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Issue Menu1.

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撰文/愚子

佛滅後約九百年,無著及世親建立大乘有宗,主張宇宙萬有「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故名唯識宗;又因山河大地、日月星辰、宇宙人生等一切法相皆唯心所造,虛幻不實,所以該宗又被稱為法相宗。法相宗教導人們,若能領悟一切法相自性本空,便能去除人我、是非之執著,獲得快樂自在的人生。

唐朝玄奘法師在中印度那爛陀寺向戒賢論師學習唯識典籍,回國後在慈恩寺弘揚法相唯識學,此派又得名慈恩宗。自唐武宗毀佛之後,此宗傳承斷絕,僅有少數僧侶研習。至清末楊仁山與歐陽竟無居士創建支那內學院宣揚唯識,人才輩出,唯識學在近代中國學界、教界,得以重現復興的曙光。一代唯識學宗師羅時憲先生,年輕時皈依太虛大師座下,潛修佛法,深慕支那內學院歐陽竟無及呂澂先生的學風,畢生致力弘揚法相唯識學,數十年講學不倦。羅先生講授佛法,說理透闢,妙語連珠,儼如維摩居士再世,首開香港居士弘法之風。所創立的法相學會,迄今四十餘年,培育眾多弘法人材,對香港佛教貢獻良多。

羅公門下弟子享負盛名者,出家的有釋衍空,在家的有霍韜晦、李潤生、葉文意、高永霄、王聯章、李葛夫、趙國森、陳雁姿等學者。他們都是學貫中西、治學嚴謹、學養湛深的佛教學者,有創功立業的氣魄,深受學佛人士的尊敬與愛戴。其中李潤生教授以守護業師的基業為己任,以「闡揚佛學,育材利世」為宗旨。法相學會同仁多年的辛勤耕耘,澆開法相的智慧之花,馨香四溢,灑遍香江,繁開五葉:釋衍空法師成立「覺醒心靈成長中心」、葉文意女士製作「空中結緣」、霍韜晦先生創辦「法住學會」、高永霄先生主持「世界佛教友誼會港澳分區總會」,還有王聯章先生創辦「香港慈氏學會」,一時法雨普降,佛法大興於香江。

而今,一花盛開,五葉茂盛,為香港大學創辦佛學研究中心提供了殊勝因緣。該中心四年制的「漢文佛典證書課程」,特別邀請李潤生教授主持設計,教員主要也是來自法相學會的學者。達摩西來,傳法偈云:「吾本來茲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同樣,羅時憲居士與其弟子們在香江為法相唯識學種下深厚善緣,他日必能再上層樓,香江一眾有心學佛者,盍興乎來!

 
 
文/俞如 圖/吳偉樂 部分圖片由法相學會提供
羅時憲居士思想領域廣闊,除了精通唯識學,還是密宗弟子,通達金胎二部。

佛教界尊稱為「羅公」的羅時憲居士,是一代唯識學宗師。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羅時憲以在家居士身分公開講經,開啟本地居士弘法的風氣。當年有緣親炙羅公的弟子,不少皆受其啟蒙感召,發心續佛慧命闡揚佛學,成為現今重要的佛教學者。今年正值羅時憲辭世十五周年,《明覺》特請來幾位羅公入室弟子,憶述恩師當年種種的言傳身教。

上世紀五十年代,在家居士公開講經的例子可說少之又少。祖籍順德的羅時憲居士,1949年南遷香港,初時只在課餘為他的學生講經,及後因為參聽的學生踴躍,經李纘錚居士推介,在馮公夏和曾璧山主持的「香海蓮社」設立佛學講座,開講《阿彌陀經》。

此處為早期法相學會講經之場地,現仍與三輪及世佛會合辦佛學基礎課程,羅公在此留影。1976年三輪法相世佛佛學班同學會新會所開幕羅公(左三)與一眾法相學會董事合照

講經歷時十年零八個月

葉文意居士記得,她第一次接觸羅公便是這個時候,時值1953年10月;大約兩個多月後,羅公繼續開講《成唯識論》,席間生動精闢的說法,令還是中學生的葉文意深受吸引︰「當時我剛中學畢業,對佛學一竅不通,但羅公的講解詳細、學理清楚明白,令我聽得津津有味。」此講前後共十年零八個月方告圓滿,葉文意除了中途因家中有事缺席兩月以外,十年下來從不缺課,可見羅公講學的無形吸引力。當年前來參聽的人非常多,包括韋達、霍韜晦、鄧綺蓮等人,其中韋達更因此把《成唯識論》翻譯成英文,成為重要的英文佛學著作之一。

