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Issue Menu1. 卷首語 中華文物浩劫之根源
撰文/淨因法師

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從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海外,致使中國人在研究自己文化遺產時產生極其困窘的局面,即安陽殷墟雖在,但要看甲骨文卻要去日本﹔敦煌依然,但敦煌學卻在國外。造成這種尷尬局面的根源有三﹕貧窮、愚昧與貪婪。

清朝末年,政府腐敗無能,國弱民窮,西方列強侵華,拉開了中華文物浩劫之序幕。八國聯軍侵華,北京城內包括《永樂大典》在內的大量稀世之寶被洗劫一空﹔在中國西部地區,以敦煌為代表的大量珍貴文物被強取巧奪,大量文物流失海外,令人傷心﹗

十年浩劫,由於民眾的天真無知,從而引發中華文物的第二次浩劫。善良而愚昧的民眾在破四舊、立四新的行動中,衝擊寺院、搗毀佛像、焚燒藏書、破壞古蹟、砸毀文物,無數千百年來保存積累的文物遺產毀於一旦,造成無可彌補的損害,令人痛心﹗

20世紀80年代以來,改革開放的政策給中國人帶來了新的脫貧致富的機會,不少人把積累物質財富看成人生成功的重要標誌。然而,我們必須清楚地意識到,貪婪是人的本性。人們在對物質無止境的追求過程中,若無道德修養加以制衡,必然會使人發狂,做出挖人祖墳、出賣祖宗遺產這種喪失人格、國格之缺德事來,致使大量文物走私到國外,成為中華文物的第三次浩劫,令人寒心﹗

綜上所述,貧窮落後、愚昧與貪婪,是中華文物劫難之三個根源。今天,有人因為貧窮而鋌而走險,盜墓取寶﹔有人因為對文物價值的無知,為了一點小利而不惜破壞無價的文化遺產﹔有人在巨大的利潤驅使下甘冒坐牢之危險而走私文物。當這三種根源盤根交錯在一起時,形成了今天盜墓、走私文物猖獗的局面。由此可見,文物保護工作任重而道遠。健全的法律、有效的管理固然重要,但教化民眾知廉恥、改造人心更是盡早結束中華文物劫難之關鍵所在。

Go to Issue Menu2. 百千劫難何日了——佛教文物流失實錄
文、圖/謝兆霖

近年內地經濟起飛,有心人開始以巨資購回流失海外的國寶。十月初就有內地商人在香港的拍賣會,以一億一千多萬元的天價買回了一尊明朝永樂年款的鎏金釋伽牟尼坐像。中國的佛教文物近百年來屢遭劫難,首當其衝的是保存最多古建築及眾多自唐到明代雕塑的山西省,尤以天龍山石窟的毀滅和近年南禪寺被盜最令人痛心。

天龍山石窟的劫難

天龍山石窟在山西太原市郊,共有21個石窟,其中15個開鑿於唐代,為天龍山石窟雕像的精華。造像融合了當時最流行的莊嚴瑰麗的長安風格,以及七世紀印度笈多王朝重視身體動感、體態豐滿的秣菟羅藝術,開創了品味一絕的「唐天龍山風格」。如第14窟的菩薩立像,上身袒露,體態豐腴,天衣斜披繞垂於腕,腰肢微擺,姿態婀娜婉約。旁邊半跏坐的菩薩面相飽滿雍容,重心左傾欲動,造形優雅灑脫。這些菩薩提醒了我們唐代婦女的形像,亦展現出大唐全盛時期文化包容開放、廣納各方文化的精華而創造出唐代超凡的藝術成就。

如果看完這尊菩薩的圖片,想親訪今日的天龍山,只會見到一片殘垣敗瓦。可嘆的是天龍山的毀滅並非出自戰亂,而是因為民眾的無知和貪婪。天龍山因地處偏僻,唐代以後日漸被人遺忘。清朝末年石窟再被人發現,正值風雨飄搖、山河破碎的亂世。1922年日本人為石窟出版了大型圖冊於東京發行,令世人驚歎中國尚存如此美麗完整的唐代石窟。但當時中國人連敦煌莫高窟這驚世發現也無暇顧及,更何況山西這小小的天龍山﹖圖錄中美妙絕倫的佛像引起了海外收藏家的興趣,天龍山的劫難亦從此開始。

此後無數盜匪根本沒想過這些佛像有多麼珍貴,先是偷砍佛頭,後來索性將整尊佛像鑿走,最後連壁上的浮雕人像,和窟頂的飛天蓮花也一片片地剝光,全部賣給外國人。其中由山中定次郎經營的「山中商會」,不惜一切代價,四處搜求自天龍山盜出的造像,盜出的造像名品幾乎皆出自山中商會,有傳言亦謂盜賊買通了山西軍閥閻錫山,才讓石窟可以破壞得這麼徹底。最後石窟的雕像幾乎被盜光,只剩下一些無法盜走的部分,以及第九窟的大佛坐像。但是,天龍山的劫難仍未告終﹕十年文革期間,石窟難逃劫數,紅衛兵摧毀了殘存的佛身、龕檐及台座,結果剩下今天在天龍山石窟的一片荒涼。

