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Issue Menu1.

「赤狗」怕「四攝」
文/淨因

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每個民族、每個行當,都有其各自不同的禁忌內容。就語言而論,中國人禁忌「4」,西方人禁忌「13」,木匠忌諱說「倒」,戲班子的人忌諱說「散」;過年時,幾乎所有人都忌諱講不吉祥的話,而傳統的香港人更把年初三稱為「赤口」日,這一天盡量不往親朋戚友家拜年,以免路上遇到熛怒之神——赤狗,影響自己的心情,進而見人就「咬」——發生口角,也給自己和家人帶來惡運。

然而,現在不少港人在這「不吉祥」的日子裏,並未遵循「祖訓」,足不出戶留在家中,而是「冒」遇上「赤狗」的危險去沙田車公廟轉風車祈福。這一行動本身足以說明,人們真正害怕的不是「赤狗」,而是壞運與不和諧的人際關係。
其實,如果我們仔細體會自古流傳下來的習俗,或多或少都包含希望改善人際關係的成分。譬如說,除夕之夜,全家聚在一起包餃子、做年夜飯、玩牌,一起守歲,迎接新年的到來,這種其樂融融的氣氛,顯示出「同事」的力量。晚輩收到紅包時燦爛的笑容,則盡顯「布施」的魅力。

大年初一,子女祝父母「身體健康」,父母祝子女「學習進步」,然後便會穿上新衣挨家挨戶拜年,「恭喜發財」;大年初二,出嫁女兒與夫婿一道回到娘家省親,恭祝雙親「增福增壽」。這些溫馨、親切、吉祥的語言,給人歡喜,體現出「愛語」的力量。到了正月初九,人們會聚起來供天,祈求風調雨順,祝願所有人在新的一年裏行好運,老少皆出入平安。這一利人益己的習俗,亦可彰顯出「利行」的法力。

正因為中國人過年的習俗中含有「四攝法」(布施、愛語、同事、利行),能夠幫助人們改善人際關係,令大家皆大歡喜。由此推而廣之,我們若能天天修習「四攝法」,即使出門時遇上「赤狗」也無妨,因為「四攝法」就是對治「赤口」的良方。

 
一句「早晨」或「再見」, 不只是一種禮貌,
更是化解衝突, 維繫人際關係的重要方法。(資料圖片)
文/張華 圖/黃永昌

演慈法師認為, 能夠抱著包容之心,才能避免衍生更多煩惱。

與人衝突時,只會想到自己,所以必須先讓自己冷靜下來,例如到海邊走走。(資料圖片)

新年快樂!

今天是正月初三「赤口」日,按傳統大家都不會外出拜年,以免發生口角衝突。其實要避免齟齬,最好還是改善自己對情緒的處理。佛說去除煩惱,指的就是各種令人不快的情緒;而常說的佛法「八萬四千法門」,當中任何一種法門也就是處理情緒的修行方式。不過,即使你不懂佛法,也可以學習掌握控制情緒的竅門,那麼無論是否「赤口」日,都能常樂在心。

消化負面情緒

佛說,眾生的煩惱離不開貪、嗔、癡。

發怒不悅,開口就罵,相信你我也試過。

佛教愍生講堂的演慈法師說,人有情緒煩惱是免不了的,但負面的情緒卻是心裏的毒素,不能置之不理。當人感到不開心時,為了發泄負面的情緒,便會說出一些不好的說話,造成口惡業,這對修行者或非修行者來說都不是好事,既影響自己的情緒和判斷力,也會影響工作表現和人際關係。

她說:「當負面情緒出現時,強忍也非好方法。你必須把它消化掉,就如我們飲食一樣,把每天所聽所見的好東西吸收,把不好的,如逆耳說話,經消化後排出體外。這就得靠我們的修為和觀念,才能作理智的消化。」

演慈法師舉「金融海嘯」為例說,人們在社會經濟好時,也不見得安樂,因為大家都忙賺錢,唯恐賺少了,常處於不安中;到金融海嘯出現,我們固然會對前景感到不安,但也同時靜下來了,不再每天忙於看投資指數,反而有更多時間跟家人溝通。在這一得一失之間,是需要慢慢消化的,但凡事向好看,可能賺得更多。

念經觀想紓緩

那麼,所謂修為和觀念,又是怎麼回事呢?法師說:「當一個人感到憤怒或不開心時,是很難即時檢討自己的對與錯。這時學佛者可試念經,例如念《心經》,念一遍不夠,可多念幾遍,讓自己有多點《心經》的智慧,或可能夠平靜下來。至於非學佛者,則可以深呼吸,口部微張,在一呼一吸間作觀想,想像將所有鬱氣呼出來,吸入一些新鮮的空氣,這樣,當下就能得到情緒上的紓緩,減少衝動。」