1956年開始,邵黃志儒居士等人請羅公每星期開講《般若心經》,及後續講《唯識抉擇談》、《瑜珈師地論》等唯識學理,及至1962年,羅時憲、劉銳之、梁隱盦等居士創辦「三輪佛學社」,自此成為羅公發揚唯識的基地。

三輪佛學社當時首倡為初基者開設「佛學星期班」,高永霄居士便是第一屆的「佛學星期班」參加者之一︰「當時羅教授、梁隱盦校長和劉銳之上師三位導師都很有學問,擁有深厚國學根底,會將佛學和中國文化一齊演繹,所以對於我們沒有聽過佛學、但有孔教根底的人來說,很容易接受。」高居士對學問淵博、每能言之有據的羅公尤其祟拜,並受羅公影響,走上深入教理、研究佛教歷史之路。「羅公常說,學佛最緊要對名詞定義清楚,不可混淆,不然就變成籠統真如。」

葉文意居士繼承羅公不辭勞苦的講學精神,多年來在「空中結緣」的大眾化佛學電台節目中,深入淺出講說佛陀教訓。

李潤生居士受羅公的影響,令其在教學及著作兩方面都受益匪淺。

羅公長子羅德光憶述父親往生後,整個房間忽然散發出一股香氣,足足一星期才消散。

高居士對學問淵博、每能言之有據的羅公尤其祟拜,並受羅公影響,走上深入教理、研究佛教歷史之路。


上至下:八千頌般若經論對讀、佛經選要、成唯識論。

羅公經常告誡學人,切忌沾染時人「顢頇佛性、籠統真如」的不求甚解治學陋習,羅公力倡唯識,正為了提倡一種嚴謹的治學精神,糾正時下顢頇學風。故此羅時憲在1965年創立的「佛教法相學會」,亦一直秉承這份嚴謹學風,弘揚法相唯識。法相當年的創會董事如梁隱盦、韋達、葉文意、霍韜晦、李潤生、高秉業等人,不但全出於羅公門下,各人更已成為現今本地著名的佛教學者,足見羅公當年開啟的居士弘法風氣,影響深遠。

治學作風影響深遠

羅公的治學作風對弟子影響很大,同樣精研唯識、因明學的李潤生便特別提到兩點︰「羅公的治學方法是以論解經,以疏解論,且非常重視科判。即一套經、一套論、一定綱領條目清楚,這影響我講學和著作方面很大。我自己的著作也是很清晰,每一個名相,概念都很清晰,所以聽我講書的人,會清楚掌握到整個學理,這完全是受羅老師的影響。」

不過李潤生居士強調,一般人以為羅公只懂唯識,或以為要他的弟子只學唯識,這印象是錯的︰「羅老師只是要我們掌握好唯識,那麼再去研究其他(宗派)便會更容易。他也曾鼓勵我研究《華嚴經》,所以我也不是只學唯識,同時亦學中觀、如來藏、禪、因明學等等。羅時憲老師本身亦並非只懂唯識,他同樣懂密宗,既是密宗弟子,通達金胎二部,也是太虛法師弟子,所以思想領域很廣闊。」

羅公一生講學未有間斷,即使在往生前,仍堅持投入講學、籌劃出版佛學著作,李潤生表示羅公這方面的人格精神給他很大的感召︰「我從新亞研究所畢業後,因為工作不是研究佛學,所以在退休前,我只是發表一般的學術論文,自己的專書著作很少。但退休後,我把生命的全部放在佛學的研究和佛教的弘揚上,這就是羅老師的精神對我最大的影響。」

往生後滿室飄香

羅公除了講學,修持功夫亦不偏廢,每天堅持修止觀,解行並重,從羅公能預知時至,往生時一室生香,火化後留下彩色舍利等等的瑞相,均可反映羅公的禪修成就。羅公長子羅德光憶述當時情景︰「爸爸往生前,眼神曾望著很遠的地方說佛來了,要我們頂禮佛,我們雖然什麼也看不到,但也順他意在前跪下頂禮佛,然後他說,我去了,就往生了。很奇妙的是,在爸爸往生時,他的整個房間忽然散發出一股香氣,足足一星期才消散。後來我請教宏勳法師,才知道佛經上記載,凡有天人、佛菩薩來過的地方,便會香足一星期。但這事如果說出來,別人聽來可能會覺得導人迷信。」

現時是「法相學會」副會長的羅德光居士,一直遺憾在父親生前對佛教不感興趣,後來目睹父親往生時的種種瑞相,加上在整理父親留下的講學錄音後,才發覺佛教教理之博大精深,便轉而開始信佛。「往後我希望能對佛教出到一點力,能夠做到什麼就做什麼。」把羅公這份續佛慧命的弘法遺志繼續延傳下去,相信正是羅居士對父親和一眾弟子對恩師最好的報答方式。

 

接觸羅公

羅公往生後兩年,佛教法相學會把羅公一生中所有作品輯錄成十二卷的《羅時憲全集》(主編的《佛經選要》除外),如要看羅公的作品,這是一套十分完備的書;如想收聽羅公及其弟子的精彩講學,亦歡迎登上法相學會的網站參聽。(http://www.dhalbi.org/ )

 

Go to Issue Menu3.

向雨天請假
撰文/溫綺玲

自五月以來,世人都團結起來,為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災眾而盡力,錢是籌集了不少,也有專家學者,為逃過一難的學生和群眾進行心理輔導。

香港的佛教團體,除了在最快的時間捐出近千萬之外,紛紛舉辦「三時繫念」、「放焰口」、誦讀「地藏經」,關注往生者的心識和將來,以三寶功德,迴向所有不幸者。
香港佛教界的領導者覺光長老,心深繫念枉死的學生和老師,決心要舉辦一場由香港師生參與的「追思祈願大會」,一齊誦經迴向,亦藉此啟動小朋友的慈悲心。誦經的日子選在6月29日大地震的七七 (即尾七),共有七千多師生、家長報名,負責音響的工程師問:「什麼是『七』?」

「在佛教來說,當人過世之後,其心識會在49天後,因應生前的善、惡行為而流轉輪迴。他們可能因為前路不明,而感到惶恐不安、無所適從,所以需要靠親屬或他人做功德以迴向超度。因而要「做七」,每逢七天舉行超度、祭奠法會,導引亡者安息、歸向一些更好的地方,這是中國民間的普遍信仰和生死觀念,也是佛教對生死關懷的理論。」我將大會的解釋資料轉告之。

追思會之前數天,天文台懸掛黑雨訊號。到了當天,說來不可思議,早上灑了一陣雨,像是甘露灑淨,下午大會開始之前,卻只是陰天並沒下雨。原來有法寶,一位師兄告訴我,聖一老和尚曾在一講經法會中提及,在佛前供奉「南嘸婆竭羅龍王菩薩」和「南嘸普光明菩薩」,於兩蓮位前用水晶缽供水,可求晴天云云。

今次的法會應驗了,若妄想出門旅行求晴天,可能會失敗。因為不是用真心去利益大眾之故。

Go to Issue Menu4.

四明知禮
撰文/思顗

宋代天台宗的中興,先得力於高麗諦觀大師護送典籍歸來,後得力於另一位高麗大德寶雲義通,大師本學《華嚴》及《起信論》,後於948至950年間入宋遊學,謁螺谿義寂大師,執弟子禮,後成為天台宗之十六祖,因於明州寶雲寺傳弘教觀,世稱「寶雲義通」。

義通大師有兩大弟子,一是四明知禮,二是慈雲遵式,而知禮大師更是天台中興之得力者。師俗姓金,960年(即諦觀入宋前一年)生於浙江寧波。七歲出家,二十歲隨侍義通大師,學習天台教觀。988年義通大師圓寂,師遷住乾符寺,再轉住保恩院,並將此寺改為長講天台學的十方叢林。1003年,日本僧寂昭,源信提出的天台27條質疑,便是由師撰文一一答釋。

天台教觀本義,經唐代荊溪大師攝入《起信論》及華嚴思想以抉擇天台圓教後,其義理更形複雜,稍一不察,便容易以華嚴之真心系統來說天台。中唐以後,天台教典散失,自家學者襲取圭峰宗密之華嚴思想,而演變成宋代的天台山外派。知禮天資聰慧,又得閱高麗重回的智者大師原典,為免天台宗陷於迷失本義的危機,遂起而辯破山外諸家的謬誤。

荊溪大師在《法華玄義釋籤》中闡述了「十不二門」,知禮覺得此文重要,所以寫了一篇《十不二門指要鈔》作詳盡釋義,鈔文中立「別理隨緣」義,重新了解天台的權實理論,簡別出山外派所指的圓教,只是天台的別教。在境觀方面,知禮提出「立陰觀妄」義,重明天台所觀的一念心是「一念無明法性心」,並非華嚴系的「真心」,天台便是以此剎那煩惱心為所觀之陰境,確定其性具圓教的思想。

大師晚年在延慶寺大力弘揚天台教觀,非講即寫,奠定天台山家正宗的教義。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帝敕賜紫衣袈裟,四年後更賜「法智大師」尊號,至1028年正月五日,集眾講《法華》奧義後,稱念阿彌陀佛聖號數百聲後圓寂,世壽六十九,僧臘五十四,後世尊稱為「四明尊者」。

Go to Issue Menu5.

唯識
文/賴靜涵

這是從梵文Vijnapti-matrata一詞翻譯過來的,字面上來看,Vi-jnapti的意思是「感官知覺活動以外的」,matrata則意為「完全/唯有」,合起來的意思就是「唯有感官知覺認識以外的(事物)」。

什麼是「感官知覺活動以外的(事物)」呢?那就是所謂「眼、耳、鼻、舌、身、意」的「六識」以外的,第七識「末那識」與第八識「阿賴耶識」。主張者認為,世界的一切都是由這「八識」所作用,離此「八識」以外就一無所有,此即「唯識」。由於心外的一切現象都由此「八識」作用變現而成,然眾生卻將此一對像,即心內的影像誤以為實有。實則所認識的外境與對象,是從阿賴耶識中的種子變生。故唯「識」以外並無其他實在物,稱為「唯識無境」,或根據「萬有從識所變」之意義,而稱為「唯識所變」。南北朝後期,此派祖師學人自印度來,翻譯並信奉印度瑜伽行派論師,如彌勒、無著、世親一脈相傳,系列探討「唯識」的論書。到了唐代玄奘集其大成,創立了「法相宗」,成為中國大乘佛教八宗之一,於唐代盛極一時。玄奘所譯的《成唯識論》為該學說代表作。「唯識」是法相宗的根本教義,有所謂的「五位百法」,以解說心理活動來理解禪法,分析畢竟成佛的原理。

Go to Issue Menu6. 漫畫
圖/小子

Go to Issue Menu7.

東蓮覺苑啟建盂蘭附薦法會

日期:8月8日至14日(農曆七月初八至十四日)
時間:上午9﹕30至下午4:00
主持﹕苑長僧徹法師
虔誦﹕《地藏菩薩本願經》
祈求:過去者─解脫自在,往生淨土
          現在者─業障消除,福慧增長

瑜伽燄口全堂

日期:8月10日 (農曆七月初十日)
時間:下午4:30
註:現已接受附薦登記

Go to Issue Menu8.

講座﹕佛教儀規

日期:7月12日至8月2日(逢周六)
時間:下午3:00至5:00
主講:衍慈法師
地點:香港銅鑼灣摩頓台11號灣景樓C座五樓
查詢:2577 2298(香港菩提學會)

講座﹕佛法自由談

日期:7月13日(日) 下午1:00至2:30
主講:暢懷法師
地點:九龍荔枝角九華徑新村133號 天台精舍
查詢:2336 0437(佛青)

東蓮覺苑《明覺》特刊編輯部
地址﹕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傳真﹕2572 4720  電郵﹕[email protected]

本刊文章純屬作者或受訪者意見,不代表本刊立場。

資源

課誦

連結

下載

賀卡

友情連結
何鴻毅家族基金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校友會 | 寶蓮寺 | 大渡網 | 溫暖人間 | 佛哲書舍 | 史丹佛大學何鴻毅家族基金佛學研究中心 |
TLKY Canada Foundation Programme, Institute of Asian Research,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 International Buddhist College, Hatyai |
東蓮覺苑佛門網站小組製作 ©2006-2008 | 服務條款 | 佛門宗旨與LOGO 自2006年10月1日瀏覽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