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Issue Menu1.

心淨則國土淨
文/李焯芬

下周是世界地球日,寓意是進一步喚起我們對地球及生態環境的關注。

佛教的基本精神是慈悲與智慧。慈悲包括了對他人慈悲、對眾生慈悲,以及對撫育眾生的大地慈悲。

換言之,慈悲包括了珍愛自然環境,感恩大自然為人類為眾生所作的奉獻和供養。智慧則包括洞悉這些自然資源不是取之不盡的,是應該好好珍惜的。人類要在地球上持續發展,就必須善用這些有限的自然資源,與自然和諧共生;不應歇澤而漁,禍延子孫。

上世紀90年代,中國的母親河——黃河經常在河南開封以下斷流。每年斷流的時間由數十天到二百天不等,對下游的生態環境造成極大的破壞。原因是中上游引黃工程太多,都把黃河水抽乾了。人們痛定思痛,於是實施了一個分配黃河水資源的方案,從黃河每年總流量中預先留下一定的水量作保障生態環境之用,餘下的水才分配給黃河流域各省。同時鼓勵大家不要浪費有限的水資源,要節約用水。

這項節水措施實施以後,黃河如今不再斷流了。中國西北乾旱地區的塔里木河和黑河等,也實施了類似的節水配水措施,以保障下游供水,避免下游荒漠化及生態環境惡化,減少沙塵暴的衍生。

中亞細亞錫爾河及亞姆河的上游,是古稱大宛的費爾干納盆地,物產豐饒。上世紀50年代,前蘇聯按計劃經濟的規劃,在這裏大規模種植棉花,供全國之用。當局於是修建了大量引水渠,把河水引至棉田。自此以後,這兩條河每年注入鹹海的水量下降至不足原來的十分之一。1993年,鹹海的水位下降逾16公尺,蓄水量減少了四分三,面積縮小一半。鹹海的水中鹽分不斷上升,魚類絕,6萬漁民失業。周邊的土地荒漠化和鹽鹼化,最後亦影響了棉花的生產。由於沙塵暴頻繁,又引致當地居民的呼吸道疾病。棉田大量使用農藥和化肥,導致食水污染和各種疾病,包括肝炎、畸型兒及肺結核等。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粗心大意,導致一場生態災難。種惡因,結惡緣,造成惡果;實應引以為戒。

心淨則國土淨。願我們用慈悲與智慧的精神,好好珍愛我們的共同家園——地球,善待撫育我們的大地。

 
人與大自然是共融的,跟花對話,它會愉快,長得更美。
文/郭悅言 圖片、插圖/二犬十一咪提供

二犬十一咪從內至外都照顧周到。

好好吃一片葉,用心煮一粒米。珍惜 一棵菜心,比素食不素食更重要。

「隨一種有機、一種可持續、一種喜悅而來的動態。」二犬一十咪這樣形容自己的生活態度。

她不喜歡自己的生活方式被標籤為綠色生活,環保更不邊際,健康生活又太過老套。LOHAS(Lifestyle Of Health & Sustainability),健康及可持續生活方式,台灣譯作「樂活」,這個於 1998 年由美國社會觀察作家 Paul Ray 在其著作Cultural Creatives裏正式提出的生活概念,可能跟她的理念比較接近。但10年前,當二犬開始以相類的大自然考慮生活時,LOHAS ,她沒聽過。而這個概念的而且確在踏入21世紀後的今天,逐漸為人重視。

從事藝術、文字創作的二犬十一咪,家住離島,事無大小不會出城,每次出城總會安排好行程,時間是要善用的。她常被朋友說怪怪的,皆因每次出現,總帶重重的大袋,像又要出發流浪。別人不知道,那個大袋,盛滿了她過去10年的生活智慧。

袋中除了大家可以想像到的錢包、鑰匙、手帕、書本、音樂及通訊、防雨防曬傘子、大小購物袋各一、防風防冷氣大圍巾;還有大家可能想像不到的筷子、sketch book 和顏色筆(隨時寫下靈感)、再造廁紙、提氣用的花旗蔘片、焗了花茶的暖水瓶、食物盒(外出吃飯時,帶走吃剩的東西或外賣)、一小包貓狗糧(給路上遇到的朋友,不過是不合法的),還有一個護膚袋(有玫瑰水、蘆薈液等等)。

一個大袋,透視了她的生活態度,不只從內至外照顧周到,還有心靈的淨化,這也是她過去10年來的堅持。最近還出了本新書《娘足十年》,把這生活點滴一一記下。

外在美 剪裁皮膚

二犬不化妝,也不希望被化學品破壞原有的膚質,故只把天然東西塗在臉上,蘆薈是她最愛。

「中學時,家住城市,沒有植物,第一盆植物是蘆薈,有一呎高。每天切一片,去皮把啫喱狀的汁液塗在臉上,作平衡水和乳液,效果白滑,感覺很好。後來出產了 99% 有機蘆薈啫喱,方便多了。最近我還發現了一款冬季乳液,就是蘆薈啫喱加上芝麻油,一次我和朋友一起塗,別人還以為我們正在吃即食麵呢。」

