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 第15期

Go to Issue Menu1. 卷首語  看破、放下、自在
撰文/淨因法師

一個人跋山涉水,一不小心,掉進深谷,生命危在旦夕。慌亂中此人雙手抓住崖壁上樹枝,總算保住了小命,但是人懸蕩在半空中,上下不得。正在進退維艱之際,忽然看到站在懸崖上的佛陀,於是便向佛陀求救。佛陀說﹕「請你把抓住樹枝的手先放下,然後我才可以救你﹗」此人一聽,心想,把手一放,勢必掉到萬丈深坑,跌得粉身碎骨,哪裏還保得住性命﹖因此他不但不肯放手,抓住樹枝的雙手反而握得更緊,死也不肯放。因為此人雙手緊握樹枝不放,無法把手伸給佛陀,佛陀也無法救他。

世間之人一聽到「放下」二字,便面現難色,還振振有詞地辯護說﹕我對家庭、兒女、工作有義務和責任,教我如何放下?!於是人們總是有各種各樣的理由放不下金錢、地位、愛情、子女、事業、自己的觀點,甚至自己的病痛……一天到晚諸事纏身,要世人放下簡直是比登天還難﹗

其實,我們忙碌了一輩子,到底真正擁有了什麼﹖能擁有的,就一定會失去。《紅樓夢》中的《好了歌》對此有精彩的論述﹕「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嬌妻忘不了﹗君在日日說恩情,君死又隨人去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兒孫忘不了﹗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子孫誰見了﹖」

由此可見,拚命爭來的名利,生不帶來,死不帶走。身外之物,若不善加利用,聚集再多,又有何用﹖同樣,世間的榮華富貴、順逆境、成敗等,都如同春夢和泡影那樣虛幻不實,又如同朝露和閃電那樣瞬息萬變。若能看破,就能放下﹔放下的是執著,得到的是自在﹔放下小我的情,才能昇華為大我的慈悲。愈放下,心胸也愈寬,氣度也就愈恢宏,怡然自得的心態自然生起。

Go to Issue Menu2. 勞永樂﹕別把自己看得太大﹗
撰文/邦 攝影/吳偉樂

勞永樂醫生,行醫多年,慣見生死,當發現母親患上肺癌時,還是傻得像無知病人般,希望X光片出錯﹔茹素逾十年,但爆發禽流感期間,卻率先倡導殺雞行動﹔聖公會背景學校畢業,年屆四十卻開始看佛經……放下了嗎﹖不,落選立法會議員一刻,還是放不下﹔但如果有機會再來,會更加懂得處理。

把握逆境提升思想

那年,勞永樂四十歲,正如他自己形容,生活平淡但事事順景。勞母因小病入院動手術,在例行X光檢查時,發現肺部有陰影,並證實為癌細胞。這刻,晴天霹靂,勞永樂愣了﹗作為醫生,面對X光肺片,竟傻到想否定檢驗結果,希望一切沒有發生。但當回復理智,內心的驚慌、痛苦,油然而生。

勞永樂開始思考人生何以如此無常﹖恐懼和苦惱究竟對人有什麼意義﹖因而開始研讀佛經,希望從中尋找答案,「佛經所講的我執,正是恐懼和苦惱的源頭,因為有我執,所以捨不得『我』的母親患上癌症,繼而想到,『我』可能失去母親,『我』會成為孤兒──即使年屆四十,仍然不想接受成為孤兒的感覺,一切無不以『我』為中心﹗」

勞永樂自覺要學習放下我執,並以最簡單直接方式開始──減少食欲,放棄食肉。「我察覺到,朋友同事之間的暇餘時間,幾乎都在吃東西中度過,如果能減低少許欲念,或許有助放下我執吧﹖結果證明,茹素後,人變得輕鬆,更重要的是,有更多時間做其他事情,因為,就連朋友約我外出吃飯也覺得吃素的太麻煩。於是,我有時間便做運動。」勞永樂從逆境情緒中提升個人生活質素,更成為行山高手,多次參與毅行者長途步行籌款。至於勞母,由於病情及早發現,經治療後,復元情況良好,至今仍然健在。

學習忘我放下自我

醫生同是凡人,但我們總是要求過高,甚至問,面對絕症,該如何克服死亡恐懼﹖勞永樂笑言,我講得出,但未必做得到﹗我從再生勇士得獎者中得到的啟迪是「以忘我放下自我」,人之所以恐懼死亡,說破了,是對自己身體有所執著。那位再生勇士是末期癌症病人,除病至動彈不得要臥床治療外,只要稍有力氣,便全情投入義務工作,幫助其他癌症病人,以忘記自己來投入服務世界──那是一個更大的世界。

