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Issue Menu1.

嶄新的體驗
文/灑甘露

「最近我很煩」是時下現代人的口語,幾乎全球的人都感染這病菌。經濟風暴、政治風雲、家庭倫理問題的煩惱逼得人人走向宗教,趨向靈修的道路。

沿古至今這「剪不斷,理還亂」的煩惱由何而來?「煩惱」跟人糾纏不清,縈繞心中讓人揮之不去,這個來頭不小的侵襲者,凡人最愛。煩惱的形成,主要緣起於人我,加上陷入身心迷惑於無明之中,致使煩身惱心不自在。人生煩惱一籮籮,道不完來說不清,因此有稱三千煩惱絲,佛門即稱有八萬四千般龐大數量,試想要如何了斷、如何下手呢?尤其是處身在這個物欲橫行衝擊下的現實生活,加上時代急促的變遷,人類的生活步調也隨繁忙匆促。例如梁文道,他自覺身在媒體圈中,常在聚光燈下,雖是有志之士,難免也會被他人目光所困,為塵世名利所惑,久而久之,很容易便會感到迷失甚至淪落。再加上他的工作繁忙雜亂,時時要應付不同人等的不同要求,壓力固然極大,性情也會因此變化。到了最後,他還能知道自己是誰?要做的是什麼嗎?趁機緣巧合,於是他開始學佛。

梁文道曾經是個差點誤入岐途的少年人,後來又成了虔敬的天主教徒,最後還在大學攻讀哲學,不只經過曲折的心路歷程,對人生意義的尋求似乎也有一份特殊的執著。儘管如此,他卻差點忘記了一開始的起點,而且還感到日益增多的煩惱。他承認書讀得再多,對世界的了解再豐富,好像也解除不了煩惱,更解答不了原初的疑問。難怪當他接觸到佛法並且親自靈修之後,會感到無比的喜悅與沁人心脾的清涼了。

佛陀強調,遠離煩惱的關鍵點即是擁有一顆清明的正念。不要自己去製造煩惱,更別怕煩惱的侵襲,真正煩惱來了,先別亂了方寸,使用禪觀迎向它後坦率地面對它,用正念去研究、分析、認識,進一步察覺、返照,一旦掌握了佛陀的禪觀方法,一回生,幾回熟,只要具備恆心毅力,磨磚雖不能成鏡,鐵杵卻可以磨成繡花針,還怕它是「剪不斷,理還亂」嗎?煩惱有何可怕?可怕的是不懂曉察覺煩惱的形成,不知無明從中的作衰。於是乎就變成煩惱不尋人,人自尋煩惱。

 
梁文道說他近年 細讀《阿含經》 ,再續佛緣。
文:黎樹基 圖:黃永昌

梁文道深明個人在公開講座中發揮著怎樣的力量,故更在乎自己的精神生活。

梁文道口若懸河, 找他對談絕不愁沒話題。

在酒店咖啡室跟梁文道見面,來遲一步,已見他埋首讀一本奧運政治論的書,因為訪問後他便要往大會堂主持講座,但那一刻的感覺就是,這個人時刻都在準備的狀態中,也切合他如何嚴謹看待自己作為讀者這個角色,畢竟他相信做一個稱職的讀書人便本該如此專注。

梁文道17歲起開始投稿生涯,首篇劇評見於《信報》 文化版。1998年起,他開始參與各類文化藝術活動,如實驗劇場的編、導、演、行為藝術創作及視藝展覽策劃等;曾為多個文化藝術機構及非政府組織擔任董事、主席或顧問之職;曾於理工大學及香港大學當客席講師;在商業一台總監、牛棚書院院長、綠色和平董事、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顧問、鳳凰衛視中文台 《鏗鏘三人行》 及電台節目 《打書釘》 主持這些身分中打滾。梁文道也曾在香港電台電視部製作的《頭條新聞》做主持,也會在一些研討中國內政的演講與在鳳凰衛視不一樣的言論。他在文化圈中長袖善舞,思維活躍,真的是知名度高、影響力大,雖然不喜歡當「明星」,但他深明在社會發揮什麼力量,所以更在意自己的內在修為。