法師強調,這種呼吸的方法任何人任何環境也能做到,例如你住近海邊,便可在海邊走走,當作散步,對大海深呼吸;又或住靠山邊,也可從自己的窗子往外眺望遠景,因為人是受環境影響的動物,這樣心情也會好一點;即使你只是蝸居一隅,沒有山水等開闊的環境,但想像是無限的,她認為人也可以閉目想像自己身處一個舒服寧靜的環境,作深呼吸,把所有不快的情緒消化於一個想像的自然山水中。

除此之外,處於衝突時,還可以做點其他事,例如喝杯水或畫畫等,目的都是暫時轉移不快的焦點,再冷靜思考。其實這是衝突時的緩衝區,相當重要。演慈法師說,很多事情鬧僵了,就是因為欠缺了這個緩衝區;只有當你能紓緩負面的情緒,避免作出不理智的決定和行為時,才能以理性思考去解決問題,所以這是面對問題的第一步,是積極的,並非逃避。

「早晨」「再見」化衝突

在衝突中,要照顧自己的情緒,同時也應兼顧對方的情緒。當然,別人的情緒我們無法控制,但起碼要避免「火上加油」,不要做出一些令對方不快或作出挑釁的行動,可以的話,說一聲「待會再談這個問題」,然後暫時離開現場,最重要的,是日後能讓雙方坐下來再討論。

法師說:「人的情緒不可能永遠都高漲,我相信過一段時間,氣就會消了,問題是誰人能走出第一步,解開困局。當雙方處於困局時,時間也不能拖得太久,否則日後便很難打開話匣子。所以當衝突過後,最重要是懂得跟對方說一聲『早晨』!這樣便有機會化解衝突了。」

所以,一句「早晨」或「再見」,原來是很重要的,不只是一種禮貌,更是化解衝突、維繫人際關係的重要方法。因此,她建議大家在平時應養成跟家人、朋友說「早晨」或「再見」的習慣,給自己多建立一些有助紓緩情緒的空間,而這些生活上的細節,其實也是一種修行,所謂「修行」,不就是要修正自己不好的行為嗎?

同時,我們也不要待到要處理負面情緒時才作深呼吸觀想,應在平時多做練習,這樣不但有助控制自己的情緒、減輕工作壓力,而且比那些平時沒做觀想的人在處理負面情緒時效果要好得多,那麼,無論順境或逆境、開心或不開心,我們都能保持心情開朗。

初三遇赤狗招惡運

按中國傳統習俗,大年初三俗稱「赤口」或「赤狗日」,是一個不吉利的日子。傳說中「赤狗」是「熛怒之神」,遇之則凶,所以農曆正月初三是凶日,不宜外出及宴客,只會留在家中祭祀神明。

佛家說「口業」

佛家所說的「業」,即行為,「口業」,即由語言行為所造的業。「十惡業」中,有四項跟口業有關的,稱為「口四過」,即「妄語、兩舌、惡口、綺語」。

Go to Issue Menu3.

財神到
文/李焯芬

話說一名善信為了求財及祈福,於大年初三帶備了一大束的上好檀香,來到一所財神廟參拜。得進大殿,已見擠滿許多信眾,都在焚香參拜着一個穿錦衣、佩玉帶的財神爺塑像。善信滿心歡喜,於是他把帶來的那一大束的檀香燃點起來,供奉財神爺,祈願來年財源廣進,讓他發大財。旁邊的老廟祝不忘告訴他:「這位是富貴財神爺,十分靈驗的……」

善信拜過富貴財神後,順道遊覽一下這財神廟。繞到後殿時,發現富貴財神像屏風的後面,原來還有兩尊神像,一個慈眉善目、笑容燦爛;另一個則老而彌堅,有點像壽星公。善信於是向老廟祝請教這兩尊神像的名稱。老廟祝笑道:「這兩尊也是財神爺,笑口常開的是樂財神;松柏長青的是壽財神。人生的財富可分三種:金錢物質的財富;快樂自在的心靈財富;以及延年益壽的健康財富。物質財富當然重要,但有了錢仍不一定能買到心中的快樂。缺了健康長壽,也無法享受辛苦賺回來的金錢。因此財神爺其實是三位一體,既象徵金錢財富,同時也要兼顧心靈財富和健康財富。」

善信聽了,不覺心中一動,當下也很想焚香參拜眼前的樂財神及壽財神;只是他帶來的上好檀香,皆已悉數供奉給富貴財神了,身上已無香可用,於是有點遺憾的感覺。

新春伊始,謹與「東蓮覺苑」及《明覺特刊》同人祝願大家年年如意、歲歲平安。願大家也像淨因法師和衍空法師建議的那樣:把人生的時間精力作分散投資,因而同時獲得物質、心靈及健康三種財富。

Go to Issue Menu4.

