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Issue Menu1.

人生在「感恩」中昇華
文/愚子

本煥長老被尊稱為佛門泰斗,卻說自己只是3歲的「小和尚」;103歲的高齡,整天還是忙於接待十方善眾,鼓勵、祝福芸芸眾生,樂而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事務繁忙,自稱「八年沒有打過一個妄想」……是何種原因使這位百歲老人的人生昇華到如此境界?本文試圖從「感恩」二字中尋找答案。

在現實生活中,恩將仇報的事件屢見不鮮,其主要原因不外乎「名」、「利」二字。忘恩負義之徒起初大多屬於求助者的弱勢群體,在別人的幫助下一步步成功後,心靈深處的陰暗面一點點擴大,不自覺地把曾有恩於自己的人隱去,以便把自己包裝成白手起家的成功。人們常說,羊有跪乳之德,烏鴉有反哺之恩,而恩將仇報之徒,違背諾言,失去信用,甚至陷害有恩於自己的人,找到心理平衡,以此來證明自己的「非凡」能力,豈不是連禽獸不如?!

受人恩惠,若不知恩,怎懂報恩?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人把別人的幫助視為理所當然,無慚無愧,不知反思,只知外求。其必然結果是︰得到的幫助愈多,生起的貪心愈大。人與動物最根本的區別是:人有反思能力而知慚愧,而動物則無。正如《佛遺教經》云﹕「若無愧者,與諸禽獸無相異也。」生起慚愧心的關鍵是感恩、反思。不知恩者,無慚愧心,與禽獸何異?!

知恩報恩,是人生昇華的基石。本煥長老刺血寫經,以報國土保護之恩;燃臂守靈,以報父母養育之恩;建寺度僧,以報佛陀成就我們的慧命之恩;弘法利生,以報衆生扶持之恩……學會用一顆感恩的心去生活,生命之舟便進入一片嶄新的天地﹕感恩傷害你的人,他磨煉了你的心智;感恩折磨你的人,他強化了你的意志;感激欺騙你的人,他增強了你的智慧;感激蔑視你的人,他覺醒了你的自尊;感恩出賣你的人,他教你如何看清這個世界;感恩競爭對手,他令你拼搏奮進;感恩敵人,他令你有危機意識,鞭策你自強不息,不斷進取……學會感恩,便能笑對人生的種種煩惱,生命就在心中充滿感恩中不斷昇華、完善!

 
 
文/梁冠麗 圖/摘自《本煥老和尚百歲有壹》特刊

本煥老和尚101 歲壽辰

本煥老和尚演講弘法。

已過百歲的本煥老和尚一生經歷坎坷曲折,堪稱傳奇。他參研教理、坐禪閉關、跪拜五台、刺血寫經、燃臂孝母等事蹟常為人津津樂道,多次被傳媒採訪拍攝,並製作成電視節目。雖然被尊稱為佛門泰斗,但他仍以「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禪門寶訓作為每日修行的準則。

清朝光緒33年(1907年9月21日),本煥老和尚出生於湖北,俗姓張,名鳳珊,學名志山,因家境貧窮,僅讀6年私塾,就輟學工作。因當時政府腐敗,外侮內患,民不聊生,老和尚深感世事無常,漸萌脫俗之念。1930年初,本煥老和尚毅然投倉埠報恩寺拜傳聖老法師剃髮出家,賜法名「本幻」。

同年7月,老和尚決心進一步潛修,前往江蘇揚州高旻寺參拜來果老和尚為依止師。在高旻寺一住7年,依來果老和尚參禪,參加過8個「禪七」、5個「生死七」,91個日日夜夜的禪坐靜修,堅持不倒單,仿效古人「頭懸樑」的辦法,用繩子一頭套於下巴,一頭繫在樑上,苦修禪法。他深得來果老和尚讚許,很快由侍者、衣缽升任維那、後堂之職,成為寺中最年輕的執事。

