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Issue Menu1.

空即是色
撰文/淨因法師

「石頭湯」是歐洲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流傳著不同的版本。在與佛教有關的版本中,講述三個又累又餓的和尚來到一個村子化緣。村民本來就很貧窮,又不信佛,一見到有出家人來化緣,家家戶戶都把可以吃的東西收藏起來,緊閉大門,一個個從門縫中、窗戶上「監視」這三個和尚的行蹤。望著空無一人的村莊,饑腸轆轆的和尚終於被迫出了一個絕招。他們歡歡喜喜找來三塊石頭,仔細清洗後放入一口大鍋內,架起一堆柴火,開始煮這三塊石頭。所有村民都感到困惑。最後,一位小女孩終於忍不住,走出家門好奇地問,「你們煮石頭幹什麼?」三個和尚很認真地答道,「我們打算煮一鍋香美的石頭湯。當然,若再加一點鹽和胡椒什麼的,那味道就更不同了。」小女孩立即回家拿來他們想要的東西。出家人嘗了一下石頭湯後,自言自語地說,「要是再加一點胡蘿蔔、捲心菜、土豆、香菇……那會更好。」奇特的石頭湯引來村民們的好奇與注意,他們不自覺地拿出家裏有的東西,加入湯鍋中,石頭湯變得愈來愈香,愈來愈美味了……一鍋神奇的石頭湯終於煮成了!村民們與三個和尚一起品嘗著奇美無比的石頭湯,心中升起一種從未有過的愉悅。

讀完這則故事,《心經》中「空即是色」四個字突然顯現在我腦海中。產生世間萬物的各種條件本來就在於宇宙間,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最佳的方式把相關聯的條件組合到一起去,從「無」到「有」,由量變到質變,使有意義的事物產生,造福人群,這是判斷一個人聰敏才智的試金石。

《梅情禪韻》的製作過程再一次說明同樣的道理。八十高齡的一行禪師來香江弘法,稀有難得,是該CD製作的大盤石,梅村香港分會則是梅村在香江的「化」石,而香港民眾的需求是該CD製作的基石。梅村香港分會主席溫頌安先生把這三塊「石頭」交給了香港流行音樂作曲家林倩而女士,便成就了另一段自利利他的人間佳話。

文/邦 訪問圖片/Jerry Lee 場地提供/IFC稻菊日本料理

林倩而(原名:林敏怡)4歲隨母親學習鋼琴,香港大學畢業後,在羅馬聖西西利亞音樂學院習琴,並於德國費萊堡修讀作曲,創作樂曲逾150首,包括著名的《信》(阿信的故事)、《空凳》及《誰可相依》等,1998年獲香港藝術家聯盟作曲家年獎。

 

.林倩而形容,是「天意」把所有事情都結合起來,才能夠完成《梅情禪韻》。

翻看有關林倩而在過去一年的報道,不少在說難以忘記她的原名。至少,在所有宣傳品上,林倩而的名字旁邊仍然需要有一個兀突的括號——林敏怡。蟄伏一段日子,林倩而最新力作是為一行禪師出任音樂總監,製作《梅情禪韻》,也是梅村香港分會的首項大型計劃。

找林倩而為新唱片做訪問,她說一百個不願意﹕「怕傳媒把焦點放在我個人身上,這是屬於一行禪師的,請別叫做我的唱片!」眼前的林倩而,起初說話倔強得有點「拉閘」的感覺,只差沒有「放狗」把記者嚇走;但為了一張盡心盡力的音樂作品,她終於願意坐下,一談製作感受。

甘當「綠葉」

「如果這張唱片能夠令人對禪修產生好奇,或者願意繼續探索禪修趣味,我便功德圓滿了!」林倩而多次強調,這次出任音樂總監,一行禪師是「牡丹」,她與一眾歌手不過是「綠葉」。

才華出眾的作曲人為何甘願當「綠葉」,而且「錄」得開心,她的答案很玄:「都是上天的安排!」

記者以為林倩而早已認識一行禪師,並受其感染才答應當唱片監製,但事實並非如此。她說的「上天安排」,是在接到這項「委託生產」任務前一個月,才在偶然機會下知道有這位禪師,至於對一行禪師的印象,林倩而說﹕「高人一個囉……世界上本來就有很多這等高人啦。」