飛錫大師
撰文/知歸

唐玄宗時,有開元三大士(即善無畏、金剛智及不空)來華弘傳龍樹密法,翻譯密部經典,令密教盛行於中土。其時有天台飛錫大師,曾於不空三藏譯場任證義之職,融攝密教《般若理趣經》之理於念佛法門,成就其普念三世佛的「寶王念佛」論。

大師生平不詳,通曉儒墨之理,文筆流暢。初學律儀,後與沙門楚金潛心天台一心三觀。玄宗天寶初年(742)遊長安,初止於終南山草堂寺,後於長安千福寺法華道場,每年春秋二季與同行大德49人修法華三昧。761年,日本遣唐使石上宅嗣入朝,師撰《念佛五更讚》一卷附和。764年,由於不空三藏的推薦,師開始入譯場,參與《仁王護國般若經》、《密嚴經》及《大虛空藏菩薩所問經》的翻譯。至774年不空三藏示寂,師更奉敕製其碑文及影贊,可見大師是一位顯密圓融的重要人物。

大師嘗著《念佛三昧寶王論》,闡述念佛三昧是禪定門之寶王,提出一切凡夫均是未來佛,與釋迦佛、阿彌陀佛皆平等一如,全書三卷,分為上卷七門,念未來佛;中卷六門,念現在佛;下卷七門,通念三世無不是佛。論中開示為何要念未來佛,師認為若不念眾生為當來佛,自會以六塵外境為賊寇,為了防魔障,反壞了自己壁壘,又常存敵國之想,每每起仇怨,又焉能安心念佛?故大師之念佛法門,實深探法華三昧,又兼納真言密教觀自身為本尊之奧義,為一淨密圓修、萬善同歸的上上法門。明代蓮池大師深慕此《寶王論》而不得見,至蕅益大師才覓得此驪珠,故收入其《淨土十要》而彙刻流通,使後代修淨土教者,可遵而行之!

Go to Issue Menu5.

文、圖/葉青霖

大厦千間,夜眠不過八尺;良田萬頃,日食又能幾何?

Go to Issue Menu6.

何謂「六根」清淨?

問﹕何謂「六根」清淨?

答﹕很多人將「六根」清淨與佛教僧侶連在一起,認為出家僧尼便是「六根」清淨的代表,倘出家僧尼稍有一點錢財或不良習氣,便會譏笑他們「六根」不淨。

什麼叫做「六根」清淨呢?「六根」是指一個人有眼、耳、鼻、舌、身、意六項生理官能,任何人都具有此「六根」。生理官能所起的作用﹕眼有視覺,見山河大地及人物;耳有聽覺,能聽一切聲響;鼻有嗅覺,能嗅各種香臭;舌有味覺,能嘗酸甜苦辣的味道;身有觸覺,能分別舒適痛癢冷熱;意是指腦神經,具有思維作用。

「六根」接觸上述的六種塵境而起分別﹕眼見美而喜,見醜陋而厭;耳聽妙音和歌頌而喜,聞誹謗惡聲而怒;鼻聞香而心開,聞臭而遠離;舌嘗美味而喜,嘗苦而厭;身貪細滑柔軟,厭棄粗陋污穢;意貪快樂境界,不願艱苦處境。

由於有貪戀所愛,得不到便起嗔恨,成為貪嗔癡三毒,墮入惡道,求出無期。要達到「六根」清淨境界,便要以「戒、定、慧」三學來對治貪、嗔、癡三毒,才能護衛「六根」清淨。不只單獨對出家僧尼的要求,所有人類都應有所警惕,尤其學佛的信眾,更應身體力行和修心,才能超越生死苦海。

以上內容輯錄自嚴寬祜居士和內地學生之間的佛學答問。

Go to Issue Menu7. 漫畫
圖/小子

東蓮覺苑《明覺》特刊編輯部
地址﹕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傳真﹕2572 4720  電郵﹕[email protected]

本刊文章純屬作者或受訪者意見,不代表本刊立場。

資源

課誦

連結

下載

賀卡

友情連結
何鴻毅家族基金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校友會 | 寶蓮寺 | 大渡網 | 溫暖人間 | 佛哲書舍 | 史丹佛大學何鴻毅家族基金佛學研究中心 |
TLKY Canada Foundation Programme, Institute of Asian Research,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 International Buddhist College, Hatyai |
東蓮覺苑佛門網站小組製作 ©2006-2008 | 服務條款 | 佛門宗旨與LOGO 自2006年10月1日瀏覽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