以血抄經 燃臂孝母

1937年,老和尚發願往五台山朝禮文殊。從河北定縣至五台,全程三百餘公里,三步一拜,歷時65天,於當年3月3日拜到五台聖地。繼又三步一拜,拜完5個台頂,兩腳起泡,雙膝磨繭。拜完五台山之後,住進碧山寺落腳修行。住五台山修行期間,老和尚曾刺舌、指血抄經書,寫有《楞嚴經》10卷,《地藏經》3卷,《金剛經》一部、《普賢行願品》和《文殊師利法五子經》等,共20卷經文。由於抄寫佛經是在兵荒馬亂的年代,後再經歷文化大革命,所有血經都下落不明。1987年1月1日,忽然由終南山來一僧人,特為送一部經來,竟是他的血經《普賢行願品》!原來它一直裝在曇子中埋在地下,才得以保存50年。此經失而復得,實在不可思議,給本煥老和尚帶來了無比欣慰。

本煥老和尚以血抄經的事蹟經常被傳媒問及,他表示,佛在因地中曾剝皮為紙、刺血為墨,書寫經典積如須彌山,他既是佛弟子,就要向佛認真學習,然而他未能剝皮為紙,只是刺血為墨,書寫的經典數量很少,但亦希望藉此供養佛,以報答佛恩、眾生恩,以及無始至今、過去現在一切父母撫養之恩,消除無始以來五逆十惡的罪孽。

虛雲送座 光煥佛法

1948年1月,本煥老和尚因母病危,由上海回湖北新州住報恩寺。一方面侍候母親湯藥,一方面在報恩寺放一百台焰口,為母親消災延壽。母親臨終之時,他以「燃臂孝母」的方式為母親送終,把燈草綁在手臂上,蘸了油點燃了供佛。後來他在母親墳旁搭了一個靈堂,日夜誦《地藏經》超度亡靈,守孝49天。今日,當老和尚被問及此事蹟時,都願意展示前臂仍留有的大塊疤痕。他強調,佛家特別崇尚報四重恩:報國土恩、報衆生恩、報父母恩、報佛恩和父母恩德最大,也難報。佛家重視孝道,釋迦牟尼佛對父母也很孝順。我們是父母生養的,父母就是我們的佛,沒有父母,我們怎麼成佛呢?色身是父母生養的,在身體上面點燈供佛,就是要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的一種方法。

1948年7月,本煥老和尚41歲,應虛雲老和尚邀請到廣東南華寺六祖道場。當年11月接法於虛雲老和尚,立為臨濟宗44代傳人。本煥法師原來叫「本幻」,虛雲老和尚為他改名「本煥」,希望他「光煥佛法」。翌年,本煥老和尚昇座南華寺方丈,虛雲老和尚已111歲,仍由雲門寺步行百里來為之送座。

1958年7月,本煥老和尚51歲,蒙冤入獄,至1980年始告別鐵窗,平反回歸山門。老和尚回憶被關在獄中多年的遭遇,表示從未埋怨過別人,只是怪自己過去所作的業,要受如此的報。他甚至慶幸自己被關在獄中是受到保護,避免了文革的批鬥。

出獄後,老和尚先後修復或新建丹霞山別傳寺、廣州光孝寺、深圳弘法寺、新洲報恩禪寺、黃梅四祖寺、江西百丈寺、南雄蓮開淨寺與大雄禪寺等十餘座寺院。除光復寺院外,本煥和尚在建學校、醫院、修橋補路、扶貧濟困等利生工作上亦不遺餘力,現今尚四處弘法,奔走中外,也曾數度來港講學、帶領禪七等,一直備受海內外信眾歡迎。

八年沒打過一個妄想

本煥老和尚近年駐錫深圳蓮塘仙湖植物園內的弘法寺。2008年10月18日,東南亞和內地數百大德高僧雲集深圳,一為參加老和尚百歲有二壽誕慶典,二為老和尚傳衣缽給弟子印順。老和尚與印順大和尚有很特殊的因緣。原來印順大和尚在2000年到深圳休假,才首次遇見老和尚。老和尚初見他即捉他的手談了三個多小時,勸他無論如何都要出家,分手後更在每晚10時給他一個電話。印順換了4次電話,都仍然被找到。半年後,印順就出家了,並成為老和尚的侍者,及至昇座方丈。

