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Issue Menu1.

高旻家風
撰文/淨因法師

斯里蘭卡是舉世公認的上座部佛教的重鎮,然而那裏的寺院極其簡樸。一座典型的寺院,只由菩提樹、大白塔和大殿,外加幾間僧寮構成。乍看之下,與民居無異。然而正是如此簡樸的地方,卻成了人們心目中嚮往的精神家園。相形之下,中國內地不少寺院猶如皇宮,金碧輝煌。然而由於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絕大多數寺院的運作模式十分近似:收門票,開素齋館與茶室,經營工藝品小賣部與飲料副食銷售部,甚至間接開公司等,使得大多數寺院鮮有自己的特色,精神內涵貧乏。江蘇揚州高旻寺儘管恢復較晚,但很快以其獨特的家風使人們看到了中國佛教未來發展的前景和方向。

(1)冬參夏學
俗話說,「天下叢林不止單,守禪制者,獨有高旻寺耳。」高旻寺以禪規整肅而名聞於世。自來果老和尚以來,每年舉辦冬季禪七。1984年,禪門泰斗德林老和尚中興高旻,重整宗風,恢復每年為期八十四天的坐香、打禪七制度。在此期間,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千名四眾弟子,每年都聚集禪堂,共同參禪,以期剋期取證,了脫生死。而夏季禪修之餘,高旻禪寺定期舉辦講經說法動,指導大眾用功辦道之方,令禪修者明宗旨、入正法。

(2)農禪並重
「農禪並重」源於百丈禪師「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祖訓,要求人們在修行之餘,把勞動作為必要的調節身心的手段,最終形成了佛門的優良傳統。德林老和尚幾十年如一日,以身作則,親自帶領禪修者出坡勞動,培福培慧。

(3)明宗旨,入正法
高旻禪寺的大雄寶殿、禪堂、法堂、僧寮客舍都是以容納500人的規模修建;不收門票、不趕經懺、不搞經營,一切費用都來自十方信眾布施……寺中的建築、環境的美化與日常運作,都圍繞一個宗旨——為大眾營造一個理想的進修環境,傳承中國佛教的內在精神,使人能遠離凡塵,聆聽法音,體驗禪修,解惑求真,了悟正法,獲得永恆的清凈與自在。

 

 

文/俞如 圖片/高旻寺提供

一般佛寺羅漢像都擺在地上,高旻寺卻認為羅漢也是聖人, 所以大雄寶殿的羅漢像是分置兩旁二樓。禪堂直徑至少達四米,低頭跑香時,才不會頭昏。九十四歲的德林老和尚(中)於禪堂開示高旻寺共有三道山門,這是正山門,高旻寺三字出自康熙手筆。

歷史上,禪宗有四大根本道場,即金山、高旻、天童、天寧四大叢林。位於江蘇省揚州市茱萸灣三汊河口的高旻寺,是臨濟宗法脈,相傳創建於隋代,進入清代之後,高旻寺因恪守禪門嚴格規制,成為了天下禪和子(參禪的人)皆所嚮往的參學之地。正如俗語說︰「天下叢林不止單,守禪制者,獨有高旻寺耳。」過去高旻寺因為道風嚴謹而龍象迭起,高僧大德輩出,例如禪門泰斗虛雲老和尚,當年就是在高旻寺禪堂開悟的。

冬禪七享盛名

每年二、三月是揚州最冷的月份,也是高旻寺禪七活動打得最精進勇猛的時份。高旻寺的冬季禪七是佛門有名的,出名在於時期長、規制嚴格。佛門俗諺早有云︰「金山的腿子,高旻的香」。意指鎮江金山寺和揚州高旻寺對禪坐功夫都格外要求嚴格。前者講究雙盤坐香,腿不能翻;高旻寺雖不規定雙盤,但坐禪卻以香計,每天坐十二支香,一連要打十二個七(七天為一個七)。

康熙御筆賜名

高旻寺是揚州臨水寺的代表,清中葉時,曾多次作為康熙、乾隆南巡時的行宮,建築完備,如今正山門上「高旻寺」一名,亦是康熙當年登上寺內的天中寶塔後,有感天空清朗而即席揮毫書額賜名的。旻,意為秋季的天空。

