的羈纏……

綜上所述,諸大菩薩都是在不求安樂、不辭勞苦、涉世度生的同時,成就了慈、悲、喜、捨之菩提心,增長善根,開發智慧,積聚功德,最終通往覺悟成佛之路。因此,《六祖壇經》云:「自性迷即是眾生,自性覺即是佛。慈悲即是觀音,喜捨名為勢至,能淨即釋迦,平直即彌陀。」

 

 

文/俞如

開山祖融秋老和尚現任住持意昭大和尚浮屠寶殿浮屠寶殿內的七層木塔

荃灣芙蓉山上的竹林禪院,地處高崗,可以俯瞰整個青衣島和藍巴勒海峽。據稱,當年來此開山的融秋老和尚,因為三次在夢中得地藏菩薩指引,才找到這片山巒競秀的福地興建道場,是以芙蓉山初時又名「扶融山」,有「扶助融秋」弘揚佛法之意。如今竹林禪院本着老和尚遺願,歷經數十年擴建後,成為區內規模宏大、香客不絕的禪林道場。

隱於荃灣芙蓉山的竹林禪院,和區內老圍村的東普陀講寺,差不多是同期動工興建的,兩者都是荃灣區歷史最悠久的大型佛剎。話說兩所佛寺的開山祖師,早已時相往來,曾一起在寶華山受具足戒,此後四出朝禮參學。1924年,融秋法師和茂峰、寶靜兩位法師,更一起在廣州華林寺協辦南華佛學院;及至1927年融秋法師來港後,茂峰法師開始籌辦東普陀講寺,融秋法師則先後因三次獲地藏菩薩托夢,於1928年覓得芙蓉山勝地創建寺院。

開山祖任第三代住持

建寺初期,最初只有兩三間茅屋,後經各方協力,供奉地藏菩薩的「浮屠寶殿」於1932年落成,寺院才正式定名為竹林禪院,翌年融秋法師禮請師公,即博白周華寺的住持勝林老和尚到寺內傳戒,融秋法師同時虛位讓師公擔任竹林禪院第一任住持,然後傳建良老和尚為第二任住持,融秋法師則任第三任住持。三十年代的竹林禪院,曾於1937和1939年兩度傳戒,其時前來受戒的海內外弟子多達數百人,絡繹於途,場面盛極一時。

現時的竹林禪院,佔地四十餘萬平方呎,佈局完備,遊人經過山門的巍峨牌坊後,只要沿石階直上,便可到達建於不同高度的佛殿。首先是天王殿,殿後是韋馱殿,韋馱殿後的平台,則是中式庭園,石階前有大香爐,左右兩旁有水池和花圃,鐘樓、鼓樓亦分立兩旁。再拾級而上,便來到供奉三寶佛(釋迦牟尼佛、藥師琉璃光如來佛和阿彌陀佛)的大雄寶殿,殿內兩旁有金身羅漢像,殿後則供奉觀世音菩薩。走出大雄寶殿後,是另一佈局雅致的假山魚池平台,再踏上石階,便走到歷史最悠久的舊殿「浮屠寶殿」,殿內供奉着地藏菩薩。而沿着舊殿右轉,依指示走,可到達佔地四萬餘平方呎的五百羅漢寶殿。

釋迦牟尼佛、藥師佛、阿彌陀佛

五百羅漢寶殿天王殿

擴建工程歷經數十載

為竹林禪院創建一莊嚴雄偉的大雄寶殿,乃至發心修建五百羅漢寶殿,都是融秋老和尚當年的志願。可惜老和尚只及看到1975年大雄寶殿奠基,翌年便因積勞成疾而入滅。後經第四代住持茂芬法師和現任第五代住持意昭法師的努力,大雄寶殿終在1982年落成開光。去年十月,工程歷時十二載的五百羅漢寶殿亦告落成。現年八十多歲的意昭大和尚,十多歲時已來到竹林禪院出家,1944年再到紹關南華寺受戒,曾跟隨一代高僧虛雲老和尚參學多年,回到竹林禪院後,再被推舉為第五代住持,可說見證竹林禪院不同時期的發展。