放浪形駭 始於好奇

難得同桌而坐,便捉他細說從頭,怎樣由一個當年街知巷聞的頑皮學童變成後來畢業於中文大學的哲學系,繼而今天一個熱中於書海中尋樂的文化人。

梁文道自小就去了台灣留學,直至中學三年級因破壞學校建築,並有黑社會少年接班人的嫌疑而被趕出校門為止。他說:「當年,我們這群青少年中有種很暴戾的氣氛,特別是我身處的三重,更是黑社會橫行的地方,造成我們喜歡無目的地打架,純粹一種青春的躁動。」

據他憶述,他們當時都很渴望加入黑社會,好像成為了一種人生理想,否則無路可走。他笑說:「當時在台灣,好的學生就入國民黨,不好的就想入黑社會。」幸好,後來家人把他帶回香港,才沒有加入黑社會。

在宗教經驗方面,梁文道說在台灣就讀的小學及中學都是天主教。「在我小時的印象中,母親很喜歡算命、找人看風水諸如此類,而我那時卻很喜歡上教堂,在學校裏甚至住在神父宿舍,但另一方面卻糾朋結黨撩交打,性格及行為就是這樣極端。」

矛盾的是,很「壞」的梁文道卻喜歡上學讀書,心裏就是有一份對知識的渴求。推闊一點,是他中六離開天主教學校後,逐漸發覺有很多解決及處理不到的人生命題,於是他離開教區尋道去也,但到今天,他和教區和神父們仍保持聯絡,欣賞他們關懷社會弱勢社群的工作。

對佛教的認識則跟一般人無異,梁文道說他從小就活在一個充斥紛沓的概念、儀式,一種很混雜的氛圍內,雖然也有翻閱一些釋尊的書,但認識畢竟粗淺,直到上了中大哲學系,方才認真研究一些佛學的書。「但理論歸理論,所謂的名相卻錯綜複雜,讀研究院時認識了一個朋友,他現在在復旦大學教佛教哲學,我會和他討論藏傳佛學,經書我看得不多,只從《阿含經》入手,但開始對佛學理論更感興趣。」

緣起緣續 明心見性

直到去年,梁文道得悉一位向來行事低調的朋友出家:「他是我一個大學時結識、很要好的朋友,看他慢慢改變,確實令自己三省吾身。」這樣的機緣漸漸多了在他身邊出現,如一行禪師去年來港,梁文道聽了他的講座,驚歎於他的魅力。「坦白說,內容不是深奧,但對於一個像我靠一張嘴做演講、做電視目主持的人,我完全明白怎樣做公開演講,因此實在驚訝於一行禪師的聲調雖然平靜,說的也老生常談,但怎麼這般充滿力量和感染力,令全場震懾其中?」或許就是這一份具內而露外的氣質,促使梁文道開始修行,甚至連煙酒也戒掉了。

茫茫眾生,悟道者本就是少數,大部分人都是基本教義派的知識障者,所學的知識會造成人思想上的障礙,學的知識愈多,障礙愈大,要塑造清淨無為的心性,殊不容易,梁文道對此卻另有體會:「很多人看希臘哲學,覺得它們是一堆形而上的理論,到後來的羅馬哲學,又覺得它提倡的做人處世道理很粗淺。但我想,邏輯和計數可以是冥想方式,亦能把理論看作是一套修行指導,融入生活,佛學也是一樣。」

在《季羡林談佛》一書的封面上所示——「不知道」的對立面,就是「知道」。知道了,就是「大覺」,就是「佛」——要知道,就必先下苦功,筆者最後一個吞回肚子裏去的問題是:梁文道會把自己看成是一本怎樣的書?再想想,求道而不悟,就像匆匆看罷一本書,了無所得,不如細味每一個章節,觀照自己的生命歷程,像哲學家蘇格拉底所說一樣:生命需要檢查。

Go to Issue Menu3.