對一行禪師認識不深,那如何譜寫《梅情禪韻》呢?「我做到的效果是,普通人聽到不會覺得我在傳揚佛教,覺得容易接受,又能啟發思想,並因而對禪修產生興趣。」她全新創作了五首音樂,把兩首舊作重新編曲,並由衍空法師以粵語朗讀,配以一行禪師的詩詞中譯,由香港兒童合唱團、倫永亮、夏韶聲、陳苑淇及陳慧珊等以普通話演唱。

是上天給的考試

其實可以明白,作為監製的壓力很大,出品屬慈善性質,製作費有限,梅村香港分會更要求在6個星期內完成,林倩而形容:「只有傻的才會答應!」結果,時間極趕,製作超支也暫擱不理,但潛意識自然忐忑不安。

不過,林倩而回想這次經驗卻是震撼的﹕「我終於明白,上天給我磨煉多年的(音樂)才能,是鋪排著要我做這件事,要我以音樂來開發人心……這是上天給我的考試,I’ve gave my best!」

「這兩年來,我放下了許多……而為了這張唱片,我每晚只睡3小時,失眠、白頭髮多了、眼袋大了……」記者故意氣她,你還是放不下你的白頭髮和大眼袋呀!

林倩而終於露出少許笑意﹕「是呀……我畢竟是一個女人,每天對鏡,我還是看得出那副愈來愈嚇人的樣子……心力交瘁……為了及時完工,要買交情,找好朋友協助,實在非常感謝他們……完成之後,回頭再聽製作,卻是非常美麗,很感動。」在《梅情禪韻》,林倩而一再發揮創作力量,把一行禪師的詩詞中譯匯集其中,並請來好友以普通話唱出,衍空法師以廣東話朗讀。


林倩而與夏韶聲再度合作,除了因為是同一經理人,更 重要原因是容易溝通,很多細節不用講也能互相明白。

其中灌錄了兩首歌的夏韶聲表示﹕「我禮拜觀音多年,這次真正在考驗我的平常心,我和大部分人一樣,不知道一行禪師是誰;這是個沒有歌酬的工作,我想,很多人或該首先考慮自己的利益吧,所以我說這事在考驗我的平常心,我連歌曲都沒有聽過便從美國返回香港去錄音。」

而幾乎全部歌手都是沒有聽過樂曲便應允參與,他們都與夏韶聲一樣,信是有緣,相信林倩而,相信這是一次好因緣。

 

《梅情禪韻》歌詞摘錄

曲名:這就是淨土
主唱:倫永亮、作曲:林倩而
原創英文詩詞:一行禪師
歌詞譯寫:衍空法師/冼國英

這就是淨土  淨土就是這
我覺醒地微笑  安住在當下此刻
這就是淨土  淨土就是這
我平安去踏步  輕輕撫摸著大地
佛陀見於秋葉上  佛法就在浮雲上
僧伽法侶在每一處
我家就在這裏
吸進來  百花正盛開
呼出去  我了知竹樹在搖曳
我心自在  我享受每個時刻

曲名:心中島嶼
主唱:夏韶聲、作曲:林倩而
原創英文詩詞:一行禪師
歌詞譯寫:冼國英

吸進來  我回到我心中那島嶼
在那島嶼上  有美麗的樹
還有清澈的小溪  有小鳥  陽光和空氣
呼出去  我安住
我享受回到我的島嶼

一行禪師(Thich Nhat Hanh)生於越南,16歲出家為僧,經歷越戰及越共對宗教的迫害,在海外過著三十多年的流亡生活,並在法國南部建立「梅村」(Plum Village),推廣禪修生活,每年吸引大量來自世界各地有志禪修的人前往。

