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托福、雅思與學佛
撰文/愚子
托福(TOEFL)與雅思(IELTS)為全球施行最廣的受到國際認可的英文能力評估考試,已被許多學校及機構作為英文水準評估標準,成為以英文為媒介的高等院校錄取非英語為母語學生最重要的入學資格之一。自2006年4月起,舊托福逐漸成為歷史,取而代之的是新托福(iBT),增加了口說測驗,強調「溝通」。新托福(iBT)測驗項目包含:閱讀(Reading)、聽力(Listening)、口說(Speaking)及寫作(Writing)。這與雅思(IELTS)測試的四部分不謀而合。為什麼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兩種英文測試最後殊途同歸,都從聽、說、讀、寫四方面測試一個人的英文能力呢?道理很簡單,這四方面綜合起來能夠全面地反映一個人的英文水準。換言之,考生從這四方面訓練自身的英文,效果既全面又快速。
學佛又何嘗不是如此。我們身處資訊快速流通的網路時代,事事講求速度與效率,連學佛的人也深受影響,希望付出最小的代價、花費最短的時間而獲得最高深的佛法。於是便出現了如下奇特的現象:不少學佛人只重視聽經、看書,學佛過程中,貢高我慢隨著佛學理論的增加而增長,煩惱卻有增無減。這種現象不能不令人反思:學佛的方法到底是什麼?托福或雅思考試為我們提供了有益的答案。學習英文的四要素(聽、說、讀、寫)與佛教修行的三個步驟(聞、思、修)確有相通之處。閱讀經文、聽聞佛法能使人明理,而將佛法講解給別人聽,是一個深入思考、加深理解的過程。很顯然,以上步驟仍處於「聞」與「思」的階段,學佛的最終目的還是為了「修」。如同寫作是對所學英文單詞、語法的綜合應用,使人們真實地體會到英文的妙趣所在。同樣,佛教的修行是由理論走向實踐的過程,將所學的佛法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它所強調的是用心去體悟佛法,心與道合,才能真正從中獲益,法喜充滿。
「修」的方法有很多,抄經便是其一。人的專注力在抄經中增強,壓力在抄經中紓緩,寧靜在抄經中產生,經文深意在抄經中貫通,困擾在抄經中消除,煩惱在抄經中化解,智慧在抄經中誕生,個人修養在抄經中提升,心靈在抄經中淨化。因此,抄經是一種現代學佛之人修身養性、啟迪智慧的好方法,如此眾多的益處,何樂而不為?
|
端坐桌前,提起毛筆,沾墨,一筆一劃慢慢抄︰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過程中,散漫的心思逐漸收攝回來,內心生起清靜的禪定喜悅。
愍生講堂書法抄經班的學員說,每星期最期待的,就是這堂抄經課。 |
 |
|
文/俞如 圖/黃永昌、吳偉樂 |

導師陳海川(右二)指導學員學習書法。
「《心經》有一句為『心無罣礙』,寫經給我的感覺就是如此。」
鍾愉是愍生講堂書法抄經班的「大師姐」,隨導師陳海川居士習書法六年。她本身喜愛中國詩詞,最初以為學好書法,便可經常抄寫詩詞自娛,沒想到自從來講堂抄經以後,至今也沒有想過要寫其他︰「好奇怪,寫經時的靜默感覺,是臨摹其他字帖所沒有的。」
抄經 煩惱暫忘
書法抄經班「大師姐」鍾愉。
學員郭鑾春每周最期待抄經課。
鍾愉印象最深的一次體會,是分別臨摹鄧石如的篆書《心經》和《白氏草堂記》後的感覺。後者內容是一篇普通日記︰「雖然是同一位書法家,兩者(字帖)也是篆書,但抄《白氏草堂記》時,心情卻輕鬆很多,跟寫經時靜默、恭敬的心情完全不同。」鍾愉沒有宗教信仰,卻獨愛寫經,說抄經時,縱有諸般煩惱也可擱在一旁,這一刻的心,處於最沒「心情」的狀態。
為了端正身心、以虔敬的心情上課,每堂導師都會帶領大家在上課前念誦開經偈和《心經》,完結後念誦迴向文。陳海川居士師從本地小楷書法名家何叔惠,七年來都是愍生講堂書法抄經班的義務導師,他笑言退休後,最開心就是在這兒教書法。上課時,陳居士和學生有不少互動,會一邊讓他們抄《金剛經》,一邊講解書法知識,課堂氣氛祥和愉快,師生顯然都樂在其中,在這兒習書法已有四、五年的郭鑾春便說︰「每星期最期待的,就是這堂抄經課。」
熱潮 席捲各地
古人抄經是為了流通法寶,現代印刷術進步,佛經不再依賴抄寫流通,但現代人依然喜愛抄經,近年,各種抄寫佛經的活動在許多國家和地區廣受歡迎。例如日本共同社今年10月份曾報道,日本正興起一股抄經熱,有寺院為年輕女性開設了抄經講座,連續六天七場,場場爆滿;不久之前,馬來西亞曾舉辦一項全國的抄經活動,響應手抄心經比賽的市民多達二萬人;至於台灣,抄經風氣更濃厚,有佛教團體為推廣抄經,甚至設置網絡抄經平台,鼓勵忙碌的城市人以鍵盤代替毛筆,在網上抄經祈願。
專注 得清靜心
面對世界各地掀起的抄經熱潮,不免令人好奇,為何忙碌的現代人會忽然對抄經著迷?抄經到底有何好處?有何意義?
