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 第11期

1. 卷首語  點燃心燈
撰文/愚子

據《傳燈錄》記載,道一禪師年輕時苦修禪坐而無法開悟,其師懷讓禪師為了點化他,就在寺前石頭上用力磨一塊磚頭,打算把它磨成一面鏡子。道一頓時覺得好笑:「磚頭怎能磨成鏡子呢?」懷讓禪師不失時機地說:「既然磨磚無法成鏡子,坐禪又怎能確保你成佛呢?」其師進一步開導他說:「如果一個人駕駛一輛牛車,車子突然停下來。為了使車子能繼續行走,他應該打車呢,還是趕牛?」道一禪師若有所悟。

要使車子順利到達目的地,如果車子不走了,問題不在車子,而在牛;同樣,當社會文化出現病態時,針對某一件惡劣事本身進行譴責、抗議、遊行,甚至嚴懲,確實能起到一定的威脅作用,然而這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為依據佛教的觀點,社會上任何一種危機的產生實質上是人自身問題的衍生,而人自身問題產生的根源則是被嚴重污染的心靈。就拿最近香港女藝人鍾欣桐被偷拍換衫事件來說,也許是為了得到相應的報酬和權力,連偷拍女藝人更衣這一類無聊又不道德的行徑竟然都有人願意去做,可見人類已不知不覺地淪為自己欲望的工具;僅僅是為了生存和賺錢。某些雜誌更把偷拍和報道藝人私生活作為賣點,以增加銷量,可見人在當今社會已經有被貶低為商品的趨向;以上這種社會文化病態之所以有市場,說明經濟的發展和高科技的進步反而使有些人迷失了本性,而不道德的商業行為使得人性無法得到張揚、人類原始的欲望無法得到抑制;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當事人不但不以偷拍為恥,反而有恃無恐地將之刊登在雜誌上。在今天所謂法制健全的文明社會,對這樣不道德的行為竟然束手無策,實令人費解!

如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以上問題?佛教認為,「心生種種法生,心滅種種法滅。」換而言之,解決當今香港社會文化病態的關鍵是從改善人心做起。在過去的兩年中,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設計和推行的「生命定向」增進計劃,其目的就是為了點燃中學生的心燈,尋求生命的目的和意義,以培養完美完善的人作為最終目的,確保做人的尊嚴。而作為化世導俗的大眾傳媒,是否也應該以拯救人格危機、淨化心靈為己任呢?

2. 用條理感培養學生Go to Issue Menu
撰文/衍空法師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教學顧問

佛教課程沉悶嗎?佛理與日常生活相關嗎?一個由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設計和推行的「生命定向」增進計劃,以中學新佛學科會考課程的內容為基礎,結合醫學社會學家的「條理感」理論,設計出一系列的工作坊,邀請了5間佛教中學的同學參與學習,成效如何?他山之玉,其他科的教學方式,也不妨參考。

香港考試局已頒布了新修訂的2005年中學會考佛學課程,新課程特別加入了丁部──佛教基本教理應用於日常生活,希望同學能把學到的佛法智慧和生活藝術,應用到生活上,作為生命教育的一部分。

為了更有系統和有效地落實這套教學理念,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得到「優質教育基金」的資助,設計和推行了「生命定向」增進計劃,以新佛學科會考課程的內容為基礎,設計出20節一系列的工作坊,以活潑和富啟發性的教學方法,令同學對生命有更深入的反思和理解,學會面對和處理困難及挑戰,並能在生命中找到意義。

計劃已完成,這裏簡述一下計劃的理論根據,以及推行的成果;也讓參與過的同學講講自己的經歷和感受。

理論的根據
計劃的理論根據來自兩方面:(1)佛法與生命教育的結合,也即「緣起的生命教育」;(2) 以色列醫學社會學家安東諾維斯基(Aaron Antonovsky)的「條理感」(Sense of Coherence)理論。

緣起法是佛法的標誌,是佛陀解釋一切事物出現和運作的道理,也是修行解脫的依據。緣起法又名因緣法。這裏的「法」,解作道理和法則。緣起法即事物憑藉因緣的和合而得以生起的法則。例如,蘋果一定是由蘋果種子──「因」,以及泥土、水分、空氣、陽光、時間等等助緣的和合而起。沒有蘋果種子,就不可能有蘋果,但蘋果種子亦只能引生蘋果的出現;若助緣不具足,蘋果種子亦不能衍生任何果報。

在經典裏,通常以「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四句偈來解說緣起法。意思是:因為有此因,才會有彼果的生起;此因生,彼果自然現生。若因緣改變,果自然亦隨之改變;若因緣息滅,果報也自然不再出現。

至於「條理感」,是指個人能否從生命中體會到整體的定位和方向,繼而對世事的發生感到是有條理和可理解的。條理感也可反映出個人能否對以下三點感到貫徹、持久而強勁的信心:

  1. 理解能力——生命中所觸及內在和外在的事事物物,都是有條理、可預計和可以解釋的;
  2. 處理能力——有足夠的資源來應付由於接觸到這些事物而引申的各種索求;
  3. 意義感──這些索求都是生命的一種挑戰,而且是值得去投資和積極參與的。

經過25年的發展和研究,學者歸結出「條理感」與焦慮和抑鬱有反比的關係(即「條理感」愈高,焦慮和抑鬱的機會愈低),而與態度、行為和生活質素有正比的關係(「條理感」愈高,態度、行為更為正面,而生活質素亦更高)。

由此可見,這計劃的目的,是希望能以佛教理論為基礎,設計出一系列的工作坊,以提升同學的「條理感」,令他們能夠更理解生命,認識到「無我」、「無私」和「無盡的可能」;學到處理生命的挑戰,養成有規矩、有尺度的生活習慣,堅持和專心一致去做事;並在生命中找到意義,珍惜因緣的難得,感恩眾緣的成就。

計劃的成果
為了更了解這些工作坊的成效和貢獻,我們邀請了五間伙伴佛教學校和五間支援學校,提供約600名中四/中五學生作為研究對象。

結果顯示,這項計劃是能對某些學校的同學產生正面的影響。至於如何才能最有效地推行這計劃,我們暫時未有明確的結論,但從一些相關的分析和同學在事後的訪問中,我們有以下的推測:

  1. 因為工作坊的內容,有很多地方涉及理性和知識性的思維,所以對比較喜歡邏輯思維的男同學和年齡較大的同學有較大的影響;
  2. 從高出席率與自尊量表得分增加的關係,我們估計出席率高的同學對本計劃有更大興趣,繼而影響到他們的學習;
  3. 佛學科成績高,對佛教義理有更多的理解,能幫助同學在工作坊的學習;
  4. 反思能力強和喜歡反思的同學容易受益;
  5. 老師的直接參與和對工作坊內容的討論有助同學的學習。

由此可見,這項計劃在一定的因緣條件之下,可提升同學的自尊感、身心靈健康和幫助他們學到面對壓力、理解人生、處理問題和尋找生命的意義。

其實,這項計劃可說只是一個先導的計劃(pilot project)。在此基礎上,我們希望將來有更多的機會,有系統和更善巧地去把佛法的智慧,以現代年輕人容易接受的方法,設計和編寫出來,作為佛學科和通識科老師的教材和參考。

學生的經歷和感受
「在不少工作坊和活動中,以兩次放生的過程感受最深刻。一次是海上放生,由善長仁翁在街市買來大量待宰的海產,經由5間學校的同學放回海中,這是我第一次參與這種活動,深深感受到生命的可貴。

另一次是偶然的。當時在韶關『實踐佛法之旅』時,在餐館廚房門外看到一頭被縛的小牛,快將被宰,覺得牠很可憐。衍空法師即時發起,大家一同發心集資買下那頭牛來放生。那時,我明白到生命原來是那麼脆弱,輕易就會失去,應該好好珍惜。那頭牛由衍空法師命名為『感恩』,後來就寄養在一間到訪義務教學的小學內。

用這種方式學習,將佛理融入日常生活中,會更易明白,也更易吸收,希望學校以後能多採用這種活潑的教學法。」

──佛教孔仙洲紀念中學學生
「從計劃中學到在很緊張的時候可以『禪坐』。有次足球比賽,對手身材高大,在練習時很『驚』。我和同學在一個角落,靜靜坐下來,觀呼吸,落場時冷靜了很多,恐懼減少了。考『Mock』時我都有用這種技巧,頭腦清醒一點,可以記起溫習過的內容。」

──佛教大雄中學學生

「從前覺得讀書很辛苦,曾想過自殺。現在覺得讀書好,可以找工作賺錢給母親。於計劃中,我學懂放下我執。例如,中四時考第一,中五考第四,但不再執著。」

——佛教黃鳳翎中學學生

3.禪宗公案 安心Go to Issue Menu
撰文/李潤生

禪宗初祖菩提達摩傳法與二祖慧可,道宣《續高僧傳》早有所載,不必置疑,但菩提達摩為慧可安心,則不見於正史,真偽待考。不過,其中卻可以如實反映出禪修的用功方向,不失為一宗值得參究的公案。

《景德傳燈錄》有這樣的記載:慧可為了參悟禪理,晉謁達摩;達摩面壁禪坐,未蒙接見,慧可唯有久候於門外。時天大雪,慧可堅立不動,積雪過膝,直到天明,終於感動了達摩。於晉見之際,慧可突然潛取利刀,自斷左臂,置於師前。為法忘形,達摩知是法器,收為弟子。慧可對老師說:「我心未寧,乞師與安。」老師說:「將心來,與汝安(把你的心拿來,我就為你安心吧)!」慧可沉思了好一會,驚訝地回答:「覓心了不可得!」達摩老師於是從容地說:「我與汝安心竟(那末,我已經把你的心安好了)。」