中秋普茶
文/溫綺玲

中秋節那天的黃昏,到寺院普佛、普茶。開始普佛的一個多小時,其實是在念佛、讚佛、禮佛。其間,大眾口中念佛,由法師帶領,分東、西兩序,一步步走過丹墀,夜空掛微黃圓月,像一面大圓鏡,鏡中溫暖的柔光,灑落每個人的身上。

那刻心中向月光菩薩祈求,不管身在貧瘠富裕的角落,或是嘗透悲苦喜樂的任何人,但願在月光的平等慈悲注照,都能萬緣放下,一心清淨,與佛同在,感受法界的能量動力,和佛陀的功德殊勝的加持力;即使不是佛教徒,也可以在月光下,心平氣和,確信種種困苦,都是無常,總會敵不過時間的巨輪,瞬間成為過去。

可能是沒有專心念佛吧,此時肚皮發出隆隆聲響,愈飢餓更覺時間的齒輪走得愈慢!還好,法師已帶領我們步入五觀堂普茶,撲鼻而來的菜包香味,令人忍不住吞口水 。

普茶,是大眾齊集五觀堂,師父在上座,與大家一起喝茶,並為居士們開示。師父真體諒,第一句開示,是叫我們享用面的食物。

各人上,整齊地放一個菜包之外,還有應節的菱角、芋頭、月餅,水果、香茶等。當人人專心聆聽師父的開示時,我已啃掉了所有菱角、芋頭、菜包等,還可以一面寫筆記!

Go to Issue Menu4.

諦閑古虛
撰文/思顗

據天台山萬年寺的〈法系相承譜〉所載,自蕅益大師圓寂後,有清200年間仍有十餘位天台大德相承法脈,但基於僧傳未載,故未能作出介紹,至清末始有諦閑大師的重興天台教觀。

大師1858年出生於浙江黃岩柏樹巷,俗姓朱,號古虛。15歲喪父輟學,往舅父藥舖學習,17歲便在縣城北門開設藥店,後妻兒俱病逝,師頓感醫術藥物「只能醫身,不能醫心,只能治病,不能治命。」20歲那年遂往海門白雲山出家,24歲於天台山國清寺受具足戒後,留寺參禪。翌年,至平湖福臻寺,從敏曦法師習《法華經》,白天聽講,晚上自己看《法華會義》,不久開講「小座」。1885年,於杭州六通寺升「大座」講《法華經》,辯才無礙,盡答疑難,人稱「法門龍象」。次年,得上海龍華寺方丈定融法師傳法為天台四十三世,自此南北各大叢林均禮請師講經說法。1892年,師在慈溪聖果寺掩關,專研天台教觀,後受信眾之請,重回龍華寺講《楞嚴經》,此後各方信士,爭相請師說法,法音遍及上海、江浙、安徽、山東、東北等地。

1910年,南京首創佛教師範僧學校,培育僧伽,師被舉為第一任校長,精心挑選各省青年僧侶,親自講授,解行並重。兩年後,民國建立,大師將寧波延慶寺十六觀堂舊址重新修建大雄寶殿、天王殿、藏經閣及止觀院,嚴訂規約,依四明知禮大師之教,以三觀為宗,說法為用,易名「觀宗講寺」,並開設「天台弘法研究社」,致力天台教觀,一時各方緇素雲集,培養出多位近代著名天台大德,成為東南著名佛刹。除此之外,師更集資修葺天台山萬年寺、杭州梵天寺、溫州頭陀寺、紹興戒珠寺,海門西方寺、雁山靈岩寺等,對佛教寺院文物的保護,不遺餘力。

大師雖力弘天台,但對其他宗派亦甚尊重,他與淨土宗的印光大師更是30多年的知交,在佛法上時加探討,在修持上互相激勵。1932年農曆7月,大師含笑示寂,印公就其當時情,確定師往生西方淨土。大師一生著作甚豐,後由弟子蔣維喬居士編成《諦閑大師全集》流通各地。

Go to Issue Menu5.

吸煙是否列入佛教禁戒
文/嚴寬祜

問﹕泰國出家眾有吸煙習慣,似乎有失威儀。不知道佛教對吸煙的見解如何?是否列入禁戒?