供奉「四面佛」及五百羅漢

如今走進竹林禪院,處處可見莊嚴的佛殿與佛像,在殿前的平台處,近年更安放了一尊色彩繽紛的四面佛,吸引不少善信前來參拜。在泰國流行的「四面佛」,很少出現在香港的佛教道場,為何竹林禪院會供奉「四面佛」?現任住持意昭大和尚認為,「四面佛」與梵天、四大天王等也是護法神,也可視為佛門的護法之一,當佛陀成道時,眾護法天神曾請佛陀住世弘法。相信大和尚是隨順世俗因緣,在寺院門前供奉這位護法神,希望能與更多善信廣結法緣,透過禮拜三寶讓善根的種子得以生起。

四面佛

說起來,五百羅漢寶殿的建造原來亦有此用意。意昭大和尚指,五百羅漢中,很多都是佛的化身︰ 「佛教說,一佛出世,千佛護持,護持時或現長者身,或現比丘身、或現比丘尼、或現聲聞圓覺身,現種種身助佛來宣揚佛法。」故善信其實也應以禮佛的恭敬心來禮拜阿羅漢。

竹林禪院

地址︰荃灣芙蓉山路
交通︰於荃灣兆和街乘85 號
綠色小巴直達
網頁︰www.chuklamsimyuen.org

 

Go to Issue Menu3.

還要再插箭嗎?
撰文/馬淑華

終身為貧病者服務的德蘭修女生前的書柬面世,內容令我震撼和感動。

信件中顯露了她鮮為人知的一面——近半個世紀的內心掙扎。「為何我心靈中有如許多的痛苦和黑暗?」她不停的問。

在漫長的空洞和黑暗中,一位神師給她提供了寶貴的指引。她答謝他﹕「我難以言語形容對你的感激……你教會我接受這黑暗……今天我真正的感到深深的快樂。」

「接受黑暗」四字淡然道來,擲地有聲。

佛陀說身體難免有痛楚,就如中了一支箭,可是如癡的人愛在同一傷口再插上一箭,痛上加苦。第二支箭如能說話,多半是一把抗拒怨懟的聲音﹕「我不要這種感覺!為什麼要我這樣痛苦?」每一次咆哮,第二支箭就插得更深,傷口就淌血更多。

在康橋時,有次有點不如意,煩惱湧現,走在康河畔,愁緒就如蚊蚋,在頭上縈繞不去,我突然想﹕「既然揮它不走,就與它同行吧!」那一刻,心瞬然安住下來,如卸重擔——放開了第二支箭,第一支箭的傷痛似乎容易處理得多。

溫柔地回到呼吸,自然地一吸一呼。靜心的觀看思緒,起、住、伏、滅……走完了康河,蚊蚋也沒有再追隨了。

現代不少心理療法,都開始以「接受」和「觀察」為「轉化」的基礎,明白到「壓抑」、「逃避」、「抗拒」都是費勁而不奏效的方法。誠如《四念住經》所示﹕「於受觀受……認知覺察……無所貪執。」

Go to Issue Menu4.

佛陀對玉耶女的開示(下)
撰文/賴靜涵

驕傲的玉耶看到佛陀的相好光明,原先的反感一掃而空,再加上佛陀的開示,句句都像棒槌一樣槌中了心坎,她又慚愧,又畏縮地望著佛陀地問道:「那,女人該怎麼做才好?」此時的玉耶全無驕傲的心,佛陀了然於胸,繼續開示道:「玉耶,你現在做人妻子,就要奉行妻子的『五道』:

  1. 要做母婦:敬愛丈夫,如父母愛護子女一般。
  2. 要做臣婦:把丈夫當作君王看待,自己猶如臣下。
  3. 要做妹婦:將丈夫當作自己的哥哥,相敬如賓。
  4. 要做婢婦:侍奉丈夫如同婢女侍奉主人一般,對丈夫存有恭敬心。
  5. 要做夫婦:和丈夫要一起孝順翁姑,和睦親族;夫婦要有愛情,有親愛之實,誓不二心,接待賓客,勤做家事,不談他人是非,不道人長短。

玉耶!除此之外,還要更進一步奉行『五善』,那就是:

  1. 早起梳洗,遲睡則當心門戶火燭,不可推諉別人。
  2. 丈夫斥責要忍耐,不可懷恨在心。
  3. 一心守夫,以家庭為重,不可再生邪念。
  4. 常願丈夫長壽,當丈夫遠離時,把家務整理好,毫無二心。
  5. 不念丈夫惡,常記丈夫的好處,有美味先請丈夫先嚐。

此外,還要去除『四惡』,那就是:

  1. 天空未黑先眠,而日出卻未起,丈夫斥責,卻反唇相譏,這是第一惡。
  2. 有美味自己先嚐,不好的食物卻先給丈夫,對丈夫懷有異心,常存邪念,這是第二惡。
  3. 不管家事,整日耽溺在遊戲,喜好蒐集人家長短,整日說人家壞事,這是第三惡。
  4. 愛慕虛榮,爭奇鬥艷,憎恨夫家親戚族人,看不起他人,這是第四惡。

玉耶!婦女能夠奉行這五善,則眾人必然尊敬,且讚譽有加,災禍將不會降臨,甚且會澤被子孫。若犯了這『四惡』,夫家必然不高興,自己就會惹來災禍。這一世也過得很不安穩。玉耶,你希望作行善的婦人,還是要當惡行的婦人呢?自己都清楚了嗎?」

玉耶聽了佛陀的一番開示,內心感動不已!淚流滿面地說:「佛陀!我知道錯了!聽了佛陀的一席話,才知道自己是多麼愚痴!我願意為從前的過錯懺悔!」當下跪在佛陀面前乞求皈依。佛陀便授與她三皈依與優婆夷戒。驕傲的玉耶,從此變成須達長者家中的賢婦。

(五十一)

Go to Issue Menu5.

摩利支天
文、圖﹕知歸

摩利支天的造型之一

前幾天在電視看到一個介紹道教的節目,當中提及道教在農曆九月初九日的禮斗儀式(此科儀在部分佛教寺院亦有舉行),其供奉的主尊為「斗姆」,尊像兩邊的對聯提及「摩利支天」一名。

摩利支,梵語Marici,意譯積光天或陽焰天,本為印度民間崇拜的天神,後為佛教所吸納而列於天部,古來亦有稱此天為菩薩。據佛經所載,此天常在日天(太陽神)之前行走,具大神通,擅於隱身,能令眾生不受水、火、盜賊諸難,故有息災、增益、降伏等不可思議力量。

摩利支天的造型很多,有作天女型、有作忿怒型,具三面九目、六臂,乘坐由七隻野豬拖行的車上。一直以來,皆為將士或武士所崇奉。由於其神力熾盛,故在佛道二教皆有供奉,而道教更將其奉作北斗七星之母,稱為「斗姆」。

Go to Issue Menu6. 漫畫
圖/小子

Go to Issue Menu7.

周日念佛晚會:誦念《阿彌陀經》

晚上7:00
念佛 繞佛 坐禪 開示 迴向
主持:妙慧法師

瑜伽、瑜伽行與智慧禪

周六 上午9﹕30;下午2﹕30
導師﹕黃耀光居士

以上地點: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以上查詢:2572 2437

「佛學與人生」講座

主辦﹕寶覺中學,東蓮覺苑贊助
講題﹕賞心樂事之細味人生
講者﹕衍空法師
日期﹕10月21日(星期日)
時間﹕下午2﹕00至4﹕30
地點﹕將軍澳彩明街9號寶覺中學
查詢﹕2702 2863或[email protected]

東蓮覺苑《明覺》特刊編輯部
編輯﹕黃夏柏
地址﹕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傳真﹕2572 4720  電郵﹕[email protected]

本刊文章純屬作者或受訪者意見,不代表本刊立場。

資源

課誦

連結

下載

賀卡

友情連結
何鴻毅家族基金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校友會 | 寶蓮寺 | 大渡網 | 溫暖人間 | 佛哲書舍 | 史丹佛大學何鴻毅家族基金佛學研究中心 |
TLKY Canada Foundation Programme, Institute of Asian Research,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 International Buddhist College, Hatyai |
東蓮覺苑佛門網站小組製作 ©2006-2008 | 服務條款 | 佛門宗旨與LOGO 自2006年10月1日瀏覽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