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Issue Menu1.

人是習慣的沉澱
撰文/愚子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這首詩形象地描述了中國幾千年來形成的土葬、掃墓與祭祖的習俗。自1956年起,中國提倡移風易俗,推行火葬,平墳還耕。然而,千百年來中國人「入土為安」的習俗一時難以改變。在我年幼的時候,有人去世後,他們的家人絞盡腦汁地偷偷土葬自己的親人。時隔三十年後的今天,火葬已為人們普遍接受,海葬也悄悄興起。喪葬習俗的更迭改變了人們的祭祖方式。古代因土葬而有掃墓、祭祖的習俗,而今火葬盛行,人們轉而到公墓、廟中燒香祭祖。更有趣的是,針對現代人忙碌的生活,網上靈堂已出現,方便人們在互聯網上表達對已故親人的懷念和敬意。杜牧的詩真的可以改寫為﹕「清明時節雨紛紛,網上靈堂悼故人。」

從中國喪葬習俗的變遷可見,風俗習慣不是天經地義的,而是由一群人經長期的重複行為所形成的,然後慢慢地固定下來,成為一種「法則」或行為的參照。習俗一旦形成,便如同無形的指揮棒,控制著我們的人生,左右著我們的命運。佛教業力緣起的理論對此有深刻的描述:人的心田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播種了一種思想,便會產生相應的行為;重複進行的行為,養成固定的習慣;習慣形成一種慣性之後,便造就出一個人的性格;性格又在很大程度上會決定人的命運。從這種意義上講,習慣是人的第二天性,人是習慣的沉澱。

英國著名的哲學家培根說過,「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能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正因為習俗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 所以它蘊含巨大的能量。由此使我們明白,移風易俗不是一朝一夕可成之事,但只要方向正確,通過持之以恆的教化,必能端風正俗,培養出健全的國民性格來。正如孔子云:「安上治民,莫善於禮,移風易俗,莫善於樂。」

 

 

文/黃夏柏 圖/台灣法鼓山提供

大壇,外壇中規模最大的一壇。引入數碼影像、動畫,藉投影來呈現,為這 次法會的特色。焰口壇場特別使用充氣式帳棚,創造出巨大 佛堂,為施放焰口和送聖的場地。法會期間,合共舉辦了四場三大士焰口和一 場五大士焰口。總壇懸掛了藝術家宓雄繪製的水陸畫,以及 來自日本的《淨土三經經變圖》。

一直重視愛護環境的台灣法鼓山,去年12月中旬舉行開山首次「大悲心水陸法會」,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重新思考水陸法會的儀式,嘗試從藝術角度規劃壇場的佈置,藉科技協助創新儀式。走在傳統與革新中間,創新之餘,亦引發起能否承接傳統的討論。

去年12月8日至15日,於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舉行的「大悲心水陸法會」,為法鼓山開山18年來的第一場水陸法會。

在法會舉行前,法鼓佛教研修學院便舉行了「佛學研究與水陸法會」學術研討會,當中以「法鼓山水陸法會的特色——傳統與創新」為主題的一場,帶出了「法鼓山理念的水陸法會」、「送聖的視覺傳達」和「法會的視覺設計」幾項議題,突顯這次運用現代視覺藝術呈現法會的特點,為一場蛻變自傳統,力圖創新的水陸法會,響起了先聲。

不燒東西的法會

記者特別向法鼓山詢問何以有這次「創新」的水陸法會,他們回覆時指出,法鼓山一直以「四環」實踐來落實「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這次法會便透過以「心靈環保、禮儀環保、生活環保、自然環保的『四環』理念,匡正傳統水陸法會繁複的儀式。以科技取代焚化,避免在儀式的過程中因為燃燒,產生高濃度溫室氣體造成空氣污染」。

全球氣候暖化的原因之一,正是大量排放廢氣,令大氣層二氧化碳含量劇增所致。這次水陸法會便取消了送聖焚燒大量牌位、法船等儀式,法鼓山指出:「簡單的一個不在法會燒東西的決策,就必須研究如何改變水陸中燒化的儀軌;不燒後的變化,就讓法鼓山的水陸有了態度上的成長。」

藉數碼科技表達

這個「態度上的成長」,背後便利用了科技的協助,提供了全新的視覺經驗。事實上,這次法會強調的特點之一,正是「讓學術與宗教交流,讓藝術與佛法結合,讓環保融入活動,讓科技運用協助現代弘法」。法會特別邀請到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劇場設計學系的教授簡立人和房國彥,負責設計壇場,引入不少現代化表現手法,如投影、影像輸出、燈光、舞台空間營造等,兩位教授強調沒有借此製造奇觀,而是「希望能達到法鼓山的精神訴求——清淨、環保,且展現這個時代的精神」。其安排有幾個方面:

  1. 利用數碼投影技術,取代傳統「發符」、「告赦」儀式中需要的紙紮品,並藉電腦動畫,取代聖送儀式中的燒化程序;
  2. 信眾在法會期間設立的消災、超薦牌位,以電腦虛擬牌位取代。透過數碼投影,把牌位投到屏幕上,在視覺上,牌位更與佛像結合,牌位內容會按預設時間輪流更換呈現。此舉一來省卻大量牌位佔用空間,亦減少了物資的耗用。
  3. 「蓮化送聖」為送聖儀式創新概念。送聖者手持蓮花到達會場,然後把手上的蓮花匯聚於壇場上,構成一片蓮花海,為會場營造清靜氛圍。傳統送聖燒化大量牌位的儀式,改為以數碼影像表達,信眾所寫的消災、超薦等虛擬數碼牌位,投影到會場的大屏幕上,在萬人齊誦佛號聲中,牌位冉冉上升,逐步化為朵朵紅蓮,後消逝皈向西方極樂世界淨土。屏幕上出現西方淨土的動畫。

傳統與革新的討論

究竟要否取消燒化送聖儀軌,法鼓山曾徵詢長老、高僧大德和學者的意見,以圖釐清燒化問題,了解水陸的歷史脈絡,更舉行學術研討會來探討,發現部分燒化儀軌摻雜了其他宗教的儀式,終決定取消燒化儀式。

幅度如此大的轉變,仍有不少值得討論的地方。事實上,這次法會總壇的主法法師廣慈長老曾持反對意見:「老和尚已經八十幾歲了,從小做法會做到現在,怎麼可能不燒?」經過多番討論,加上負責數碼科技人員匯報構思,表示藉投影動畫,在會場的大屏幕上呈現牌位轉化,變成蓮花引路皈向西方,在場每位參加者看著畫面,聆聽佛號,同心一致,降低妄念,圓滿離苦。廣慈長老終於表示贊同。

至於送聖儀式中燒化法船的儀軌,有學者認為這並非佛教儀軌,而是道教儀式,但佛教學者賴信川則提出另一個看法,他認為研究佛教儀式,亦應注重佛教在印度的部分。好像「法船」這儀式,佛教裡面已經有這種思想,他引用《大智度論》卷二的記載指出,在佛陀的時代,佛教即有「法船」概念,另外,天台智者大師在《淨土十疑論》中,亦明白指出佛陀即是「法船」,能「為大船師,載以法船,令趨彼岸」,「法船」於送聖儀式上,有其獨特的意義。有關這方面的問題,仍待深究。

時代推展,無論在弘法,以至法會儀式的表達上,無可避免會轉變,以切合現代環境。事實上,把科技應用於弘法和佛教藝術上,亦逐漸引發討論和實踐。佛教具有深厚的傳統,在承傳過程中,任何的更動改變,都不能輕舉妄動,而是需要聽取多方面意見,細意思考。

千年古畫共賞

水陸法會的壇場會懸掛百多幅諸佛聖像和水陸畫,參加者觀賞畫稿,攝受其中。這次「大悲心水陸法會」,配合數碼技術,令到水陸畫選取的可能性大增。

本著「復古亦求新變的理念」,法鼓山取得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院十餘幅明清時期水陸畫的授權,以及日本龍谷大學名譽教授稻垣久雄提供的《淨土三經經變圖》的圖像授權,以影像輸出方式製成巨型掛軸,懸放於壇場內。這是頭一回民眾能在法會期間,欣賞到如此多珍貴的千年古畫。

Go to Issue Menu3.

隨手關門
文/李焯芬

英國前首相勞倫‧喬治(David Lloyd George)有個習慣,每經過一道門後都要隨手把門關上。

「你可以不必關門。」助手微笑著告訴他。

「哦,是的。」喬治若有所思地說,「我這一生卻始終都在關我後面的門。要知道,當我把門關上,也就將煩惱留到了後面。這樣,我就能更輕鬆前行。」

喬治的回答好像有點答非所問,但細細品味,它卻蘊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隨手關門」,能讓我們放下煩惱,使我們從人生的困境中輕鬆地走出來,更灑脫地繼續前進。

也有人建議,我們每做完一件事後,可以假設自己是個桌上或掌上的加數機(calculator),按一按C鍵(清除鍵),把它在腦子中清除掉,再專心注意做好下一件工作。這樣一來,我們做事便會專注,不會讓前念或煩惱影響眼前的工作。我們就能真正地活在當下,做好每一個當下該做的事,享受每一個當下的美好時光。

人生路上的每一天 ,每一件事,都是一個過程,一個時間流程。整個人生也是一個過程。活好和享受好每一個當下,就是享受一個豐盛的人生 。

Go to Issue Menu4.