經學者粗略統計,流失海外的天龍山造像共有150多件,散佈各國博物館及私人收藏。現在天龍山因遊客稀少,顯得格外寧靜。多數遊客只看經重建的第2和第9窟,其他石窟則留下不少遊人的塗鴉。最可惜的是,景區內找不到片言隻字提及天龍山過去經歷的劫難,亦沒說明哪些佛像是重塑的,實有以假亂真之嫌,更令天龍山失去了原本可警醒中國人保護文化遺產的作用。

南禪寺唐代塑像被劫

近十年中國文物的行情在拍賣會中不斷上漲,地下文物市場亦非常活躍,再掀起禁之不絕的盜墓、搶劫和走私文物的狂潮。最令人痛心的是,民眾至今仍為愚昧貪婪所障,重蹈覆轍,大量無價珍寶仍不斷流失,其中最慘烈的要算南禪寺大殿唐代塑像被劫。

南禪寺位於山西省五臺山地區,重修於唐朝建中三年(782年),比梁思成先生發現的佛光寺東大殿還早74年,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木建築。大殿出檐深遠,表現出唐代豪邁開闊、樸實大氣的建築風格。大殿內保存的17尊唐代彩塑亦極珍貴,唐代的彩塑佛像,除了西北部敦煌等石窟之外,只能在山西佛光寺、南禪寺以及法興寺找到。

佛光寺的唐塑經歷代粉飾重塑,色調唐突,失去古風,法興寺的亦較殘缺,只有南禪寺一壇造像雖亦經重妝,但諸尊神韻尚存,佈局完整。佛壇中奉佛祖釋迦,左右為普賢及文殊菩薩,各有獠蠻、拂霖及童子侍候。東西分立迦葉、阿難、天王、脅侍和供養菩薩。諸尊像傳承了盛唐慈祥莊重、淳厚嚴肅之風格,形態流麗生動,沒有中唐時期裝飾繁瑣的缺點。五臺山是文殊菩薩的道場,南禪寺的文殊造像是全國現存最早的一尊,其坐騎姿態翩然若動而菩薩卻穩定如山,旁邊的脅侍菩薩面合微笑,斜被天衣帛帶當風,給人輕盈飄浮之感。

群像以佛為中心最高大,起伏錯差而左右對稱,交織出一幅西方淨土圖。而最得信眾歡喜的應為最前面的兩尊蹲於出水蓮花座上的供養菩薩,臉龐秀麗,神情虔敬純真,流露出對往生浮土的嚮往。這組造像為世人展現了唐代中原佛教彩塑的面貌,異常珍貴。

今日參訪南禪寺,經過漫長的鄉郊小路到達寺門後,率先入耳的不是梵唄或鐘聲,而是急躁的狗吠聲。管理員問明來意後,先鎖好狗隻再開門引領訪客到大殿,小心翼翼地打開那扇上千年歷史的殿門﹕當大家期待第一線光照亮壇上諸尊示現出的西方淨土時,映入眼簾卻是一道幾乎比大殿還要大的紅鋼閘,團團圍整個佛壇,訪客只能從閘縫窺看各尊彩塑。站在門邊的管理員會緊盯著訪客,或許令人覺得不自在,但不能怪責他,因為據《中國文物報》報道,1999年的一個冬夜,3個持手槍、鐵棍和鋼刀的歹徒闖進南禪寺,登上佛壇,瘋狂作案,將佛像文物劫掠破壞。此後我們在南禪寺就只能看到兩個蓮花座放著「保護文物」和「嚴禁拍攝」的牌匾,而文殊菩薩旁只留下了一撮不忍離去的茅草。三個被盜的塑像和其他文物至今仍未尋回,大眾亦早遺忘了此事。

佛法雖云萬物的發展皆逃不過成住壞空「四劫」,國寶級文物,甚至是佛法,總有其壞空之時。然而萬不能以此念而以消極態度處世,因為普賢菩薩的十大行願中的第七願即為請佛住世。當年佛陀在菩提樹下證悟後,幸得梵天勸請才不立入涅槃,令世人得聞佛法。此後信眾們時刻不忘請佛法住世,讓將來的眾生有機會聽聞學習,離苦得樂。同樣道理,我們亦應負保護文物的責任,讓後世能得見這些文化瑰寶,令文化一代代的傳承下去。

Go to Issue Menu3.遊心法海 沙門思潮的盛行
撰文/賴靜涵

現在在亞洲地區,只要看到光頭的出家人,一定被認為是佛教的修行人,但在印度可不見得是如此。事實上,出家剃頭在印度不只是佛教徒,很多宗教都有這種出家人,被統稱為所謂的「沙門」(Sramana)、「比丘」(Bhiksu)或是「雲遊者」,這些人都是要放下一切俗世的事務,隱居山林,專心修行,追求宇宙的究竟真理,解除自己人生的痛苦,這也就是印度當年對「出家人」的定義。