愍生講堂住持演慈法師解釋,對現代人來說,抄經是一種很好的自我修持︰ 「抄經可以收攝身心,洗滌心靈;當心能夠專注在筆上、經上,自然會靜止下來,不再散心亂意,令心有所安定。『定』本身就是一種清靜心。」
抄好的經文能否燒毀?

演慈法師
演慈法師指出,古代書法家流傳至今的墨寶,有不少都是佛經內容,當現代人學習書法時多會接觸,所以透過書法藝術的學習和欣賞,其實也可達到弘法效果。
佛經不一定只有佛門弟子才能抄寫,但如果作為一種自我修持,抄經前應先端正身心,每次抄寫前誦開經偈,抄寫後誦迴向文。如一部經一次抄不完,抄到一個段落便可念誦迴向文,下次再抄;中途如果不小心抄錯了,最好換另一張宣紙重抄;至於抄完的佛經應如何處理?這問題對佛門弟子來說曾有不少困惑,因佛教規定佛經不能丟,也不能毀,燒毀佛經等於是出佛身血,是種惡業。演慈法師則說︰「因為一個人如果要燒毀佛經,一定會先生起燒毀、惡意破壞的心;但如果我們是懷着恭敬心燒毀,不是故意褻瀆的話,抄寫的佛經可以燒毀。」法師建議不應在字眼上執著。 |
抄經程序
抄經前
 上課前先誦《心經》
- 洗淨雙手,端正身心,合掌三稱佛號「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誦開經偈︰「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 靜坐三分鐘
開始抄經
抄經後
合掌誦迴向文︰ 「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 |
3. 
自在做
文/溫綺玲
回歸祖國十周年,佛教界舉辦了一連串的節目,壓軸的,是為期兩天的「兩岸四地佛教弘展研討大會」。有幸參與,負責執行法師們的指示,佈置會場,確定每日程序暢順。在展開工作前,各組主任法師,先來「腦震盪」,由主席覺光長老主持。
68位大德出席的圓桌會議,那張圓桌要多大?外圍直徑75呎,內徑65呎。圓桌用數十件圓邊木塊作枱面,算是勉強應付過去;難得那張大枱布,內、外圓周差別,能裁剪考究,真是夠嚇唬人的。
圓桌內,空空洞洞的,足佔會議展覽中心半個大會堂。一般以枯山水的設計,或是盆栽擺設作裝飾,以面積計,便需要好幾百包的碎沙。無論事前佈置或清場,鏟沙是一件浩瀚的工作。
覺光長老看一眼草圖,微微笑認真地說﹕「怎麼樣的佈置也好,都要堅守一個原則,就是要好、要靚,更加要省錢。我很有信心,以居士你的智慧,一定做得到的。」「係,收到。」
隔了一晚,主任法師來電﹕「圓桌內,做些兩岸四地的模型放在裏面,可能更顯出大會的主題呢。或是,最好有泉水,有法水長傳的意思,也是好的。」「唉,收到。」
原是會議形式的活動,在台上不用設置佛壇,後來程序上加入了長老們誦唱〈寶鼎讚〉和〈迴向偈〉,沒有佛壇,好像有點不合法度,已是晚上11時半,佈置同工都走了,怎麼辦?硬著頭皮致電法師,巧婦遇到了無米炊。法師說﹕「最好有啦,如果真係冇,都沒辦法,那就算吧。」「哎呀,收到。」
早上9時活動開始,7時,本想靜靜地走入餐廳吃些麥皮,給法師踫上了。心想,慘了,要向法師報告工作進度,只好餓著肚皮開工了。怎知,各位法師只是笑著與我打招呼,關心我吃什麼早餐,對會場內的情況,彷彿全不介懷。走進會場,法師們對於全配合要求的佈置和安排,都表現出本來如是的平常心,非常自在。即時明白師父所說﹕「手要提得起,心要放得下。」
4. 