神會
文/雲影

神會(668年至760年),唐代禪僧,自幼便從師得授《五經》,自學《莊子》、《老子》,以及諸史,後來到國昌寺出家。因聰敏善記,諷誦群經,易如反掌。

據《圓覺經大疏鈔》說,神會曾在北宗神秀的門下學禪三年,後神秀奉詔入洛陽,他又慕名南下曹溪,參謁慧能;也有人說,是神秀向他推薦慧能的。神會來到南方後,一直在慧能處學禪法,直到慧能入滅,他仍在曹溪住了幾年。與此同時,神秀來洛陽後受武則天禮遇,被「推為兩京法主,三帝國師」。於是神秀的禪法在京城洛陽和北方開始廣泛地弘傳開來,盛極一時。而慧能在曹溪所傳的禪法,在北方則鮮為人知。

開元八年(720年),神會受敕住於南陽龍興寺,為他立足中原開闢傳燈事業之始。經過長期的弘法,神會在當地的聲望日隆,人稱「南陽和尚」。開元二十二年(734年)正月十五日,神會在滑台(今河南滑縣)大雲寺開「無遮大會」,與山東來的崇遠法師展開辯論。神會提出要為天下學道人「辨其是非」、「定其旨見」。為此神會正式向以神秀為首,在京城盛傳的北宗系發起挑戰。神會講道:「我自料簡是非,定其宗旨……令一切眾生聞知,豈惜身命!」可見神會的勇氣和膽識,而以慧能為首的南宗禪法亦在社會上漸漸傳開。天寶四年(745年),兵部侍郎宋鼎請神會入住東都洛陽荷澤寺,他著《顯宗記》,定南北頓漸兩門,即以南能為頓宗,北秀為漸教,「南頓北漸」之名由是而起。天寶十二年(753年)後,由於各種原因,神會四度敕移住所。

安史之亂後,神會又被請回洛陽主持戒壇度僧,聚香水錢,以充軍需。戰亂平後,肅宗詔神會入宮供養,並建造禪宇於荷澤寺中,請他住持,世稱其為荷澤大師。唐德宗貞元二年(786年),有詔敕王太子集諸禪德,楷定禪門宗旨,遂立神會禪師為第七祖;宗密還為他作了《神會七祖傳》。

因神會的努力,南方慧能的禪法在北方流傳開來。他的禪法基本上傳自慧能,宗密在《圓覺經大疏鈔》卷三講道:「寂知指體,無念為宗者……是南宗第七祖荷澤大師所傳」。宗密解釋道「萬法既空,心體本寂,寂即法身,即寂而知,知即真智……既悟此法本寂本知,理須稱本用心,不可遂起妄念,但無妄念,即是修行。」

Go to Issue Menu5.

法船
文/賴靜涵

「法船」在佛教裡面有兩個意思,第一個意義是:佛法以救沉溺眾生,使能了脫生死,安度生死大海而到涅槃彼岸為主,如同船隻能渡人過河,故以船喻之,這是「法船」的意義,諸大乘經典,如《悲華經》、《心地觀經》、《大集經》等都可以見到。因此佛教的法會,便有與法船有關的儀式,如「超渡」法會,所以也就有了第二個意義:指舊曆七月十五日,各佛寺用來濟度無緣者所燃燒用紙製的船。

《燕京歲時紀‧法船》提到:「中元日,各寺院製造法船,至晚焚之,有長至數丈者。」此一儀式在中國最早可追溯至梁武帝時代的水陸法會,其最後一日的「送聖」,便是以焚燒「法船」為中心的儀式。

然而常有人將佛教的「燒法船」與民間道教「燒王船」儀式混淆,其實兩者的儀式在主題上有分別,盛行於中國沿海的神道教「燒王船」儀式以送瘟神為主,與佛教用於超薦的思想並不同。

Go to Issue Menu6. 漫畫
圖/小子

Go to Issue Menu7.

戊子年新春法會

丁亥年酬佛恩禮供諸天法會暨 金剛會結經法會
農曆十二月廿五日(2月1日) 上午9﹕30

新春延生普佛法會

農曆十二月卅至正月初二    (2月6日至2月8日) 晚上5﹕45

戊子年 祈福供諸天法會

農曆正月初九日(2月15日) 上午9﹕30

藥師懺法會

農曆正月初七至十三日 (2月13日- 2月19日)
上午9﹕30至下午4﹕00
虔禮藥師寶懺 七永日

戊子年 金剛法會 (開經)

農曆正月十五(2月21日) 上午9﹕30

主禮:苑長僧徹法師 暨眾法師
地點﹕跑馬地山光道15號東蓮覺苑
電話﹕2575 6312

Go to Issue Menu8.

活動:歲晚除夕普佛法會

主辦:香港觀宗寺
時間:2月6日晚上7:00至9:00
地點:新界粉嶺置褔圍12號
查詢:2669 3578

活動﹕除夕鳴鐘普佛法會

主辦﹕佛教律儀淨苑
時間﹕2月6日晚上11﹕00
地點﹕彌敦道242號立信大廈四字樓E、F座
查詢﹕2367 3091

東蓮覺苑《明覺》特刊編輯部
編輯﹕黃夏柏
地址﹕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傳真﹕2572 4720  電郵﹕[email protected]

本刊文章純屬作者或受訪者意見,不代表本刊立場。

資源

課誦

連結

下載

賀卡

友情連結
何鴻毅家族基金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校友會 | 寶蓮寺 | 大渡網 | 溫暖人間 | 佛哲書舍 | 史丹佛大學何鴻毅家族基金佛學研究中心 |
TLKY Canada Foundation Programme, Institute of Asian Research,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 International Buddhist College, Hatyai |
東蓮覺苑佛門網站小組製作 ©2006-2008 | 服務條款 | 佛門宗旨與LOGO 自2006年10月1日瀏覽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