現時,本煥老和尚每天仍在弘法寺接待十方善眾,凡跪倒他跟前的,無論認識不認識,皈依沒皈依的善男信女,都能得到他至誠的祝福。筆者去年曾到弘法寺拜訪老和尚,見老和尚仍思維敏捷,自稱為「百歲小和尚」。

當被問候健康狀時,老和尚說﹕「我已八年沒有打過一個妄想。」

修了一輩子佛法,悟到了什麼?「無。『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有東西就有障礙,就有生死,沒有東西就沒有障礙,沒有生死。」要開悟,要明心見性,了生脫死,最重要就是「放下『我』」。

Go to Issue Menu3.

平等的給予
文/李焯芬

夫婦倆在街上賣河粉已有些時日了,簡陋的攤檔、真誠的笑容,吸引了不少回頭客。去的次數多了,我發現每天早晨總有一個衣著陳舊的老人在小攤檔一旁靜靜地等候。

夫婦倆見老人來了,邊忙着手中的活兒,邊臉帶微笑客氣地對老人說﹕「老人家,麻煩您稍等會,這就給你弄。」不一會兒,夫婦倆中的一個就麻利地將燙好的河粉裝進塑料飯盒裏,打好包後再遞給老人,還不時提醒老人,小心別燙着了。老人伸出顫巍巍的枯手接過,然後默默地轉身離去……但奇怪的是,他似乎從來沒有付過錢。

有一天,我忍不住好奇,便去問那夫婦倆,那個中年阿姨嘆了一口氣,說:「那老人家也真是命苦,好容易將兒女拉扯大了,到老卻沒有一個靠得住……我們這些也做了父母的,更多的周濟我們無力做到,但只要老人家來,一盒河粉總是要讓他吃的……」說着,中年阿姨的臉上流露出些許內疚的神色,似乎為只能提供區區一盒河粉而歉疚。

我留意到夫婦倆對老人,一直就像對其他任何一位老顧客一樣,毫無一絲居高臨下的意味。

後來,街上又開了好幾家河粉攤擋,可我始終只是喜歡去那家。不為了什麼,我只是喜歡靜靜地坐在簡陋的小櫈子上,在嘈雜的市井聲中,看着在這個社會上屬於弱勢群體的夫婦倆,用他們粗糙的雙手把真誠與善良遞出去,遞給一個比他們更弱小的老人。

施捨,或許許多人都容易做到,但真正平等的給予卻非人人能為。

Go to Issue Menu4.

靈峯蕅益
文/知歸

蓮池大師的禪淨同歸思想,對明代以後的淨土教影響深遠,而同時期的蕅益大師卻提出了禪、教、律三學一源的觀點,其思想更對近世太虛大師的「八宗皆同一佛乘」的主張有所啟發。

蕅益大師於1599年生於江蘇省吳縣木瀆,俗姓鍾。師少年崇儒,撰文數十篇以闢佛、老。17歲那年得閱蓮池大師的《自知錄》及《竹窗隨筆》後,深悔毁佛之非,遂將論文盡焚。23歲時,發48大願,自號「大朗優婆塞」。翌年,一個月內三夢憨山大師,時大師遠在廣東曹溪,故未能前往,後遇憨山門人雪嶺大師,便隨雪公出家,得名智旭。後赴雲棲山,但蓮池大師已圓寂7年,便在山上聽古德法師講《唯識論》,因有疑不能釋,便往徑山坐禪。師28歲喪母後掩關而大病,遂發願求生淨土。32歲在佛前拈鬮,多次皆拈得天台鬮,便決心私淑天台,研習台宗章疏,唯終身不作天台子孫,自號「八不道人」。

