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酒店咖啡室跟梁文道見面,來遲一步,已見他埋首讀一本奧運政治論的書,因為訪問後他便要往大會堂主持講座,但那一刻的感覺就是,這個人時刻都在準備的狀態中,也切合他如何嚴謹看待自己作為讀者這個角色,畢竟他相信做一個稱職的讀書人便本該如此專注。 梁文道17歲起開始投稿生涯,首篇劇評見於《信報》 文化版。1998年起,他開始參與各類文化藝術活動,如實驗劇場的編、導、演、行為藝術創作及視藝展覽策劃等;曾為多個文化藝術機構及非政府組織擔任董事、主席或顧問之職;曾於理工大學及香港大學當客席講師;在商業一台總監、牛棚書院院長、綠色和平董事、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顧問、鳳凰衛視中文台 《鏗鏘三人行》 及電台節目 《打書釘》 主持這些身分中打滾。梁文道也曾在香港電台電視部製作的《頭條新聞》做主持,也會在一些研討中國內政的演講與在鳳凰衛視不一樣的言論。他在文化圈中長袖善舞,思維活躍,真的是知名度高、影響力大,雖然不喜歡當「明星」,但他深明在社會發揮什麼力量,所以更在意自己的內在修為。 放浪形駭 始於好奇難得同桌而坐,便捉他細說從頭,怎樣由一個當年街知巷聞的頑皮學童變成後來畢業於中文大學的哲學系,繼而今天一個熱中於書海中尋樂的文化人。 梁文道自小就去了台灣留學,直至中學三年級因破壞學校建築,並有黑社會少年接班人的嫌疑而被趕出校門為止。他說:「當年,我們這群青少年中有種很暴戾的氣氛,特別是我身處的三重,更是黑社會橫行的地方,造成我們喜歡無目的地打架,純粹一種青春的躁動。」 據他憶述,他們當時都很渴望加入黑社會,好像成為了一種人生理想,否則無路可走。他笑說:「當時在台灣,好的學生就入國民黨,不好的就想入黑社會。」幸好,後來家人把他帶回香港,才沒有加入黑社會。 在宗教經驗方面,梁文道說在台灣就讀的小學及中學都是天主教。「在我小時的印象中,母親很喜歡算命、找人看風水諸如此類,而我那時卻很喜歡上教堂,在學校裏甚至住在神父宿舍,但另一方面卻糾朋結黨撩交打,性格及行為就是這樣極端。」 矛盾的是,很「壞」的梁文道卻喜歡上學讀書,心裏就是有一份對知識的渴求。推闊一點,是他中六離開天主教學校後,逐漸發覺有很多解決及處理不到的人生命題,於是他離開教區尋道去也,但到今天,他和教區和神父們仍保持聯絡,欣賞他們關懷社會弱勢社群的工作。 對佛教的認識則跟一般人無異,梁文道說他從小就活在一個充斥紛沓的概念、儀式,一種很混雜的氛圍內,雖然也有翻閱一些釋尊的書,但認識畢竟粗淺,直到上了中大哲學系,方才認真研究一些佛學的書。「但理論歸理論,所謂的名相卻錯綜複雜,讀研究院時認識了一個朋友,他現在在復旦大學教佛教哲學,我會和他討論藏傳佛學,經書我看得不多,只從《阿含經》入手,但開始對佛學理論更感興趣。」 緣起緣續 明心見性直到去年,梁文道得悉一位向來行事低調的朋友出家:「他是我一個大學時結識、很要好的朋友,看他慢慢改變,確實令自己三省吾身。」這樣的機緣漸漸多了在他身邊出現,如一行禪師去年來港,梁文道聽了他的講座,驚歎於他的魅力。「坦白說,內容不是深奧,但對於一個像我靠一張嘴做演講、做電視目主持的人,我完全明白怎樣做公開演講,因此實在驚訝於一行禪師的聲調雖然平靜,說的也老生常談,但怎麼這般充滿力量和感染力,令全場震懾其中?」或許就是這一份具內而露外的氣質,促使梁文道開始修行,甚至連煙酒也戒掉了。 茫茫眾生,悟道者本就是少數,大部分人都是基本教義派的知識障者,所學的知識會造成人思想上的障礙,學的知識愈多,障礙愈大,要塑造清淨無為的心性,殊不容易,梁文道對此卻另有體會:「很多人看希臘哲學,覺得它們是一堆形而上的理論,到後來的羅馬哲學,又覺得它提倡的做人處世道理很粗淺。