忘我,就是忘掉自我,勞永樂說,生活上有很多可以學習忘我的例子,如靜坐和朝山,都是放下身段,放下我執的忘我練習。在營營役役的現實生活中,多從公眾利益處想,少從個人私利出發,少計得失,也能忘我﹔當你「視死如失」,便有我執,繼而痛苦。

但正如勞永樂有言在先,講得出,未必代表做得到,「即使行醫超過二十年,每有病人離世,做完一切應有步驟和手續後,返回辦公室時,仍然會情緒低落」。

多年學佛,勞永樂的體會是「別把自己看得太大﹗」但作為公眾人物、政治人物,要放下自我,談何容易﹖勞永樂坦言﹕「立法會選舉落敗的一刻,的確放不下自我。對從政人士來說,站在台上,某程度上也要做騷,但近年心態已變,比從前較能放下,學會降低身分。」可有打算再度參選立法會﹖「有可能,但自處心態已經不同,我會把議會席位視為市民的席位,不單純是我的席位。」

本來打算找勞永樂談生死課題,結果發現他還有很多鮮為人知的故事,不但滿載生活色彩,還瞥見勞永樂在生死課題上,如何在放下與執著之間來去游走。醫生──在專業之外,也是凡人,同樣要學習接受病苦與死亡,接受生命無常的遊戲規則,常參箇中道理,生活也會輕鬆得多。

堅持茹素也倡導殺雞

勞永樂成長期間,就讀聖公會聖保羅書院,卻沒有受洗﹔自四十歲以來,學佛逾十年,也沒有皈依,至今仍是一位茹素兼看佛經的無宗教人士﹔1997年,禽流感爆發,勞永樂倡議殺雞行動,一時間,新界雞場遍地哀鳴血染黃土,就連佛教界也派出僧團超度禽畜亡魂,勞永樂從佛經中學到的慈悲心去了哪裏﹖

「我覺得當時是理智決定,參考外國農村爆發疫情例子,看時序結合,總是先有病雞、再有死雞……然後有人病﹔但我倡導殺雞之外,也建議改善雞場環境。看雞農為了把雞催肥,由蛋孵至死亡,畢生在極度擠迫困籠中度過,從未走地﹔為誘騙雞多生蛋,白天把雞場完全遮黑,然後突然開燈,雞誤以為日出,便加倍產蛋,雞長期被苛待與勞役來滿足人類口腹之欲,何其殘忍。近十多年來,雞場愈來愈擠,環境惡劣程度,猶如一個易燃倉,一旦失火,一發不可收拾﹗」勞永樂形容,禽流感爆發,是人類貪婪的業報,雞農應善待雞,大幅減少雞籠密度。

記者問﹕人生八苦*,病苦最苦,但有幾苦﹖

勞永樂﹕好苦﹗好苦﹗當面對長期病患,身體狀況愈來愈差,人的健康、活力、生活質素、社交能力不斷下降,身邊親人也不能支持下去,病患者便會愈病愈孤寂……好苦﹗

*八苦﹕1.生苦、2.老苦、3.病苦、4.死苦、5.愛別離苦(所親愛之人,乖違離散不得共處)、6.怨憎會苦(怨仇憎惡之人,本求遠離,而反集聚)、7.求不得苦(心所愛樂者,求之而不能得)、8.五陰盛苦(蓋覆真性情,不令顯發)。

——節錄自《佛光大辭典》

記者問﹕醫學與佛學的死亡觀點有何分別﹖
勞永樂﹕醫學上的死亡,是當醫生簽了死亡證就表示生命已經完蛋﹔佛學上的死亡,是生命不斷輪迴的開始……但未必是福,來生還得經歷生老病死。

Go to Issue Menu3.醫心佛緣 行山活動積功德
撰文/勞永樂

行山,可以是三五知己在公餘或課餘的健康戶外活動﹔但化成一場四人合作的一百公里比賽,卻是不尋常的考驗。

參加毅行者行山比賽多年,四人一組需在四十八小時內完成一百公里行程。我的步伐速度普通,不緩不疾,約需三十小時才行畢全程,途中必須經過十多小時的黑夜,在郊野中用小電筒照明前行。

在天氣較熱的年份,十一月隨時烈日當空。又或雨水較多的時候,山徑被水淹浸,滿路泥濘。寒冬早來的年頭,在山上飽受刺骨寒風。尤更甚者,曾在整個比賽過程中經歷四季轉變,煞是與別不同的體驗。

某年,行程首天不停下雨。小雨是我喜歡的,因為有助身體降溫,防止中暑。但雨愈下愈大,就不大好受。一個不留神,踏進三吋深的泥濘,舉步維艱。衣服全濕,把身體熱量帶走,體能急劇下降。好不容易才熬過六十公里來到大帽山,心想只要越過這最後的山峰,便成功在望。但人算不如天算,突然雷電交加,天文台亦發出雷暴警告,這時上山有被雷擊的危險。