為什麼會有這種「出家」的「沙門」思想呢﹖前面說過,雅利安人征服了印度以後,帶來了不公平種姓制度,而婆羅門自以為是的驕傲個性,令大眾產生反感。大約在公元前六世紀,印度出現了所謂的反婆羅門教的思潮,但要到了佛教的產生,才算是對婆羅門教產生了嚴重的挑戰。發出強烈質疑的聲音,就是這些「沙門」,也就是出家的修行人。因為想要脫離這種婆羅門的神權而專橫的統治,也是為了不慕名利所致,有些人放下世俗的一切事務,離開社會而專心修持苦行,遊走於森林山野,他們的清修態度很快受到人們的敬仰,大家紛紛供養這些行者。這些沙門也以各種方式來批評傳統的婆羅門教,認為《吠陀》裏面充滿了矛盾與荒謬,根本就不是什麼「天啟的」,婆羅門的祭祀是無效的,更直指種姓制度根本就是騙人的。他們指出人們應該要靠自己的力量來追求幸福。然則追求的方法卻有不同的理論,因此不少沙門也因此自創門派,創立了新的學說。

出家修行的沙門思想在佛陀時代非常盛行,據佛典記載約有六十或九十種之多,然根據耆那教的文獻記載卻有三百多種,不論這些紀錄是否正確,在在體現婆羅門教確實遭到強烈的質疑。而沙門主要的思潮,在佛陀時代最有力量的,就是所謂的「六師」。這也就是佛典裏面說的「六師外道」。

(五)

Go to Issue Menu4. 自在閒 看見觀音菩薩
撰文/溫綺玲

第一次朝山的善信,多選普陀山,一方面是交通方便﹔二是,盛傳很多人都在那裏的梵音洞看見了觀音菩薩示現。我就聽過永惺長老說他如何看見了菩薩。

「那時我二十歲,在東北,因為經濟不好,身上只有單衫,凍壞了,一病不起,昏昏迷迷,模糊中看見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都是觀音菩薩像。之後就醒過來了。」

「第二次,是1950年。那年我花了三天在路上,另從上海以一天水路到達青島的湛山寺,取回一些水陸內壇的畫像。那時候,因為政治的問題,我用了兩個籮,將畫像放在中間,外面圍滿薯仔,想偷偷的將畫運回香港。」

「之後,再用了三天路程時間,從青島到達澳門,買船票回九龍,到達弘法精舍已是下午四時,飯也沒吃,便有師父來告訴我,有一同參一恕師父,就要往生了,等我回來,咽不下氣。」

「我趕忙到了東普陀去見他,到了他的床前,他指一指他的綿褲,我一摸之下,有七個大洋,我明白了,我在他的耳邊說,放心吧,我會用來替您造佛像的。他聽後,就斷氣了。」

「現在在東林那三尊佛像,就是用那些大洋造的,當然不夠,當時我另外加了一些錢。」

「一恕師往生後,我連續幫他念了三天佛,即是從湛山寺回來,已十天沒有睡覺,所以病倒了,當時患的是傷寒入骨髓,病得很嚴重,後來在昏昏沉沉中,看見了上上下下、左左右右都是觀音菩薩像,之後又病好了。」

普陀山我去了兩次,都沒見到菩薩示現,可能沒碰到相應的電波吧,但長老能看到聖像,就不是湊巧了。

Go to Issue Menu5. 漫畫
圖/小子

Go to Issue Menu6. 東蓮在線 www.buddhistdoor.com

周六瑜伽靜坐班
上午9﹕30
導師﹕黃耀光居士

周六互動佛學研討班
下午2﹕30
主持﹕倪啟瑞居士

以上地點﹕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查詢﹕2572 2437

感情與金錢講座
日期﹕12月3日(周日)下午3﹕30
主辦﹕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及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校友會
贊助﹕東蓮覺苑
主講﹕星雲大師
地點﹕香港大學本部大樓陸佑堂
查詢﹕2241 5078 / 2549 3040

Go to Issue Menu7. 香江點睛

念佛晚會
   日期﹕逢周六晚上6﹕30
   主辦﹕志蓮淨苑
   地點﹕九龍鑽石山志蓮道5號
   查詢﹕2354 1888

初級禪訓班
   日期﹕12月7至28日(逢周四)晚上7﹕30
   主辦﹕法鼓山文教基金會香港分會
   主持﹕資深導師
   地點﹕九龍荔枝角永康街23號安泰工業大廈205室
   查詢﹕2865 3110

Go to Issue Menu8. 預告﹕12月6日星期三

果毅﹕〈「水陸法會」的功能與社會的關係〉

東蓮覺苑《明覺》特刊編輯部
編輯﹕方禮年
地址﹕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傳真﹕2572 4720  電郵﹕[email protected]

本刊文章純屬作者或受訪者意見,不代表本刊立場。

資源

課誦

連結

下載

賀卡

友情連結
何鴻毅家族基金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校友會 | 寶蓮寺 | 大渡網 | 溫暖人間 | 佛哲書舍 | 史丹佛大學何鴻毅家族基金佛學研究中心 |
TLKY Canada Foundation Programme, Institute of Asian Research,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 International Buddhist College, Hatyai |
東蓮覺苑佛門網站小組製作 ©2006-2008 | 服務條款 | 佛門宗旨與LOGO 自2006年10月1日瀏覽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