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to Issue Menu1. 卷首語 華夏之魂,何人護救?
撰文/淨因法師

在北京城的拆和建的一次討論會上,一位外籍城市規劃和建築師對中國學者說:「在討論北京城應怎樣拆和如何建,我希望中國學者和專家注意,今日我們西方國家有的,你們明天都會有;但今日你們有的,我們永遠不會有。」在中國城市現代化的進程中,人們在學習接受國外先進的技術、理論之後,在不到三十年的時間內,就將一個個舊城市改造成大樓矗立的新城市。然而人們很快發現,大多數表面繁榮的新城市建築千篇一律,缺少自己的個性。人們逐漸意識到,獨特的城市文化是城市之魂,而一個城市文化的形成則需要數百年,甚至幾千年的文化沉澱,而毀壞一件文物則在數分鐘內便可以完成。

同樣,獨特的民族文化則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中華民族之所以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就是因為她創造了五千年的光輝燦爛的中華文化,成為中華民族之魂,而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則成了中華民族成長的歷史見證人。以豐富多彩的山西彩塑壁畫為例,現存唐代以來彩塑1.3萬多尊,寺觀和墓葬壁畫2.4萬平方米。每一幅彩塑,神態各異﹐氣韻生動﹐線條流暢,栩栩如生。其中五臺山南禪寺彩塑和佛光寺彩塑、晉城古青蓮寺彩塑和長子縣法興寺中的唐、宋彩塑,都是彩塑壁畫的上品。

隨著歲月的流逝,彩塑受到潮濕影響,剝蝕粉化,損壞嚴重﹐有的已經面目全非。由於文化遺產具有稀缺性、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一旦破壞就無法復原。多年來,文物保護者一直在四處奔走,呼籲搶救。可惜因人員短缺、經費匱乏、科技保護手段滯後,珍貴文物損失愈來愈嚴重,民族之魂在哭泣。文化遺產保護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事業。政府重視,固然是保護文物的關鍵,但因需要搶救的文物眾多,盼望各界有識之士共同參與,為保護文物而盡力。

Go to Issue Menu2. 山西東南兩古剎—— 青蓮法興存珍寶
文、圖/謝兆霖

山西省是中國佛教藝術的寶庫,文殊菩薩的道場五臺山、北魏皇室開窟的大同雲岡石窟以及平遙古城附近的護國寺、雙林等名蹟,大家都很熟悉或已經參訪過。然而遊人甚少踏足的山西省東南部,其實亦遍地古剎,還有很少人認識的唐宋遺珍,現選取其中最重要的青蓮寺及法興寺略作介紹。

青蓮寺

除了敦煌石窟之外,中國僅有三處地方仍保存著唐代彩塑,都在山西。其中南禪寺及佛光寺較為人熟悉,第三處就是在山西晉城的青蓮寺。佛教藝術史學者金維諾教授曾提到他在編寫《中國寺觀雕塑全集‧早期寺觀造像》分冊時,內心曾掙扎過是否收錄青蓮寺內的唐代雕塑。他憂心的不是斷代問題,以他的經驗可以堅定那些都是唐塑;他怕的是點明了那寺院所藏的是唐塑,將會令這些國寶遭遇南禪寺唐塑被盜的命運。最後,教授仍然堅持收入這些彩塑,希望有更多人去認識及保護如此寶貴的塑像。

青蓮寺始建於北齊天保元年(550),為隋代三大師之一的淨影寺惠遠所創立。寺分上下兩寺,其中以石級相連,上寺原名「福巖禪院」,主殿為宋代建築,其中的大雄寶殿和觀音、地藏二閣尚存四十多尊塑像。大雄寶殿內供奉着釋迦佛、迦葉、阿難、文殊及普賢菩薩,皆造於宋元祐年間(1089)。觀音、地藏閣各塑有十六尊者脅侍水月觀音以及地藏菩薩和十殿閻王。其中的地藏菩薩頭戴寶冠,面容清秀,手捧寶珠結跏趺座,雖經明代重妝,仍保存宋代的精神。