但我想,邏輯和計數可以是冥想方式,亦能把理論看作是一套修行指導,融入生活,佛學也是一樣。」 在《季羡林談佛》一書的封面上所示——「不知道」的對立面,就是「知道」。知道了,就是「大覺」,就是「佛」——要知道,就必先下苦功,筆者最後一個吞回肚子裏去的問題是:梁文道會把自己看成是一本怎樣的書?再想想,求道而不悟,就像匆匆看罷一本書,了無所得,不如細味每一個章節,觀照自己的生命歷程,像哲學家蘇格拉底所說一樣:生命需要檢查。 中秋普茶
|
以上內容輯錄自嚴寬祜居士和內地學生之間的佛學答問。 |
開課日期 |
上課時間 |
課程名稱 |
導師 |
堂數 |
費用 |
9/29(一) |
上午10:00 – 11:30 |
抄經書法班(楷書-高班) |
廖雁朝 |
共8堂 |
$100 |
10/6(一) |
上午9:30-11:30 |
健身氣功(A班) |
黎華棟 |
共8堂 |
$100 |
10/8(三) |
上午9:30-11:30 |
健身氣功(B班) |
黎華棟 |
共8堂 |
$100 |
10/8(三) |
下午3:30-5:00 |
正念瑜珈 |
吳秀娟 |
共8堂 |
$100 |
10/11(六) |
上午10:00-11:30 |
陰陽瑜珈 |
張麗娜 |
共8堂 |
$100 |
10/11(六) |
下午3:30-5:00 |
慈心禪 |
法護法師 |
共8堂 |
免費 |
10/12(日) |
下午3:30-5:00 |
健康瑜珈 |
李偉嘉 |
共8堂 |
$100 |
10/12(日) |
下午3:30-5:00 |
佛學初階 |
鄭運蘭 |
共8堂 |
免費 |
10/13(一) |
下午1:00-2:30 |
抄經書法班(楷書-初班) |
廖雁朝 |
共8堂 |
$100 |
10/14(二) |
下午3:00-4:30 |
插花班 |
梁少微 |
共8堂 |
$100 |
10/16(四) |
下午1:00-2:00 |
正念書法(隸書) |
龍翼雲 |
共8堂 |
$100 |
10/17(五) |
上午10:00-11:30 |
哈達瑜珈 |
文麗霞 |
共8堂 |
$100 |
10/19(日) |
下午2:30-4:00 |
茶藝禪修班 |
吳磊 |
共8堂 |
$100 |
10/22(三) |
下午1:00-3:00 |
編織班 |
吳美鳳 |
共8堂 |
$100 |
10/15-19(5天) 甘露禪修營
11/22-30(9天) 初學梵行(短期出家)及淨八戒九天禪修營
以上所有活動現已接受報名,查詢及報名請致電:24052238
或網上查詢及報名www.buddhistdoor.com/wfcs
地址:荃灣青山公路九咪半發業里八號
電郵:[email protected]
傳真:24051881
時間:逢周六晚6:00 至8:00
主辦:志蓮淨苑
地址:九龍鑽石山志蓮道5 號
電話:2354 1818
日期:逢星期日
時間:晚上7:30 至9:00
地點:佛教青年協會
中華佛教圖書館
九龍界限街144 號3 樓
電話:2336 0437
東蓮覺苑《明覺》特刊編輯部
地址﹕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傳真﹕2572 4720 電郵﹕[email protected]
資源 |
課誦 |
連結 |
下載 |
賀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