今年初,一行禪師獲邀返回越南舉行法會(詳見4月11日《明覺》報道),場面盛大,萬人空巷;至於5月在香港舉行的禪修營,亦早已額滿。

部分曾經前往梅村禪修的人,返港後成立了「梅村之友」。為加強法國梅村在香港的活動及推行禪修生活,今年正式成立梅村香港分會,該會主席溫頌安表示﹕「年逾八旬的一行禪師今次訪港,或會延長逗留時間,其中目的是安排梅村香港分會事宜。極有可能從法國委派禪師駐港,代表一行禪師執行事務。」香港分會的目標及宗旨包括舉辦弘法講座;舉行個人或集體的修煉;實踐佛法及推廣一行禪師的著作及教義等。而首項大型工作,便是邀請林倩而出任監製,並聯同法師、流行歌手及兒童合唱團灌錄《梅情禪韻》,唱片將於5月11日發行。

Go to Issue Menu3.

破除執著
撰文/潘宗光

《心經》最後指出「無智亦無得」。就是說我們修行,不要急功近利,不要追求結果,因此不必追求什麼大法之法,或速成法。有心追求,是背道求道,會愈求愈遠。你不追求,順其自然,有一天會水到渠成。因此,《心經》最後說﹕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陲,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裏「般若」指智慧,「波羅蜜多」指圓滿解脫的境界。「般若波羅蜜多」是指通過智慧證得究竟涅槃。諸佛菩薩正是沒有執著,才能智慧解脫,得成正覺。

總的來說,《心經》反復說「空」談「無」,無非是苦口婆心,勸人破除執著,包括修行的執著,這裏共分三個層次﹕一、沒有認識者(修行者)可執著;二、沒有認識對象(佛法)可執著;三、沒有認識成果(般若果、涅槃果)可執著。

只有放下執著,以「無所得」、「無所求」的心老實修行,你才能培養出與佛心相應的清淨心,才會明白什麼叫「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這是佛教的總綱領。

因此在學佛路上,正確理解「空」非常重要,許多人誤解空,以為空就等於什麼都沒有。不是這個意思,我們連「空」也不能執著,連「空」也要空掉,「空空」也不要,放下一切,才能心無罣礙,到達彼岸。佛法本來清淨,生機盎然,無所不在,與生活打成一片;絕不是有些人想像中,繁文縟節或脫離現實的事。

(《心經》在生活中的應用‧四)

Go to Issue Menu4.

竹林精舍的弘法
撰文/賴靜涵

頻婆娑羅王迎接佛陀到宮中,由於受了佛陀的法益,感到十分歡喜。他想到﹕當佛陀說完法後就會離開王舍城,日後居無定所,要請佛陀說法也不知道要到何處迎請,不若乾脆就把佛陀留在自己國家裏,於是想在王舍城的迦蘭竹林裏蓋一座精舍,那裏環境清幽,必然適合佛陀與弟子眾安住。將佛陀與弟子眾安置下來,這樣就能夠常常聽到佛陀說法。於是他就向佛陀提出了這個想法,佛陀也歡喜地接受。頻婆娑羅王便下令興建精舍,不久就完成了。共有十六大院,每院有房子六十間,有五百樓閣,七十二座講堂。頻婆娑羅王把它命名為「竹林精舍」,並親自迎請佛陀與眾弟子入住。佛陀看了很高興地說:「布施除去貪欲,忍辱壓止瞋怒,智慧遠離愚癡,布施、忍辱、智慧,這三者是能進入涅槃之門的路徑。」又說:「布施不一定是要獻出財寶的,看到別人布施,心中亦感到歡喜,將來的果報和布施的人相同。」

佛陀帶領弟子眾在竹林精舍裏面共修。竹林精舍可以說是佛教有史以來的第一所寺院,並且是由佛陀本人親自擔任住持。由於在佛陀還沒有來到竹林精舍以前,就已經有相當多的皈依弟子,他們都在各地宣揚佛陀的教化,這時都陸續來到王舍城與佛陀相會,看到竹林精舍裏面的眾多弟子,如兄如弟,大家都非常高興。

佛陀在竹林精舍講了相當多的經典,像是:《尼拘陀梵志經》、《中阿含.七車經》、《解夏經》、《月喻經》、《月光菩薩經》、《賢愚經》、《理趣六波羅蜜多經》等等許多著名的經典。佛陀畢生所說的經典中,在竹林精舍與稍後在祇園精舍所宣說的佔了最大多數。