她善用天然材料自製面膜,滋養的、保濕的、去黑眼圈的,就是簡簡單單的玫瑰花水、香蕉、蜜糖、燕麥、蛋白等等,調來調去,用有限的價錢,收到了極佳的效果,最重要的是用心,用心觀察自己的需要,這也是我們對自己最基本的關顧。

衣服無論新舊,也是我們的第二層皮膚,二犬覺得要好好選擇,有機棉是首選,純棉也很不錯。她愛花衣裳,朋友穿舊了的,總管去接收,穿在她身上又截然不同。她戀舊,喜歡二手文化;穿人舊鞋、戴人舊帽、執人舊衫,百無禁忌。到廢屋拾舊玩具,到離世的老人家中選舊書。愛好拾荒,但不像一般的拾荒者。對她來說,拾荒者,正是寶物的把關人,故她偶爾也到二手店尋寶。

「不再合身、穿膩了、氣質不配襯的衣服,可送人家。更可找幾個朋友,定時交換舊衣,舊衣服換了新主人,襯衫又有了新意義。在這個交換的過程中,還滿足了分享和分擔的心理,是美善。最重要是不要被潮流吃掉,不是衣服穿人,是人穿衣服。選擇耐看的好東西,培養個人內涵,氣質便自然而生。」此話出自念時裝設計的二犬之口,特別有意思。

內在美 吃花成花

打理好外表,還要懂得照顧身體。二犬對吃,理念獨特。

二犬有感,每一片葉,都是生命。吃蔬菜,還是在依賴蔬菜的犧牲,讓人生存,很值得我們思考。她不吃豬牛雞鴨鵝,主要原因是不支持農業暴力。在速食文化主導的今天,她覺得社會上提倡素食、慢食、有機,是在中和極端;素食風氣還是薄弱;有機只是小眾的休閒動作。

「每種生物能活,是因為其他生物的付出。好好吃一片葉,用心煮一粒米。珍惜一棵菜,比素食不素食更重要。我想,這個概念才是吃的重點。」二犬相信,自然的變動,影響人體的活動,順四時而適寒暑,可避外邪入侵。這是一位已故中醫師給她最寶貴的承傳。

「戴醫師常教導我,自己才是自己最好的醫生,知自己,再看看天,滋養自己。命運中的命,是何時何方出生,是固定的。個人體質屬性就是命,後天的培養,構成現在的體質。」二犬建議我們想像自己是一棵植物,依循自然轉動。回歸基本,不添加、不造作。依山吃山,讓自己五行平衡。五味、五性,靈活運用。順應自然,滋養自身。故她學習《黃帝內經》五行論說,了解五行中五臟的屬性,再為自己調製合適的湯水。其實都是簡單的東西如去濕的、滋潤的、提氣的等,但要飲得合時合體,就得先了解自己的需要了。

二犬喜歡吃出食物的原味,喜歡把嘴裏的東西解構。蛋糕放進口,猜猜內裏的成分,練習自己的味蕾,日子有功,味道變得精細。有一段時間,她在雜誌社上班,為了解決食飯的問題,她決定帶飯煲上班。

「對啊!上班不難,上班時中午找吃才難。想吃沒有添加味精,少油少糖的,妄想。故我在公司放一個飯煲,一包糙米,每天配搭簡單的材料,下些紫菜,加點芝麻,打隻雞蛋,切些花,花少少心思,就是一頓無添加劑的飯餐。」

心靈美 愛你愛我

生活態度是整全的,美,也得內外兼備。

「美麗是從內生長出來。心要修回來,涵養需要學習積累而生。質地和外貌都整全,最美。有心是美,五官精緻也是美。善良,是真美。」

二犬相信人與人之間的關顧,是美好生活的一部分。她相信,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方式去愛人,只要不傷害別人。

愛別人時,也不能把自己的負面情緒帶給別人。亦要愛自己,不讓別人的負面情緒影響自己。釋放正能量,讓自己快樂。接收正能量時,也不用客氣。最重要是無污染,不作謠言文惡。隨時製造有機的多元驚喜。

「要是你相信智慧能讓人快樂,要是你相信書本能帶人尋覓智慧;書至少是一條路,給機會去碰上智慧。看書,也是一種生命的持續發展。」

Go to Issue Menu3.