因果沒有階級之分
撰文/賴靜涵
前面提到佛陀在世時,印度有四個階級,最高的是婆羅門,他們自認為是來自梵天的清淨人種,所以非常傲慢。但從佛法現世以後,因為佛陀的慈悲與智慧,婆羅門種姓人士也接受教化,甚且有出家為僧的,但是出家的婆羅門也備受來自同一階級人們的苛責。
有一位婆羅門名叫婆悉吒,因為仰慕佛陀,經佛陀許可而出家學道。有一天,佛陀問他出家以後,是否受到其他婆羅門種姓的責備?婆悉吒老實地回答確實遭到同種姓的責罵。並說如此清淨的種姓,還要學佛,簡直就是墮落!丟臉!佛陀平和地開示:「世人說婆羅門種姓是最清淨的,實在是大妄語!要知道世上不論哪一種種姓,都有殺生、偷盜、妄語、邪淫等種種惡行而獲得惡報者,但也會有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等而獲得善報的。假如說婆羅門都沒有這些惡行,說他們是世間第一人種也可以,但實際上卻不是如此!因果是沒有階級種姓之分的!」
佛告婆悉吒: 「現在生活在僧團的人,不論是來自哪一個階層,只要人家問起是哪一個種姓,大家都應答是『釋迦種』,都是一樣來學佛。如果有人問你悉婆吒這個問題,你也可以回答是『婆羅門種』。為什麼?婆羅門不是自稱第一清淨人種?世間最清淨的莫過於如來了!如來是世間眼,佛法就是世間智,不正是你們所謂的『無上清淨的梵』?
「婆悉吒!不論是誰,只要是篤信如來教法,信守如來所說戒律,修行佛法,終必獲得道果上的成就,得證大阿羅漢果位,這就是如來的弟子眾,真的是可敬可尊,堪為世福田,應受世人供養!婆悉吒!婆羅門種,還是其他各種階級也是一樣,都應該敬信佛、法、僧。何況不只是婆羅門,剎利種中也有出家修道的,其他各種種姓也都有法服出家,修無上梵行,獲得大成就的。所以業力並不限定於哪一個種姓,但也不限定於哪個種姓才能成佛。所以,婆悉吒!四個種姓當中都會出現大成就者,所以佛子才是所有的種姓當中的第一人種!」
世尊說完此法,婆悉吒內心充滿歡喜,心地感到無比清涼、殊勝。
(五十五)
5. 
四悉檀
文:知歸
佛陀的相好光明亦為四悉檀。
悉檀,梵語為Siddhanta,原是公理的意思,後引申為佛陀教化眾生的四種範疇。佛陀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為大眾宣說諸法實相,為使眾生能聞法悟道,此中之因緣難思難議,故佛的經教必須以多重角度來作出詮釋,方能尋得真義。
四悉檀依次為:
- 世界悉檀﹕以世間普遍的語言、概念等來說明緣起之真理;
- 各各為人悉檀﹕為應眾生根機而說出世間法,令他們生起善根;
- 對治悉檀﹕針對眾生的貪、嗔、癡種種煩惱,應病而施予法藥,令其滅除惡業;
- 第一義悉檀﹕破除語言概念之障礙,直接以第一義令眾生契入諸法實相。
中國天台宗特別喜歡以四悉檀來詮釋佛義,並將之配於其藏、通、別、圓四教之四諦教義。宋代天台僧智親編《天台法數》便以一首偈來記述其義︰「世界悉檀歡喜益,為人悉檀生善益,對治悉檀破惡益,第一義悉檀入理益。」
6. 漫畫
圖/小子
7. 
瑜伽、瑜伽行與智慧禪
周六 上午9﹕30;下午2﹕30
導師﹕黃耀光居士
周六襌修課程﹕活在當下
下午2﹕00
導師﹕法護法師
以上地點: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以上查詢:2572 2437
8. 
活動﹕「琉璃光照」身心靈健康講座系列
主辦﹕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香港佛教醫院
贊助﹕東蓮覺苑
講題﹕與死神相約 說寧養服務
講者﹕香港大學陳麗雲教授
日期﹕11月24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3﹕00至5﹕00
地點﹕香港佛教醫院
查詢﹕2241 508
東蓮覺苑《明覺》特刊編輯部
編輯﹕黃夏柏
地址﹕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傳真﹕2572 4720 電郵﹕[email protected]
本刊文章純屬作者或受訪者意見,不代表本刊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