師雖提倡三學一源,儒釋同歸,但其最終歸趣卻是念佛生淨土。他的念佛思想是以念佛三昧論為中心,認為無論天台的4種三昧或達磨所傳的禪宗心法,皆屬於念佛法門。他將念佛法門分為念他佛、念自佛及雙念自他佛三種,配合天台宗藏、通、別、圓四教而成12種念佛三昧,再將12種念佛三昧配合《摩訶止觀》的四種三昧而成48種三昧。而在48種三昧外,別立持名念佛一門,作為普被三根的法門。師認為只要信、願、行具足,持名斷惑,能歷九品,生於凡聖同居、方便有餘、實報莊嚴、常寂光四種淨土。

師晚年住於浙江靈峯。1654年夏天,師卧病,自知時至,遂加緊完成《閱藏知津》及《法海觀瀾》二書,同年12月,師立淨社、作願文、遺命荼毗後磨骨和麵粉,分作二分,施鳥獸、魚介,同結淨土之緣。次年正月21日,趺坐念佛而寂,時年57歲,後人尊為蓮宗九祖。

Go to Issue Menu5.

出世不離世(一)
文、圖/葉青霖

最近參加了兩個探討香港經濟前景的座談會,觸發筆者對佛教徒在金融海嘯中如何於社會發揮積極作用的一些反思。在一個社會工作者的集思會上,有與會者分別提出以下個案,一個男的說自己不負責任的投資帶來很大的損失,不知如何告訴妻子;一個女的說丈夫已經失業兩個月,但是每天還假裝上班,只是從周圍的人聼到消息,所以很是擔心。筆者事後一直想,如何從佛陀的言教中找到開解這兩個「苦主」煩惱的方法,覺得如果能令投資失利和失去工作的男方了解禪宗的「非空非有」,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生,「每個人都有煩惱,這是人世間的常理。但是我們不要忘記及時清除心理上的灰塵,不要疏忽捨棄煩惱」。(竹秀南禪師《東瀛禪話》)。我們可能說服「火宅之人」放棄執著,與家人共同面對逆境,不再延誤解決問題的時間。禪宗思想充滿現實生活的元素和智慧,佛友們可以爲迷失的人提供心靈康復劑。

在另一個探討香港經濟的未來道路,一位講者提出了我們到底只是想做金融和商業冒險家短暫寄居的樂園,還是會為國際實業家提供環境理想的永久居停,要做後者我們就必須在生態和環境保護加把勁,真是發人深省啊。佛一直教導我們應該珍惜有生命的動植物和生態,佛教團體在環境保育也有參與,一行禪師在他著作中(Peace is Every Step)也開示過觀想玫瑰和垃圾的循環性和連鎖關係,要我們尊重大自然的一切,佛友們在積極參與環保活動時不妨高調一點。

Go to Issue Menu6.

何謂三輪體空?

問﹕何謂三輪體空?

答﹕三輪體空是佛教的名詞,表示能施、所施及施物三者皆悉本空,推破執著之相的意義,詳細解釋如下﹕

  1. 將自己的金錢或有價值的物資,無條件送給跟自己沒有關係的人或學校、醫院或社會,沒有希望回報,稱之為「施空」。
  2. 不將接受餽贈的人掛在心裏,更要作一觀念,如果沒有受施的人願意接受,想做餽贈的事,就不能如願。稱之為「受空」。
  3. 所給予的金錢或物資,既已付出,便不能念念於茲,應該忘記它,因為這些都是身外之物,應作空觀,稱之為「施物空」。

以上內容輯錄自嚴寬祜居士和內地學生之間的佛學答問。

Go to Issue Menu7. 漫畫
圖/小子

東蓮覺苑《明覺》特刊編輯部
地址﹕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傳真﹕2572 4720  電郵﹕[email protected]

本刊文章純屬作者或受訪者意見,不代表本刊立場。

資源

課誦

連結

下載

賀卡

友情連結
何鴻毅家族基金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校友會 | 寶蓮寺 | 大渡網 | 溫暖人間 | 佛哲書舍 | 史丹佛大學何鴻毅家族基金佛學研究中心 |
TLKY Canada Foundation Programme, Institute of Asian Research,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 International Buddhist College, Hatyai |
東蓮覺苑佛門網站小組製作 ©2006-2008 | 服務條款 | 佛門宗旨與LOGO 自2006年10月1日瀏覽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