佛誕吉祥
文/溫綺玲

心中常存一些妄想,或可說是夢想,有些在因緣成就下,實現了,諸如電視中看到的佛教綜合節目《正覺人生》、報章刊登的佛教版、書展中的「佛教坊」等……也有許多夢想仍散落在虛空中,「佛誕歌」 是其中之一。

每年佛誕日,在佛寺內或假期聚會中,大家師兄弟見面,只會打個招呼後閒話家常,卻欠了一點佛陀降生人世、讓世人有機會學習佛法的那種內心喜悅感。
如何挑動這顆喜悅與感恩的心,如何可以讓小朋友也能隨喜?在現今社會的市場學來說,音樂、口號等,都是其中普及的工具。

在因緣成就下,得到顧嘉煇先生作曲,林夕先生填詞,還有數十位歌藝朋友熱心的參與,《佛誕吉祥》這首佛誕歌,終可在特區政府實施佛誕公眾假期十周年出現,可謂極具意義。

《佛誕吉祥》的催生過程中,出現了很多不可思議和令人感動的事情,歌的旋律,對資深的佛教人士來說,可能需要時間接受,非佛教信眾,則人聽人愛,在音樂過門中,更加入了調皮的RAP味,眾星們按節奏,講出「佛誕吉祥」這句主題。相信今年佛誕日,大家見面時,很自然和順口地,互相祝福一句「佛誕吉祥」,必為各人帶來愉悅感受。

小啟﹕稿件調動,「禪是一朵花」專欄暫停一期。

Go to Issue Menu4.

慈照宗主
文/知歸

南宋初年,淨土教出現了一個新宗派,名為「白蓮宗」,創建者是慈照子元大師。此宗與後來元末民間白蓮教往往混為一談,致少人注視。

子元大師俗姓茅,江蘇崑山人,據說其母柴氏在臨盆前夕,夢見有佛入其家門,故將誕下的小孩名為「佛來」。「佛來」19歲那年到延祥寺隨志通大師出家,學習天台止觀。有一天在禪定中聞烏鴉啼叫,豁然大悟,從此一心念佛,自號「萬事休」,對一切順逆因緣,皆不起心動念。

大師欣慕廬山白蓮社之念佛遺風,作《蓮宗晨朝懺儀》,普勸大眾念佛皈依,受持五戒,藉此懺儀,自代眾生懺悔,迴向往生淨土。平常教人念阿彌陀佛五聲,以證五戒,引導他們清淨五根,得五力,出離五濁惡世。後於江蘇青浦縣西澱山湖建白蓮懺堂,集眾修行淨業,著有《圓融四土三觀選佛圖》,開示淨土入道之要。後因受人謗告,謂為異端,於高宗紹興之初,大師46歲那年被流放至江西九江,但師仍不改其願,念佛化人。1133年獲赦免,詔入宮中講演淨業大義,獲賜「褐蕃羅青界相金欄仙花袈裟」及「金拔折羅鉤」。後往西湖昭慶寺,啟建祝聖謝恩佛事,再還蘇州以「普覺妙道」四字定為宗名,盛弘念佛修持。

1166年,大師再奉詔入宮,於德壽殿開示淨土法門,孝宗皇帝賜號為「慈照宗主」,同年農曆3月23日,大師在鐸城倪普建居士家中與眾辭別,奄然往生,世壽81歲。荼毗後,得舍利無數。其宗派後繼者有小茅闍梨,但識見不及大師,日後在俗弟子更釀成甚大流弊,至元代終被禁制。

Go to Issue Menu5.

文、圖/葉青霖

浮雲來無處,去也亦無蹤; 細看雲去來,只是一場空。

Go to Issue Menu6.

關於出家僧尼香疤

問﹕出家僧尼為什麼要燃香疤?

答﹕佛教僧尼燃香戒疤的制度,在受具足戒時施行,以表示終身依教奉行,具有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和懺悔業障的誓願。

唐宋時代,出家僧尼沒有燃香疤的制度,直至元朝蒙古族統治中國,規定漢族僧尼必須頭頂燃香疤,非漢族的喇嘛則免,以此作為漢族僧侶與蒙古喇嘛的區分標誌,含有種族歧視成分。

由於燃香疤與原始佛制及教義毫不相關,南傳佛教僧侶和日本、韓國的出家眾由始至今也沒有燃香疤的規定。儒家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傷,孝之始也。」何頭頂燃香疤,稍一不慎,便會傷害腦神經,造成後遺症。

中國佛教協會鑑於燃香疤並非佛制,也無助於發心和修行,因此在1983年宣布廢除。

但部分地區如台灣香港等地,仍是墨守成規,抱殘守缺地遵古法制,依舊燃香疤,以表示向道之決心。

以上內容輯錄自嚴寬祜居士和內地學生之間的佛學答問。

Go to Issue Menu7. 漫畫
圖/小子

東蓮覺苑《明覺》特刊編輯部
地址﹕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傳真﹕2572 4720  電郵﹕[email protected]

本刊文章純屬作者或受訪者意見,不代表本刊立場。

資源

課誦

連結

下載

賀卡

友情連結
何鴻毅家族基金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校友會 | 寶蓮寺 | 大渡網 | 溫暖人間 | 佛哲書舍 | 史丹佛大學何鴻毅家族基金佛學研究中心 |
TLKY Canada Foundation Programme, Institute of Asian Research,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 International Buddhist College, Hatyai |
東蓮覺苑佛門網站小組製作 ©2006-2008 | 服務條款 | 佛門宗旨與LOGO 自2006年10月1日瀏覽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