答﹕吸煙在佛教戒律上沒有明文規定,不便詳述(因比丘有250戒、比丘尼有348戒,是歷史遺下的出家戒行,在家信眾不談僧過)。但作為佛教徒,不論出家或在家,都應以身作則之外,更應維持自己儀表。

吸煙對健康有害,若在家吸煙,令家人蒙受二手煙禍害,若在公眾場所吸煙,會令旁人側目,侵損他人健康,均非適宜。

泰國是南傳佛教,稱為上座部,依原始佛陀教化,不自舉炊、每晨外出托缽化緣,信眾布施食物,不拘葷素,間中也包括香煙。此種陋習迄今蕭規曹隨,沒有跟時代環境改變,誠令人費解。

以上內容輯錄自嚴寬祜居士和內地學生之間的佛學答問。
歡迎讀者來信提問佛學問題。

電郵:[email protected]

Go to Issue Menu6. 漫畫
圖/小子

Go to Issue Menu7.

東蓮覺苑弘法精舍 全新推廣教育秋季課程

開課日期

上課時間

課程名稱

導師

堂數

費用

9/29(一)

上午10:00 – 11:30

抄經書法班(楷書-高班)

廖雁朝

共8堂

$100

10/6(一)

上午9:30-11:30

健身氣功(A班)

黎華棟

共8堂

$100

10/8(三)

上午9:30-11:30

健身氣功(B班)

黎華棟

共8堂

$100

10/8(三)

下午3:30-5:00

正念瑜珈

吳秀娟

共8堂

$100

10/11(六)

上午10:00-11:30

陰陽瑜珈

張麗娜

共8堂

$100

10/11(六)

下午3:30-5:00

慈心禪

法護法師

共8堂

免費

10/12(日)

下午3:30-5:00

健康瑜珈

李偉嘉

共8堂

$100

10/12(日)

下午3:30-5:00

佛學初階

鄭運蘭

共8堂

免費

10/13(一)

下午1:00-2:30

抄經書法班(楷書-初班)

廖雁朝

共8堂

$100

10/14(二)

下午3:00-4:30

插花班

梁少微

共8堂

$100

10/16(四)

下午1:00-2:00

正念書法(隸書)

龍翼雲

共8堂

$100

10/17(五)

上午10:00-11:30

哈達瑜珈

文麗霞

共8堂

$100

10/19(日)

下午2:30-4:00

茶藝禪修班

吳磊

共8堂

$100

10/22(三)

下午1:00-3:00

編織班

吳美鳳

共8堂

$100

10/15-19(5天) 甘露禪修營

11/22-30(9天) 初學梵行(短期出家)及淨八戒九天禪修營

以上所有活動現已接受報名,查詢及報名請致電:24052238
或網上查詢及報名www.buddhistdoor.com/wfcs
地址:荃灣青山公路九咪半發業里八號
電郵:[email protected]
傳真:24051881

Go to Issue Menu8.

念佛晚會及法師開示

時間:逢周六晚6:00 至8:00
主辦:志蓮淨苑
地址:九龍鑽石山志蓮道5 號
電話:2354 1818

靜座班

日期:逢星期日
時間:晚上7:30 至9:00
地點:佛教青年協會
中華佛教圖書館
九龍界限街144 號3 樓
電話:2336 0437

東蓮覺苑《明覺》特刊編輯部
地址﹕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傳真﹕2572 4720  電郵﹕[email protected]

本刊文章純屬作者或受訪者意見,不代表本刊立場。

資源

課誦

連結

下載

賀卡

友情連結
何鴻毅家族基金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校友會 | 寶蓮寺 | 大渡網 | 溫暖人間 | 佛哲書舍 | 史丹佛大學何鴻毅家族基金佛學研究中心 |
TLKY Canada Foundation Programme, Institute of Asian Research,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 International Buddhist College, Hatyai |
東蓮覺苑佛門網站小組製作 ©2006-2008 | 服務條款 | 佛門宗旨與LOGO 自2006年10月1日瀏覽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