高旻寺昔日是馳名中外的揚州八大名剎之首,可惜當年規模宏大的建築,文革時已悉遭拆毀,直至1984年,中國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後,才回復重建。當年肩負起重建重任的,是第四十八代方丈德林老和尚。老和尚當年以七十高齡,發大願修愎高旻寺,重整宗風,恢復坐香及打禪七制度。

唯心重建剎海

德林長老魄力與願力驚人,他認為建寺和做人一樣,必須宗旨明確︰「興叢林、建道場,為的是報佛恩;豎宗旨、提正念,禪風依舊屬萸灣。」德林老和尚對高旻寺的歷史定位,亦可從他為正山門兩旁書寫的對聯窺知︰「三汊洪流從地湧出一剎海,九龍真脈千秋萬代法王家」。老和尚解釋︰「寺院就是剎海,從心地湧出,一切唯心造之意;這兒是九龍真脈之地,皇帝曾住過,皇帝本來也是真龍天子,現在皇帝沒有了,但有法王在,佛就是法王。」於此寄意高旻寺是千秋萬代的佛國土。

道海堂的禪堂設計獨特、周全,成為不少新寺院仿傚的模範。

今天的高旻寺,重建工作雖然只進行了一半,但已能基本滿足日常佛事活動。如號稱「中國第一禪堂」的「道海堂」、能容納五百人跑香、坐香;集彩繪、雕刻和建築藝術於一體的大雄寶殿,可容納五百人上殿;誦經、講經的經堂,可容納五百人聽經;過堂的齋堂,可容納五百人吃飯。高旻寺佔地二百二十餘畝,早在重建初期,已是一座以五百人為構思標準的寺廟。

農禪並重真修實參

禪宗向來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農禪傳統,高旻寺的日常生活與佛事活動,也是農禪並重,極為清苦,歷代住持皆重視真修實參,尤以來果禪師自1919年接任住持後,大力闡揚禪宗宗風,堅持不做水陸道場,不做經懺法事,高旻寺至今仍然堅守「冬參夏學」、「農禪並重」的禪宗古風,例如冬天打禪七期間,在風和日麗的日子,師父們都要「出坡打七兩不誤」,出坡是勞動的意思,或挖土、或栽花、或搬磚,在勞動中修行,同樣,夏天為了出坡,講經活動也會安排在晚上,這是因為禪宗相信非苦行不能培福德、斷習氣。

人貧道不貧

一般佛寺都會做大小經懺,作為寺院開銷收入。但高旻寺既不做經懺,也收取入場門票,堅守一心辦道的舊禪風,那高旻寺的建寺和日常經費何來?原來高旻寺的窮也是出了名的,可以窮到一個地步,被順口溜形容為「叫化子」,高旻寺至今還是中國唯一一間五保戶(最低的貧窮戶,可獲政府提供最低限的生活和醫藥資助),所以高旻寺的佛事活動和建寺經費,一直只能靠護法信眾的發心護持,不過德林老和尚說︰「窮也不是壞事呀,在金錢來說可以窮,道卻不能窮,所謂人貧道不貧。」

高旻寺由於經濟條件有限,重修工程緩慢,甚至要常停工,比如建天中寶塔,附近的大明寺也是同時起步,一年後已建成,高旻寺卻花了十二年,若依現在的修建進度,大概還要十年,高旻寺才能完成重修工程。面對財政問題,德林老和尚勉勵地說︰「只要對一件事肯發心,沒有做不成功的。你看幾千年來,有哪一間寺廟是從明朝開始蓋,現在還未蓋好的嗎?沒有的,只要肯發心。」的確如此,在此衷心祝願這個禪宗古道場能早日完成重建工作,圓滿弘法利生的大願。

一般佛寺都會做大小經懺,作為寺院開銷收入。但高旻寺既不做經懺,也收取入場門票,堅守一心辦道的舊禪風,那高旻寺的建寺和日常經費何來?原來高旻寺的窮也是出了名的,可以窮到一個地步,被順口溜形容為「叫化子」,高旻寺至今還是中國唯一一間五保戶(最低的貧窮戶,可獲政府提供最低限的生活和醫藥資助),所以高旻寺的佛事活動和建寺經費,一直只能靠護法信眾的發心護持,不過德林老和尚說︰「窮也不是壞事呀,在金錢來說可以窮,道卻不能窮,所謂人貧道不貧。」