大唐風範如實呈現

下寺亦稱古青蓮寺,寺內正殿和南殿均經宋代重修。正殿內寬大的佛壇上造彌勒佛侍以弟子、菩薩及童子各二,樣式和風格與上寺大雄殿的造像相似,應為宋代作品。最寶貴的唐代彩塑保存於古青蓮寺的南殿。南殿門長年緊閉,佛殿四角亦裝有感應器,如果參觀者走得太近,感應器會響起警報。殿外亦沒有介紹牌向遊人說明雕塑的朝代及其重要性。這些看似過分的措施,都是希望人們不起盜心以保護這些珍寶。

透過窗欞看進去,一千二百年前的大唐風範如實呈現在觀者眼前。方型的殿堂面積雖然不大,塑像亦因年代久遠而略為殘破,然而整堂彩塑古風襲人,以釋迦佛為中心向兩邊開展,各塑像大小及神態各異,主次分明,佛殿後面的扇面牆亦使鋪排更為緊湊。扇面牆上仍可見不知哪個朝代留下的壁畫,而彩塑的年代則可肯定為唐代所造。主尊釋迦佛高近三米,結跏趺坐作說法印,迦葉、阿難雙手合十為侍立於兩旁。文殊、普賢對坐於佛左右,彎如新月的雙眼凝視前方,似在用心聆聽佛陀說法。塑像飽滿的面容都帶有童子般的微笑,菩薩皆束腰挺胸,身上簡單的飄帶亦可以在敦煌晚唐的彩塑中找到。佛菩薩的豐頤體態,與中晚唐流行的「周家樣」,即畫家周昉所畫的人物仕女形象同出一轍。佛壇外塑有女供養人、僧人、禪師及天王像,是少有保存完整的佛教雕塑佈局。殿內還有一面刻於寶曆元年(824)的《硤石寺大隋遠法師遺蹟記》石碑,碑頭上的《彌勒講經圖》是除了西安大雁塔門額上的線刻之外,僅見的一幅完整唐代佛殿線刻圖。

法興寺

佛教自唐代在中國扎根後,雖經歷唐末及五代兩次滅佛法難,到宋代由於皇室的支持,佛教得以復興。宋太祖敕令修《開寶藏》即對保存和普及佛教有很大幫助。宋代華嚴、天臺和禪宗都盛行講說和研討《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簡稱《圓覺經》。隨着《圓覺經》的流行,宋代佛教雕塑亦發展出以此經為題材的「十二圓覺菩薩」,實例可見於大足石刻寶頂山圓覺洞和山西長子縣法興寺。其中尤以法興寺的為珍貴,因宋初燕雲十六州為遼國所佔,北方保存下來的早期佛寺和佛像多為位於遼金領地之內,法興寺是極少數位於宋土而到今日仍保存有整殿佛雕的古剎。

十二圓覺菩薩都是宋代原作

法興寺始建於後涼,寺中仍存唐代殿式舍利塔及燃燈塔,圓覺殿及造像成於宋政和二年(1112),近年因原址採礦令地基下陷,寺院遷到鄰近的現址保存。圓覺殿正中佛殿上的佛像經後代重裝已失古意,而依左右殿牆而塑的十二圓覺菩薩都是宋代原作。《圓覺經》的內容是佛為文殊、普賢、普眼、金剛藏、彌勒、清凈慧、威德自在、辨音、凈諸業障、普覺、圓覺、賢善首十二位菩薩宣說如來圓覺的妙理和觀行方法。由遠離貪瞋癡,領會一切本來清淨平等,以修行去證悟圓覺境界。殿內的圓覺菩薩神情自然,體態流麗,以思惟、說法、禪定及慈悲等相向信眾開示解脫法門。宋代是中國的菩薩造型女性化的開端,這組圓覺菩薩正代表了這時期的彩塑剛好在內心慈惠親和與外表端嚴莊重之間取得平衡,充滿感染力,令人嘆為觀止。法興寺造像的作者更旱有地在佛壇下的碑記中留下名字,郭貳、郭用負責砌佛座、塑佛維那宋汶、田昺及塑匠人馮宗本造像。這兩所古寺雖然不大為人所知,可幸的是現在都受到政府部門的重視而得到悉心保護。希望將來山西東南部的基建配套較完善以後,會有更多人認識這些藏在深山的藝術珍寶。