佛陀接受了頻婆娑羅王贈送的竹林精舍,在弘法事業上得到相當便利。但此時卻有些人對佛陀開始忌妒和反感,然而佛陀卻能以慈悲包容一切。竹林精舍固然對於佛陀的弘法事業有相當大的助益,但更重要的是,佛陀在這裏得到了教團裏的兩大弟子,那就是舍利弗與目犍連。這兩位大弟子後來對於佛陀的弘法事業起了很大的作用,為佛教的開展作出了相當的貢獻。

(廿七)

Go to Issue Menu5.

四種三昧
文/知歸 圖/《明覺》特刊資料圖片

 三昧又作三摩地,意譯為正定,即在禪修中將心專注於一境而得安定。天台宗智者大師就眾多禪行法分為:常坐、常行、半行半坐、非行非坐四種三昧。

  1. 常坐三昧:亦名一行三昧,是依《文殊說般若經》所修的三昧,其修法以九十日為期,行者獨處作跏趺坐,一心繫緣法界作觀,若覺疲極,則專稱一佛名號。除經行、飲食、如廁外,相續不斷,念念無間,以期證入實相。
  2. 常行三昧:亦名般舟三昧,是依《般舟三昧經》作九十日的修法,其人旋行念佛,不得休息,以期在定中得見十方佛顯立面前。
  3. 半行半坐三昧:一是依《方等經》所修的「方等三昧」,以七日為期,持誦咒語,旋行一百二十匝,一旋一咒,旋罷便坐觀實相。二是依《法華經》所修的「法華三昧」,以三七日為期,行立皆誦《法華》,若坐則思惟經義,以期得見普賢菩薩乘六牙白象現於面前。
  4. 非行非坐三昧:亦名隨自意三昧,通攝諸經所說種種三昧,一切時中,一切事上,皆可隨意作觀,不拘期限,意起即三昧。

Go to Issue Menu6. 漫畫
圖/小子

Go to Issue Menu7.

講座﹕《楞嚴經》二十五圓通卷六
日期﹕5月6日、5月13日(周日)
下午2:30
主持:文珠法師

周日念佛晚會:誦念《阿彌陀經》
晚上7:00
念佛 繞佛 坐禪 開示 迴向
主持:苑長妙慧法師

周日佛學講座:《地藏菩薩本願經》
上午9:30
主講:傳慧法師

周六瑜伽靜坐班
上午9:30
導師:黃耀光居士

周六禪修課程:活在當下
下午2:00
導師:法護法師

以上地點: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以上查詢:2572 2437

Go to Issue Menu8.

佛學高級班
日期:5月4日開始(逢周五)晚上7:30
主辦:生命念佛堂
主持:葉世堅居士
地點:新界屯門大興北釋慧文中學
查詢:2461 5367

春季禮供三寶諸天法會
日期:5月6日(周日)
主辦:香港觀宗寺
主持:覺光法師
地點:新界粉嶺置福圍12號
查詢:2669 3578

法器初基班(共十二堂)
日期:5月8日(逢周二)晚上7:30
主辦:法藏寺圖書館
主持:眾居士
地點:九龍彌敦道454號安昌大廈二樓A座
查詢:2771 7015

東蓮覺苑《明覺》特刊編輯部
編輯﹕方禮年
地址﹕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傳真﹕2572 4720  電郵﹕[email protected]

本刊文章純屬作者或受訪者意見,不代表本刊立場。

資源

課誦

連結

下載

賀卡

友情連結
何鴻毅家族基金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校友會 | 寶蓮寺 | 大渡網 | 溫暖人間 | 佛哲書舍 | 史丹佛大學何鴻毅家族基金佛學研究中心 |
TLKY Canada Foundation Programme, Institute of Asian Research,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 International Buddhist College, Hatyai |
東蓮覺苑佛門網站小組製作 ©2006-2008 | 服務條款 | 佛門宗旨與LOGO 自2006年10月1日瀏覽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