高旻寺由於經濟條件有限,重修工程緩慢,甚至要常停工,比如建天中寶塔,附近的大明寺也是同時起步,一年後已建成,高旻寺卻花了十二年,若依現在的修建進度,大概還要十年,高旻寺才能完成重修工程。面對財政問題,德林老和尚勉勵地說︰「只要對一件事肯發心,沒有做不成功的。你看幾千年來,有哪一間寺廟是從明朝開始蓋,現在還未蓋好的嗎?沒有的,只要肯發心。」的確如此,在此衷心祝願這個禪宗古道場能早日完成重建工作,圓滿弘法利生的大願。

禪堂廣納四眾弟子

德林老和尚這次來港主持寶蓮寺的禪七活動,也把高旻寺的禪宗家風一併帶來,例如高旻寺本著佛法慈悲平等的精神,打破女眾不能進禪堂的傳統,所以這次也是寶蓮寺百多年來,首次開放禪堂給女眾。此外,高旻寺的禪堂內供八尊佛像,可讓四方八面的人都能面佛參禪,這樣的禪堂安排,亦是首次在香港出現。

 

下期預告

《明覺》記者遠赴揚州高旻寺,除了解這座禪宗古道場的歷史外,更訪問了住持德林老和尚,老和尚心思敏慧,下期將和大家一起聆聽他的開示。

Go to Issue Menu3.

理直氣和
撰文/李焯芬

故事發生在一個餐廳裡。

「小姐!你過來!你過來!」一位顧客高聲叫嚷,指着面前的杯子,一臉冰霜地說,「看看!你們的牛奶是壞的,把我一杯紅茶都糟蹋了!」

「真對不起!」服務員笑着道歉,「我馬上給你換一杯。」

新紅茶很快就準備好了,碟邊與前一杯一樣,放着新鮮的檸檬和牛奶。服務員輕輕放在顧客面前,又輕聲地說:「我是不是也能建議你:如果放檸檬,就不要加牛奶,因為有時候檸檬酸會造成牛奶結塊。」

顧客的臉紅了起來,匆匆地喝完茶便走了。

有人笑問服務員:「明明是他土,你怎麼不直說呢?他那麼粗魯地叫你,你怎麼不還以一點顏色?」

「正因為他粗魯,所以才要用婉轉的方法應付。正因為道理一說就明白,所以用不着大聲。」服務員說:「理不直的人,才需要靠氣壯來壓人。理直的人,則可以用氣和來解決問題和多交朋友。」

人們常說「理直氣壯」,卻往往忽視了「理直氣和」的好處。有理不在聲大;世間許多問題,也只有在心平氣和的情形才好解決。

Go to Issue Menu4.

宗密
撰文/雲影

宗密(780~841)既是禪宗荷澤宗的祖師,又是華嚴宗的第五祖,而他一生又推動禪教合一與儒佛會通思想,對佛教的貢獻很大。宗密俗姓何,本是果州西充(今四川省西充縣)人。少年時,勤奮好學,通讀儒書。於憲宗元和二年(807)二十八歲時,去參加貢舉考試,偶然遇到荷澤神會系下的遂州大雲寺道圓,兩相談,甚是投契,於是從道圓出家,當年從拯律師受具足戒。之後宗密向益州南印禪師、洛陽報國寺之神照學禪法。

元和五年(810),宗密遊方到襄漢,在恢覺寺遇澄觀的弟子靈峰,並得到澄觀所撰《華嚴經疏》及《隨疏演義鈔》,晝夜披讀,深得華嚴哲學吸引。於是宗密就親自到長安禮見澄觀並投入其座下,受持華嚴教學。後來為了更好地學經和修禪,宗密來到終南山智炬寺,自誓不下山,於此遍覽藏經三年。後來轉入終南山草堂寺,潛心修學,在寺南之圭峰蘭若,專事誦經修禪。於是後人稱他為圭峰宗密。