Go to Issue Menu3.禪心法語 平常心就是無為法
聖一法師 口述 寶林禪寺眾弟子 恭錄

戊寅年二月初九日

-煮飯百千萬億次,而無有一次煮飯可得;滅度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實無有一眾生可滅度者,若還有一眾生可滅度者,則不名菩薩。
-坐至心內極靜,神識看見自己有否打妄想,此是受蘊,想蘊未空。
若日常不打妄想,但還見有我打坐,行蘊未空。
修行欲進步,順其自然,看時節,不可妄想進步,按部就班,直至做事都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
-修行有兩個階段:
一是想,想拜一萬次佛。
二是學,學拜十次佛,總比想拜一萬次好,想只是虛妄。
-因小果大,釋迦族前生殺一條魚,琉璃王滅釋種。
以手過酒器與人,五百世無手,不是一世無手。
-有一隻羊,人家想買牠放生,牠不要人買,因牠已做了499次羊,還欠一次羊身,債就還了,做羊的業就消滅。
-若以無心煮飯,五百羅漢也吃不盡。有心煮一百人的飯就是一百人的飯,這是有為法。皆因有我,不成無為。
平常心就是無為法。
-釋迦世尊於燃燈佛所授記得菩提,金剛經上佛於燃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菩提。
-碗打破,答:「我打破。」
煮一百天的飯,答:「我無煮飯。」
-別人生是非,你不要有是非,你若加入,即是一盲引眾盲。
你無是非,是非即非是非,當下解脫。
以下是向法律教授說法:
-山河大地即非山河大地,就無得爭。佛法超出世間學問,夫子不識字,祖師不會禪。
-第一即非第一是名第一。
不一定「第一」才可以為國,第二、第三也可以為國。
-佛法講無我,這個東西(一封紅包)沒有我,有我   就不能給你、給他。這樣沒有你、沒有我。
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聰明能捨聰明是名真聰明,第一能捨第一,這樣個個都第一。
-法是活的,不是死的。
-皈依不講條件,出家就要講條件。和尚要受二百五十條戒。
-人人爭第一,跑到月亮去,月亮不是人住的,空氣不同。他們為什麼不跑到太陽去?太陽會把他燒死。

Go to Issue Menu4. 遊心法海 成佛的要件
撰文/賴靜涵

成佛,悟道,解脫,聽起來都很抽象。有人說,成佛就是要有很大的神通力,可以日行千里,可以穿天透地,更能當一個能力高強的預言家,也有人成佛,悟道就是要不動聲色,聲色不動。

其實都不是。在印度宗教的禪修裏面,普遍都可以獲得五種神通,分別是:宿命通,徹見三世的存在者能力;天眼通,徹見不同空間存在者的能力;他心通,徹見他人心意的能力;天耳通,具有超能聽力的能力,最後就是神足通,剎那間可以隨意到想去地方的能力。修練這五種神通,傳統的印度禪修可以達到這個層次。這些神通都因禪修而有,但禪修的目的卻不是它們,真正的目標還是要解脫。印度有一部重要的禪修經典,就是巴坦加里(Patanjali Maharishi)的《瑜伽經》(Yoga Sutra),最後一章就是「解脫」。其實,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佛教名詞,諸如「三摩地」、「解脫」、「禪修」等等,原先都是印度瑜伽的名詞。甚且「涅槃」、「阿羅漢」,就連「佛陀」這個名詞,也都是印度宗教本有的名詞。「解脫」是各宗教原本在追尋的目標。釋迦牟尼佛之前,印度早就曾有不少的成就者,仙人與聖人。那佛陀是什麼地方贏得全球人們的尊敬呢?歸根究柢,其實就是六道輪迴,與佛果大涅槃。