究竟達摩為慧可所安的是什麼心呢?依《壇經》指引,心有妄、本之別。妄心邪智,思量惡法,化為地獄,化為毒龍;本心正智,乃自性起用,本自清淨,「心地無非自性戒,心地無亂自性定,心地無癡自性慧」,於自本心,戒、定、慧本自具足,不假外求,所以心或容有不起,起心必定思量善法,化為天堂,化為菩薩。由此可知,慧可所謂「我心未寧」者必非自性本心,而定是妄心邪智,為婬、怒、癡惡法之所惱亂,所以不寧。

要將「心」拿來,待師與安,於是慧可上下求索,上窮碧落,下達黃泉,心不在內,亦不在外,不在中間,結果覓心了不可得。體會到:不可得者,以其緣生本無自性,幻生幻滅,計之為實;不得安者,凡情顛倒,無常計常,無我計我。如是在老師「將心來,與汝安」一語的啟發之下,因緣成熟,向內啟動了本心本性的生命智慧,以既不自欺,亦不欺人的無諂曲的「直心」,如實體證了「不安」、「不寧」的「妄心」了不可得,當下本自具足、本自安寧、本自清淨的「自性本心」便得呈現,此謂之「安心」。其用功方法不是外向的尋求,而是內向的反省伺察。此公案為禪修指出了方向。

4. 胖尊者Go to Issue Menu
撰文/李葛夫 插圖/小子

提舍尊者是佛陀舅母之子,身體長得胖胖的,晚年才出家。他習氣很重,常向佛陀哭訴群僧對他譴責。有一次,佛陀告誡他後,向眾僧說及提舍在過去世的頑固事蹟。

提舍在前世某一生中是一位苦行僧,名為提婆拉。有一次他從雪山來到一位陶器匠家中借宿,另一位苦行僧那蘭陀同住在一廳。到了半夜,那蘭陀要起床到外邊去的時候,他小心地經過提婆拉的睡鋪,不料卻踏中他的辮子,這使提婆拉怒跳起來,那蘭陀深感不安地向他道歉。提婆拉為怕再被踏中,後來便轉往另一端睡去。當那蘭陀回來時,深恐再驚擾這位朋友,他便繞到另一端回睡鋪,這次卻不幸踏中提婆拉的脖子。提婆拉震怒不已,便向天神施咒語,在太陽出來時令那蘭陀的頭碎成七塊。

那蘭陀怕咒語成真,他惟有向天神施咒,說:「當太陽升起時,請令真正有錯的人的頭碎成七塊!」當他回到睡鋪時,生起了慈愍心,怕提婆拉會受到咒語的傷害。他於是施展神力,令太陽不再升起!當人們早上見不到太陽時,大家紛紛跑到王宮,向國王求助。國王見此,便派人查探,知道那蘭陀在施展神力,國王便命人把二人帶到王宮,他向那蘭陀說:「你到底要怎樣才可以令提婆拉逃過此劫?」那蘭陀說:「只要他求我寬恕便可。」但提婆拉卻死不認錯,國王見此命人令他跪下向那蘭陀叩頭。那蘭陀接受了他的求恕,但知道他是並非自願的。那蘭陀便請國王派人將他帶到湖中站著,並將一大堆泥土放在他頭上。當一切妥當後,那蘭陀對他說:「我會施神力令太陽再升起來,在那一剎那,你必須立即潛下水裏,逃到另一個地方才起來!」說罷,那蘭陀便施咒,當太陽升起時,提婆拉頭上的泥土碎裂成七塊,他立即鑽到水中逃到別處才保住性命。

當佛陀說完提舍尊者這段往事,便頌了下面的「法句」:「『彼罵我打我,敗我劫奪我。』若人捨此念,怨恨自平息。」

5. 東蓮在線Go to Issue Menu
www.buddhistdoor.com

念佛晚會 
逢周日晚上7:00
主持:法師

瑜伽及北傳靜坐班 
逢周六上午9:00
主持:黃耀光居士

南傳靜坐班(慈修禪) 
逢周六下午2:30
主持:法護法師

互動佛學研習班 
逢周六下午2:00
主持:倪啟瑞居士
以上地點: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查詢:2572 2437

6. 預告:9月20日星期三Go to Issue Menu


小吉:〈專訪傅家俊——手執球棒心念佛〉

東蓮覺苑《明覺》特刊編輯部
編輯:方禮年
地址: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傳真:2572 4720 
電郵:[email protected]

資源

課誦

連結

下載

賀卡

友情連結
何鴻毅家族基金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校友會 | 寶蓮寺 | 大渡網 | 溫暖人間 | 佛哲書舍 | 史丹佛大學何鴻毅家族基金佛學研究中心 |
TLKY Canada Foundation Programme, Institute of Asian Research,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 International Buddhist College, Hatyai |
東蓮覺苑佛門網站小組製作 ©2006-2008 | 服務條款 | 佛門宗旨與LOGO 自2006年10月1日瀏覽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