但是不久,由於文宗皇帝的邀請,於太和二年(828)入宮,為開示佛法大意,賜紫方袍,敕號大德。以後又屢次詔入內殿問法。朝臣及士庶歸崇的也很多,特別是宰相裴休常受他的教旨,深入堂奧。

宗密對中國佛教的貢獻很大,主要表現在教禪一致論和儒佛會通的思想上。前者對調和當時佛教界內部主張以参禪為主的禪師們和以學經為主的經師們的矛盾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後者為調和儒佛教之間的鬥爭開了先河。宗密把各家所述詮表禪門根源道理的文字偈句集錄成書,稱為《禪源諸詮集》,全書已佚。並且作了一篇《都序》,來建立禪教一致的理論。他說,佛說頓教、漸教,禪開頓門、漸門,二教、二門各相符契。又說,一部大藏經論只有三種教,禪門言教也只有三宗;而這三教三宗也是相應符合的。宗密說:「三教三宗是一味法,故須先約三種佛教證三種禪心,然後禪教雙忘,心佛俱寂。俱寂即念念皆佛,無一念而非佛心;雙忘即句句皆禪,無一句而非禪教。」而在《原人論》宗密則以佛教立場簡扼論述了儒佛二教的思想,表達了儒佛會通的思想。

Go to Issue Menu5.

叢林
文/賴靜涵

原指僧眾聚居之寺院,尤指禪宗寺院。過去佛教在印度多於都城郊外選擇幽靜之林地,營建精舍,僧眾居住其中修行,這樣的地方以「蘭若」、「叢林」等語稱之。如《大智度論‧卷三》載:僧眾和合居住於一處,猶如樹木聚集之叢林,故以此為喻。叢林制度是由唐朝的禪宗大德,馬祖道一禪師所創立,戒規則百丈懷海禪師所設,稱為《百丈清規》。叢林當中,寺產歸公,十方僧眾都可以依戒來去自由,住持人選亦由僧眾同意,由各地的名德出任,所以叢林又稱為「十方叢林」,常住的僧眾常有千人以上。至宋朝以來,禪宗名僧輩出,所居叢林亦皆非常興盛,如餘杭徑山寺、杭州靈隱寺、寧波天童寺、阿育王寺、杭州中天竺寺、湖州道場寺、溫州江心寺、金華雙林寺、寧波雪竇寺、臺州國清寺、揚州高旻寺、金山江天寺、寶華山隆昌寺等仍是當地的學佛中心,也是全國佛教重鎮,後來也成為中國佛教寺院規制的表率。直到今天,叢林的清規制度仍為中國佛教寺院生活的準則。

Go to Issue Menu6. 漫畫
圖/小子

Go to Issue Menu7.

念佛晚會

逢周日 晚上7﹕00至8﹕30
主持﹕苑長僧徹法師、如淨法師

佛學講座

每周六 下午1﹕45(共八講)
講題﹕《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講者﹕傳賢法師
開課日期﹕2008年3月15日

地點:跑馬地山光道15號東蓮覺苑
電話:2575 6312

Go to Issue Menu8.

活動﹕夢參人生─九旬禪者的心路歷程

日期﹕3月2日(星期日)
時間﹕下午3﹕00至下午4﹕30
地點﹕香港大學畢業生議會廳(本部大樓2樓218室)
主辦: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與香港居士林合辦
查詢﹕2241 5019

東蓮覺苑《明覺》特刊編輯部
地址﹕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傳真﹕2572 4720  電郵﹕[email protected]

本刊文章純屬作者或受訪者意見,不代表本刊立場。

資源

課誦

連結

下載

賀卡

友情連結
何鴻毅家族基金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校友會 | 寶蓮寺 | 大渡網 | 溫暖人間 | 佛哲書舍 | 史丹佛大學何鴻毅家族基金佛學研究中心 |
TLKY Canada Foundation Programme, Institute of Asian Research,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 International Buddhist College, Hatyai |
東蓮覺苑佛門網站小組製作 ©2006-2008 | 服務條款 | 佛門宗旨與LOGO 自2006年10月1日瀏覽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