我們唯有靜觀其變,耐心等待。結果四小時過後,天文台除下雷暴警告,我們重新起行,跨過大帽山的另一邊往下走,穿過雲霧,夕陽斜照。到達終點已是凌晨一時。在大風大雨下,我們共行了三十九小時。

有人將這一類的耐力活動,與佛教徒的修練看齊,甚至與西藏人「朝山」相比,我並不同意。

參加耐力比賽是六根未淨之舉,大部分參加者目的在於挑戰自我,爭取勝利。行畢全程的,自然要向家人、朋友炫耀一番。但有成功的慾望,自有失敗的痛苦,未能完成的參加者,沮喪可想而知。相比之下,佛教徒的修練,是忘卻自我,消除慾念。「朝山」的人更心無異念向聖地進發,藉此解脫為人之苦,早登極樂。

但話得說回來,參加這些扶貧籌款活動,亦屬不能抹煞的善舉,能為參加者積福。至於要提升至修練層次,就要看參加者能否把一己成敗得失放開,放下自我,全心全意為貧窮人的福祉踏上路途。

【註﹕毅行者是每年十一月舉行的一項慈善活動,為樂施會世界脫貧運動籌款。】

Go to Issue Menu4. 錢孔觀法 我要走至穹蒼的背後
撰文/李師成

「乘我還年輕,我要為他做一首詩篇,也許像黎明那般冷峻,而且熱情。」

——葉慈

人們說,大學時代是人生快樂的高峰,不是沒有根據。大學時期,學生在尋找知識的同時,擁有宏遠高尚的理想、擲地有聲的青春、肝膽相照的朋友與無拘無束的自由,哪能不快樂﹖但快樂的象牙塔乃建基(相類於佛家的攀緣)於大量納稅人的金錢、教育工作者的心血、父母的體諒及支持。畢業後,象牙塔隨緣缺而滅,便要面對浮生百劫。

在乍暖還寒的家情、國情及愛情裏,要樹立與眾生之間的道德架構、相處模式及終極狀態,並不容易。理想與現實的差謬,要端賴年輕人的勇氣與幹勁而得以修補。雖吃力,但舒懷。以上種種,鏗鏘有聲如金石。但在生活磨人、節拍急激的社會裏,會化成不堪一擊的彩琉璃,粉碎如點點稜角崢嶸的落星,切割出短暫的光輝及恆久的創傷。「如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面對無常的生命,需要變奏出更複雜的方法,去探索、去演繹生命。但最後對生命真正不負所託的人究竟又有幾許﹖

有人留在象牙塔裏,希望用凡間尖端的學問去繼續解釋生命的種種。有人在高尚而不見盡頭的人道事業上,匆匆上路,以愚公的不屈去拯救滿苦的眾生。大部分香港人卻是實際的,喜歡走進物質文明裏去探求生命的璀璨。所以我們擁有全球最昂貴的豪宅,最叫人欽羨的百家美食,最包羅萬象的購物中心。近來更因西九龍的利益問題,催生了不少附「庸」風雅的所謂文化活動。這些喧譁浮華的背後,往往叫生命變得更迫促而空虛。


(二.待續)

Go to Issue Menu5. 東蓮在線 www.buddhistdoor.com

念佛晚會
逢周日晚上7﹕00
主持﹕妙慧法師

佛學講座
逢周日上午9﹕00
主持﹕傳慧法師

南傳靜坐班(慈修禪)
逢周六下午2﹕30
主持﹕法護法師

互動佛學研習班
逢周六下午2﹕30
主持﹕倪啟瑞居士

瑜伽及北傳靜坐班
逢周六上午9﹕30
主持﹕黃耀光居士

以上地點﹕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查詢電話﹕2572 2437

Go to Issue Menu6. 預告﹕10月18日星期三

張華﹕〈陳裕皇的搭橋之路〉

東蓮覺苑《明覺》特刊編輯部
編輯﹕方禮年
地址﹕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傳真﹕2572 4720  電郵﹕[email protected]

資源

課誦

連結

下載

賀卡

友情連結
何鴻毅家族基金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校友會 | 寶蓮寺 | 大渡網 | 溫暖人間 | 佛哲書舍 | 史丹佛大學何鴻毅家族基金佛學研究中心 |
TLKY Canada Foundation Programme, Institute of Asian Research,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 International Buddhist College, Hatyai |
東蓮覺苑佛門網站小組製作 ©2006-2008 | 服務條款 | 佛門宗旨與LOGO 自2006年10月1日瀏覽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