悉達多的時代,瑜伽禪修就已經到了天界頂點的成就,可以享受很長遠的安樂,但他卻發現到這種禪定是有限的,即使修到這個程度,安住在這裏有一天還是會墮落,這算是真正的解脫嗎?如果可以得到永恆的安樂,重點在哪裏?現在悉達多知道了,答案就是業果,是業力決定了我們的生命,而心則決定了業果,所以根本上,要得到永恆的安樂,是在修心,而非祭祀神明。

簡單講,「佛陀」、「解脫」、「涅槃」這些本來是印度人的夢想,釋迦牟尼佛出世以後,從此這些夢想通通實現了。於是歷史上也只有釋迦牟尼才被公認為真正的「佛陀」,而「涅槃」從此成為佛教的專有名詞!

(十四)

Go to Issue Menu5. 佛教小常識 塔剎
文/知歸 圖/本刊資料室

中國佛塔之頂端均冠以「塔剎」,其形狀圓而尖,令到原來的高塔更雄偉挺拔,直插雲霄。「塔剎」其實本身就是印度覆砵式佛塔結構,由剎座、剎身、剎頂、剎桿四部分作成。

「剎座」內置剎穴,可奉舍利及經像等聖物。「剎身」是在剎桿上套上圓環而成,佛家稱為「相輪」以表崇敬、圓融、瞻仰及轉法輪之多重意義。輪的數目有九、十三、廿一乃至三十之多,象徵著佛土的無盡無邊。

「剎頂」由火焰寶珠及仰月組成,是塔剎之頂端,世俗忌火,故改稱「水煙」。

Go to Issue Menu6. 漫畫
圖/小子

Go to Issue Menu7. 東蓮在線 www.buddhistdoor.com

周日念佛晚會:誦念《阿彌陀經》 
晚上7:00
念佛 繞佛 坐禪 開示 迴向
主持:苑長妙慧法師

周日佛學講座:《地藏菩薩本願經》 
上午9:30
主講:傳慧法師

周六瑜伽靜坐班 
上午9:30
導師:黃耀光居士

周六禪修課程: 活在當下 
下午2:00
導師:法護法師

以上地點: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以上查詢:2572 2437

Go to Issue Menu8. 香江點睛

歲晚酬恩供諸天法會
  日期:2月2日(周五)上午9:00
  主辦:佛教愍生講堂
  主持:法師領導
  地點:香港北角英皇道355-361號1字樓
  查詢:2808 2373

佛成道日普佛法會
日期:2月4日(周日)上午9:30
主辦:佛教青年協會/荷石精舍
主持:暢懷法師
地點:屯門青山村環山公路尾
查詢:2336 0437

Go to Issue Menu9. 預告﹕2007年2月7日星期三

張華﹕〈葉青霖看山還是山〉

東蓮覺苑《明覺》特刊編輯部
編輯﹕方禮年
地址﹕香港跑馬地山光道15號
傳真﹕2572 4720  電郵﹕[email protected]

本刊文章純屬作者或受訪者意見,不代表本刊立場。

資源

課誦

連結

下載

賀卡

友情連結
何鴻毅家族基金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 |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校友會 | 寶蓮寺 | 大渡網 | 溫暖人間 | 佛哲書舍 | 史丹佛大學何鴻毅家族基金佛學研究中心 |
TLKY Canada Foundation Programme, Institute of Asian Research, The 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 | International Buddhist College, Hatyai |
東蓮覺苑佛門網站小組製作 ©2006-2008 | 服務條款 | 佛門宗旨與LOGO 自2006年10月1日瀏覽次數: